當然親戚並不都是一樣的,劉家這門親卻一直相反,從來都只有寧家給劉家的,卻少有劉家回報的。
按說劉家住在馬驛鎮裡,日子比梨樹村裡大姑和大姐家都要好,但是他們卻極小氣。娘生了石頭他們本是最早知道的,劉貨郎過來時只拿了三尺紅布,他一向巧嘴,雖然東西少卻將話說得十分圓滿,“本來想買些雞蛋送來的,只是鎮上的雞蛋哪裡有我們村裡的新鮮?我原想進了村子換些,不料大叔大嬸們都說岳父和岳母家裡雞養得最多,也不缺雞蛋吃,我便想着,自家人不弄那些虛的,不如等我回了馬驛鎮再讓清兒挑別的買來。”
又說了一堆家裡人如何惦記娘,寧清挺着肚子要回孃家的話,把爹聽得十分動容,“都是一家人,大家實實在在的來往就好。”又說劉貨郎,“你攔住清兒就對了,山路難行,她有了身子,若是不小心碰了一下可怎麼了得?”
“正是,岳父說得十分有道理,我爹孃就常說我的親事結得好,還讓我向岳父學些爲人處事的道理……”劉貨郎到三家村一次,賣了貨,又在寧家吃了一頓好飯好菜,最後挑着擔子走時還帶了一隻小公雞,爹聽了寧清特別想家,又饞家裡燉雞的味後立即抓了最肥的一隻小公雞捆了翅膀讓劉貨郎帶給寧清吃。
寧婉在心裡冷笑了幾回,便自嘲道:“其實劉家也不是沒有給寧家回禮,只不過這回禮是一堆好話兒而已。”當然只在心裡對自己說的,她並不願意說破了讓爹孃聽了傷心,畢竟寧清也是他們的女兒。再說白了,寧家的帳都在她的手中握着,爹孃也不可能拿着補貼寧清,只一隻雞真算不了什麼。
娘出月子時,家裡正過了最忙碌的一個月,但各種的事情依舊不少,她見了自然着急,要出來做事。其實要帶一個奶娃娃本就很忙,寧婉死活攔住了娘,“省幾個錢重要還是養好石頭重要?娘還是在家裡帶石頭,等明年開春石頭大了,娘也就能出來做事了。”又留大娘在家裡幫一個月的忙。
過了中秋後天便一天天冷下來了,寧家送到虎臺縣的東西再沒有時鮮貨,而曬好的乾貨是很輕的,送上一回便能用上些時日,至於那些炒貨雖然還多得很,但是寧婉卻有意壓下了許多,這些東西總要到了快春節時才能賣上更高的價呢,眼下只供得上幾家長期送貨的酒家就行了。
而且,家裡也另有原因不能隔日去虎臺縣了,秋收後是要將糧食運到馬驛鎮交稅賦的,先前都要寧樑一筐筐地背去,如今正好用毛驢送。自家的送完了,也幫別人家送了幾次,自然也都要算工的,寧婉便將這些工合成一處,又貼了些錢將爹今年的徭役頂了。
無怪有人寫詩說“農家少閒月”,一年到頭從春耕秋收忙過了莊稼又要替官府做事,修城牆、挖水渠、建房舍不一而足,連來帶去的總共也要一個月時光,年年出過徭役回來也就寒冬臘月了。如今寧樑着實忙,聽幺女說將徭役頂出去也不心疼錢,只連連點頭,他在家裡只會掙更多。
村裡一半壯勞力都出徭役去了,還有一半的人等他們回來時再去,小山村裡竟似空了許多,好在這時候田裡的農活已經全做完了,就是山貨也採得差不多了,許多人家便閒了下來,唯有寧家院子裡天天炒乾果還忙碌着。
這時郭夏柱和羅雙兒的新房終於開始動工了,農家蓋房子多是選這個時候,半村子的人幫忙用上十來天便能蓋好三間房,兩旁帶上倉房、豬圈,屋後留上一塊菜園子,外面再砌上院牆。一個新家就成了。
因此這些日子羅雙兒不再來寧家,回家給蓋房子的人當下手,再做飯做菜。
寧婉自然關心羅雙兒的新房子,先前在她的夢裡羅雙兒一直住在郭家廂房裡的一間小屋,現在她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一定會非常高興。可是她實在太忙了,平日也顧不上,只在上樑那天過去送禮。
上樑是蓋房中最重要的時候,自然有許多講究。首先不管什麼時候將房子蓋得差不多就要上樑的時候,卻都不能直接把房樑放上,而是要等一個吉利的日子,然後在早上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辦“上樑禮”。
辦上樑前要先將房樑放在屋子,用紅布在房樑的正中繫上叫“披紅”,兩端各掛一個裝滿饅頭的紅布包,看着太陽升了起來,親戚們便都過來慶賀送禮,這時寧婉便把串好的一串銀遞了上去,卻繞過了攔在衆人面前等着收禮的郭老太太,直接給了羅雙兒。
三家村通常的習慣是,禮送了誰,到了送禮人家有事的時候,便由接禮的人來還禮。按說郭老太太本不應該接羅雙兒新房的上樑禮,但是她還是做出一副新房主人的樣子穿了一身喜慶的紅衣裳站在前面。不過寧婉倒不相信她以後會替羅雙兒還禮,就算她還了,寧婉也不願意,她纔不想跟郭老太太有什麼禮尚往來呢!
