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

陸建章與顧維鈞對視了一眼,陸建章上前一步的說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與沙俄秘密達成停戰協議,對外只是稱俄雙方進入對峙。

顧維鈞點了點頭,附和着說道:“元首,其實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既能給沙俄留幾分面,又不必讓其他同盟國感到憂慮,我們今後跟沙俄方面談判時還能以此做爲籌碼,正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吳紹霆深深吸了一口氣,他說道:“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可是你們似乎只考慮到我們國和德國的心態,卻忘記了沙俄心裡的盤算。”

顧維鈞和陸建章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不過他們畢竟是搞外交這一塊的專業人士,經吳紹霆這一點撥之後立刻明白了過來。很顯然,吳紹霆的意思是擔心沙俄會趁機橫插一腳,明知道德國對停戰的事情不滿意,故意大肆宣揚,試圖在停戰之後還能挑起同盟國內部矛盾的激化。雖然說,這個想法顯得有些不切實際,畢竟沙俄怎麼可能自找麻煩?沙俄真要是把國惹毛了,國索性撕毀條約,繼續北伐進攻,到時候吃虧還是沙俄自己。

可以說,這是對沙俄和國雙方都存在風險的事情。

然而正因爲都具備風險因素,這就要考慮國有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險。

就算尼古拉二世沒有這個打算,但每個國家都會存在反對派、陰謀家之流,誰也不敢保證居心叵測之徒會不會故意從搗亂。

到時候俄雙方原本打算秘密議和,經過曝光之後不僅不能降低對外界的影響,相反還會讓同盟國更加猜忌。同盟國和協約國成員相互之間秘密進行勾當,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若是這麼說,確實會有幾分爲難之處,但或許可以好好向德國方面進行一番解釋。”陸建章若有所思的說道。

“向德國解釋?我們爲什麼要向德國解釋?”吳紹霆冷冷的說道。

“可是,元首……”陸建章立刻露出幾分爲難的樣。

“跟沙俄那邊沒必要暗談判,該怎麼談就怎麼談,談完之後第一時間公佈消息。”吳紹霆突然話鋒一轉,聲色俱厲的說道。

陸建章和顧維鈞大吃一驚,怎麼談來談去一下又回到了出發點上面?他們之所以如此鄭重的前來找吳紹霆,就是希望這件事能夠儘量不會招惹德國,沒想到元首的態度截然相反,挑明瞭就是要跟德國正面作對。

不過看到元首如此鄭重其事的姿態,二人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吳紹霆調整了姿態,一副嚴肅的面孔說道:“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如果真要弄得那麼複雜,到頭來只會自討苦吃。我們現在有理有據也有聲勢,憑什麼還要去看德國人的臉色?他們算什麼?只不過出於戰略的需要給我們提供了援助,我們爲了參加世界大戰所付出的代價,早已經超過他們給出的援助了。”

顧維鈞和陸建章都知道這個道理,自古以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德國之所以援助國,無非是希望國能牽制協約國在遠東的勢力。而國三年對外戰爭的的確確做到了這一點,並且還是超出了德國所預計的效果。

也就是說,這從始至終就是一筆買賣,德國出錢國出兵,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一拍即合,而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共同利益。現在不能說國虧欠德國什麼資金,因爲國在戰場上因爲全部做出了彙報,最多隻能說是一個“人情”。而在國際政治上,“人情”往往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任誰都會選擇忽略不計。

吳紹霆停頓了一下,隨後緊接着又說道:“與其把事情弄得那麼複雜,索性就攤開來說。如果德國人真的要計較這件事,那好,讓他們提供軍艦、提供軍費、提供技術培訓,再給我充足的時間訓練海軍,到時候讓我進攻歐洲絕無二話。”

陸建章猶豫片刻,說道:“那,元首,這件事……就這麼辦?”

