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改制

新書推薦:

經過長達四個小時的票數統計,當天下午公佈了票數結果,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贊成通過更改國家榮譽體制的動議。隨即會場爆發了一陣喧鬧聲,一些情緒激動的反對派議員暴跳起來,聲稱這是一個“毀滅共和”的開端,還盲目指責投贊同票的議員有復辟野心,根本不配擔任共和國的國會議員。

只是鬧歸鬧,誰也不能質疑國會票選的合法性,少數服從多數是國會最基本的規則,如果要反對或者要質疑,那就是對國會制度的挑釁。身爲國會議員自然不會與國會制度過不去,最終這件事只能進入正常程序,由中央政府開始執行議案。

到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後僅僅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南京總統府即頒佈了一套詳細的爵位制度。畢竟爵位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什麼文本資料、什麼禮儀搭配、什麼規章解釋全部都是現成的。再者中華民國的勳位制度原本就有嚴格的參照性,幾乎只要把一些字眼略作修改即可完成。

袁世凱頒佈的勳位制度在很大的程度照顧了前清貴族,因此可以說勳位制度反而是滿清餘孽之物。修改之後的爵位制度,儘管給人們的影響有幾分封建,可畢竟是中華文明傳承下來的東西,從文化角度來說更合適中華民國。

按照新的爵位制度說明,之前的大勳位原本對應的是親王級別,不過因爲“親王”顯然太過露骨,於是修改爲“一等公爵”,參考的就是英國爵位中的“大公爵”。但凡獲得一等公爵者,會象徵性的贈予以地區名稱爲前綴的封號,也就是傳統中所謂的封地,比如洛陽公爵、南京公爵、雨花臺公爵之類。不過這一切都只是象徵性,並不代表真正可以行使封地權。

只有一等公爵纔會有這樣的前綴封號,以彰顯爵位等級與普通公爵的區別所在。

勳一位修改爲“二等公爵”,當然這只是官方的用詞,平常的時候就以“公爵”稱呼。

勳二位修改爲“侯爵”,勳三位修改爲“伯爵”,勳四位修改爲“子爵”,勳四位修改爲“男爵”。這就是六等爵位,所享受的待遇除了配發綬帶、勳章、禮服、手杖以及每年的象徵性獎金等等之類之外,其他一切都只是形式,並沒有真正的爵位特權。

至於之前已經授予的勳位人士,這段時間總統府勳位管理局會派人聯絡,逐一更換對應的爵位獎勵,並且在報紙刊登公告消息。

中華民國榮譽體制改革的消息很快傳遍開來,不過並沒有引起想象中的轟動和關注。

小老百姓們對這些事情幾乎毫不關心,那些站出來發牢騷和指點的人,大多是一些比較刁鑽的知識分子,而且人數根本算不多,反應根本算不激烈。

整個事情就這樣一帶而過,相比之下老百姓們更關心戰爭的消息。即便吳紹霆當政以來大力提倡教育普及,可中華民國基層百姓多數仍然是文盲,故而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是一些簡單的東西,打勝了,或者失敗了,然後考慮對自己的影響。

這次榮譽改制之事,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可事實已經在相當一部分官僚心中留下了重筆,不管這次榮譽改制意義如何,也不管臺幕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總之一切絕不會空穴來風。德國人也好,元首也好,這僅僅只是開始。

關於這次國會動議的前後經過,特勤局早已經詳詳細細的記錄了下來,並且交給中央情報局分析科進行了一系列清點和分析,很快就有一份彙總報告送到了昆明元首行營。

吳紹霆在看完這番報告之後,陷入了一陣冗長的沉思狀態,他確實沒有料到國會裡面居然有這麼多人會支持榮譽改制。雖然這些人的理由看去正兒八經,毫無任何不軌之念,可他不是傻子,這幫幾十歲的大老爺們能混到國會這個老油條匯聚的地方,自然會有最起碼的政治目光,隨隨便便都能看透榮譽改制幕後的意味。

送來這份報告的人是王長齡,他在等到吳紹霆看完之後,前一步問道:“元首,您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吳紹霆微微嘆了一口氣,冷靜的說道:“這件事暫時就先這樣,不過國會裡面的那些持反對意見的議員要好好盯緊了。本來這不是什麼大事,可一旦讓一些陰謀小人橫加一筆,那到時候可就變成麻煩事了。”

王長齡點了點頭,說道:“我已經都交代下去了,特勤局和政治監察部都會跟進。”

吳紹霆隨即又問道:“讓你們調查德國人到底在搞什麼鬼,可有什麼進展?”

王長齡無奈的嘆了一口氣,不避諱的說道:“元首,這些德國人真是讓人搞不懂。他們在私底下串聯的活動從來不做掩飾,但很多人只不過是聽從吩咐行事,至於目的就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吳紹霆微微皺了皺眉頭,那些德國顧問們都是專家人才,自然不會自發的摻和政治活動,必然是有一級給他們下達指示。他當即直接的問道:“是誰在指示他們?”

