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直接影響(下)

讓幾名隨員的陪同下。宋教仁雙年託着件淺煮洋卜裝必…悲憤的走上主席臺,將那件淺色洋上裝展開提起,展示給禮堂裡的制憲毒員和政黨代表團的成員。

衆人這纔看清,那件洋裝上沾滿鮮血,而且在宋教仁的指點下衆人還模模糊糊的看見了兩個彈孔,一個在肩部,一個在腰部,不用多解釋。衆人已猜出了這件洋裝的主人是誰。

“諸位,這是本黨陶總理遇刺時所穿的上裝,斯人已逝,然兇手之歹毒只從這件上裝就可看出,陶總理雖逝,然精神不死!陶總理遇刺之時,宋某就在身邊,得以聆聽陶總理臨終之時的諄諄教誨。陶總理明知自己必無倖存之可能,故口述留下遺囑兩份,一份是留與家眷親屬的。將由宋某親手轉交,另一份則是留給本黨同志的,是政治遺囑。現在,宋某即以代理黨務總理之身份,將這份政治遺囑當衆宣讀,以正視聽。”

慄教仁先緬懷了一下領袖,將那件血衣交給一名隨員,然後從口袋裡摸出一張便籤,展開,將上面的內容向衆人大聲唸了出來。

“陶某傷重不治,自知必死。然本黨事務實在放心不下。本黨甫立未久,人心尚未聚攏,一旦有變,恐墜入各派紛爭之中,耽誤國會選舉之關鍵事務。爲防萬一,現陶某特舉薦一人爲本黨黨務總理繼任之人選,若其人當選,望本黨同志拋棄成見,以新任黨魁爲唯一領袖,以國家前途爲唯一奮鬥目標。”

聽到這裡,禮堂裡頓時靜得詭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想知道陶成章會推舉誰接任這個黨務總理之職,畢竟,他是爲本黨事業而死,他舉薦的人選在道義上佔有制高點,如果參加黨魁競選的話,這個人當選的可能遠高於其他候選人。

宋教仁讀到這裡的時候,也略微停頓了一下,環顧禮堂,然後纔將這個繼任人選的名字唸了出來。

“本黨幹事長趙振華,自從革命以來,身先士卒,甘爲革命前驅,爲革命共和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實爲同志楷模,憲政先鋒。念其功勳卓著,衆望所歸,陶某特舉薦趙振華爲黨務總理繼任人選!”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主席臺上的宋教仁,少數人還下意識的摸了摸耳朵。

陶成章舉薦趙北繼任黨務總理?沒聽錯吧?

趙北多大年紀?二十六,還是二十七?以如此輕的年紀出任“中華第一大黨”的領袖。這確實讓人有些難以置信,何況,這個聯合政黨的領袖還要去參加正式大總統的競選,如果當選的話,他就是民國的第一任正式大總統了!

二十多歲的正式大總統”這讓那些鬚髮皆白的議員、委員們情何以堪啊。

雖說民國大總統的選舉並未規定候選人年齡,可是二十多歲的總統。確實有些誇張。

翻翻世界近代史,如此年輕的共和制國家領袖還真是罕見,尤其是這個位置還是通過選舉而來的,也難怪衆人都懷疑自己聽錯了呢。

爲了幫助衆人確認他們的聽力沒有出問題,宋教仁又將陶成章的那份政治遺囑唸了一遍。

片刻的鴉雀無聲,然後禮堂裡又是一陣喧囂,雖然衆人都在底下竊竊私語,不過並無一人公開對此發表意見。

光復會出身的人對陶成章的這份政治遺囑完全贊成,畢竟趙北也是光復會幹部,而且又在陶成章出任黨魁一事上出力甚多,由他繼任黨魁,。無論從法理上還是從人情上,都說得過去。

但是同盟會出身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卻對這份陶成章的政治遺囑非常不滿,他們曾以爲陶氏一去,自然應由同盟會領袖孫先生繼任黨務總理一職,就算孫先生不願接任,那麼光復會和同盟會還有不少合適的人選。比如說同盟會的黃興、宋教仁。以及光復會的章太炎、李贊和,論資歷、人望,他們都有資格繼任黨魁。而且更關鍵的是,他們的年紀足夠!

