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春

月的京城,看似平?雖說從改元算起,今年是康熙五十九年。但是先帝世祖文皇帝是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駕崩,兩日後三皇子玄燁登基。因此,算起來,今年已經是康熙登基六十年。

古往今來。數百帝王,能做滿一甲子的。康熙成了頭一人。

就是有名的長壽帝王商王武丁也不過在位五十九年,周穆王五十五年,漢武帝五十四隻。

朝臣中,最不乏的就是頌恩之人,打從正月十五,六部開衙,這請求行慶典的摺子就沒有斷過。

康熙都以“西北用兵,軍民勞苦”由子駁了。

若說歡喜的,就是簡親王雅爾江阿,因爲嫡子永謙從西寧回京。

不管對故去髮妻情分幾何,雅爾江阿對這個嫡子是真心疼愛的。在嫡長子德隆病故後,雅爾江阿早已將永謙這個嫡次子視爲繼承人。

當初同意讓永謙跟隨十四阿哥去西寧,是想爲兒子賺軍功。等到兒子離京,他就後悔了。

雖然也姓愛新覺羅,但是簡王府一系並不是太祖子孫,能做到世襲罔替的和碩親王,已經是極致。就箕再多的軍功。也不過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看着因西北風沙,添了幾分男兒氣的兒子,雅爾江阿忍住心中的激動,點了點頭,道:“回來就好,先去給福晉請安吧。你出京這些日子,真兒唸叨你多造,你上回使人送回來的物什。她也甚是喜歡。”

永謙卻沒有歡喜之意,“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滿臉羞愧道:“兒子給阿瑪丟臉了,請阿瑪責罰。

雅爾江阿聞言一愣,看着兒子沒有說話。

永謙已是漲紅了臉,使勁地攥了拳頭,紅了眼圈,道:“阿瑪,几子出去這一年多,兵書陣法,騎射功夫!不敢有半分懈怠”原想着,在疆場展咱們簡王府門據”誰想,卻在大軍進藏之前,被大將軍王調離

雅爾江阿記得清楚,自己這個兒子,看着文質彬彬的,但是也羨慕祖宗功績。對於掌兵事的十四阿哥更是推崇。打小就是“十四叔”不離口的。

如今。黯然回京,心中未嘗不怨。

雅爾江阿扶起兒子,道:“不是十四阿哥將你們調離,這是皇上的恩典。廣善與你雖沒有正式請封,但是卻是裕親王府同簡親王府嫡子。貝子魯賓、護國將軍敬順,品級不如你們。也是身份貴重。皇上待宗親向來仁厚,放心不下你們涉險,這是恭恭愛護之心。”

“若說身份貴重,誰能貴重過大將軍同平郡王?若是顧及宗室嗣子。不願其涉險。爲何還留了弘曙在西寧?”永謙心中憤懣不已,只當父親這番說辭。是爲十四阿哥開脫,帶着幾分委屈道:“兒子只是謹記阿瑪告誡,對大將軍敬之,沒有近之而已。”

雅爾江阿搖了搖頭,道:“宗室到底不是皇室。不放心你們涉險,只是因爲你們是宗室。而淳郡王府的大阿哥弘曙是皇孫,未來天子親侄。就算要在西北撈軍功,也要先可着皇孫。這樣,建立功勳,成爲未來天子所依賴的宗親。武們同太祖、太宗的子孫,自是要靠後。”

父子二人。難得說這些多話。

永謙似懂非懂,喃喃道:“阿瑪,那平郡王呢?不是皇子皇孫,爵位說起來。比大將軍王還高,也留在西北,還守着古木大營。”

十四阿哥雖說代天出征,封了大將軍,用的是王駕,但是正式封爵是固山貝子。訥爾蘇,卻是世襲罔替的多羅郡王。

雅爾江阿笑道:“正因他爵位比十四阿哥高,才得以留在西北。若是十四阿哥有事”有事回京,西北總要有身份壓得住的人統攝全局。西北,畢竟不是十四阿哥的西北,是皇上的西北”

至於爲什麼信任訥爾蘇,是因爲訥爾蘇自幼養在宮中,王府中當家的嫡福晉又是曹寅之女的緣故吧。

皇上。對曹寅同李氏夫人所出乎女,自來不乏恩賞。沒有人會懷疑曹家幾代人對皇家的忠心,平郡王府得了這個福晉,算不算錦上添花?

