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共識(上)

北風呼嘯着掠過城市,掃蕩着街道上那枯黃的落葉,已是冬季,鉛灰色的天空似乎昭示着入冬之後的第一場降雪,街道上的行人都裹的嚴實,昔日隨處可見的棉袍已經很少見了,行人身上的打扮以呢子風衣爲主,戴傳統棉帽的人也不多見了,尤其是年輕人,基本上都戴着深色的禮帽,在這呼嘯的北風中,那頂禮帽實在不太穩固,許多行人不得不將一隻手搭在禮帽上,以免禮帽被風吹走。

這裡是東交民巷,自從中樞政府從列強手中收回這裡的管轄權之後,這裡就由一個“國中之國”逐漸演變爲一個熱鬧的國際交流區,尤其是那些準備留學外國的年輕人,他們都喜歡到東交民巷的那些咖啡館、酒巴里坐坐,欣賞一下那充滿了異域風情的音樂和舞蹈,並與那些同樣準備遠赴海外留學的同齡人交流,而許多時候,這種交流是通過外語進行的,最受歡迎的自然是英語,現在的中國海外留學生中,就以留學美國的人數最多,其次纔是德國,至於英國,現在已經沒有中國留學生了,無論是公費還是自費,中國青年普遍不願意去英國留學,一則是英國頭上那頂“殖民罪惡的最後堡壘”的帽子,二則是現在的英國仍在遭受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英國不安全。

其實,在歐洲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海外留學生最希望去的留學國家是德國,但是歐洲戰爭既然爆發了,那麼前往歐洲留學就實在不是太明智的選擇,還是去美國安全一些,於是,中國赴美留學生也就此多了起來,這當然也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美國政府早已取消歧視華人的《排華法案》,否則的話,中國年輕人也不會對去美國留學那麼感興趣,畢竟,現在國內的高校也已成爲實力雄厚的高等學府,尤其是理工科,更是世界一流水平,實際上,現在還願意去外國留學的中國青年許多是去學習金融貿易的,在這方面,中國確實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論金融貿易,還是西方國家更熟悉一些,人家玩這個已有幾百年歷史,經濟危機就是人家玩出來的。

不過現在,東交民巷的咖啡館和酒巴里最流行的話題已經不再是去美國之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而變成了現在留學美國是否合適?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話題,主要是因爲美國與日本兩國關係的極度緊張,甚至是危險,說不好,美國與日本很可能很快就會陷入戰爭。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國際局勢的現實,要想理解這一點,必須先弄清楚現在的國際局勢,尤其是歐洲與亞洲的局勢。

現在是1940年年底,距離“高加索戰爭”結束已經好幾個月了,亞洲各國已經與蘇聯正式簽定了一份和平條約,按照這份條約,蘇聯撤退了它入侵伊朗的軍隊,而且接受了“亞細亞解放陣線”的建議,宣佈蘇聯境內的那些位於亞洲地區的加盟共和國可以自由的選擇是否參加亞洲聯盟體系,而作爲交換,亞洲聯盟體系也承認蘇聯對高加索、烏拉爾這兩個重要工業區和能源基地的控制,也就是說,蘇聯用放棄中西伯利亞的絕對控制權的代價保留了它境內最重要的兩個工業基地,也保留了與亞洲各國進行正常貿易的權利。

從亞洲的敵視中緩過勁來,蘇聯政府並沒有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而是繼續加強戰備,不僅大力建設空軍,而且將陸軍規模進一步擴大到了六百個師,而當中國軍隊和亞洲盟軍陸續將重兵集團從蘇聯邊境撤走之後,蘇聯政府就將其陸軍的大部分全部部署到了東歐邊境一帶,同時加強了高加索軍區的實力。

蘇聯軍隊提高警惕,這使納粹德國非常不安,雖然蘇聯政府聲稱此舉主要是防止內亂,但是在德國政府看來,蘇聯軍隊似乎有先發制人的跡象,因此,德國立即宣佈增兵東歐,同時也拉上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意大利等國聯合向蘇聯政府施加外交壓力,但是此舉沒有任何效果,蘇聯數百萬陸軍仍然部署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的那數千公里的漫長邊境線上,而且蘇軍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的邊防部隊時有零星武裝衝突發生,這進一步加劇了東歐的動盪局勢。

