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軍閥與政客(上)

自從“戊申革命”之後使館區就加強了戒備各國藉口保護使館。紛紛增兵使館區使這裡的外**隊數量增加了一倍即使是共和政府成立之後這些增派的軍隊也沒有撤走仍舊在距離總統府不遠的使館區駐紮與其說是保護使館到不如說是“保護”這民國的總統府更合適些。

幾輛漆黑的馬車從使館區駛了出來。前導是十幾名英國騎兵馬車的車廂上也都鑲着外交徽章從車尾挑着的那幾面米字旗來看這些馬車屬於英國駐華公使館。

宋教仁就在其中的一輛馬車上。身邊坐着一名助手而在對面則分別坐着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和公使先生的翻譯。

但是翻澤只走出於外交上的繁文縟節的需要朱爾典先生的中國話說得很好根本就不需要翻澤此刻。他正用熟練的中國官話與宋教仁進行着直接交談。

“宋先生雖然剛纔我們在使館裡已經就目前的局勢進行了交談。交換了各自的看法不過由於某些原因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與閣下進一步探討一下貴國的前途問題如果您方便的話我建議我們換乘一輛馬車。”

宋教仁沒有什麼意見於是這輛馬車停了下來朱爾典與宋教仁下了馬車然後換乘了一輛輕便一些的馬車車裡只有他們兩位乘客。

朱爾典拿出一根雪茄向前遞了遞。但宋教仁禮貌的搖了搖頭。

“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朱爾典拿出了火柴。

“請便宋教仁微笑着說道。

朱爾典點燃了那根雪茄深深的吸了一口煙然後緩緩噓出看着那面前繚繞的白煙他突然想起了去年年底的時候也是在一輛英國使館的四輪馬車上他就是一邊吸着雪茄一邊與袁世凱談論中國的前途問題的而當時袁世凱是作爲一名朝廷的逃犯向英國政府尋求庇護的。不過那之後不久袁世凱就在天津租界策戈了一場針對滿清朝廷的兵變成功的篡奪了“戊申革命”的政治勝利至少表面看上去是如此。

“宋先生請恕我直言貴國的前途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岔路口以後的政局將向何處展或許就看此次南北談判了。在我看來如果能夠利用這個談判機會將真正的憲政制度確立起來的話那麼貴國將徹底結束強人政治局面實現真正的議會政治朱爾典幽幽說道。

宋教仁微笑着點了點頭說道:“這也正是我們聯合陣線全體議員的信心所在

“這其中恐怕不包括你們的那位委員長吧?據我所知他似乎是主張在這個國家實行“政。的。所謂“政”從字面理解似乎是由一位政治強人對國策和行政進行導也就是說那位趙薦軍是主張強人政治的他想大權獨攬。”

朱爾典開門見山這讓宋教仁有些遲疑稍微理了理思緒宋教仁說道:“趙委員長的看法是我國已施行了君主政體兩千餘年驟然施行全面議會政治太過冒險所以。他主張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軍政第二步是幣政第三步是憲政因此從根本上來講趙委員長是主張完全議會政治的不過他並不急於求成罷了。

“那麼他爲什麼不急於求成呢?”朱爾典笑了笑。“作爲一位曾深入研究過西方政治的東方政治家宋先生顯然知道“權力就走出劑威力巨大的腐蝕劑。這句政治格言一旦一個強人長久的掌握了權力並嚐到了權力爲他帶來的好處那麼他一定不肯輕易放棄這斤小權力他一定會想辦法維持住手中的權力這一點請恕我冒昧在貴國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先生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爲了維持他的權力他不惜對聯合陣線開戰

“公使先生如果有什麼話不妨直說。這裡沒有外人。”宋教仁已明白朱爾典的意思了不過他還是想讓對方更乾脆一些亮明英國的立場。

“宋先生是聰明人不會看不出你們聯合陣線的那個趙委員長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他是一個軍人。崛起於此次共和革命而在這之前誰也不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出身於什麼樣的階層受過什麼樣的教育擁有什麼樣的品德和修養。趙北先生看上去不像一個政治家他更像一位軍閥相比議會他顯然更重視手裡的武力貴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這樣的軍閥比如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們都是軍閥出身在長時間的戰亂中他們通過戰爭、陰謀等手段不斷吞併其他軍閥最終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成了皇帝。在我看來趙北先生顯然也正在走這條道路如果給他機會的話。他未必不能建立自己的王朝。”