雅阿江阿想起前幾年的傳言,神情有些高深莫測起來,,

淳郡王府這邊,卻沒有人因弘曙得“重用”而歡喜。

就是早先最不願讓弘曙爲嗣的嫡福晉,聽說其他王府的阿哥都回來,弘曙卻跟着中軍從西寧拔營,心裡也平添幾分擔心。

因爲同側福晉妻妾爭鋒二十多年,嫡福晉在求子無望後,想得就是王府立誰爲嗣。也不能立側福晉所出的三個阿哥。

爲了這個。前些年她也動了不少手腳。

後來見七阿哥主意已定,弘曙的地位越發穩固。她就有些心灰意冷。

不過。這些年冷眼旁觀下來,她也漸漸心安。弘曙的品行,說起來在皇家都是稀罕的,倒是真正純孝之人。

加上弘曙同自己的養女大格格初瑜感情最好,對其他異母弟弟妹妹,也自來友愛。嫡福晉心中就退了一步,同長媳的關係,也漸漸和解,不像早年那樣累人。

若是弘曙真有閃失”再往下的弘綽,可不是個好脾氣之人”

連嫡福晉都擔心,更不要說生母側福晉,牽掛得不行。

寢食難安。加上李節變換的緣故,側福晉就病了。

嫡福晉去看了一次,見她病得厲害,怕有什麼閃失擔干係,倒是費心思延請太醫,費心診治。

側福晉是心病,吃了藥也不見精神好,弘綽心疼母親,同父親報備過,就接了長姊初瑜回來,想着讓姐姐開解母親。

他卻是個粗心的,沒個想到母親的“心病”是擔心遠在西北中軍帳中的哥哥。畢竟,在他心中,身爲愛新覺羅子孫。八旗建兒,能隨軍出征,纔是天大的榮耀。

他還以爲母親的“心病”是因爲內院兩位庶福晉有身孕的緣故。

哥哥已經二十多歲,王府中最大的異母弟弟才十歲,還能搶了哥哥的再子位。有什麼可擔心的?就算這兩個庶福晉產下阿哥,又能當什麼。年紀小。生母出身低。其中一位庶福晉,還是婢妾出身。

之所以前請封了名號,是因爲王府妻妾本就不像其他川7子那麼親又是寬厚性子,就都擡舉了名分六?得了消息後,初瑜就請示了婆母李氏,回王府探母。

路上。她想着開解母親的言辭。卻是,覺得頭疼,又覺得母親可憐。因不是正妻,就算生了五個子女,母親仍是戰戰樓兢,如履薄冰。

等到了王府,初瑜都沒有想好說辭。畢竟,按照孝道來說,庶母們爲父親添丁,她這做女兒的,當歡喜。但是從母親這邊說,她又實不願那些年輕的庶母分了母親的寵愛。

進了王府。她還是按照舊日規矩,先去正堂拜見養母嫡福晉。待聽了嫡母所說,初瑜才曉得母親的病症不在兩位庶福晉有孕,而是因牽掛長子的緣故。

“哎,你既回來了,就好生勸勸她。我問過你阿瑪,大阿哥在中軍帳,你十四叔身邊,大軍守着,妥當着呢。不是說朝廷有三十萬大軍在西北麼?那中軍打着代天出征的旗號,就算不跟鐵桶似的,也差不離了,實沒什麼好擔心的。”嫡福晉拉着初瑜的手,說道。

初瑜一一應了,嫡福晉就打發她去側福晉處。

看到女兒歸寧,側福晉不禁紅了眼圈。對於這個長女。雖小時候沒養在跟前。但是她也當成主心骨似的。

初瑜見了,心裡嘆了口氣,拿了帕子,上前幫母親拭了眼淚,道:額娘,外頭多少人羨慕弘曙。因是皇孫的身份。身份金貴。就算跟着大軍出征。這進藏打仗的苦差也輪不到他小隻跟着中軍大營,管着糧草,就能的了軍功。額娘當歡喜纔是,弘曙即便不是嫡出,有了這軍功傍身,郡王長子的身份也越發穩當。皇瑪法點弘曙隨徵,就是給咱們王府的莫大恩典。”

聽了女兒這些話,側福晉眼淚止住,帶着幾分懇求道:“真的?不是說弘曙離了西寧了麼?都說準格爾人兇狠。來去如風,要是碰上了可怎麼好

初瑜握着她的手,道:“額娘,那些兵事,女兒也不懂。只是您想,這兩軍交戰,糧草大營是擱在前方,等着敵人來搶來燒;還是擱在隱秘的後方,妥妥當當的?”