按照傳統觀點,年紀越大越持重,作爲一黨領袖,自然應該由年長之人擔任,讓一個二十多歲的愣頭看來領導一幫烏合之衆,無論如何看都覺得怪異,哪怕這個愣頭青是革命先鋒、憲政楷模。

“愣頭青”這個比喻趙北當之無愧,至少在部分持重之人看來,趙總司令橫挑英國、日本的舉動確實太過莽撞,雖然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是現在的中國確實經不起太多折騰,這一次總司令冒險成功了,那麼他肯定還會繼續冒險。誰又能保證他每一次的賭注都押對了地方呢?

這部分同盟會出身的幹部認爲,陶成章之所以留下這樣一份政治遺囑,恐怕更多的原因還走出於對同盟會的蔑視和打壓,兩個革命組織之間的多年嚀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消除的,陶成章對同盟會有偏見,同盟會裡的部分人對他同樣存在偏見!

不過這些人現在也不敢公開反對這份政治遺囑,畢竟陶成章是本黨領袖,而且是爲本黨利益而死,慷慨壯烈,現在確實不是揭短的時候,更不是內訌的時候!

至於那些加入這個聯合政黨的小黨派,就更沒有主見了,當初加入聯合政黨,他們就是奔着國會議員的席位而來的,只要有個人能帶領他們“佔領國會”他們就心滿意足了。至於這個黨魁姓陶還是姓趙,姓孫還是姓黃,他們根本不在意,而且有了陶成章的這份政治遺囑,這斤。繼任黨魁就能迅速確定下來,將渙散的黨員團結起來,所以,他們對於趙北接任黨魁的意見持觀望態度或支持態度,並無反對意見。

各方有各方的考慮,但是最終的看法卻是一致的,那就是請宋教仁速拍電報,向趙北通報陶成章遇刺身亡的消息,並請趙總司令迅速決定是否參與黨魁,競選。

古然,作爲必要的公正在場的政受代表團成員也另外三幾位黨魁候選人,同盟會推舉的是黃興和宋教仁,光復會推舉的是章太炎。其它小黨派則聯合推舉了狀元實業家張寥繼任黨魁。

不過,他們的當選希望遠不如趙北。因爲趙北不僅有威望,更重要的是,他有軍事實力。

就在國民黨政黨代表團成員討論黨務總理候選人的時候,在遙遠的北京城裡,一封絕密電報已拍到了外務部電報房,但由於使用的是專用密碼,電報房無法澤碼,只能送到內務部,由代理總長趙秉鈞親澤。

內務部就是原來的民政部,雖是深夜,但趙秉鈞卻一反常態,仍在部裡辦公,所以,這封密碼電報在第一時間送到了他的面前。

趙秉鈞不敢耽擱,迅速從保險箱裡拿出密碼本,仔細的將電報澤了出來,看着那澤出的內容,他冷笑着將電報稿撕碎,扔進了痰盂,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但略一遲疑,又將電話壓下,然後站起身,離開辦公室,出了內務部,上了一輛打着總統府標記的四輪馬車,直奔西苑南海而去。

西苑是總統府所在地,到了總統府,趙秉鈞在崗哨上接通秘書處電話。片刻之後,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乘着一輛輕便馬車趕到門口,親自將趙秉鈞接進總統府。

袁世凱身穿絲質睡袍,在總統府小會議室接見了趙秉鈞。

“洪述祖的槍手在法租界工部局伏擊成功,兩槍均中要害。陶氏已去,大總統可以高枕無憂了。”

見袁世凱的面,趙秉鈞就眉飛色舞的將陶成章遇刺導亡的消息告之。

“消息屬實?那個槍手的話可信?”袁世凱有些不放心。

“陶氏身中兩槍,當時未死。後來死在了法租界醫院裡,屍體已移到南市,國民黨已開始佈置靈堂,洪述祖安敢欺瞞大總統?”

