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政治婚姻

新書推薦:

張謇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吳執政在信函中說,北洋政府沒了只不過是一個政權的交替,吳執政希望由華甫出面,將北洋整改爲北洋公黨,以政黨形式參與中央政府的國事治理。到時候華甫即是北洋公黨的領袖,不僅能保存北洋的血脈,還能憑藉北洋常年累月的威望在聯合政府中獲得一席之地。”

馮國璋心有所動,他這個老派的人物當然不知道政黨的要素,不過卻知道能籍此機會一統北洋大局,成爲名副其實的北洋救星和新一代的領袖。儘管他打心底裡仍然對袁世凱抱有舊情,可是國家都變成眼下這樣了,袁世凱也是病入膏盲之態,是該爲自己謀取後路了。北洋內部既然貌合神離,他也不在乎背上一個叛徒的罵名,庚子國難時南方早有聯省互保的先例,如今自己要保的不止是江蘇,還有北洋在中國的延續。

“北洋公黨......說起黨派,以前是朝廷最忌諱的物什,如今居然讓西方人弄得如此露骨。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時代潮流?”他感嘆的說了一句。

“我們都老了,很多看似新奇的玩意再國內早已不算稀奇。華甫老弟,南北之局的走向全在你一人身上呀。”張謇加重語氣說道。

“此事關於大體,容我思量一些時日,不如四哥就暫且住在府上,也方便及時磋商新的意見。”馮國璋雖然心有所動,不過總不能立刻答應下來,他還要試探一下手下們的態度,否則一旦自己響應吳紹霆的邀請,倒頭來卻弄得衆叛親離反而得不償失。

“這樣吧,稍後我回一封電報到梧州,看看能否與華甫達成更密切的聯絡方式,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張謇看得出來,既然馮國璋願意留自己在府上,已經說明對方的態度,索性先爲南北雙方搭建一座更牢靠的橋樑。

“如此甚好。”馮國璋欣然的點了點頭。“哦,對了,還有一事要請教四哥。”

“華甫請講。”張謇問道。

“聽聞吳執政年不過而立,身邊只有一位正室相伴,而且還因意外雙目失明,不知吳執政府可有再置佳緣的心思呢?”馮國璋試探的說道。

“吳執政之妻正是我的侄女,據說二人一直和睦相愛,而吳執政又是關心國事之人,並沒有太多兒女之情的意圖。難不成華甫有聯姻之意?”張謇如實的說道,雖然他知道此事必然是馮國璋意圖增進與吳紹霆的關係,但馮國璋以張小雅失明爲由讓自己很不高興,吳紹霆小兩口的情誼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張家的勢力豈容他人瓜分?

“原來是四哥的親家,真是冒昧了,”馮國璋連忙打了一個哈哈,“說來弟之胞兄膝下有一小女,年方十五,過冬之後即是十六妙齡,七歲便學習書畫琴棋,雖然不成氣候但也算得上知書達理,生得也甚是水靈端芳。若是能與吳執政結爲親家,兼之又能與四哥攀上親交,這可是一樁難得的美事。”

“我明白了。”張謇緩緩的點了點頭,心裡只犯嘀咕:我都說了吳紹霆沒有再娶之意,這馮華甫還真是橫下心意做這門打算,不過也好,親家總比外家好,日後尚且能與北洋公黨引爲互援,再國會更有力量。隨即他又道,“此事華甫放心,我一定會與吳執政細心一談。”

“如此弟就安心了。”馮國璋笑道。

總統府侍從處主任王從文敲了敲總理辦公室的大門,然後推門而入。

段祺瑞正站在靠窗的位置,並沒有回過身。王從文恭恭敬敬的道:“總理,日本公使日置義先生到了。”

段祺瑞微微頷首,嘆息的說道:“請他進來吧。”

王從文應了一聲,然後又退了出去,片刻過後引着一位身穿合體禮服的中年人走了進來。中年人體態微胖,留着一摞革新之後日本流行的寬鬍鬚,他禮節性的向段祺瑞的背影鞠了一躬,然後用憋足的中國話儘量客套的問好道:“總理閣下近日可好?”

段祺瑞慢條斯理的轉過身來,示意王從文帶上大門,嘆息的說道:“我能有什麼好的?”

