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闆好啊。”徐遠軍打着哈哈走進來。
張華挑眉,不明白此人何意。
“昨天那兩個警察是你的朋友?”
可能是受了李勳說的話的影響,張華覺得徐遠軍面目變得不像以前誠實,更覺得他現在的言行就像做賊心虛,於是淡淡地回答:“有一個是我的高中同學。”
“昨天多虧了他們。”
見徐遠軍盡扯些不鹹不淡的話,張華也跟着打太極拳,“吃這碗飯,不管這些事還當什麼警察?”
徐遠軍又說了些雜七雜八的廢話,無非是生意不好做,那些混混多麼可惡,見張華興趣缺缺,不一會便訕訕離開。
“小黃你過來。”張華把小黃叫到跟前低聲囑咐,“昨天李勳說的話你也聽見,不要亂傳給其他人聽。不論他說的話是真是假,反正徐遠軍和那些小混混扯不清,你以後注意下,莫要和煙店的人走得太近。”
見小黃面色不豫,張華適時的不再說下去。人真的是一種複雜的動物,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外人永遠看不透。
火車站永遠是人們聚集最多的公共場所之一。廣場中央的噴水池噴出一支支水柱,半空撒落的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如煙如霧,五光十色。小轎車、出租車、公共汽車像在廣場展覽一樣,接踵而來稍作停留便呼嘯而去。草坪上,有人圍在一起打撲克,也有個別背靠樹木閉目養神中,有三五成羣坐在一起聊天,也有一對對戀人互相依偎旁若無人地竊竊私語。候車大廳的階梯上擠滿學生或民工或出差去外地的工作人員。那表情各異的臉上傳達出各種情感,平靜、微笑、沮喪、麻木……
張華穿過這些擁擠的人羣向出站口走去,今天父母要從延安回來。
人們圍着護欄張望,不時看看手錶計算列車到站的時間,有些人已經等得非常疲乏,不耐地坐到兩邊的護欄上。車站的廣播開始通知“XX次列車已經進站”,人們紛紛站起來圍攏護欄,伸長脖子往裡瞧。時間似乎故意與大家作對,出站的通道半天不見一個人。有人開始抱怨,“怎麼還沒出來,”“好慢哦。”“來了!來了!”通道傳來喧譁,一個,兩個……隨着人潮的不斷增加,等候的人羣興奮起來,有的揮手,有的喊叫,無論是護欄外還是護欄內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那是一種見到親朋好友的開心,那是一種遊子歸家的喜悅。
張華接過母親的包裹又伸手去拿父親的行李。
張衛濤咳嗽了一聲,擺擺手示意不用。
解雲芳攔住女兒,“等你爸拿,東西多,重得很。”
“爸生病了嗎?”
解雲芳帶着關心的語氣抱怨道:“是啊,延安冷得很,這個死老頭喊他多穿點他又不聽,我還在延安買了件襖子他也不穿。明明知道身子受不得寒,還往那跑。”
張華緊張地問:“爸,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張衛濤繃着的臉裂開一絲微笑,“莫事,一點小感冒。”
三人說說笑笑地回到家,解雲芳從行李裡拿出大包小包的東西。
張華看見基本上都是陝西的土特產,“媽,你買這麼多東西哪裡吃得完?”
“你這個孩子,光曉得自己,這些是拿來送人的,我的幾個姊妹,你爸的朋友,那麼多人都怕不夠分。”
“哦。”張華訕訕地應到,老媽就是喜歡做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這麼多東西也不怕把自己累得慌。
張衛濤已經換好家居服從臥室走出來,張華迎上去說:“爸,喝水,等下我給你找點感冒藥吃。”
張衛濤接過水杯,“已經在車上吃過了,你這幾天過得好不好?”
張衛濤年輕的時候因爲工作的原因經常不在家,張華後來又離家去外地讀大學,兩人總是離多聚少。一直到張衛濤退休閒置在家,張華大學畢業回來開花店,父女纔算真正的生活在一起,所以張華對父親的感情始終不如母親那樣深厚。此刻聽到父親關心的話,她心中涌上一種不適應卻又感動的奇怪感覺,“還可以。”
解雲芳放下東西,看看女兒大呼小叫:“哎呦,你在外面吃的什麼哦,都面黃肌瘦了。”
張華哈哈大笑,“媽,你要不會用成語就別亂用,這才幾天我就面黃肌瘦,哪有那麼誇張。”
“你看你臉色差得很,肯定沒照顧好自己。老頭子,你看女兒有沒有瘦了?”
張衛濤看看女兒點頭,“就是瘦了。”
張華無語,跟這對老兩口沒法說,不管自己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遠都是那個不會照顧自己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