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

虞奢表情顯得很嚴肅,他故意壓低聲音向何維鈞問道:“何先生如此說來,此事必然另有隱情,可話又說回來,茲事體大,難道元首就沒有察覺分毫?反而還任由事情發展下去?”

李近章附和着說道:“是啊,這可不是小事,弄不好要出大亂的。

何維鈞苦悶的笑了笑,不置可否的說道:“元首的心思我們誰都猜不透。但就這次事件而言,起因根本不在元首身上。元首身在昆明,心繫南亞戰事,哪裡有閒工夫裡會這種問題?即便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想法,以元首的做派也不會急於在這個時候表現。”

衆人對這番話聽得很明白,何維鈞的意思就是如果元首正要推行帝制,那也是在南亞戰爭結束之後纔會考慮。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畢竟戰爭纔是目前國的首要大事,如果國內政治局勢突然發生大變動,勢必會影響到戰場的局勢,弄不好原本勝利在握的戰爭一下逆轉過來,到頭來吃虧的不僅僅是國,連元首自己都有深受牽連。

退一步來講,一旦南亞戰爭大獲全勝並最終決定定局,到那個時候元首的聲望會更加膨脹。國內的崇拜愈發狂熱,國的發展也得到了穩定和保障。藉着這股大好形勢的東風再來搗鼓“國體”的事情,反而會成功率會更高一籌。

就算不成功,元首也能集精神調遣兵力鎮壓反對勢力,最終穩固自己的統治權。

總的而言,元首現在確實沒有可能也沒有理由做這種事!

李近章忽然說道:“難道說,這件事真的只是德國人在幕後搞鬼?”

李基時與虞奢對視了一眼,不得不說他們現在能想到的只有這一點,現在的問題就是德國人爲什麼要這麼做?

一旁的何維鈞露出了一個笑容,緩緩的說道:“諸位大人,現在你們應該知道甫公與雲公正在談什麼了吧。”

李基時點了點頭,表情認真的說道:“看來,這真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可既然是問題,總該要解決。元首把這件事交到我們國會來處理,自然是希望我們國會能給出一個結果,可眼下這件事到底該如何收場?”

何維鈞不動聲色的說道:“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了。”

幾分鐘過後,二樓書房傳來聲音,馮國璋與岑春渲的會談結束了。

於是何維鈞帶着李基時等三人又來到大客廳,正好與下樓的馮國璋、岑春渲碰面。

如今馮國璋的身體大不如前,不僅要拄着柺杖,一旁還要有侍從攙扶着,整個人的神態早已失去當年的銳氣,一眼看去只剩下一副老態龍鍾,唯一保存下來的氣勢單單只是那一雙還有光澤的雙眼。

馮國璋和岑春渲看到樓下大客廳的李基時三人,兩位政治老手當然猜出對方來意。

來到大客廳後,李基時等人連忙上前行禮問好,馮國璋、岑春渲也都略略迴應了一聲。

“三位,這是來拜訪雲公的嗎?”馮國璋聲音有幾分嘶啞,向着大客廳的人問道。

“之前我等去過總統府,原本是要找甫公的。後來聽說甫公來了這裡,心想這件事肯定與雲公也有關係,最起碼雲公能幫上大忙,所以這才冒昧登了雲公的府邸。”李基時一絲不苟的欠身說道。

“你們是爲榮譽改制爭論的事情而來吧。”岑春渲好整以暇的問道。

“實不相瞞,正是此事。不管如何,國會上上下下爲此事已經爭執了一個多月,這件事早該有一個定論了纔是。”李近章說道。

馮國璋與岑春渲對視了一眼,兩位老人的表情沒有太多變化。

“雲公,這件事遲早是要公佈的,索性就先告訴他們吧。”馮國璋緩緩的開口說道。

“也好,也好。”岑春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後轉過身來看着李基時等人,說道,“剛纔我已經與甫公談過了,這件事確實不能再拖下去。所以我們已經決定在下一次國會會議上發起最終投票,決定通過這一次動議。”

李基時、李近章、虞奢三人面面相覷,雖然他們是支持通過榮譽體制改革議案,畢竟做爲北洋公黨的官僚階級,多多少少對一些封建傳統的東西還是有幾分迷戀。可是他們總覺得這件事有些突然,雲公怎麼會突然選擇贊同通過?那早之前爲什麼還要猶豫?真有必要考慮一個月之久,又或者是另有目的?

虞奢猶豫了許久,終於還是開口問道:“甫公,雲公,這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好端端的怎麼突然出現了這一節?”

有了人帶頭,李基時也跟着問道:“是啊,聽說這件事是德國人鬧出來的,他們的居心究竟何在?咱們國的事情輪得到他們來插一手嗎?”