日置義故作尷尬的一笑,說道:“是啊,大總統病重,北洋政府面臨重大的軍事危機。四天前傳來武漢的噩耗,只怕讓總理閣下寢食難安呀。”

段祺瑞現在一聽到武漢告失的事情心頭就有莫名的怒火,他冷冷的說道:“我現在何止寢食難安。只怕用不了多久我這個總理也無處安身了。”

日置義順着段祺瑞的心情嘆了一口氣,接着說道:“身爲中國友邦,亦是北洋政府最親密的合作伙伴,我很希望能爲總理閣下目前的處境貢獻綿薄之力。不知道總理閣下今日召見在下,可有什麼需要吩咐的地方?”

段祺瑞心裡暗罵:你這老狐狸明知故問。他沉着氣說道:“自然是關於日方單方面貸款的事情,公使先生請坐吧。我希望今日能與公使先生談好這件事,如果我們北洋政府再得不到外部的援助,中華民國遲早要拱手相讓於南方叛逆政府。公使先生應該很清楚吳紹霆是什麼人,他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不顧國際環境三番四次的高呼排外口號,如果讓他執政中國,諸位友邦在華的利益必然會受損。”

日置義坐定之後,默默聽完了段祺瑞的話,慢條斯理的頷首一番,卻說道:“我知道貴國政府目前的處境,也很清楚一個有排外心裡的領導人會對我大日本帝國造成何等影響。不過我也希望總理閣下能體諒目前的國際形勢,歐洲戰火一觸即發,英國人與德國人形同水火,而做爲英國在遠東地區的盟友,我們大日本帝國也面臨極大的壓力。”

段祺瑞早就預見到德國與日本之間的矛盾,雖然這層窗戶紙到現在誰也沒有捅破,可事實就是事實。眼下日本正在向旅順要塞秘密的增派兵力,而歐洲的大戰早已經頻臨爆發,此時此刻列強都無暇全力顧慮遠東的爭鬥,只能尋找更密切的合作伙伴。

日本與英國的關係有目共睹,只是日本做爲新興的列強,國內實力並沒有那麼雄厚,理應爭取所有資源應付戰爭的需要,可仍然在這個時候選擇向岌岌可危的北洋政府貸款,足見要從北洋政府身上獲得利益不會小。

“我明白,不過話又說回來,條款中第五號內容也實在欺人太甚,你們擬出這樣的條款究竟是何居心?”段祺瑞冷冷的質問道。

“其實總理閣下完全沒必要把目光放在這份協議的負面上,您應該這麼去想,我們大日本帝國與中華民國提交更爲密切的合作,從軍事到治安,從土地到鐵路,只有親密無間的合作才能挽回中華民國目前的危急處境,難道不是嗎?”日置義狡猾的說道。

“我不喜歡多說廢話,只問你一句,第五號內容必須做出修改。前四號內容已經給足了日方便宜,滿洲的鐵路和所有稅政,這可是與其他列強簽訂條約裡面前所未有的。我連這些都可以一字不改,但第五號內容......”段祺瑞強調的說道。

“總理閣下,”日置義提高了音量說道,“或許你還不明白,北洋政府現在能從我們大日本帝國獲得貸款,做爲交易並不是我們能要什麼,而是貴國能給我們什麼?如果總理閣下連這樣的承諾都無法決定,我們日本何必要承擔這麼大的貸款風險?還不如把經費用在應付歐洲局勢上面,或者......與南方建立新的關係上面!”

段祺瑞怔了怔,他第一次感到史無前例的壓力,自己之所以還能撐起北洋政府這層空皮囊,正是寄希望於列強的支持。要是列強都轉而南下支持執政府,北洋最後一絲希望算是徹底破滅了。他知道日置義現在完全掌握主動權,這個談判早就是毋須掙扎的結果。

“總理閣下,如果你願意無條件簽署這份協議,我以我個人的名義向您保證,一定會盡快說服俄國公使和英國公使,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繼續站在北洋政府的立場上。您想想,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日置義進一步誘說道。

段祺瑞一臉沉思,他現在猶豫的不是條約,而是自己心理的道德底線。他不是傻子,是明白袁世凱爲什麼一直不敢簽署這樣的條約,對於自己而言一旦簽下去,不能力挽狂瀾那就是徹徹底底身敗名裂。

“時間越久,就算我們大日本帝國可以等,英俄兩國只怕也不會等了。總理閣下如果還是拿捏不定,索性在下就先行告退,由總理閣下慢慢考慮吧。”日置義慢條斯理的說道,作勢站起身來準備告辭。

“等等,不必那麼麻煩了。”段祺瑞深深吸了一口氣,心裡已經做出了最終決議,換句話說,他現在還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下午安排簽署協議,這份協議我們雙方必須嚴格保密。”

“閣下果然做出了明智之舉,這份協議中日雙方自然都要保密。”日置義露出了一個勝利者的得意笑容。

從總理府出來,日置義乘上一輛轎車,轎車裡面早已經坐着另外一個身穿考究的年輕人。在日置義坐定之後,這位年輕人畢恭畢敬的用日語詢問道:“閣下,交談的怎麼樣了?”

