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國民大會

新書推薦:

國會大廈大會堂位於一樓正中央,是一個雙層座位的大會堂,據統計新建立的國會大會堂幾乎是中華民國目前最大的會議室。上下兩層最多可設置一萬餘席,當然按照會議性質的不同,也能自由的佈置適合的會議席位。今天召開的國民大會到場人數一共有兩千多人,除了國會兩院的六百名議員,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各省、各直轄市和特區諮議局派遣的代表,當然還設有旁聽席和記者席,前者是提供給非議員代表的中央政府官員、社會賢達等等。

早在八點鐘時,大會堂正式開啓所有進場大門,最先進場的自然是記者,隨後地方代表陸續進場,旁聽席也漸漸開始落座。這些人的坐席安排靠後,距離主席臺較近的則是國會兩院代表座位,從這番安排上可以不難看出,第一屆國民大會完全是以中央政府爲主。兩院的議員們沒有那麼早進場,先是到大會堂左右的休息廳小坐,談論即將開始的會議議程,以及悄悄說一些幕後的事。

等吳紹霆、馮國璋等人前後抵達國會大廈後,國會議員們纔在侍從的指引下開始進場。

吳紹霆銜接大廳的正門走進,正好與國會議員們一起步入會場,沿着鋪有紅地毯的走道向首席走去,一路上遇到的地方代表紛紛起身問好,隨後很快又發展成鼓掌歡迎。吳紹霆保持着親善的姿態,向衆人頷首揮手致意。

到九點鐘時,大會堂內的衆人開始落座,侍從關閉了所有大門,負責此次國民大會主持工作的于右任先一步上臺,試一試擴音器,接着通過擴音器讓全場安靜,並提醒所有代表儘快落座。大約用了幾分鐘的時間,會場的聲音漸漸消弱,所有代表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只有在第二層的記者席上不斷傳來“嘭嘭”的鎂光燈爆鳴聲。

當會場形成秩序之後,于右任深深吸了一口氣,對着擴音器中氣十足的說道:“我宣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正是開幕。”

洪亮的聲音穿過擴音器,在整個大會堂裡迴盪着。很快,全場的掌聲如同雨點一般飛快的響起,有人激動,有人嘆息,也有人毫無表情。

吳紹霆藉着這個機會向左側坐席看了一眼,他看到了林長民正在與熊希齡交頭接耳的說着什麼,而熊希齡的臉色是一股冰冷和堅毅之態,彷佛就像是戰場上的勇士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似的。他在心裡冷冷的哼了一聲,暗道:今天我就要結束這場鬧劇!

于右任等着掌聲停下,隨後又說了一些華而不實的開場白,一邊提前介紹本次國民大會的宗旨和章程,一邊又把會議結構穿插的做了說明。整個前奏進行了幾分鐘的時間,等所有虛言程序都走了完了,他纔開始宣佈國民大會進行第一部分議程,聽取執政府時期的工作報告以及審覈國家財政。這一個環節幾乎是整個會議當中最枯燥的部分,按照原計劃由執政府的各部門部長上臺陸續做工作報告,差不多會進行一整天。

不過對於一些第一次參加這樣大會的地方代表,仍舊是心懷激動之心,認真的等待聽取執政府的工作報告。

正當于右任準備邀請政務廳總理梁啓超上臺發表報告時,吳紹霆對坐在身後的鄧鏗交代了一句,然後鄧鏗站起身來飛快的跑上了演講臺,來到于右任身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整個會場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是所有人還是保持着肅靜,只當是有什麼突發事件等待處理。于右任用手遮着擴音器,壓低聲音迎着鄧鏗問道:“做什麼?”

鄧鏗同樣壓低聲音說道:“吳執政交代,由他第一個做政府工作報告。”

于右任皺着眉頭看了一眼臺下,又看了看另外一邊的梁啓超,這纔對鄧鏗說道:“可是這不合程序呀。”

鄧鏗繼續說道:“總之這是吳執政的意思,再者誰先誰後又有什麼區別,都是做報告嘛。”

于右任並不傻,他當然知道吳紹霆要求提前做報告肯定不會簡單,也猜出很有可能吳紹霆要在國民大會一開始就向熊希齡下手。他雖然擁護民主政治,如果在正常的背景下一定會堅持站在梁啓超、熊希齡這邊,只可惜慶元會議製造的中德盟約泄密事件實在太傷人心,已經觸及了自己的底線。

咬了咬牙之後,他嘆了一口氣,說道:“好吧,我知道了。”

鄧鏗隨即翻身走下了主席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在經過熊希齡這邊時,他甚至能看到熊希齡嘴角發出不屑一顧的冷笑。

講臺上,于右任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鄭重的宣佈:“下面,我們有請執政府大執政官吳紹霆上臺做執政官辦公廳工作報告。”

全場響起了陣陣掌聲,大部分與會代表並不知道做報告的順序,還以爲順理成章的是由吳紹霆第一個做報告。即便在場有知道順序的人,這個時候也不敢多說什麼,只能在心中提着一塊石頭,該來的總要來的!