“公使先生多慮了趙振華是一位堅定的革命者他絕不會去建立什麼王朝的。”宋教仁搖頭但卻現對面的朱爾典也在搖頭。

“宋先生“王朝只是一個形容詞作爲軍事強人他所建立的個人強權並不一定會冠以“某某王朝的名號或許他會繼續披着共和的外衣但是內裡卻是完全的君主政體比如說法國那個皇帝拿破崙。在正式的建立帝國之前他的國家叫做“法蘭西共和國”但是實際上他的話就是那個國家的法律。他就是那行國家的主宰。宋先生。作爲一個聰明人你應該懂得一個真正的軍事強人他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他必須學會在政治舞臺上表演在我看來你們的那位委員長先生的演技很不錯他成功的矇蔽了許尤其是青年人這一點。我看到了。我也相信宋先劉了。所以宋先生並沒有被他矇蔽。你仍是清醒的不然的話你也不會堅決主張現在就舉行南北談判了。因爲你知道一旦趙北在軍事上完全擊敗北洋的話那麼他將毫不猶豫的取代北洋統治這個國家將這個國家變成他自己的王朝到了那時候他就不會將憲政派放在眼裡了。那麼你們的“議會政治將變得遙遙無期了

朱爾典說完將雪茄塞進嘴裡擡起頭向宋教仁望去。

但宋教仁沒有立即說話只是擰着眉頭沉思他現在的心理確實是非常矛盾的他明白聯合陣線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是離不開趙北的但是另一方面朱爾典的話也很有道理趙北作爲一個軍事強人在政治手腕上也很厲害而他的戰略眼光更是別人所望塵莫及的這樣一個人一旦奪取了中樞權力幾乎肯定會走上強人政治道路。

個軍事強人成爲拿破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成爲華盛頓卻非常困難這並不由個人的道德、修養決定再由社會的展程度決定由國情決定現在的中國國情決定了這個國家不可能出現華盛頓只會出現拿破崙。

作爲一位學貫中西的政治家。宋教仁當然知道現在的國情是什麼。在一個多數國民都是文盲、半文盲的社會推行全面議會政治這確實是有些強人所難。但是搞搞綺仲政治還是行得通的雖然這種政治不是最好的但卻比拿破崙式的強人政治要好得多至少不會因爲強人的決斷偏差而使國家陷入危機。

正因如此宋教仁堅決主張利用袁世凱移交中樞權力的機會將南北憲政力量整合起來在南北軍事強人的夾縫中將議會政治推廣下去。所以他纔會親自前往使館區拜會各國駐華公使尋求他們的外交支持。

宋教仁的打算與朱爾典的計劃不謀而合英國政府擔心聯合陣線掌握中樞權力後會被那位持強烈反英立場的“遠東狂人”煽動起來這樣的話遠東地區的均勢戰略將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很有可能成爲德國的遠東盟友所以英國政府交給朱爾典的任務簡單而明確那就是千方百計維持住中國現在的這種局面。即使不能阻止聯合陣線上臺執政也必須阻止那位“遠東狂人”掌握中樞權力至少在歐洲全面戰爭爆之前。中國絕不能被德國拉上戰車。

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朱爾典曾經毫無信心完成不過袁世凱的突然病倒卻讓他看到了一點希望在英國人看來袁世凱對於權力過於“貪婪。小了所以徐世昌代理大總統似乎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而且徐世昌也是親英派人物在東三省的問題上他與日本有矛盾與俄國也有矛盾這就決定了他在成爲民國代理大總統之後只要英國在東三省問題上給予支持他肯定會繼續依靠英國而不走向德國、美國尋求支持。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必須結束南北之間的敵對狀態保證中樞權力的順利移交只要徐世昌做了民國大總統那麼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依舊掌握在北洋集團一邊而聯合陣線則可以作爲中樞權力的分享者掌握國會如此一來既避免了中國倒向德國也排除了趙北入主中樞的可能。所謂一舉兩得只要趙北不入中樞那麼他就無法決定這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德國即使想與他合作也只能是“低級合作”。

“公使先生您的話我記下了。不過作爲聯合陣線的一員我確實不能詆譭聯合陣線的領袖而且現在聯合陣線尚未入主中樞現在就說委員長要搞強人政治這未免有些欲加其罪的味道其實人的權力**是可以通過制度進行制約的這也正是我們堅決主張儘快召開國會的主要原因。”

“作爲英國外交官我非常讚賞閣下的看法。出於對貴國的關心和友誼英國政府已經決定只要南北之間的戰爭狀態結束而且徐世昌先生順利接任大總統那麼英國政府將向貴國提供一筆可觀的政府援助。英國的財團和銀行團也將繼續向貴國提供金融借款並幫助貴國實施稅務和金融改革

“對於英國政府的慷慨我代表國民表示感謝不過需要提醒公使先生的是此次政府借款導政府援助不是提供給北洋方面的而是提供給民國政府的

“我完全同意只要貴國的國會能夠揮作用這些借款和援助絕對不會單獨落入某個政治集團手中。不過我也要提醒一下閣下貴國的外交方針必須明確中國與英國以及協約國集團之間的友誼必須的到進一步的加強但是作爲聯合陣線的領袖趙北先生的親德立場顯然阻擋了這種友誼的展。”