日置義用日語回答道:“竹本君,以目前北洋政府的處境,自然是毫無懸念的。”

竹本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又說道:“可是,閣下私自與北洋政府簽署這份協議,如果帝國內閣不同意,豈不是開了一張空頭支票?而且這份條約很多內容只怕與英國、俄國在遠東利益有衝突,傳出去畢竟不是好事。再者,內閣已經不看好北洋政府了,他們就像是苟延殘喘的老獸,把資源投放在他們身上着實太不明智。”

日置義漫不經心的笑道:“內閣方面我會親自去解釋,至於這份協議是不是空頭支票,我們姑且可以走一步看一步,主動權可掌握在我們手裡。中國有一句俗話,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我當然不會只把希望寄託在北邊。”

竹本疑惑的問道:“閣下,您的意思是......”

日置義說道:“竹本君,我打算委託你去一趟南方,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兩邊下注了。”

竹本恍然的點了點頭,露出一個笑容說道:“我明白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索性我明天就立刻動身吧。”

日置義頷首認同的道:“沒錯,我們手裡的時間可不多了。”

《》是作者“閩南愚客”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52章 ,上任新軍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935章 ,條件第741章 ,泄密第232章 ,暴風雨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892章 ,朝鮮人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438章 ,一段時間的發展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151章 ,美國奸商第1105章 ,戰爭後事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387章 ,韶關風波第373章 ,外國勢力的野心第558章 ,碼頭上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466章 ,上海的混亂第1176章 ,調查第726章 ,圍追吳佩孚曹錕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615章 ,敵後動作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1102章 ,投彈第741章 ,泄密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24章 ,城門任務第485章 ,扶助農業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702章 ,黃興在望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1214章 ,擴大沙俄內部矛盾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218章 ,全省一統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969章 ,強攻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635章 ,臨時廣州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1018章 ,戰場轉折點第697章 ,國防之願第988章 ,換一種合作第328章 ,王士珍的焦慮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113章 ,拔出隱患第415章 ,一談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478章 ,轎車第1173章 ,上海陰謀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362章 ,熊希齡的想法第28章 ,張家小姐第471章 ,震怒在日本第280章 ,策第421章 ,北洋政府的嫌疑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543章 ,一代海軍忠魂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73章 ,一場比試第737章 ,段祺瑞突襲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602章 ,在宜賓第351章 ,委屈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232章 ,暴風雨第680章 ,掃清廣西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1108章 ,繼續推進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184章 ,破壞行動第439章 ,見面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481章 ,飛機計劃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1223章 ,歷史使命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959章 ,斷交
第52章 ,上任新軍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935章 ,條件第741章 ,泄密第232章 ,暴風雨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892章 ,朝鮮人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438章 ,一段時間的發展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151章 ,美國奸商第1105章 ,戰爭後事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387章 ,韶關風波第373章 ,外國勢力的野心第558章 ,碼頭上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466章 ,上海的混亂第1176章 ,調查第726章 ,圍追吳佩孚曹錕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615章 ,敵後動作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1102章 ,投彈第741章 ,泄密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24章 ,城門任務第485章 ,扶助農業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702章 ,黃興在望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1214章 ,擴大沙俄內部矛盾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218章 ,全省一統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969章 ,強攻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635章 ,臨時廣州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1018章 ,戰場轉折點第697章 ,國防之願第988章 ,換一種合作第328章 ,王士珍的焦慮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113章 ,拔出隱患第415章 ,一談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478章 ,轎車第1173章 ,上海陰謀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362章 ,熊希齡的想法第28章 ,張家小姐第471章 ,震怒在日本第280章 ,策第421章 ,北洋政府的嫌疑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543章 ,一代海軍忠魂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73章 ,一場比試第737章 ,段祺瑞突襲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602章 ,在宜賓第351章 ,委屈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232章 ,暴風雨第680章 ,掃清廣西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1108章 ,繼續推進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184章 ,破壞行動第439章 ,見面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481章 ,飛機計劃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1223章 ,歷史使命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959章 ,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