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

在總統府當差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在侍從室,這裡的工作不是誰都可以輕鬆勝任的,侍從室是統帥堂的核心機構之一,與督政處並稱“中樞首腦”,甚至在權勢上蓋過內閣,由此即可看出侍從室的重要性了。

侍從室主任不好當,這一點,李燮和很清楚,爲了幹好這個差事,這幾年裡他是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他更清楚,許多比他更有資格擔任這個職務的人無時無刻不在虎視耽耽,危機感迫使他不得不改變以前的某些嗜好,並修身養性,做一個合格的政客。

李燮和比誰都清楚,這幾年裡,他之所以一直擔任着侍從室主任的職務,這實際上是總統對他的器重,論才幹,比他有本事的人多得是,論資力,那些門生故舊滿天下的人可以從統帥堂一直排到總統府大門口去,綜合起來看,他李燮和不過是中人之資而已,總統器重他不是看中了他的才幹或者資力,而是看中了他的忠誠,以及對總統意志的領悟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也不得不提,李燮和的勤奮也是普通人比不了的,自從當上侍從室主任之後,他恐怕是統帥堂乃至整個總統府裡第二勤奮的人,第一勤奮者非總統莫屬,而李燮和則是跟着總統亦步亦趨,總統什麼時候下班,他就什麼時候下班,總統什麼時候加班,他也就什麼時候加班,不說別的,就憑這一點,他李燮和也能將許多同僚甩開幾條街去。

今天中午,總統下班晚了些,李燮和也就跟着晚了些,所以,等他吃完午飯,已是下午兩點鐘了,午休是沒時間了,用冰涼的井水擦了把臉,李燮和便又匆匆趕去了侍從室,佈置下午的工作。

侍從室的工作分爲文武兩套,這都歸李燮和統籌安排,按部就班,也並沒有什麼難度,有時總統臨時分派下來任務,這纔是對李燮和的考驗,好在侍從室裡藏龍臥虎,大把優秀人才都歸李燮和調遣,倒也可以從容以對,由於直接監督內閣,所以,每當內閣呈來公務,都由李燮和分派工作人員先行處理,然後再交總統審閱,從這種職能來看,侍從室有些像前清時候的軍機處,而內閣則已演變爲各部衙門。

與督政處監督地方政務不同,侍從室沒有清閒的時候,一年到頭是連軸轉,除非內閣清閒下來,不然侍從室就得隨時待命,如果遇到國事危急,那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現在中日開戰,正是國事危急的時候,侍從室比平日更忙碌,李燮和一上班,就不得不應付一堆公文,等他將公務分派下去,已是下午兩點半了,而這時,沒等他鬆一口氣,外務部又派人過來了。

來的人是外務總長伍廷芳,跟着一起過來的還有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他們是來拜見總統的,這也是侍從室的工作,總統可以直接跟外務部通電話,但是外務部卻不能隨隨便便安排外交會晤的地點和時間,這種正式的外交會晤通常應由侍從室安排。

李燮和不敢怠慢,急忙看了眼總統今天的工作日程表,英國公使來的正是時候,總統現在應該就在辦公室裡,於是離開侍從室,趕去總統辦公室。

到了總統辦公室,見總統果然正在處理公文,李燮和走上前去,小聲說道:“總統先生,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先生要求會見總統,是伍總長親自陪同過來的,說是想跟總統磋商一下目前的遠東局勢和朝鮮半島問題。”

“哦?朱爾典這麼快就過來了?”

趙北頭也不擡,繼續處理桌上的那份關於軍事後勤問題的公文,等簽完了字,纔看了李燮和一眼。

“就在這裡見面吧,沒必要去國賓館了。剛纔電話裡,聽伍總長的意思,英國公使這一次似乎是有些來者不善啊。”

總統點了頭,李燮和急忙退出辦公室,返回侍從室,領着伍廷芳和朱爾典趕到總統辦公室,此時,總統已處理完了桌上那摞文件,見李燮和過來,將文件交給他,吩咐他帶下去整理。

等李燮和走出辦公室,趙北搓了搓手,請英國公使在角落的沙發上落座,吩咐衛兵上茶,然後開門見山。

“公使先生,此次過來,你是爲了朝鮮的事情吧?”