“如此,我放心了。聽說那個槍手是漸江人?叫什麼?”

袁世凱向後一仰,靠在了沙發上。閉上眼睛長噓口氣。

“那槍手名叫張嘯林,淅江慈溪人氏,借居杭州,曾參加過杭州光復戰,後來因爲光復會整頓會黨的行動不得不離開杭州,他對光復會很是不滿,所以此次毀陶之行動,既是爲了公義,也是爲了私怨。”

“告訴洪述祖,給這張嘯林一筆錢,叫他先去東三省躲躲,等避過了風頭,就去天津。你找人給他安排個海關的職位。有功的人,還是要賞的。”

見袁世凱心情不錯,趙秉鈞說道:“張嘯林好說,不過就是一個江湖人而已,所爲的不過是心中一口氣,手中一筆錢,安排不安排職位卻不重要,而且此人根本沒見過洪述祖。關鍵是那個中間人應桂馨,他不要錢,只想做官。”

“應桂馨也去東三省躲躲,等風頭過去了,你安排具體事宜。”

說到這裡,袁世凱站起身,揹着手來回踱了幾步,說道:“陶氏既去。國民黨就算是推舉黨魁也要等一眸子,恐怕是趕不上國會選舉了。對了,智庵,你馬上拍一封電報,以總統府名義慰問陶氏遺眷,順便再探探國民黨方面的口風。”

趙秉鈞小聲說道:“大總統鈞鑒,現在報界尚未得知陶氏遇刺消息。南方也未拍電報過來,此時不宜妄動。”

“對,對!我差點糊塗了,還是等他們拍電報過來再說吧。”

袁世凱連連苦笑,若是沒有趙秉鈞的提醒,恐怕他袁大總統就不打自招了。

就在袁世凱慶幸手下有一班能幹的親信的時候,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太古洋行碼頭上,幾個青年手提馬燈。正站在夜幕中向黃浦江中一艘正在遠去的小漁船揮手示意,那艘小渣船的後甲板上也站着一個青年,短衣打扮,手提馬燈,也向岸上幾人揮手示意。

那艘小海船漸漸遠去,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陳其美將手裡的馬燈交給一名同伴,對這幾個青年說道:“蔣兄此去,短期內是不會回國了,好在川資足夠,在香港住個半年是沒問題的。蔣兄槍法真好,只兩槍就取了陶賊性命,他是我同盟會的第一功臣,是他拯救了咱們同盟會。

另外,諸位記住,此事關係重大。千萬守口如瓶,萬一走漏風聲,天下雖大,但恐怕就沒有我們容身之地了。”

幾人點頭,沒有在碼頭多作逗留。匆匆離開碼頭,趕去碼頭邊的一間小旅館。

進了旅館房間,早有一人等候。那人一見陳其美,就慌里慌張的說道:“英士兄,大事不好!陶賊沒有當場斃命,嚥氣之前留下一份政治遺囑,推舉共和軍總司令趙北繼任黨務總理。現在,國民黨政黨代表團已委託宋鈍初、黃克強聯名拍發電報去武漢,請趙北趙振華出止。接任黨魁之職,帶領本黨參加國會選舉。並角逐正式大總統之位!”

“什麼?”

聽了這人的講述,陳其美頓時大驚失色。

“同盟會爲何不推舉自己人?”陳其美問道。

“推舉了,一共兩個候選人。一位宋鈍初,一位黃克強。不過,依我之見,他們競爭不過趙振華。”

“爲何不推舉孫先牡若論威望、資歷,還有何人能勝過孫先生?難道孫先生不在國內,他們就把孫先生忘了麼?”

陳其美心有不甘,恨恨說道:“本以爲除去陶賊,黨魁就輪到同盟會的人,可是誰曾想,陶賊竟如此狡檢,寧可讓一個外人來擔任黨魁,也不肯讓同盟會上位。早知是這個局面,我們又何必甘做小人呢?”

