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 三六八、爲報傾城隨太守(下)
(?)
(?)
就在我和白健生談話的時候,我們蔣雨巖將軍也在和方旭初將軍商議對策,根據敵強我弱、敵衆我寡的局勢最終制定了一套作戰方案。儘管我參加了整個作戰過程,但沒有直接看到這套方案,現在回過頭來看,不外乎就是“先進後退,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圍而殲之”十六個字。
所謂“先進後退”,就是我們先派一支部隊前出到光化、谷城一帶,與鄂軍試探性接觸,然後漸次後撤,一方面示敵以弱,讓他們生出驕縱之心;一方面通過不停騷擾,遲滯鄂軍向鄖陽進軍的行動。
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因爲每拖延一天,從陝西過來的兵力就多上一分;如果拖得足夠久,甚至四川弟兄也能趕上這場戰鬥,那樣我們就不用擔心兵力不足了。此外,我們陝軍士兵和安插的湖北將校團軍官也需要時間磨合,否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很容易不戰自潰。蔣雨巖將軍也考慮到這一點,選定我們三營和軍令司衛隊一部作爲前出部隊,通過戰鬥來加強相互之間的關係。
白健生接任排長的當天晚上,每個排的教員就在課上講述了此次援鄂的前因後果,並宣佈了標部制定的一系列注意事項,比如服裝要改穿鄂軍軍服,而不能穿迷彩服;武器要改用漢陽造,而不能用中工1911式步槍;頭上不能戴鋼盔,而是要戴鄂軍的大檐帽等等。總之在正式圍殲進犯鄂軍之前,不能讓他們發現我們陝軍出現的痕跡。
鄂軍軍服、漢陽造、大檐帽之類的物資倒很好找。之前他們打下均州的時候繳獲了一部分,軍令司衛隊還可以讓給我們一部分,足夠我們使用。但問題是我們的士兵習慣了鋼盔。再戴上大檐帽後,發現它不能防彈片,心裡老覺得不踏實。平時使用的中工1911式步槍是10發固定彈倉,可以連發;漢陽造的彈倉只是5發,還不能連發。習慣了中工1911式步槍的陝西娃子感覺漢陽造特不順手,扣完五下之後老覺得還能再扣五下。這些習慣都要趕緊改過來,否則在戰場很容易送命。
8月11日早上。我們三營和軍令司衛隊一部換裝完畢,分兩路向光化、谷城方向。營長鹿鍾麟命令我們第二隊作爲前衛,在前面搜索前進。前兩天還好。大家有驚無險;第三天我們繞過光化縣城繼續前進,結果就走沒多久,就和來犯的鄂軍遭遇上了。
本來我也非常緊張,手心不斷冒汗。但聽到前面尖兵槍聲的那一刻。我反而冷靜了下來。排長白健生久經戰陣,聽到槍聲之後迅速掃視了一下週邊地形,不待隊長命令,便命我率1棚士兵佔據道路前方左近一座三十多米高的山頭,留下2棚、3棚等待營長和隊長命令。
我到了那裡才發現,這座山頭雖然不高,但在周邊算是一個必爭之地,因爲它臨近道路。又略高於附近其他山坡,在山頂上可以直接俯瞰前方來敵陣地。我們十多個人氣喘吁吁爬到山頂。留下一個人觀察敵情,其他人掄起工兵鏟就開始構築工事。
可能是大敵當前,大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賣力,構築的工事更穩固,挖掘的簡易單兵掩體也更標準,絲毫不用我督促。我選擇一個視野開闊又相對隱蔽的地方挖好了臥姿散兵坑,然後摘下手榴彈放在順手的位置,趴在坑裡端着漢陽造開始向敵軍方向打量,只見對方也在抓緊時間搶佔有利地形、瘋狂構築工事。
剛纔那一槍是我軍尖兵發現敵人尖兵時發出的,其實雙方前鋒部隊至少還相距三四里路。槍聲一響,雙方都立即停下腳步開始構築陣地,所以短時間內反而陷入大戰前的平靜,好像是在爲即將到來的電閃雷鳴醞釀情緒。
這時營長帶着衛隊來到我們山頂,舉着望遠鏡觀察片刻,然後命令道:“不能讓他們安安穩穩地構築陣地!命令全營迫擊炮立即對當面陣地10發急速射,然後對敵的第二隊自由炮擊,以不超過三分之一個基數爲度。”
當時營長就在我旁邊,而且我們棚正好有一門60毫米迫擊炮。我聽到命令之後立即命弟兄們開炮,半分鐘後迫擊炮彈帶着特有的悶響聲,呼嘯地落在兩公里外敵軍陣地上,“轟—隆——”一聲炸開,遠遠地升騰起一團白煙,其中還夾雜着被撕成碎片的岩石、草木乃至人體。
