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鋪子關板閒了的幾天,寧樑和於氏每到晚上就在被窩裡悄悄商量的就是怎麼讓幺女答應開始相看親事,不管是勸說還是生氣逼催,正月裡總要女兒答應,然後到了二月就開始物色,用上三五個月的時間訂親,年底成親綽綽有餘,就是推遲一些也不過是明年,如今第一步就很成功,正在得意,卻被女兒一下子叫破,卻也不難爲情,“我們都是爲了你好呀!”
聽了這話,寧婉就無話可說了。再者,她心裡也明白得很,自己也確實應該議親了,要知道,兩個姐姐議親成親的年紀都比自己小呢,而虎臺縣裡大戶人家女兒往往在十三四歲就開始訂親了,自己着實不應該再推下去,既然要嫁,還是在正當年華時嫁了好。
雖然爹孃一直說自己什麼都好,但是寧婉只當他們愛女心切,家裡才搬到虎臺縣,與左鄰右舍還不大熟呢,哪裡會有許多人來求娶?因此事情也沒有那樣快就能成。
不想自從過了正月,媒婆竟成了家裡的常客。
夢中的自己親事可一直不順,先是招贅不成;及離了三家村沒了房子和地,也就無法招贅,她只要求帶着爹出嫁,還要男方對爹有如親生的爹孃一樣好。那時大姑和大姐爲自己的親事操碎了心,但幾乎沒有人願意自己帶着爹嫁過去,有幾家答應的也都是極差的,寧婉反而不能同意,只怕爹跟着她如此嫁了境況會更糟。
自己還是那個人,家境變了,許多事也就變了。寧婉並沒有什麼不平的,她早認識到錢的重要。如果家裡有錢,夢中的爹不會得了癆病,娘不會中年過世,她也不會答應給趙國茂做妾……因此她從夢中驚醒之後,一直把掙錢當成頭等大事。
現在有了錢,爹孃身體康泰,家裡添了石頭,就是自己其實也不同了:吃得好與吃不飽人的肌膚是完全不同的;整日奔波勞累與在鋪子裡風吹不到雨打不着的神情就會有很大差距;而穿上美麗的衣裳與破衣爛衫更是天差地別……現在看上自己的人多了,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由此可見自己的努力一點也沒有白費。
於氏近來最喜歡暗中端詳幺女,對幺女能結一門好親更是滿懷信心。
婉兒是姐仨兒中最小的,可兩年前她就已經是長得最高的了,細挑挑的身材穿衣裳十分好看。而且別人未必看得出,但什麼也瞞不過當孃的眼睛,幺女身上該長肉的地方也都長了起來,每次做新的肚兜都要在胸前放上幾分,因此無論家常的襖裙還是專門在鋪子裡穿的外褂罩在她身上都俏得很,其實就是正好將衣裳撐起來了。
至於一張臉,更是會長,即隨了她爹的高鼻樑大眼睛有遼東人的精氣神兒,又隨了自己的瓜子臉有江南人的秀氣。這幾年家裡吃得好,且於氏又有意不再讓幺女再做粗活兒,越發將女兒養得水靈靈、嫩生生的,白裡透着粉,粉裡透着白,襯着一頭烏油油的頭髮,比畫上的美人兒還好看呢!
先前兩個女兒嫁得都不錯,這本是於氏最得意的事,眼下她堅信幺女無論長相能幹都比大女兒二女兒還要出色,一定會嫁得更好。
大姑大姐對寧婉的親事也十分關切,只是她們認識的人有限,都覺得配不上寧婉,因此先前拍着胸脯保證要給寧婉尋一門好親的大姑如今提也不提梨樹村那些家境不錯的小夥子,反而與娘在一處悄悄打聽媒人提親的幾個,力主都回絕了,背地裡又說:“虎臺縣人怎麼了,也要家世好人才好配得上我們婉兒才行!”
別看寧家是外來戶,但也不能被媒人騙了嫁給虎臺縣裡尋常人不是?
媒人不大可靠,倒是喜姐兒聽了消息竟幫忙提了一門親——付捕頭的二兒子付英,如今正在縣衙裡當捕快。
娘和大姑幾個人聽了先有了幾分願意,“畢竟是縣衙裡的公人,每月都有官家發銀子呢。”
“其實付家哪裡靠官家發的那幾兩過活呢?就像趙家,若是隻靠每月典史的俸祿,恐怕連飯也吃不飽了。”喜姐兒身在趙家畢竟對縣衙裡的事情會知道幾分,“付英的爹付捕頭管着整個縣裡拘捕犯人的事兒,手下有二十個捕快,除了縣衙裡幾個當官的,哪家不讓他幾分?逢年過節各種孝敬都是少不了的。就是付英,手下也有好幾個幫手,出門在外還不是威風凜凜!”
