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亞洲戰略

在強調完畢稅政工作,吳紹霆又對教育事業做了一些說明,他要求教育部全面鼓勵民間辦學,對中國本土的學校可以放寬條約,但對外國人在華辦理的教會學校、私人學堂一定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手續和監管制度。外國人利用辦學來宣傳本國的思想,對於正值青少年時期的中國學生影響非常之大,因此必然要有所防範,一經發現有散播反動思想的洋辦學校,立刻先斬後奏,嚴肅處理。

他要求教育部部長朱執信,教育部只負責辦學資質和教師的審覈,學歷一律由學校自己頒發,對優秀的學校可提供資金、設施的援助。鼓勵民間辦學的目的,是希望藉助民間遊散資金來擴大教育規模,同時教育部也要積極興建公立和國立學校,儘可能給更多家庭帶來學習的機會。

“國家未來,教育爲本,只有高素質的中國人才能有高素質的中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革命時期我們說過,要用我們這一代的犧牲換取下一代的幸福,我現在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要想真正讓下一代的幸福,那就一定要從教育開始。我給教育部五年時間,在這五年時間裡無論如何要給我落實三年義務教育制度,朱部長,你能不能做到。”吳紹霆氣勢磅礴的說道。

主席臺下面的教育部部長朱執信遲疑了一會兒,忽然站起身來,滿臉肅穆的大聲說道:“請元首放心,若五年之內不能完成義務教育制度,餘自卸教育部長之職,從此下到地方專心投入教育事業。在廟堂之上完成不了的任務,餘以一輩子之時間去彌補,甚至遺囑晚輩子子孫孫盡皆如此!!”

吳紹霆欣慰的點了點頭,讚歎道:“很好,身爲中央官員,就要有這樣的魄力。”

最後在關於中國工業發展方面,吳紹霆制訂了一套五年發展計劃,決定在之後的五年時間裡以國防工業爲主、民用工業爲輔,大規模帶動全中國工業的發展。在這份五年發展計劃當中,他提出在南北儘快成立兩家本土龍頭重工企業,利用優惠的政策儘快奠定龍頭重工企業的地位,再由龍頭重工企業拉動地方民用工業發展。

事實上南方早已有了一定工業基礎,而吳紹霆的岳父張直執掌的盛業重工,已然是名副其實的南方龍頭重工。雖然盛業重工的發展時間不長,而且發展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小型工廠的破產倒閉,但不得不說,盛業重工極大的推動了南方工業的發展。

至於北方的龍頭重工企業,吳紹霆預想是把張盛霆北方事務公司做大。雖然工業不是北方事務公司的主打項目,但只要有必要,亦可把工業方面加大發展的力度。當然,北方事務公司要想盡快趕上盛業重工的規模,必然要進行大規模的融資,中央政府可以從中幫一些忙,地方豪強、軍閥、士紳們同樣也能幫上忙。

中國工業前期的發展幾乎要集中在軍工業上面,這其中包括新一代戰鬥機、“航空戰列艦”以及更先進適用的陸軍裝備。軍工業的訂單大部分來自國防部,也有一小部分對外出口,這樣能確保工業市場的需求穩定,保證工業發展過程的充盈和穩妥。而民用工業雖然也需要發展,但畢竟市場需求有限,只需要達到現有國內市場飽和的程度即可。

等中國解決了所有內外危機,奠定了穩步發展的基礎,到時候軍工業可以直接完成過度和轉型,催動中國勞動力的全面改革。

吳紹霆這份五年工業發展計劃雖然只是工業發展的起步,卻爲後世鋪墊了極其良好的發展開端。幾十年之後的後人們在做出評價時,豪不誇大的認定這次“五年計劃”可以稱爲是“中國的工業革命”,而在教科書中被定義“軍工業大改革”。

而這次中央政府的工作會議,確定了中國應對來自日本威脅的決心,並且也是吳紹霆成爲元首以來第一次彰顯權威。這次會議爲之後國防部制訂的“亞洲戰略”打下牢固的基礎,凝聚中央政府人心,全力以赴爭取中國走向強國之路。

三月一日早上,吳紹霆在中華門國防部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宣佈正式制訂和執行“亞洲戰略”。何福光、韋汝聰以及許崇智等三位高級將領到場參加,“黑幕”小組的核心成員也在一旁旁聽、出謀劃策。整個“亞洲戰略”基於的核心思路,正是一個月前吳紹霆與德國公使辛慈所談的內容,是假設性中國宣佈加入同盟國之後,在亞洲展開一系列作戰計劃。