在這種情況之下,正在遭受德國空軍轟炸的英國喘了一口氣,原本打算將政府駐地遷往加拿大的行動也暫時推遲,英國政府發表公告,邀請蘇聯重新加入歐洲共同安全體系,共同應對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挑戰。

英國的公告沒有得到蘇聯政府的任何直接回應,不過,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指責英國政府在這個時候發表這份號召蘇聯與英國結盟的政府公告實際上是包藏禍心的陰險行爲,此舉是爲了刺激德國,煽動德國與蘇聯的戰爭,同時,蘇聯政府還發表公告,再次重申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神聖性,並且承諾,蘇聯絕對不會主動進攻德國。

歐洲局勢出現了一種被稱爲“暴風雨前的寧靜”的局面,幾乎所有國家政府都擔心蘇聯與德國即將爆發戰爭,但是同時,蘇聯政府和德國政府都在極力否認兩國的關係出現了裂痕,並且都認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依舊有效。

對此局面,美國記者洞若觀火的一針見血,他們的報道直接挑明瞭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蘇聯還沒有從“高加索戰爭”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另一方面則是德國尚未完全做好對蘇開戰準備,而且季節也不允許德國現在向蘇聯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因爲現在的蘇聯,已經是冰天雪地,冬季作戰,從來都是軍事家最爲忌憚的,哪怕德國軍隊確實戰績輝煌,他們也不可能在冰雪消融之前有十足的把握征服一個本來就生活在冰天雪地裡的民族。

毫無疑問,美國記者認爲,蘇德戰爭肯定會爆發,只是時間還沒到,時間一到,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陸上戰爭就會在歐洲上演,至於到底由哪一方先發動進攻,卻是沒人說得準了,德國野心勃勃,而且信心十足,未必不會主動進攻,但是如果考慮到蘇聯政府對國際局勢的敏感反應的話,那麼誰也不能保證這場戰爭的第一槍或者第一炮不會由蘇軍首先打響,畢竟,從“高加索戰爭”中蘇軍吸取了很多慘痛的教訓,同時也得到了大量寶貴的經驗,更爲重要的是,蘇聯空軍在技術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開始設計製造堪與中國“獵鷹”相媲美的先進戰鬥機,而蘇聯陸軍的重型坦克也已經修改了設計指標,現在,一種被稱爲“斯大林”的全新重型坦克正在陸續裝備部隊。

再看德國,面對蘇聯的戰略調整,德國政府也加快了軍備步伐,德國工廠已經制造出了更先進的、裝備了渦輪增壓系統的航空發動機,同時,德國陸軍也將重型裝備的發展重點放在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研製與裝備上,據說,僅僅是據說,一種重量超過五十噸的重型坦克已經進入德軍並裝備部隊服役,而這個消息則是從中國的一家八卦小報透露的,而據該報記者聲稱,這是他從一名匈牙利軍官嘴裡探聽到的可靠消息。

德國陸軍裝甲部隊是否已經裝備了五十噸級的重型坦克,這當然無法得到德國政府的證實,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種太重的坦克肯定機動不便,歐洲的橋樑和公路從來就不是爲通過這種陸上怪物修建的。

還是美國陸軍的思路更穩妥一些,他們只裝備中型坦克,併爲中型坦克安裝一門長身管坦克炮,這種被美國陸軍命名爲M4“謝爾曼”的中型坦克不僅裝備美國陸軍,而且也被裝上一種“自由輪”,飄洋過海的送往英國,裝備英國陸軍,英國陸軍則把這種換裝了長身管坦克炮的M4型中型坦克稱之爲“螢火蟲”,它的坦克炮威力很強,據說可以擊穿德軍現役所有的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板。

毫無疑問,在英國與德國的這場漫長戰爭中,美國的工廠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美國工廠的大量軍工產品,或許英國早已屈服,這也是英國首相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親口承認的,同時,這位首相先生再一次的懇求美國人民,“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加堅定的保衛自由世界的尊嚴”,言下之意,他是在呼籲美國立即加入這場“已經演變爲全球衝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記者當時就堅定的搖了搖頭,他告訴英國首相,美國人民孤立主義盛行,除非軸心國首先向美國宣戰,否則的話,美國政府不大可能向軸心國宣戰,因爲美國國會不會批准戰爭。

但是英國首相卻告訴美國記者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美國人民是否願意打仗,戰爭都會如期到來,因爲主動權和選擇權並不在美國人民手裡,而在軸心國集團的那些邪惡的統治者手裡,這些統治者中,既有德國人、意大利人,也有日本人。