“這門親還是我婆婆幫忙看的呢。”喜姐兒對孃家人自然什麼也不瞞着,合盤托出,“那日我說了舅家要給婉兒妹妹相看親事了,婆婆就替我留了心,冷眼選了一回就選中了付英。”
“付英眼下捕快做得不錯,錢縣令還誇過他能幹呢。他的大哥早夭,付捕頭的差使遲早傳給他,將來就是一縣的捕頭,婉兒嫁了過去自然好吃好穿又有面子,就是德聚豐的生意,看還有誰敢來搗亂?另外還有一點好處,付家與趙家都在縣衙旁住,到時候我和婉兒就是鄰居,有什麼事相互照應也容易。”
於氏聽了喜姐兒的話不住點頭,晚上悄悄告訴女兒,“喜姐兒說的這門親還真不差,那付家雖然比不了趙家,但在虎臺縣裡也是有名的了,況且付二捕快又比趙國茂要強得多,因此我說這門親竟比喜姐兒的都好呢。”
寧婉前兩日無意間聽了媒婆來家裡天花亂墜地吹牛,說的也不過是些看上了德聚豐產業的人家,又見爹孃對這些人並不大滿意,倒將原來的幾絲擔心放下了,不想突然間就出來了個付英,而且還是趙太太幫忙提的。
捕快是吏,專門管緝捕犯人,付家世代操此役使,在虎臺縣裡也頗有些威勢。有了前世的夢境寧婉自然是認得付英的,也知道他做事很勤勉,正是捕快中的一把好手——過幾年他爹見他比自己能幹得好就將捕頭的職位讓給了他,自己回家當老太爺養着了,此時他二十上下歲,因爲付太太眼光高還沒定下親事,名聲也還沒有壞掉。
趙太太之所以幫忙提這門親,肯定是有她的算計。以寧婉對她的瞭解,趙太太不會無緣無故地去管旁人的閒事,她肯出手,一定有她自己的好處。
那麼想將自己嫁到付家對趙太太或者趙家有什麼好處呢?從趙家與付家的關係來看,典史雖然不是捕頭的頂頭上司,但是卻也因爲是官而非吏又管着牢獄而壓了付家一頭;而付家呢,畢竟是縣令直接所屬的吏目,對趙家也有牽制。且兩家同爲虎臺縣裡的坐地戶,又有共同的利益,一面要服從自外而來的縣令,一面也要一起與縣令抗衡保住兩家在虎臺縣的權勢。
先前趙太太就給寧婉細細地講解過,“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縣令雖大,但在一地能任幾年?怎麼也比不了我們這些世代在這裡的有底氣。可是縣令畢竟有權,所以要想保住我們家的典史職位,總要拉攏付家的,若是我們窩裡鬥起來,縣令正是漁翁得利,正好藉機罷免了我們兩家都換了自己的人,那趙付兩家豈不都失了根基?”
“當然一味拉攏也不成,付家該以爲我們怕他們呢——捕快的鐵鏈子一套,拉到官府裡就要掉一層皮,縣裡許多人怕他們比我們要甚得多,這就容易讓付家自以爲是。但其實我們不但不怕付家,還要壓住付家。”
“眼下的付捕頭沒什麼頭腦,付太太更是個蠢的,倒不需費太多的力氣,”隨着趙太太對寧婉越來越信任,就打算將趙家交到她手中,指點也更用心,“將來付家落到付英手中,恐怕要比他爹孃要難對付了,我瞧着他是個有主意的人,是以你將來與付家來往時恐怕會更難了。”
趙太太還曾經想把自己孃家的一個遠房侄女說給付英,那樣兩家就有了親,將來也會更和睦,只可惜這門親事沒成,付太太性子滿擰,硬是爲二兒子做主娶了虎臺縣一個身家豐厚的商戶女,後來付家家無寧日,趙太太還感嘆過幾次呢。
那麼趙太太知道喜姐兒與自己親密,便想讓自己嫁到付家,一定是爲了將來自己能幫着喜姐掌控趙家吧。如此說來,趙太太對僅有一面之緣的自己評價還蠻高的,畢竟當時她在親戚家給付英挑人時特別說過要挑明事理能擔起事兒的女子。
可是寧婉卻不願意嫁到付家。其實倒不關付英的事,畢竟接觸不多,在一處也不過說些公事,寧婉對他說不上歡喜還是討厭,而且此時他也沒有變壞,但付太太卻不是個省心的老太太。
遼東這裡有一句俗語叫“買豬要看圈”。幾頭豬拉出來涮洗乾淨是看不大出來有什麼不同的,可是再去看看它平日住的圈就能知道這豬究竟怎麼樣了。豬圈乾淨整潔,正說明豬餵養得精心,肉也會好吃,而豬圈骯髒不堪,豬還容易得些看不出來的痘病,甚至嚴重到豬肉都不能吃了。
由豬及人,也是一樣的道理。說親時不能只看小夥子小姑娘怎麼樣,要看他們的家。一家人本分勤勞和睦,孩子品行多半不會太差;那些人品不好或者性子不好的人家,孩子也有樣學樣,很難改的。
因着趙太太與付太太來往不少,寧婉對付太太瞭解頗多,對她的評價並不高。按說付家比起趙家雖然差了些,但本不應該相差太多的。趙太太嫁到趙家幾十年給趙家增加了多少產業,付太太差不多就敗掉了多少。她好虛榮,性子又差,寧婉完全可以想見自己與她成了婆媳日子一定會難過,就像她所知道的,付英的媳婦嫁過去,先是受了許多氣,生了兒子之後有了些底氣又與婆婆勢成水火,在付家一場場的爭鬥後,付英與媳婦也成了仇人,然後他就在外面有了姘頭,長年不回家了。
這樣的人家,寧婉當然不會嫁過去了。她與喜姐兒是親親的表姐妹,可是也不能爲了幫喜姐兒就自己跳火坑啊!
當然娘、大姑、大姐還有喜姐兒都看不到這些,就是趙太太雖然知道付英的媳婦不好做,也未必此時便能猜到未來的事,而寧婉更不會用這個藉口來回絕,但是理由還是很好找的,“娘,我不願意,那天我去縣衙辦契書時見過他一回,十分怕人。”
付英的長相多隨了付太太,高大而壯碩,臉上帶了些兇相,女孩子看了他有些怕是很正常的。
於氏卻沒見過付英,見女兒十分不情願倒是奇怪,“你平日裡膽子不是很大嗎?怎麼會害怕付捕快呢?男子不比女子,家業本事是主要的,相貌倒是其次。”
寧婉就堅持,“我不是嫌他長得不好看,我是害怕。”
過日子總是一輩子的事,於氏十分慎重,“明天我悄悄去看看付英長得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