雖不曉的女兒爲何這般相問,側福晉還是回道:“自然是後方隱秘之處,擱在前面,不是成了資敵了?”

“那母親還擔心什麼?弘曙雖離開西寧。卻是往糧草大營,掌管糧草。況且又是跟在十四叔身邊,不知有多少人護着。額娘就不要再自己個兒嚇唬自己個兒,若是弘曙曉得額娘因他的緣故病倒,心裡也不踏實。”初瑜柔聲道。

或許早年側福晉求的是同丈夫的恩愛百年。但是這些年下來,府裡不斷添新人。她也就將全部心思擱在兒女身上。

眼前見女兒說得篤定,她竟真覺得安心許多。尋思自己是不是想得太遭了。總是想得不好的,別再因這個的緣故咒到兒子”

京城風風雨雨,曹頤都顧及不到。

現下。他在揚州逗留數日,船隊也修檢好了,今日就要揚帆啓程,順長江而下。

揚州碼頭上,望着岸邊的大船,又看看程夢星,程夢昆不由覺得頭疼。

這個堂弟。還真是任性中了進士,入了翰林,說棄了棄了,丁憂後就不再出仕。如今。許是在揚州待膩了。見曹頗要去廣州,不知怎麼又想起厚顏相隨。

“星弟。侄女已經十六,前兩年是孝中耽擱了。這兩年你這做父親的又不着急,難道還要一直耽擱下去?”程夢昆不死心,壓低了音量勸道:“廣州千里迢迢,你這一去,最少半年,這一年又過去了。”

“堂兄。我只有這一兒一女,實捨不得鶴兒早嫁。再留一年,明年說親,後年十八出閣也不算遲。”說到這裡,程夢星做了個長揖,道:“家中之事,弟就盡託堂兄了。”

程夢昆勸不動他,只能嘆氣,擺了擺手,道:“隨你吧,隨你

程夢星畢竟是策園家主,子鶴子修姐弟。都到碼頭送行。

程夢星同堂兄說完,少不得對女兒交代幾句,好生侍奉姑太太,打理家務;而後,又對兒子說了幾句勤勉讀書的話。

子鶴領着弟弟乖巧應下,眼角看到不遠處同堂伯寒暄的曹頤,心中想起那日在丹桂院上房裡間所聽見的。

撫養她數年,向來最爲她依賴敬重的姑太太。竟然有那不堪的身世。

這些界。並不像戲文中說的那麼美好。

她自己心中,也說不清是該鄙視姑太太。還是該可恰姑太太。

在曹頤走後,姑太太進裡屋,看到手足無措的她時,並沒有意外震驚之色。

子鶴的慌亂也漸漸平息,看着姑太太平靜無波的眼眸,她明白了,姑太太從頭到尾都記得自己在裡屋。

見她半晌不說話,程氏露出幾分苦笑,低頭道:“我這半生如此污穢不堪,本就不該聽了你祖母的話,重回程家

子鶴到底心腸軟,忙道:“姑太太本是程家女,回到程家有何不對?況且祖母故去後,我同弟弟全賴姑太太照看。”

“這些污穢之事,本不該讓你一個清清白白的女孩兒聽見。只是你同我一樣。少小失母,失於親長教導。你要記的。世道艱難,女子尤苦,半步也錯不得。我這半生坎坷,有子不能認,有家歸不得,皆是少時一念之差。”程氏嘆了口氣,道。

這畢竟是長輩之事,不管子鶴如何想,也不好開其評述,只能緘默。

就聽程氏幽幽道:“你祖母故去前,曾令你父爲我在程家墓地外置辦墳塋地。我勸了兩遭,都沒有攔下你父親。你父親如此,不過是以爲我無子的緣故。同爲女子,這些事,我能告訴你,卻無顏告訴你父親。如今。你曉得這些。等我百年後再與你父親說之吧。”

子鶴擡起頭來,鬼使神差地問道:“姑太太”您想要葬入曹家”

“哈哈!”聽了這話,程氏不禁笑出聲來。表情卻是比哭還難看:“葬入曹斜?我這失德失貞之身,有何顏面去見先人”我死後,火葬,骨灰,,直接灑在江寧清涼山,讓佛祖超度我這有罪之人,”