這是我們陝軍入鄂以來第一次炮擊,這聲炮響就像是個信號,隨後我軍陣地上迫擊炮聲陸續開火,發射聲、爆炸聲頓時響成一片。當面鄂軍應該沒想到我們居然有那麼多門迫擊炮,整個當面陣地上的士兵都沒有及時構築防炮陣地,一下子被我們的突襲打了個措手不及,頃刻間死傷慘重。
但鄂軍也不甘示弱,很快就組織僅有的幾門山炮和迫擊炮對我們進行報復性炮擊,尤其是我們這個陣地,更是炮彈照顧的重點。我們棚的一名陝西新兵趴在散兵坑裡縮成一團,我剛想去鼓動他幾句,一顆炮彈飛來正好落在那個坑裡爆炸,那名新兵被炸得屍骨無存。至於其他陣地,也都陸續出現傷亡。
接下來的大半天裡,雙方都是用零星地炮擊互相試探,很有默契地沒有組織步兵衝鋒。我知道,對面的鄂軍之所以不出擊,是想等他們的大部隊到來,然後以泰山壓頂、獅子搏兔之勢衝過來,把我們碾成齏粉。而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拖延時間並示之以弱,正巴不得他們不過來,當然不會傻到主動發起衝鋒。等到深夜,我們在敵軍前進的路上埋上地雷,然後乘着夜色撤出了陣地。在我們後方,軍令司衛隊一部已經構築好了另一個阻擊陣地,我們只需要在他們後面構築第三個陣地,並替他們壓住陣腳便好。
本來以爲第三次阻擊是輪到我們出戰,誰知道這時候張翔初(張鳳翽)協統帶着部分陝軍也抵達均州,以陝軍士兵和安插的湖北將校團軍官需要磨合的名義,把我們替換了下去。我們第三營只好退回均州縣城休整,這一休整就是四五天。
聽白健生排長說,這段日子裡參議院還在爲張振武案爭論不休,黎元洪則是極力狡辯,反正就是不主動請辭;相反,國務院總理唐紹儀本來事不關己,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卸任;孫中山則邀請黃興、黎元洪北上,與袁大總統、孫先生商議國事,但黎元洪似乎不太樂意離開湖北。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當前的戰事進展。可惜我只是個小棚長,只能從白健生口中詢問一點消息。白健生消息非常靈通,遠至北京城裡的官場糾紛,近到數十里外的戰場風雲,他都瞭如指掌,簡直和三國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有得一比,所以我和孫良誠、石友三都管他叫“小諸葛”。——其實我名汝明字子亮也有追慕孔明先生的意思,但和白健生這個“小諸葛”相比,就顯得太名不副實了。
據白健生私下裡說,川軍劉明昭、尹昌衡部並沒有來鄖陽,而是沿長江而下,兵鋒直指宜昌府。宜昌府駐軍只有第七鎮第十三協的一個標兩千多人,根本不是川軍對手,宜昌府很快就被攻下,現在川軍正準備攻打只有一個標駐守的荊門州。第七鎮統制唐犧支不由得慌了神,一再電令協助季雨霖進犯鄖陽的第十四協儘快歸建。一旦第十四協歸建,我們的當面之敵就只剩下第八鎮所轄的第十五協四千人,而我們現在的兵力已經超過六千!
8月18日,第十四協統領喻洪啓迫於唐犧支的壓力,只好率兵返回荊門。統領此次進剿行動的第八鎮統制季雨霖似乎也感覺到某種危險的氣息,趕緊命令麾下的第十五協儘快後撤,但爲時已晚,第十五協被陝軍、軍令司衛隊牢牢圍困在漢江、曾河、浪河之間的狹長地帶。
季雨霖聞聽消息頓時魂飛魄散,趕緊分別致電黎元洪、唐犧支、喻洪啓,哀求相距只有一天路程的鄂軍第十四協儘快回援,解救自己於水火之中。誰知得知消息的喻洪啓不僅不回援,反而像受了驚的兔子,加快撤退速度,一溜煙逃回了荊門州。唐犧支對季雨霖遲遲不放第十四協歸建導致宜昌府失守一事還耿耿於懷,此時秉持“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對季雨霖的求救置若罔聞。黎元洪倒是聲色俱厲地命令喻洪啓解救友軍,可縣官不如現管,喻洪啓逃回荊門州後,黎元洪也無可奈何:總不能逼迫喻洪啓叛逃到川軍那邊吧?
第十四協的逃走,直接判處了季雨霖和他麾下第十五協的死刑。季雨霖倒也光棍,眼看自己逃不脫,直接率部向我軍投降。就這樣,我們陝軍幾乎兵不血刃地攻下了襄陽府,還收編了季雨霖的第八鎮,一夜之間成爲鄂西北不可小覷的武力。
——
以上節選自《一個行伍軍人的回憶》(又名《劉汝明回憶錄》)第四章《巧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