“聯合陣線是聯合陣線國會是國會決定外交立場的只能是國會。而不是某一個政治團體或某一個政治人物。英國作爲世界第一強國。對於世界和平揮着重要作用對此都人和許多議員一樣都希望與英國保持密切的友誼。”

宋教仁雖然這麼說但是心裡已拿定主意無論趙北是否真打算做政治強人大權獨攬聯合陣線都要想辦法限制趙委員長的權力。

這雖然有些過河拆橋的味道但是這也是每一個合格的政客所必須做出的選擇。

朱爾典說得對趙北是政客。宋教仁也是政客所謂政客就要學會演戲。

第278章 何去何從第587章 諜戰第1208章 牛蛙第629章 第一場戰鬥(上)第212章 宣慰使第968章 西山莊園(下)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27章 大廈將傾(上)第543章 東大洋上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6章 先鋒官第417章 整軍(上)第100章 君憲與共和(下)第210章 告狀第804章 中華門前第402章 日落西山第1185章 瘋狂的世界第1080章 前線(下)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1269章 飛兵亞平寧(上)第604章 盡忠職守第17章 電臺第492章 1912年(下)第371章 收網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254章 東湖之上(下)第138章 赳赳武夫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900章 亞洲的覺醒(下)第19章 革命軍的秘密第535章 國會大廈前的熱鬧第301章 山海關前第1163章 列達諾夫文件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245章 橋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第2章 選鋒軍令第1084章 夜戰第104章 爲民請命(下)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280虛名與實力第177章 宴會(下)第190章 碗裡奪食第251章 漁人得利第1115章 “電動機”行動第973章 大戰略第869章 兩條道路第546章 雛鷹展翅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1016章 政治的延伸(下)第185章 擅自行動第1015章 政治的延伸(上)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250章 平衡第90章 決心第690章 海空大戰第313章 西平前哨(下)第788章 競爭者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327章 藍牆(上)第860章 護僑第475章 回京之後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632章 混亂(下)第384章 重逢鄭州(上)第540章 指點江山第1032章 夜雨(下)第881章 各有打算(上)第339章 德國的選擇第1235章 安納托利亞的天空(上)第274章 吳師長(下)第635章 好戲剛剛開場第216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下)第212章 宣慰使第817章 總統臂助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947章 代理人戰爭第299章 橘子洲(上)第111章 各有打算第605章 脆弱的和平第1157章 顫慄中的世界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946章 戰鬥在巴黎(下)第1094章 南亞方案第944章 鄂木斯克(下)第102章 黃鶴磯第936章 總統的1919(下)第984章 1920年代(下)第541章 青島(上)第365章 正定(下)第563章 失意政客第1242章 王牌對王牌(下)第532章 犯顏直諫第168章 租界(下)第433章 孤注一擲的冒險
第278章 何去何從第587章 諜戰第1208章 牛蛙第629章 第一場戰鬥(上)第212章 宣慰使第968章 西山莊園(下)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27章 大廈將傾(上)第543章 東大洋上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6章 先鋒官第417章 整軍(上)第100章 君憲與共和(下)第210章 告狀第804章 中華門前第402章 日落西山第1185章 瘋狂的世界第1080章 前線(下)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1269章 飛兵亞平寧(上)第604章 盡忠職守第17章 電臺第492章 1912年(下)第371章 收網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254章 東湖之上(下)第138章 赳赳武夫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900章 亞洲的覺醒(下)第19章 革命軍的秘密第535章 國會大廈前的熱鬧第301章 山海關前第1163章 列達諾夫文件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245章 橋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第2章 選鋒軍令第1084章 夜戰第104章 爲民請命(下)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280虛名與實力第177章 宴會(下)第190章 碗裡奪食第251章 漁人得利第1115章 “電動機”行動第973章 大戰略第869章 兩條道路第546章 雛鷹展翅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1016章 政治的延伸(下)第185章 擅自行動第1015章 政治的延伸(上)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250章 平衡第90章 決心第690章 海空大戰第313章 西平前哨(下)第788章 競爭者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327章 藍牆(上)第860章 護僑第475章 回京之後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632章 混亂(下)第384章 重逢鄭州(上)第540章 指點江山第1032章 夜雨(下)第881章 各有打算(上)第339章 德國的選擇第1235章 安納托利亞的天空(上)第274章 吳師長(下)第635章 好戲剛剛開場第216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下)第212章 宣慰使第817章 總統臂助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947章 代理人戰爭第299章 橘子洲(上)第111章 各有打算第605章 脆弱的和平第1157章 顫慄中的世界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946章 戰鬥在巴黎(下)第1094章 南亞方案第944章 鄂木斯克(下)第102章 黃鶴磯第936章 總統的1919(下)第984章 1920年代(下)第541章 青島(上)第365章 正定(下)第563章 失意政客第1242章 王牌對王牌(下)第532章 犯顏直諫第168章 租界(下)第433章 孤注一擲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