王長齡說道:“目前我追查到的組織就是德國顧問團,說來奇怪,我們的人在試探他們的底細時,這個組織的管理層幾乎沒有任何隱瞞,直接告訴說他們所接受的命令是德國外交部直接下達的命令,還說與大使館沒有任何關係。不僅如此,當詢問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時,他們也直接回答是爲了遵守第二次對華經濟援助的附屬條約,幫助我們中國進行社會改造。”

吳紹霆臉色立刻顯得不耐煩起來,他冷冷的說道:“說來說去,終歸還是一些廢話。”

王長齡無奈的說道:“確實如此,這等於是繞了一個圈。不過我發現德國人似乎對這件事的態度很較真,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不隱瞞自己的行動方向,這一點值得注意。”

吳紹霆現在主要考慮的還是德國人在幕後的動機是什麼,至於他們怎麼做,這些都是可以輕而易舉就能發現的事情。再者他知道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古板、恪守規則的民族,哪怕幾十年之後同樣如此,所以有些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理解。

“總之,他們有第一次、第二次,肯定還會有第三次,之前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動作,可遲早有一天他們會來真格的。”

“元首,您的意思是我們一定要看緊?”王長齡問道。

“這一個多月你們都沒看出什麼效果,還真指望德國人能透露出什麼破綻嗎?他們把改造我們中國社會體制當作是一項外交任務,而且當初在簽訂援助計劃合約的時候,我們也首肯了他們的行動。所以對於他們而言,目前所做的一切都能順理成章、順其自然,越是這樣,我們越難提前預測。”吳紹霆語氣認真的說道。

“那我們該怎麼辦?”王長齡臉色有幾分憂慮。

“現在沒有辦法,只能等着他們的下一步。不過德國人繼續這麼折騰下去,遲早會把咱們中國折騰出大亂子。當務之急,還是這場世界性的大戰快點結束,等我們以戰勝國的身份拿到該有的好處之後,到時候就可以開始籌備跟德國劃清楚界限的事情了。”吳紹霆表情堅決的說道。他既然要讓中國成爲世界列強,那自然不可能永遠給別人當小弟,縱然跟德國不會有利益的衝突,但也不希望發生政治或者外交的不愉快。

第一次世界大戰彼此都有利可圖,故而一拍即合。但戰爭結束之後,歐洲的事情歸歐洲人來管,亞洲的事情歸亞洲來負責,大家浸水不犯河水。至於中國借貸的外債,自然會按照規定的日期來償還,當然如果是純粹的“援助”那就是另外一碼事。

王長齡緩緩的點了點頭,但是卻沒有多說話。這種國際間的政治干係還輪不到他這個戰情局局長來摻和,自己能做的無非就是搞搞信息破壞和監聽監視而已,終歸只是奉命行事。

停頓了片刻,吳紹霆看了一眼王長齡說道:“事情就先這麼辦,德國人那邊你就不要多去盯梢了,我估計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關鍵還是要看好咱們中國國內的動靜,省的一些刁鑽之徒藉機鬧事,我可不想平白無故的被人潑一身污水。”

王長齡鄭重其事的答道:“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是作者“閩南愚客”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1131章 ,開闢新戰場第920章 ,處理第46章 ,志同道合第949章 ,東三省體制第1159章 ,沙俄首都淪陷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704章 ,激流之下的局勢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303章 ,誘敵深入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955章 ,三路渡江部隊第1210章 ,分裂第619章 ,下手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889章 ,分寸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640章 ,閃擊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775章 ,對德態度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1022章 ,遊鬥第449章 ,黃埔班的侄子第231章 ,在瀛臺第1165章 ,教育文化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1047章 ,二十五師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638章 ,分割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776章 ,索要青島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998章 ,風聲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893章 ,初次聯繫第118章 ,排擠洋奴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541章 ,袁世凱之悟第8章 ,初到後哨第943章 ,針對朝鮮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164章 ,廣州之戰第434章 ,清數第985章 ,統帥部成立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782章 ,國會大會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61章 ,突來意外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34章 ,南軍北軍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961章 ,通電第273章 ,振軍第1043章 ,霍爾維格計劃第85章 ,起義會議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26章 ,協助進城第741章 ,泄密第1023章 ,援軍出現第998章 ,風聲第360章 ,緊盯第97章 ,陳芳提醒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703章 ,換督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82章 ,不期而遇第258章 ,變中變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643章第2章 ,郵輪奇遇第189章 ,鐵血進攻政策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273章 ,振軍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246章 ,窗戶紙第838章 ,討價還價
第1131章 ,開闢新戰場第920章 ,處理第46章 ,志同道合第949章 ,東三省體制第1159章 ,沙俄首都淪陷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704章 ,激流之下的局勢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303章 ,誘敵深入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955章 ,三路渡江部隊第1210章 ,分裂第619章 ,下手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889章 ,分寸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640章 ,閃擊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775章 ,對德態度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1022章 ,遊鬥第449章 ,黃埔班的侄子第231章 ,在瀛臺第1165章 ,教育文化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1047章 ,二十五師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638章 ,分割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776章 ,索要青島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998章 ,風聲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893章 ,初次聯繫第118章 ,排擠洋奴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541章 ,袁世凱之悟第8章 ,初到後哨第943章 ,針對朝鮮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164章 ,廣州之戰第434章 ,清數第985章 ,統帥部成立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782章 ,國會大會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61章 ,突來意外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34章 ,南軍北軍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961章 ,通電第273章 ,振軍第1043章 ,霍爾維格計劃第85章 ,起義會議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26章 ,協助進城第741章 ,泄密第1023章 ,援軍出現第998章 ,風聲第360章 ,緊盯第97章 ,陳芳提醒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703章 ,換督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82章 ,不期而遇第258章 ,變中變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643章第2章 ,郵輪奇遇第189章 ,鐵血進攻政策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273章 ,振軍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246章 ,窗戶紙第838章 ,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