當然,“亞洲戰略”不僅僅是一份作戰計劃,更重要的還是一種經營思路,是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中國經營成爲亞洲強國,在國家實力上最起碼與日本齊頭並肩,在軍事實力則一定要超越日本成爲亞洲最強的軍事勢力。

整個會議首先討論的是加強對東北的統治,到強行取消日本在中國的所有租界,直至挑起中日決戰爲止。圍繞這個思想,展開一系列軍事上的論證和推敲,建立一套絕對可行的行動方案。事實上自從吳紹霆與德國公使辛慈會面結束之後,國防部已經在積極準備這方面的探討和策劃,到今天基本上形成了草案的輪廓。

“獵雕”作戰室內,戰情局局長王長齡站在一張東北三省與朝鮮全境的大地圖前面,表情肅穆的說道:“根據我們在朝鮮、日本的諜報人員送來的情報,以及德國駐日公使館再撤離之前收買的日本政府官員那邊得到的口信,我們可以確定日本陸軍省會在四個月之後擴大中日矛盾,然後藉故從朝鮮出兵正式威脅東三省。目前日本在朝鮮的駐兵有第八、第九兩個師團,同時從臺灣、日本本土還在緊急動員第七和第十師團。最新消息表示,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四日這幾天,第七師團和第十師團已經在平壤、漢城設置臨時指揮司令部。”

韋汝聰問道:“第七師團和第十師團大概會用多長時間轉移駐地?”

王長齡從副官手裡拿過一份文件看了一眼,然後說道:“這兩個師團全部完成轉移最快是十天,不過按照目前的速度來看,可能需要一個月甚至更久。一方面是日本政府財政上出現困境,這種大規模轉移駐地的行動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日本不想太快暴露自己的意圖,畢竟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準備。”

韋汝聰轉向國防部總後勤部長倪映典問道:“北方第一集團軍的後勤籌備怎麼樣了?”

倪映典馬上說道:“上個月十五日已經完成所有準備,最後一批物資在十五日當天從地方省開始運送,月底時剛剛開始配發到各團團部,預計還要三天的時間能夠到位。不過目前北一集團軍還有一些問題,那就是麾下六個常規師武器制式參差不齊,畢竟之前有北洋的中央師,也有熱河、直隸省的地方師,還有新編的兩個師。”

坐在首座上的吳紹霆擰着眉頭說道:“這是一個問題,不過六個師將近十萬人的編制,要一下子更換統一的武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時,何福光說道:“我認爲北一集團軍暫時保持現在的裝備已經可以了,像熱河、直隸兩省地方軍改變的精英三十五、三十六師,戰鬥力非常有限,甚至到時候敢不敢上戰場都成問題,所以這兩個師可以忽略不計。雷震春的精英三十三師、田文烈的精英三十四師以前是北洋的精銳,還是有一些戰鬥力的。而且裝備也不差,至於新編的三十七、三十八師可謂是北一集團軍重點培養的作戰部隊,在編制過程中就裝備了新式步槍、部分自動步槍以及目前最先進的炮火,不過終歸都是新兵,不能寄予全部希望。”

韋汝聰點了點頭,贊同的說道:“何參謀長所言極是,其實縱觀北一集團軍,雖然聲勢浩大,但論戰鬥力和部隊素質仍有很多不足。如果真要在東北跟小日本大打出手,北一集團軍還是有很大的壓力,我建議必要的時候還得由國防軍上陣。”

倪映典轉向吳紹霆說道:“元首,在山東的國防軍三個師,以及最近新編成的國防軍第四師已經完成了戰後所有補充,包括兵員、裝備、物資和相應的經費。目前國防軍第四師正駐紮在河南鄭州營區。”

吳紹霆沉吟了片刻,隨後不疾不徐的說道:“如果真有必要,國防軍自然還是要頂上去,這一點在稍後的計劃佈置中要加進去。”

何福光點了點頭說道:“嗯,我知道了。另外,戰情局那邊也偵查到關於日本在朝鮮新增兩個師團的消息。”他說着,向站在前面的王長齡點頭示意了一下。

王長齡於是接過話來說道:“新增設的兩個常備師團在一月三十日那天已經確定下來,正是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不過目前徵兵和訓練工作還沒有開始。根據我們手頭上的情報資料顯示,這個月內日本陸軍省會撥下軍費到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籌備處,計劃在全國和朝鮮、臺灣緊急招募新兵。在陸軍省的文件上顯示,他們要求一個月內完成徵兵工作,七十八天之內完成新兵訓練。”

吳紹霆問道:“新增的兩個師團會招募朝鮮人和臺灣人嗎?”