什麼叫“爲他人做嫁衣裳”?這就是。

第1056章 在基地(下)第826章 進步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666章 夜色追擊第1202章 亞洲決心(下)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773章 戰無不勝第952章 攻擊(下)第111章 各有打算第1214章 敵人的陰影 丹丘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133章 青黃不接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210章 告狀第426章 利益互補第468章 冒險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379章 彷徨(上)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573章 裝甲兵第993章 畿輔紛亂(上)第678章 接觸第40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17章 讒言第843章 醒獅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243章 美國大腿(上)第895章 海戰(上)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689章 收攏兵力第911章 混亂第552章 西康(下)第667章 噬血鯊魚第936章 總統的1919(下)第585章 海軍還是海盜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709章 心腹親信(上)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839章 人在異國第1248章 開羅來客(下)第376章 局勢詭異(下)第143章 老熟人與地頭蛇(下)第18章 氣數與時勢第34章 初步整編第901章 快速戰爭第724章 守住陣地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722章 放手一搏第857章 火藥桶第952章 攻擊(下)第662章 進京(上)第906章 傀儡第356章 曼佗羅與籠中鳥第7章 船工第1136章 1940年(下)第877章 西原計劃第969章 逐鹿(上)第370章 低效與高效(下)第206章 聯合拔刀隊第1021章 信與不信(上)第490章 統帥堂第129章 說客(上)第760章 交涉(上)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642章 錦州(下)第242章 飛行基地(下)第661章 犧牲(下)第233章 棋子的歸宿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1165章 對決第260章 武穴(下)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465章 外行領導內行第925章 安加拉1號站(上)第199章 復國大計第67章 拉肥豬第323章 南北之間(上)第788章 競爭者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301章 山海關前第481章 局(上)第250章 平衡第490章 統帥堂第875章 矛盾心態第16章 戰略轉向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717章 讒言第892章 打仗第58章 戰漢陽(上)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104章 爲民請命(下)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551章 西康(上)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
第1056章 在基地(下)第826章 進步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666章 夜色追擊第1202章 亞洲決心(下)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773章 戰無不勝第952章 攻擊(下)第111章 各有打算第1214章 敵人的陰影 丹丘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133章 青黃不接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210章 告狀第426章 利益互補第468章 冒險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379章 彷徨(上)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573章 裝甲兵第993章 畿輔紛亂(上)第678章 接觸第40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17章 讒言第843章 醒獅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243章 美國大腿(上)第895章 海戰(上)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689章 收攏兵力第911章 混亂第552章 西康(下)第667章 噬血鯊魚第936章 總統的1919(下)第585章 海軍還是海盜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709章 心腹親信(上)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839章 人在異國第1248章 開羅來客(下)第376章 局勢詭異(下)第143章 老熟人與地頭蛇(下)第18章 氣數與時勢第34章 初步整編第901章 快速戰爭第724章 守住陣地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722章 放手一搏第857章 火藥桶第952章 攻擊(下)第662章 進京(上)第906章 傀儡第356章 曼佗羅與籠中鳥第7章 船工第1136章 1940年(下)第877章 西原計劃第969章 逐鹿(上)第370章 低效與高效(下)第206章 聯合拔刀隊第1021章 信與不信(上)第490章 統帥堂第129章 說客(上)第760章 交涉(上)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642章 錦州(下)第242章 飛行基地(下)第661章 犧牲(下)第233章 棋子的歸宿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1165章 對決第260章 武穴(下)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465章 外行領導內行第925章 安加拉1號站(上)第199章 復國大計第67章 拉肥豬第323章 南北之間(上)第788章 競爭者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301章 山海關前第481章 局(上)第250章 平衡第490章 統帥堂第875章 矛盾心態第16章 戰略轉向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717章 讒言第892章 打仗第58章 戰漢陽(上)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104章 爲民請命(下)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551章 西康(上)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