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貿易帶來的受益現在已經成爲大宋朝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自然也是趙昺的搖錢樹,可也正是憑藉着海貿帶來的大筆財富才得以支撐殘宋政權在瓊州得以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併爲復國所需積累了必需的經濟基礎,否則他們僅憑瓊州彈丸之地養活二十萬軍隊。而此次北伐之役的軍費開支同樣大部來自海貿的收益,才支撐到趙昺一直打到應天府,卻沒有讓僅僅返回江南兩年的國家經濟崩潰。
現在即便大宋已經奪取了江南和兩淮,掌握了傳統意義上的錢袋子,但是要讓這個錢袋子飽滿起來還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不僅要治理黃河、興修水利、開墾荒田、疏通運河及擴建港口等,還需要遷移人口,安置移民。並隨着領土的擴大要支撐日益擴大的官僚隊伍和軍隊,這都需要朝廷持續不斷的投入資金,想要獲得收益至少得數年,乃至十數年之後了。
所以大宋朝還需要通過海貿獲得大量資金來維持發展,併爲來日的繼續北伐戰爭做積累。而憑藉着過去的朝貢貿易方式是無法滿足大宋對財富的追求的,這需要開闢新的航道,擴展貿易國家及打擊猖獗的海盜,並能在日益激烈的貿易摩擦中取勝。
趙昺想到近代西方開創的一種貿易方式——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了解中國近代史的國人來說,提到英國東印度公司,我們會想到鴉片貿易,進而會想到恥辱的鴉片戰爭。而實際上,鴉片貿易不過是東印度公司的業務之一,除此之外,這家公司還有哪些業務呢?
從十六世紀中後期開始,英國急於走上海外貿易之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曾信誓旦旦地宣稱:“我們也有從事海外貿易的自由,在大海和天空面前,世界上的衆生是平等的。”和她有一樣訴求的,是都鐸王朝的王公貴族們,他們積極支持建立特許公司、大力發展海外貿易。伊麗莎白授予東印度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立的,目的就是與印度、南洋和中國建立直接的貿易關係。
當然東印度公司不止英國有,實際上,其他歐洲國家也組建過專門從事東方貿易的東印度公司,分別是荷蘭、法國、丹麥、奧地利、西班牙、瑞典等。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貿易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牢牢掌控着東亞、南亞、東南亞等地的貿易市場。相比而言,英國東印度公司規模小,船隻數量少,雙方實力對比懸殊。
爲了與荷蘭抗衡,英國從香料貿易入手發起挑戰。在英國尚無實力與強大的荷蘭展開直接競爭時,他們選擇暫時與荷蘭合作,共同對抗葡萄牙勢力,以求在香料貿易方面分得一杯羹。當在香料市場逐漸站穩腳跟後,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調整貿易思路,將主要進口商品由香料逐漸轉向印度的印花棉布。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印花棉布貿易迅速擴展,荷蘭仗着資本雄厚,開始在亞洲壓制英國商人,很快引起英國的不滿。
對於失去市場的不滿,兩國的貿易競爭很快發展武裝衝突,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及此很快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敗北,英國最終取代荷蘭成爲新的海上霸主。從此,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逐步獨霸印度,染指中國,其主業則立足於南亞次大陸,通過稅收穫取主要利潤。
當時的莫臥兒帝國,始終沒能認識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存在對他們意味着什麼,反而在出於各種各樣的眼前獲得財政和商業利益和軍事援助等利益考慮後,爲其提供了各種方便。相繼賦予了東印度公司自由貿易、隨意設置永久性商埠、在商埠內駐軍、修築炮臺的權利,後來,這些權利的範圍甚至衍生到了內河航行權。東印度公司甚至掌握了最富裕的孟加拉地區的財政管理權,這等於直接拿到了印度的國庫鑰匙。