岑春渲說道:“元首那邊已經安排人來調查,不過在事情沒有清楚之前,我希望諸位不要到處亂說話。總之,既然只是形式問題,無傷大雅,眼下同盟國陣營在國際聲勢蒸蒸日上,我們還沒必要跟德國人鬧出什麼裂痕、什麼矛盾,所以既然他們要折騰,那索性就遷就一下。畢竟萬事以大局爲重。”

馮國璋點了點頭說道:“沒錯,總之如何應付事情,我們國人自然有自己的分寸,這次德國人折騰的事情大體上不算什麼麻煩事。倘若他們因此以爲可以得寸進尺,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個主權國家的原則和底線是決不能遷就了。到時候如果他們還敢亂來,那我們也只能以事論事了。”

雖然這番道理總覺得有些冠冕堂皇和敷衍,但李基時、李近章三人仔細想一想,這也是一個無可厚非的理由。既然改變榮譽制度無傷大雅,而且又爵位制度有理可證、有史可鑑,算不上什麼大逆不道。

真要是革掉全部封建的東西,國目前比爵位制度影響更深的東西多了去,根本不可能一網打盡。

再者,此事既然是德國人一再推波助瀾,從外交角度上也不應該盲目排斥。世界大戰剛剛形成優勢的局面,總不能因爲一些小問題就鬧出內部矛盾。在這個時候儘可能避免與德國發生衝突,大家可都翹首以盼世界大戰勝利之後重新奠定世界版圖利益。

李基時略帶悵然的問道:“甫公,雲公,那……這事情就這麼決定下來了?”

岑春渲說道:“沒錯,到時候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思投票就是。按照目前國會上上下下議員們的態度,通過這次動議應該不難。至於那些堅持反對的人,由得他們去,就這麼點事他們也休想鬧大。”

李基時連忙點了點頭,說道:“在下明白了。”

告辭之後,李基時三人乘坐同一輛轎車,駛出岑春渲公館大院後,他們忍不住又發起了牢騷。歸根結底這件事還是有太多疑點沒有弄清楚,尤其是他們剛纔在岑春渲面前,沒有問出元首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樣。

雖說對於元首來說,這個時候不合適搞這種動作,但究竟元首心裡有沒有想過?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決定着國的未來,以及他們三個人以後前途的發展方向。

當然,這個問題考量着元首本人,同樣也考量他們三個人。如果真有一天要推行帝制,他們是支持還是反對呢?

“看來,咱們是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了。”虞奢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

兩天之後,國會大廈再次召開動議大會,這已經是數不清楚第幾場的會議了,但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很清楚這是最後一場會議。參議院議長和衆議院議長一起宣佈發起投票,以國會最原始的方式來解決目前的爭端。

當這番話宣佈出來之後,幾乎所有議員心裡都很清楚,如果不是有了已經確定的結果,兩位議長根本不會發起投票。不管是反對派還是支持派,既然坐在眼下這個大廈會堂裡面,就應該有政治博弈的覺悟,無論勝負都要遵守規則,哪怕事後鬧情緒也不能改變決議。

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869章 ,與唐紹儀一談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371章 ,進步黨的算盤第785章 ,慶元會議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162章 ,不和諧第1121章 ,亞洲國際銀行第653章 ,大言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1135章 ,改制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971章 ,另一種戰場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890章 ,佈置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771章 ,威脅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686章 ,貴州會談第1100章 ,按部就班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741章 ,泄密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648章 ,動身第135章 ,內部不和第84章 ,張謇青睞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57章 ,張小雅言第50章 ,入同盟會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170章 ,會師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動態第48章 ,血性之怒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77章 ,深入軍心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202章 ,華興會背後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121章 ,獲悉陰謀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620章 ,昆明一談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195章 ,談判第66章 ,承受下場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1043章 ,霍爾維格計劃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360章 ,緊盯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248章 ,兩廣裂縫第1108章 ,弗倫奇軍團撤退第190章 ,韶關慘案第812章 ,收網行動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189章 ,鐵血進攻政策第906章 ,“山貓”越野戰車第747章 ,強硬對日外交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976章 ,總攻第1026章 ,風滿樓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371章 ,進步黨的算盤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56章 ,張家大少第182章 ,以退爲進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743章 ,雙方心思第754章 ,鞏固政府結構第26章 ,協助進城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378章 ,讓香港成爲臭港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77章 ,深入軍心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433章 ,廣東內部小派系第487章 ,國民共進會成立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148章 ,合作菸廠
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869章 ,與唐紹儀一談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371章 ,進步黨的算盤第785章 ,慶元會議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162章 ,不和諧第1121章 ,亞洲國際銀行第653章 ,大言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1135章 ,改制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971章 ,另一種戰場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890章 ,佈置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771章 ,威脅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686章 ,貴州會談第1100章 ,按部就班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741章 ,泄密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648章 ,動身第135章 ,內部不和第84章 ,張謇青睞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57章 ,張小雅言第50章 ,入同盟會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170章 ,會師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動態第48章 ,血性之怒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77章 ,深入軍心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202章 ,華興會背後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121章 ,獲悉陰謀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620章 ,昆明一談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195章 ,談判第66章 ,承受下場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1043章 ,霍爾維格計劃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360章 ,緊盯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248章 ,兩廣裂縫第1108章 ,弗倫奇軍團撤退第190章 ,韶關慘案第812章 ,收網行動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189章 ,鐵血進攻政策第906章 ,“山貓”越野戰車第747章 ,強硬對日外交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976章 ,總攻第1026章 ,風滿樓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371章 ,進步黨的算盤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56章 ,張家大少第182章 ,以退爲進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743章 ,雙方心思第754章 ,鞏固政府結構第26章 ,協助進城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378章 ,讓香港成爲臭港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77章 ,深入軍心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433章 ,廣東內部小派系第487章 ,國民共進會成立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148章 ,合作菸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