“總統先生說得不錯,我正是爲了朝鮮的事情過來的。就在今天上午,在天津德國租界裡,一些朝鮮旅華僑民組織了一場集會,他們宣佈成立一個所謂的‘高麗獨立國’,並選舉了總統和內閣,而那位所謂的‘總統’就是刺殺日本政府高官的刺客安重根,這顯然是對日本的挑釁,被安重根刺殺的那位伊藤博文先生不僅是日本政府內部憲政勢力的靈魂人物,他更是日本開化事業的先鋒,日本政府對於朝鮮僑民的這次挑釁非常惱火,而且遷怒於中國與德國政府,誓言討還公道。

對此,我深表憂慮,因爲在我看來,如果日本政府因爲‘高麗獨立國’的事情而孤注一擲的話,將對整個遠東地區的局勢造成更加嚴重的破壞,也會導致列強調停的再次失敗,如果中國因此而與日本陷入長期戰爭的話,我認爲對於中國而言是很不利的,希望總統先生也能看到這一點,並採取有力措施,扭轉目前的僵持局面。另外,我此次前來,也是想向總統先生求證一下,在貴國政府的對外政策裡,是否依舊承認列強對亞洲某些地區的殖民利益?”

朱爾典知道趙北的性格,也就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說出了他的來意。

趙北有些驚訝,他倒沒想到過朱爾典將話說得這麼露骨,居然直接就從“高麗獨立國”跳到了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利益問題上,由此也可看出,英國人對目前的亞洲殖民秩序已有些擔憂了。

現在的世界秩序就是殖民秩序,歐洲列強依靠統治殖民地而維持本國經濟,所以,無論對於哪一個強國而言,這個殖民地問題都非常敏感,德國之所以要千方百計的打破這個“國際舊秩序”,其目的就在於重新分配殖民地,而英國則對此相當反感,也正因此,同盟國和協約國走向軍事對抗,而且目前已經走到了戰爭的門檻上。

作爲歷史的穿越者,趙北也想打破目前的這種“國際舊秩序”,但是他的政策與德國政府的政策卻並不完全一致,德國打破舊秩序的目的是爲了奪取英國殖民地,而趙北沒有那麼貪婪,他只想從這個舊秩序的瓦解中保持中國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獨立,至於奪取殖民地,以目前中國的國力以及國際力量的對比來看,似乎是高不可攀的,所以,趙北目前的政策很簡單,那就是混水摸魚,既不能叫歐洲列強穩固他們的亞洲殖民地,但是同時,也不能因爲殖民地問題而引起歐洲列強的反感。

“高麗獨立國”的建立確實是出於趙北的親自謀劃,他之所以特赦安重根,也正是爲了這個目的,這既可以看作是他對日本的側翼攻擊,同時也是他下一步國際戰略的重要一顆棋子,關係重大,無論如何也必須完成戰略佈局,即使因此而引起日本政府的震怒也在所不惜。

不過趙北倒是沒有料到英國人竟如此敏感,由朝鮮的問題聯想到了整個亞洲殖民地的問題,居然專門跑過來探聽趙北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怎麼回答英國公使的問題呢?趙北一時有些遲疑。

英國在亞洲建立殖民地,如果從東印度公司算起的話,已可稱得上歷史悠久了,印度、緬甸、馬來亞、婆羅洲……這些殖民地不僅面積遼闊,而且資源豐富,正是依靠着這些殖民地,英國纔會成爲日不落帝國,在對待這些殖民地的政策上,英國政府的態度與對待澳大利亞、南非完全不同,對待澳大利亞、南非是懷柔政策,而在對待亞洲殖民地的問題上,英國採取的基本上是高壓政策,這不僅僅與人種問題有關,也與經濟政策有關,對待亞洲殖民地,英國的政策是掠奪資源,無視當地土著居民的利益,這直接導致了反抗,雖然目前來講,這種殖民地的反抗是虛弱的,但是英國政府卻不敢掉以輕心。

趙北很清楚,英國的殖民帝國最終將瓦解,但是那似乎要等到二戰之後,國際力量對比發生劇烈變化,英國無力維持殖民地的統治,但是現在,英國的力量依舊強大,殖民地的獨立似乎還遙不可及。

“公使先生,關於朝鮮半島的問題,我的立場非常明確,那就是,作爲一個國際利益鬥爭的犧牲品,朝鮮並不是日本的天然殖民地,現在,朝鮮僑民宣佈成立獨立的國家,這是朝鮮人民族意識覺醒的結果,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是非常殘酷的,這一點,已用不着我重複,在兩年之前的朝鮮反日大起義中,新聞記者已經將日本殖民軍的罪行曝光於天下,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朝鮮都有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獨立的理由。

關於公使先生最後提出的那個問題,中國是否承認列強在亞洲某些地區的殖民利益?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爲在我看來,以目前的中國國力,似乎還無法影響到列強對亞洲殖民地的控制,公使先生現在問起這個問題,似乎有些突兀,雖然我沒有徵求內閣的意見,也沒有與內閣討論過這個話題,不過既然公使先生問起,那麼我可以談一談我的看法。