如果說將鐵,銅,錫,麻黃,糧食,木材運出印度,和向印度輸入絲,布,工業品,糖,鹽等還屬於貿易範疇內的殖民活動,那麼搶劫國庫這種事,實在是上不得檯面的海盜行爲。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就這麼幹了,不僅搶劫孟加拉國庫,在攻陷邁索爾首府時又搶劫了價值千餘萬英鎊的王室珍寶。
此後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以法律的形式又授予東印度公司行政權、鑄幣權、軍事權和外交權後。從此這個擁有軍隊和屬民的股份公司,實質上擁有了一個“國家”的特性,是地地道道的殖民地政府,成爲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東印度公司的所作所爲,並因爲鴉片貿易引發了百年屈辱的鴉片戰爭,讓國人對其行爲十分不齒和憎恨。但是不能否認這種經營模式爲英國成爲世界霸主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爲英國殖民世界打下了基礎,也驗證了‘拳頭大就是真理’,從而影響了後世百年的世界政治格局……
現下趙昺組建的皇家遠洋貿易船隊在貿易方式上已經有了東印度公司的影子,也是以最利潤最高的香料入手,採用控制原產地的方式爭奪市場,將把持香料貿易的波斯人逐出南亞地區;以援助和輸出利益的方式在航線樞紐建立永久商埠,成爲控制航道的據點和進一步開拓市場的橋頭堡;而建立武裝船隊更是實施之初就確定的,不僅用來對付海盜,也可以威懾‘不長眼’的國家。
現在遠洋船隊已經在南亞地區站住了腳,搶佔了這一地區大半的香料貿易,且憑藉原產國的優勢壟斷傳統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貿易,並向西進入阿拉伯海地區,搶佔中亞市場。而趙昺的野心不止於此,他還想繼續向西開拓非洲市場,可惜的是現下蘇伊士運河早在幾百年前被廢棄,船無法繼續前行。前往歐洲,暫時只能通過陸路搬運進入紅海和地中海到達,他們只能止步於此當個批發商了。
相對於對南洋和西洋海貿市場的大力開發,趙昺對東洋市場則基本處於停滯。一則是前往日本和高麗要經過蒙元統治區,船隊沿途難以補給;二則作爲重要貿易地的高麗是蒙元的附屬國,原則上與大宋是敵對國;三則東洋市場小的多,在海貿中佔比很小。所以趙昺對此多是以走私貿易,交易也是以物易物爲主,以獲得東洋特產藥材和需求量很大的硫磺。
但是現在不同了,既然東洋海盜鬧騰的歡,自己就藉機收編各路海盜,利用他們打開市場建立殖民點,讓鬼子早八百年嚐嚐被殖民的滋味兒。而當下時機也不錯,趙昺知道蒙元兩次攻日,雖然大敗不歸,沒有能夠踏上扶桑之地,但是他們的入侵成了催化劑,讓日本幕府統治轉向衰落,再次進入了長期動亂時期。
幕府的經濟基礎來源於“關東御成敗地”,在這裡“成敗”是“處分”的意思,指幕府將軍有權管理,可隨意處分的領地。這些領地包括“關東御領”,“關東御分國”,“關東進止所領”,幕府可在很多莊園和公領中設置地頭的權力。順便提一句,各國守護沒有俸祿,一般也都兼任地頭,從土地上獲得報酬。
抗元戰爭後幕府沒有得到沒收自政敵的土地,所以幕府無法使獲有戰功而紛紛來到鎌倉要求恩賞的御家人得到滿足,從而破壞了由“奉公”取得“恩賞”的這個幕府同御家人關係的基礎。如此一來加速了地頭、莊官等既脫離“本所”,“領家”又脫離幕府,但是多數御家人卻因戰爭負擔而窮困沒落了,開始把土地典當給高利貸者或賣出。
這樣就引起了經濟混亂,御家人的貧困沒落加速了御家人制度的崩潰,使得幕府經濟基礎被削弱,導致控制力下降。而早在抗元戰爭前,“百姓名主”中就有一部分上升爲武士。這些新興名主,爲發展自己的勢力,就利用反抗領主的貧困百姓名主、逃亡的下人和所從等下層羣衆的力量,把他們集合在自己的周圍,用弓矢甲胃武裝起來,對抗幕府和領主,成爲‘惡黨’。
惡黨的活動構成了對幕府統治的嚴重威脅,可還有一些不滿幕府的御家人,出於他們反對幕府、蓄養自己實力的需要,往往纔去拉攏把惡黨的策略,如此幕府內部的矛盾也加深了。迄今而幕府爲防止御家人領地分得過細、帶來御家人的貧困,將御家人財產繼承上通行的析產繼承製改爲惣領繼承製,庶子由長子扶養。
有一些御家人就以“惣領”爲中心加強團結,形成強大的守護,形成新的勢力,各方矛盾激化從而導致內戰爆發。內戰進一步加劇了御家人之間的矛盾至此,不論是外樣御家人或非御家人,大部分武士對幕府也心生叛意,伺機反叛。趙昺算算時間,叛亂的爆發的時候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