吳紹霆大聲的說道:“這件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德國人如果讓我們給一個解釋,那就實話實說的告訴他們。”

陸建章只好說道:“我明白了。”

顧維鈞想要開口補充一些什麼,不過看到現在這樣的氣氛,決定還是忍下來。他當然不會違背吳紹霆的意思,無非只是想多勸說一下,看看能不能適當調整溫和的外交政策,能避免造成國際矛盾就儘量避免。

吳紹霆說道:“關於和沙俄談判的事情,在談判之前做好一定的前期工作,多拉攏社會革命黨站在我們的立場上。至於議和的條件很簡單,除了承認烏梁海、外蒙古是屬於國領土之外,還要將之前外興安嶺、海參崴等國曆史疆土歸還,並在今年年底重新測量兩國邊疆地區,設置全新的界碑。”

如果說索要海參崴有幾分欺人太甚的味道,但是對於外興安嶺的大片疆域確實勢必再度,哪怕最終談不攏也要通過戰爭把這片土地收復回來。

當年沙俄利用《璦琿條約》強行掠奪外興安嶺,這是清朝留下的爛攤之一,華民國必然要全力以赴的恢復國土完整。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沙皇俄國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即外東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讓領土最多的條約。《璦琿條約》當時未經清zhèng?fǔ批准,但後來在《俄北京條約》被確認。

陸建章點了點頭,鄭重其事的說道:“元首放心,以目前的情況,我們很有信心完成這次議和談判,一定不辱使命。”

吳紹霆欣然的說道:“很好。你們放心的去辦,同盟國陣營內的事情我親自來處理。”

雖然陸建章、顧維鈞多多少少仍有幾分擔心,不過既然元首都說自己親自處理,可見還是有信心處理好這些外務。當即他們沒有再多說什麼,告辭離開大總統辦公室,回到外交部辦公室開始準備與沙俄聯絡的事宜。

第40章 ,擒李福林第503章 ,梁啓超的拜訪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749章 ,新式裝備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131章 ,北洋之邀第725章 ,蔣百里一談第93章 ,公正之名第129章 ,檢閱之前第433章 ,廣東內部小派系第125章 ,巧遇舊部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49章 ,購買軍火第643章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541章 ,袁世凱之悟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899章 ,到福州第729章 ,宣武上將軍府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633章 ,大選之前第33章 ,天價贖金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987章 ,德國再次來訪第855章 ,支走第492章 ,北方的動靜第2章 ,郵輪奇遇第35章 ,相互推卸第920章 ,處理第635章 ,臨時廣州第888章 ,亞洲戰略第703章 ,換督第649章 ,離間第77章 ,深入軍心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266章 ,兩面的重傷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675章 ,兩路人聚首第236章 ,請出山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413章 ,梁啓超眼中蔡鍔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220章 ,岑春渲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505章 ,在柳州第357章 ,雙喜臨門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446章 ,一場密談第305章 ,破襲戰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1020章 ,列車炮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771章 ,威脅第630章 ,局勢之急第311章 ,南征軍戰敗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37章 ,追擊行動第327章 ,袁世凱的壓力第37章 ,追擊行動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1022章 ,遊鬥第827章 ,白熱化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109章 ,趙聲暗害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660章 ,着一手準備第18章 ,敢作敢爲第1178章 ,告一段落第959章 ,斷交第737章 ,段祺瑞突襲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
第40章 ,擒李福林第503章 ,梁啓超的拜訪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749章 ,新式裝備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131章 ,北洋之邀第725章 ,蔣百里一談第93章 ,公正之名第129章 ,檢閱之前第433章 ,廣東內部小派系第125章 ,巧遇舊部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49章 ,購買軍火第643章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541章 ,袁世凱之悟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899章 ,到福州第729章 ,宣武上將軍府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633章 ,大選之前第33章 ,天價贖金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987章 ,德國再次來訪第855章 ,支走第492章 ,北方的動靜第2章 ,郵輪奇遇第35章 ,相互推卸第920章 ,處理第635章 ,臨時廣州第888章 ,亞洲戰略第703章 ,換督第649章 ,離間第77章 ,深入軍心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266章 ,兩面的重傷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675章 ,兩路人聚首第236章 ,請出山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413章 ,梁啓超眼中蔡鍔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220章 ,岑春渲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505章 ,在柳州第357章 ,雙喜臨門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446章 ,一場密談第305章 ,破襲戰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1020章 ,列車炮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771章 ,威脅第630章 ,局勢之急第311章 ,南征軍戰敗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37章 ,追擊行動第327章 ,袁世凱的壓力第37章 ,追擊行動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1022章 ,遊鬥第827章 ,白熱化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109章 ,趙聲暗害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660章 ,着一手準備第18章 ,敢作敢爲第1178章 ,告一段落第959章 ,斷交第737章 ,段祺瑞突襲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