大家送了上樑禮,又紛紛說些吉祥的話兒。這時太陽剛好升到了半空中,有人點了鞭炮,上樑的時候到了!只見兩個小夥子分別擡起房樑的兩端,唱着“上樑歌”將房樑擡到房上預先留好的銜口內。隨着房樑被招高,掛在房樑兩端的糧食也升上去,其實上樑也就是“上糧”。
上樑之後,那兩個小夥子便拿起掛在房樑上的饅頭向下扔,下面的衆人也都笑着去接,這叫“接糧”,接到了是十分吉利的好事。
寧婉原沒有想與大家搶的心意,便擡頭向上一看,卻見負責上樑的寧大河向她使了個眼色,然後便將一個饅頭向她扔了過來,她擡手一接正好抱在懷裡。
饅頭是全白麪的,小巧玲瓏,一看就是羅雙兒用心做的,寧婉便咬了一口,發現裡面還包了紅豆沙餡兒,便微微一笑,羅雙兒一心將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呢,她真替她高興。
上樑的人下來了,這時卻不再繼續蓋房,主人家要宴請所有幫忙蓋房的人,這一次不是中午管一頓飯,而是正式的宴客,大家喝酒慶祝上樑。而這時房樑正在太陽的照耀下,也就是“曬樑”。房樑要曬過之後,日子才能紅火。
看着羅雙忙進忙出地張羅着酒菜,寧婉便悄悄地回去了。已經上過樑了,新房已經完成了大半,今年年底羅雙兒便能分家出來了。而自家幾根與房樑一同伐回來的幾根紅松木也應該請了匠人來打傢俱了。
等爹吃了郭家上樑的酒席回了家裡,寧婉便與他商量在虎臺縣或者馬驛鎮找木匠打傢俱,“正好在年前打好,過年時家裡也有新氣象。”
寧樑聽了不住地點頭,“那三根紅松果然已經曬好了,也該打傢俱了。”想了想又道:“虎臺縣太遠了,就請鎮上的王木匠吧,明天我去虎臺縣路過時去跟他說一聲。”
論起傢俱,寧婉倒是喜歡先前趙家的,又好看又合用。只是她也知道趙家的傢俱卻不是王木匠能打出來的,就是請了虎臺縣的木匠也不成,那些會打南方新巧傢俱的匠人,要自安平衛裡請呢。因此她也點頭,就算這次打的傢俱樣式一般,但木頭總是好的,且家裡也急着要用呢。
沒幾日王木匠便擔了刨子、鋸子、鑿子等到了寧家,問了寧家要做什麼便叮叮噹噹地做了起來。寧家早將東邊的廂房拾綴出來了,又燒了炕,屋子裡暖烘烘的,王木匠正好在這裡打傢俱,晚上就住下,不必走上幾個時辰的路回家。
寧家的活計不少,王木匠便還帶了他的二兒子小柳,做他的徒弟打下手。兩人從破板子、刨板子開始,沒兩天一進寧家的東廂房裡便聞到滿是松木的香氣,又見滿地的刨花。而修成光滑的木板木條便一排排地依在牆邊。
三家村裡很少來外人,更不必說打傢俱這種新鮮事了,因此許多人來看熱鬧,又有小孩子撿了刨花玩兒,長長的一條兒,捲成了一團,不管怎麼將它們抻平,只要一放手就還會重新捲回去。
便有幾個女孩子突然想到用處,挑最好的揀了些,“我們回去做刨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