第869章 悄然第230章 濃情第328 抵京第1242章 榮辱生死第920章 行進第251章 皇威第899章 “提防”第1355章 喬遷(中)第965章 生恩第1277章 孝子的難處(下)第945章 大計第815章 “談判”第873章 仲秋第1309章 新尚書第817章 “家和”八百四十章 稀泥上第1065章 “賠情第992章 日落(五)第1182章 送子第803章 坐夜第189章 詰問第728章 隱退第794章 股資第109章 屋裡人第1266章 縱橫(上)第571章 立功(下)第726章 佃戶第464章 如意(上)第864章 “家規”第1065章 “賠情第902章 庇佑第207章 沂州第377章 “貴客”(上)第1024章 勢同水火第362章 撕書第887章 祭第457章 做親第1252章 私怨第439章 爭夫第1154章 錯過第91章 世事第817章 “家和”第746章 殺雞第538章 艱難(上)第311章 姻緣(下)第339章 戲碼第747章 駭猴第1063章 期望第36章 殺戮第549章 側目(下)第1310章 失控第1143章 奶奶與姑娘第21章 見駕第5章 學堂第67章 迴鑾第1331章 討畫第1260章 波瀾起第791章 集腋第1112章 簡親王的六格格(下)第1200章 喜事連連(下)第438章 稻香村(下)第1389章 騷動第730章 金子第1204章 屬意,合意,如意第106章 行孝第766章 主家第151章 回門第593章 魍魎(下)第1196章 喜臨門(二)第467章 團聚(中)第1311章 巧合第369章 吃食第316章 牧場第1306章 風邪第1054章 故人面第1206章 圓滿第554章 血親(下)第421章 寧家第708章 喧囂(上)第611章 較量(一)第317章 春末第424章 聽聞第136章 父母心第920章 行進第852章 龍虎鬥(下)第1157章 開解第1211章 簡王府的六格格(上)第1070章 求而不得第140章 淳王府第721章 上壽(下)第512章 凍骨第957章 抽身第685章 轉機(三)第339章 戲碼第462章 朔日(下)第534章 異相第286章 相逢第858章 新禧第444章 科舉(中)第29章 修行
第869章 悄然第230章 濃情第328 抵京第1242章 榮辱生死第920章 行進第251章 皇威第899章 “提防”第1355章 喬遷(中)第965章 生恩第1277章 孝子的難處(下)第945章 大計第815章 “談判”第873章 仲秋第1309章 新尚書第817章 “家和”八百四十章 稀泥上第1065章 “賠情第992章 日落(五)第1182章 送子第803章 坐夜第189章 詰問第728章 隱退第794章 股資第109章 屋裡人第1266章 縱橫(上)第571章 立功(下)第726章 佃戶第464章 如意(上)第864章 “家規”第1065章 “賠情第902章 庇佑第207章 沂州第377章 “貴客”(上)第1024章 勢同水火第362章 撕書第887章 祭第457章 做親第1252章 私怨第439章 爭夫第1154章 錯過第91章 世事第817章 “家和”第746章 殺雞第538章 艱難(上)第311章 姻緣(下)第339章 戲碼第747章 駭猴第1063章 期望第36章 殺戮第549章 側目(下)第1310章 失控第1143章 奶奶與姑娘第21章 見駕第5章 學堂第67章 迴鑾第1331章 討畫第1260章 波瀾起第791章 集腋第1112章 簡親王的六格格(下)第1200章 喜事連連(下)第438章 稻香村(下)第1389章 騷動第730章 金子第1204章 屬意,合意,如意第106章 行孝第766章 主家第151章 回門第593章 魍魎(下)第1196章 喜臨門(二)第467章 團聚(中)第1311章 巧合第369章 吃食第316章 牧場第1306章 風邪第1054章 故人面第1206章 圓滿第554章 血親(下)第421章 寧家第708章 喧囂(上)第611章 較量(一)第317章 春末第424章 聽聞第136章 父母心第920章 行進第852章 龍虎鬥(下)第1157章 開解第1211章 簡王府的六格格(上)第1070章 求而不得第140章 淳王府第721章 上壽(下)第512章 凍骨第957章 抽身第685章 轉機(三)第339章 戲碼第462章 朔日(下)第534章 異相第286章 相逢第858章 新禧第444章 科舉(中)第29章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