王長齡回答道:“可能會徵召一部分朝鮮人充當隨軍雜役,臺灣人應該不會,據說臺灣老一輩反日情緒依然很濃烈,日軍不可能輕信臺灣人。”

吳紹霆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忽然說道:“看看能不能找幾個朝鮮人混進去,日後必定有所作用。”

何福光、韋汝聰對視了一眼,他們不知道吳紹霆怎麼會突然有這種想法?雖然說這個想法很出人意料,讓人防不勝防,而且如果成功的話的確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是然而如果失敗的話,那可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比如被敵人將計就計!從謹慎的角度出發,最好還是不要多此一舉爲妙。

韋汝聰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霆帥,這麼做有必要嗎?”

吳紹霆知道這個年代的軍人想法都很保守,他強調的說道:“這是決定我們大中華民國國運的對決,自然要把所有能夠掌握在手裡的優勢都準備齊全。另外,朝鮮現在雖然與日本合併了,但是並不意味着朝鮮人心甘情願臣服於日本,而這也是我們要好好利用的契點。”

韋汝聰認真的思考了一陣,隨後說道:“既然如此,這件事一定要辦的嚴謹小心,千萬不能有任何紕漏發生!”

王長齡鄭重其事的說道:“請放心,戰情局一定不辱使命。”g

@!!(未完待續)

第840章 ,慶元會議的動作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100章 ,總結大會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664章 ,怒火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14章 ,氣勢服人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343章 ,信誓第370章 ,梁啓超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56章 ,張家大少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543章 ,一代海軍忠魂第222章 ,高談闊論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283章 ,勃然大怒第331章 ,張小雅的想法第942章 ,各派的主張第167章 ,重傷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286章 ,獨裁手段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59章 ,別有用心第801章 ,制空權第690章 ,榮歸第351章 ,委屈第292章 ,扶持桂林軍政府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530章 ,急流第502章 ,法令引發的血案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131章 ,開闢新戰場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127章 ,香氣襲人第260章 ,陸裕光的野望第37章 ,追擊行動第799章 ,再戰第858章 ,預示第1038章 ,愚公行動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285章 ,粵桂戰爭結束第1027章 ,在越南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856章 ,信與證第444章 ,推廣新武器第606章 ,重慶成都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461章 ,夜闖第359章 ,北方和談之前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5章 ,借力打力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329章 ,岑春渲的能力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56章 ,碰巧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801章 ,制空權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648章 ,動身第167章 ,重傷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974章 ,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第890章 ,佈置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269章 ,爭奪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778章 ,迎風而向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889章 ,分寸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5章 ,初識倪端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923章 ,事後第97章 ,陳芳提醒第693章 ,國防軍計劃第496章 ,貌合神離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1142章 ,南亞議和第1089章 ,僵局
第840章 ,慶元會議的動作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100章 ,總結大會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664章 ,怒火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14章 ,氣勢服人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343章 ,信誓第370章 ,梁啓超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56章 ,張家大少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543章 ,一代海軍忠魂第222章 ,高談闊論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283章 ,勃然大怒第331章 ,張小雅的想法第942章 ,各派的主張第167章 ,重傷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286章 ,獨裁手段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59章 ,別有用心第801章 ,制空權第690章 ,榮歸第351章 ,委屈第292章 ,扶持桂林軍政府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530章 ,急流第502章 ,法令引發的血案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131章 ,開闢新戰場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127章 ,香氣襲人第260章 ,陸裕光的野望第37章 ,追擊行動第799章 ,再戰第858章 ,預示第1038章 ,愚公行動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285章 ,粵桂戰爭結束第1027章 ,在越南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856章 ,信與證第444章 ,推廣新武器第606章 ,重慶成都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461章 ,夜闖第359章 ,北方和談之前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5章 ,借力打力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329章 ,岑春渲的能力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56章 ,碰巧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801章 ,制空權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648章 ,動身第167章 ,重傷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974章 ,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第890章 ,佈置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269章 ,爭奪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778章 ,迎風而向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889章 ,分寸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5章 ,初識倪端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923章 ,事後第97章 ,陳芳提醒第693章 ,國防軍計劃第496章 ,貌合神離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1142章 ,南亞議和第1089章 ,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