在我看來,現在可以威脅到英國亞洲利益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德國,這個原因我就不多講了,公使先生自己清楚,至於另外一個可以威脅到英國亞洲殖民利益的國家,似乎是日本,因爲只有日本才擁有足夠威脅英國亞洲利益的遠洋艦隊,所以,在我看來,公使先生不應該來問我是否承認歐洲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利益,而應該去問一問日本政府是否承認歐洲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利益。

當然,如果日本威脅到了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利益,那就說明日本政府確實已經利令智昏,或者歐洲已陷入混亂,無暇顧及亞洲利益,無論是哪一個原因,我個人認爲,這都將成爲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開端,或許到了那個時候,英國政府纔會看明白,在亞洲地區,誰纔是英國的好朋友,只有愛好和平的中國,纔是英國的朋友。”

這話是連消帶打,英國公使立刻愣住了。

第285章 隱憂第614章 深山老林第1211章 柏林局外人第501章 關東軍第101章 被服廠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106章 投機客(下)第229章 華陽(上)第391章 利用第973章 大戰略第668章 特混艦隊(上)第526章 內政部一號專案第418章 整軍(下)第203章 國事與社團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948章 遠東太平洋體系第931章 滿洲里第489章 食古不化第817章 總統臂助第41章 東進與西進(上)第184章 空襲第460章 歸化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1038章 平叛(下)第347章 戰俘第87章 卸磨殺驢(下)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1038章 平叛(下)第523章 利益與利益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1212章 突破口第35章 借題發揮第790章 命令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1267章 “颱風”陰影第223章 匈奴未滅第604章 盡忠職守第393章 秋收行動第248章 軍官俱樂部第79章 灄口第541章 青島(上)第355章 託孤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729章 粉碎進攻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423章 大買賣第177章 宴會(下)第39章 洋投名狀第417章 整軍(上)第698章 有條件的寬容第1047章 新金山第587章 諜戰第39章 洋投名狀第1246章 總統先生的小算盤第96章 民政班子第313章 西平前哨(下)第1015章 政治的延伸(上)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220章 孤軍(上)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783章 隱居療養(上)第794章 巴達維亞(下)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467章 旅順第134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第27章 大廈將傾(上)第369章 低效與高效(上)第722章 放手一搏第866章 虎與狼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1249章 代號“沙暴”(上)第696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下)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35章 借題發揮第561章 邂逅第845章 牽制策略第871章 誰也不沾第459章 投機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785章 外交辭令第1201章 亞洲決心(上)第1117章 奇怪戰爭與國際局勢(上)第90章 決心第996章 幕後之人第775章 和談第931章 滿洲里第1247章 開羅來客(上)第822章 戰略武器第1195章 介入第912章 轟炸第17章 電臺第97章 派系第136章 立場不同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555章 試探第179章 統一思想
第285章 隱憂第614章 深山老林第1211章 柏林局外人第501章 關東軍第101章 被服廠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106章 投機客(下)第229章 華陽(上)第391章 利用第973章 大戰略第668章 特混艦隊(上)第526章 內政部一號專案第418章 整軍(下)第203章 國事與社團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948章 遠東太平洋體系第931章 滿洲里第489章 食古不化第817章 總統臂助第41章 東進與西進(上)第184章 空襲第460章 歸化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1038章 平叛(下)第347章 戰俘第87章 卸磨殺驢(下)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1038章 平叛(下)第523章 利益與利益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1212章 突破口第35章 借題發揮第790章 命令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1267章 “颱風”陰影第223章 匈奴未滅第604章 盡忠職守第393章 秋收行動第248章 軍官俱樂部第79章 灄口第541章 青島(上)第355章 託孤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729章 粉碎進攻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423章 大買賣第177章 宴會(下)第39章 洋投名狀第417章 整軍(上)第698章 有條件的寬容第1047章 新金山第587章 諜戰第39章 洋投名狀第1246章 總統先生的小算盤第96章 民政班子第313章 西平前哨(下)第1015章 政治的延伸(上)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220章 孤軍(上)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783章 隱居療養(上)第794章 巴達維亞(下)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467章 旅順第134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第27章 大廈將傾(上)第369章 低效與高效(上)第722章 放手一搏第866章 虎與狼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1249章 代號“沙暴”(上)第696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下)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35章 借題發揮第561章 邂逅第845章 牽制策略第871章 誰也不沾第459章 投機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785章 外交辭令第1201章 亞洲決心(上)第1117章 奇怪戰爭與國際局勢(上)第90章 決心第996章 幕後之人第775章 和談第931章 滿洲里第1247章 開羅來客(上)第822章 戰略武器第1195章 介入第912章 轟炸第17章 電臺第97章 派系第136章 立場不同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555章 試探第179章 統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