是的,日本人,這就是英國首相想挑明的問題,這位首相先生甚至危言聳聽的告訴美國記者,他個人認爲,日本即將偷襲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珍珠港,而這個結論則是他認真分析了所有來自遠東的情報之後得出的,基本上就是事實。

英國首相危言聳聽的警告被美國報紙如實的刊登了,這引起了一些美國人民的譏諷,他們並不認爲日本人有那個膽子主動進攻美國,就以日本與美國的國力差距來看,除非中國海軍與日本海軍聯合行動,否則的話,太平洋兩岸的戰略均勢是不大可能被打破的,雖然在太平洋上,美國的海軍實力要弱於日本海軍,但是美國的工廠和造船廠絕對不是日本的工廠和造船廠可以比的,日本製造一艘軍艦的時間,足夠美國製造五艘軍艦了,在這種懸殊的國力差距面前,日本人怎麼可能主動挑釁美國的利益呢?

也有一部分美國人民對英國首相的警告非常重視,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告訴其他人,日本的威脅並不是英國首相先生頭腦中的想象,而是現實,澳大利亞戰爭已經表明,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太平洋帝國”,這個帝國不僅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而且肯定也包括整個太平洋,甚至可能包括南美洲,而美國就是阻撓日本實現“太平洋帝國”迷夢的最大障礙,很難說那幫瘋狂的日本武士會幹出什麼事情來踢飛美國這個障礙,或許戰爭就是最好的選擇,而偷襲珍珠港顯然是最廉價的方式,畢竟,現在的珍珠港里正停泊着美國海軍的六艘航空母艦,而中國與英國的戰爭已經表明,現在的海戰模式已經徹底轉變爲海空立體作戰,航空母艦已經成爲海戰的中堅力量,消滅美國航空母艦或許就是日本海軍目前的當務之急。

面對民間輿論的爭論,美國政府一反常態,保持了緘默,誰也不知道美國政府在想什麼,而那位坐在輪椅上的美國總統又在想什麼,至於國會,目前也是對立嚴重,主張先發制人的議員被持重派議員指責爲“戰爭販子”,而持重派議員則被主戰派報紙嘲諷爲“鴕鳥先生”。

美國國內在爭論美日戰爭是否會爆發,而日本國內輿論卻對美日爭端問題表現出了反常的寂靜,一度瘋狂謾罵美國的日本報紙突然停止了對美國政府的指責,轉而開始集中關注“亞細亞解放陣線”的改組會議,對於日本民衆而言,這場原本以爲會很快結束的改組會議實在是拖得太久了,而拖延的主要原因竟然與日本的國家戰略有關,具體來講,就是朝鮮半島地位問題。

在改組會議舉行期間,世界各地的朝鮮僑民紛紛組織起了聲勢浩大的遊、行與示、威活動,要求朝鮮獨立,從日本帝國的殖民統治下取得完全的獨立,而“亞細亞解放陣線”竟然不顧日本與會代表的強

烈反對強行召開會議討論朝鮮問題,這簡直是對日本帝國的羞辱,於是,日本輿論開始集中火力,攻擊那些支持朝鮮獨立的言論。

日本政府和輿論都堅持認爲,自從《日韓合併條約》簽署之後,朝鮮半島已正式成爲日本帝國的一部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殖民問題,朝鮮半島就像九州島、北海道一樣,都是日本帝國的正式領土,那裡根本不是殖民地,所以也不存在什麼獨立問題,至於所謂的“民族自決”原則,那是“歐美鬼畜”玩弄的一個花招,目的在於分裂亞洲。

日本輿論同時還號召“王道樂土”治下的朝鮮半島人民起來抵制國際陰謀集團妄圖“分裂日本”的陰謀,於是,很快,朝鮮半島的許多城市裡也發生了朝鮮人“自發”的示威行動,要求繼續使朝鮮半島保留在日本帝國的“友善統治”之下,這種表演當然是蹩腳的,以致於日本方面都不敢允許外國記者實地採訪,自然,這個舉動換來的並不是國際的同情,而是亞洲各國輿論的冷嘲熱諷,讓日本政府非常被動。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政府已經無計可施,而“亞細亞解放陣線”的改組會議卻依舊在討論朝鮮地位問題,最終的討論結果對日本非常不利,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如果日本不願意給予朝鮮獨立的話,那麼改組後的這個亞洲聯盟體系很可能不會接受日本爲正式成員國,日本依舊將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亞洲集體事務,只有建議權,而沒有表決權,同時也不受亞洲共同防衛條約的保護,後一點尤其致命,日本原來是想依靠這個亞洲共同防衛組織抵擋美國的進攻的,日本原本是希望能夠躲在這面亞洲集體盾牌後面挑釁美國的。