在掌聲的圍繞之下,吳紹霆從容不迫的站起身來,邁步向主席臺上走去。雖然在登上主席臺的必經之路上要從梁啓超、熊希齡等人面前經過,但是他從始至終都目不斜視,心中也毫不在乎這些人的表情。

當他踩着臺階走上主席臺時,整個會場的掌聲到達最熱烈的程度。

來到于右任面前,二人握了握手,又說了一些寒暄的話,之後于右任退到一旁休息席上落座,將整個講臺交給吳紹霆。吳紹霆手裡並沒有拿着演講稿,他在調試了一下擴音之後,不疾不徐的對全場說道:“該說的客氣話,於先生之前已經都說過了,國民大會是爲了國家發展而設立的重要機構,在座的諸位代表理應將心思全部投入在國家發展大計上面,所以不應該在浪費時間。閒話我不再多說。”

全場漸漸安靜下來,不管是地方代表還是中央政府的官員,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的盯着主席臺上,會場空氣中的氣氛漸漸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頓了頓,吳紹霆目光轉向臺下熊希齡一邊,接着又說道:“在報告政府這一年來的工作情況之前,爲了處理國家面臨的危機問題,我必須提前宣佈一項決議。”

大會堂裡傳來一些細微的議論聲,雖然規模並不大,但足以體現所有人緊張的心態。

知道內幕的人都捏出了一把冷汗,他們都看得出來吳紹霆真的要動手了。

就在這時,不等吳紹霆開始發難,熊希齡忽然搶先跳了起來,衝着主席臺上大吼道:“很好,吳紹霆,真是好的很,你還真有膽量,在如此神聖莊嚴的國民大會上對付我,你還好意思自詡是民主共和的擁護者!我呸,你就是一個獨裁的軍閥!”

突如其來的一幕引起了會場一陣騷動,不過因爲會場太大,熊希齡的位置又是在最前方,並且手裡沒有任何擴音裝置,即便是扯着嗓子一通大吼大叫,依然只有左右附近的席位能聽得清楚。至於坐在後方以及第二層席位上的大部分代表,根本聽不見其在說什麼,只看到對方毫無預兆的發狂起來。

國會兩院的議員最先開始動了起來,有人站起身來張望,有人上前要去勸阻,還有人相互交頭接耳的議論。

《》是作者“閩南愚客”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279章 ,沈鴻英的毒手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209章 ,北洋震動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362章 ,熊希齡的想法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1057章 ,越南帝制第628章 ,開春之四川第997章 ,裂痕漸起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732章 ,答應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283章 ,新年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85章 ,起義會議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014章 ,螳螂捕蟬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965章 ,進程第342章 ,何應欽執行任務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952章 ,態勢第108章 ,陰謀陽謀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969章 ,強攻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82章 ,不期而遇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564章 ,第一次會議第666章 ,“善後”工作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1129章 ,內幕第785章 ,慶元會議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826章 ,損傷第661章 ,前奏第360章 ,緊盯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746章 ,三個集團軍準備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1132章 ,轉折點之戰第991章 ,事露第11章 ,整頓軍務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1027章 ,在越南第516章 ,克廈門第27章 ,交通意外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1103章 ,破竹之勢第144章 ,劃分勢力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25章 ,值班首日第8章 ,初到後哨第294章 ,貸款第47章 ,交通意外第1054章 ,吳紹霆的擔憂第885章 ,韋汝聰南下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1109章 ,一個不留第852章 ,放言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550章 ,淺嘗即止第452章 ,北洋的反應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1077章 ,朝鮮預警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838章 ,討價還價第663章 ,揭底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1123章 ,增兵計劃
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279章 ,沈鴻英的毒手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209章 ,北洋震動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362章 ,熊希齡的想法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1057章 ,越南帝制第628章 ,開春之四川第997章 ,裂痕漸起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732章 ,答應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283章 ,新年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85章 ,起義會議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014章 ,螳螂捕蟬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965章 ,進程第342章 ,何應欽執行任務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952章 ,態勢第108章 ,陰謀陽謀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969章 ,強攻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82章 ,不期而遇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564章 ,第一次會議第666章 ,“善後”工作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1129章 ,內幕第785章 ,慶元會議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826章 ,損傷第661章 ,前奏第360章 ,緊盯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746章 ,三個集團軍準備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1132章 ,轉折點之戰第991章 ,事露第11章 ,整頓軍務第520章 ,南安縣苦戰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1027章 ,在越南第516章 ,克廈門第27章 ,交通意外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1103章 ,破竹之勢第144章 ,劃分勢力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25章 ,值班首日第8章 ,初到後哨第294章 ,貸款第47章 ,交通意外第1054章 ,吳紹霆的擔憂第885章 ,韋汝聰南下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1109章 ,一個不留第852章 ,放言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550章 ,淺嘗即止第452章 ,北洋的反應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1077章 ,朝鮮預警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838章 ,討價還價第663章 ,揭底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1123章 ,增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