沒有辦法,日本政府只好派首相先生親自走一趟了,與中國總統先生磋商一下,看看能否在共同對抗美國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第192章 棋子第612章 戒備森嚴(下)第763章 哀兵難勝第343章 倒袁(上)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182章 再入四川第628章 閃電(下)第306章 武勝關(上)第1191章 衛士第578章 嘉峪關第538章 局中人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921章 草原軍團第642章 錦州(下)第1149章 陽山(上)第1244章 堅守陣地第776章 戰爭癮第986章 1933年(下)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885章 歐洲的血第244章 美國大腿(下)第347章 戰俘第621章 戰爭不可避免(上)第126章 新時代新氣象第192章 棋子第582章 重要任務第997章 歸來(上)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079章 前線(上)第1111章 日落(上)第1229章 戰爭升級(上)第410章 唯我獨尊第1220章 古姆(下)第524章 人盡其才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351章 北巡(上)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1161章 諜戰近東(上)第1000章 信心與希望(下)第708章 鐵軍第963章 君子協定第1027章 籌備行動(上)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346章 海軍與黨務第298章 騎牆派第150章 後勤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360章 軍閥與政客(下)第1035章 進軍(上)第555章 試探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326章 新女性與追星族第297章 放權與收權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913章 南洋試驗田(上)第475章 回京之後第409章 北行第641章 錦州(上)第689章 收攏兵力第475章 回京之後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433章 孤注一擲的冒險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869章 兩條道路第544章 膠州灣裡第12章 密議第541章 青島(上)第1213章 試探第849章 新規範第329章 鐵甲鏗鏘(上)第146章 炮擊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105章 投機客(上)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204章 旗營第1147章 突破阻擊(上)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149章 牛刀殺雞(下)第693章 夜戰簸箕寨第84章 袁家軍第385章 重逢鄭州(下)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629章 第一場戰鬥(上)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733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703章 立國第49章 束手無策第446章 洮南第1224章 關注噴氣機的人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909章 恰克第235章 軍人設計師第1095章 亞丁灣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
第192章 棋子第612章 戒備森嚴(下)第763章 哀兵難勝第343章 倒袁(上)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182章 再入四川第628章 閃電(下)第306章 武勝關(上)第1191章 衛士第578章 嘉峪關第538章 局中人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921章 草原軍團第642章 錦州(下)第1149章 陽山(上)第1244章 堅守陣地第776章 戰爭癮第986章 1933年(下)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885章 歐洲的血第244章 美國大腿(下)第347章 戰俘第621章 戰爭不可避免(上)第126章 新時代新氣象第192章 棋子第582章 重要任務第997章 歸來(上)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079章 前線(上)第1111章 日落(上)第1229章 戰爭升級(上)第410章 唯我獨尊第1220章 古姆(下)第524章 人盡其才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351章 北巡(上)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1161章 諜戰近東(上)第1000章 信心與希望(下)第708章 鐵軍第963章 君子協定第1027章 籌備行動(上)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346章 海軍與黨務第298章 騎牆派第150章 後勤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360章 軍閥與政客(下)第1035章 進軍(上)第555章 試探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326章 新女性與追星族第297章 放權與收權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913章 南洋試驗田(上)第475章 回京之後第409章 北行第641章 錦州(上)第689章 收攏兵力第475章 回京之後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433章 孤注一擲的冒險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869章 兩條道路第544章 膠州灣裡第12章 密議第541章 青島(上)第1213章 試探第849章 新規範第329章 鐵甲鏗鏘(上)第146章 炮擊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105章 投機客(上)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204章 旗營第1147章 突破阻擊(上)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149章 牛刀殺雞(下)第693章 夜戰簸箕寨第84章 袁家軍第385章 重逢鄭州(下)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629章 第一場戰鬥(上)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733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703章 立國第49章 束手無策第446章 洮南第1224章 關注噴氣機的人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909章 恰克第235章 軍人設計師第1095章 亞丁灣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