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南北之間(下)

徐樹錚行動汛速。離開蒙城後。馬不停蹄趕走鳳陽。因順利一復得太急,這一路之上不斷有人掉隊。隊伍裡的馬匹也跑死了一半,等他出現在鳳陽城下的時候,這支二百多人的騎兵部隊就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而且個個精疲力盡,滿面風塵。

到了鳳陽,徐樹錚沒敢耽擱。命部下打起“豫皖陝鄭四省督軍使”的錦旗,大搖大擺的進了鳳陽城。那守城門的毅軍軍官一見對方來頭甚大,也是不敢怠慢,這一層層的稟報上去,將徐樹錚的名刺一直遞到了毅軍總統官薑桂題手裡。

這徐樹錚的名刺遞進中軍行轅的時候,薑桂題正在中軍大帳裡跟幾個幕僚親信說話,接到名刺,薑桂題微微一愣,愕然說道:“這個徐樹錚何許人也?這“四省督軍使。便是他?。

那遞名刺的戈什哈頭目回稟道:“軍門,那個徐樹錚看上去不過二十幾歲模樣,說話的時候不像個軍人。倒像個秀才,別是什麼人假扮的督軍使吧?要不要派人拿下,先拷問拷問?”

“若是旁人假扮的,那這人膽子也忒大了點。讓他一人進來,我跟他說幾句。”

薑桂題沉吟片玄,將名刺放在身邊的桌上,使了個眼色,那幾名幕僚便站起身,隱身於屏風之後,只留下幾個貼身戈什哈護衛左右,刀出鞘。槍上肩,一副殺氣騰騰的模樣。

不多時,徐樹錚跟着戈什哈頭目走進中軍大帳,衝着薑桂題拱了拱手,先客氣了幾句。

“在下徐樹錚,見過姜大帥。聽聞姜帥治軍有方,今日一見,果然是井井有條,上下尊隼有別,在各省軍隊之中,也算是難得的強軍了。”

“光景,光景。既知我毅軍上下尊卑有別,你爲何如此頂撞本帥?”

姜柱題雖然很滿意對方的奉承。不過這嘴裡的話可不客氣,一上來就給了徐樹錚一個下馬威。

徐樹錚微微一愣,不知對方爲什麼說自己頂撞他,至於那“光景先,景”是什麼意思,更是有些摸不着頭腦,正琢磨着薑桂題的話時,卻聽一名戈什哈呵斥了一聲。

“見了大帥,你不跪下行大禮,這可不就是頂撞大帥麼?光景,光景。我們毅軍上下規矩森嚴,將待兵如子,兵侍將如父,哪有見了大帥不磕頭的道理?”

聽了戈什啥的話,徐樹錚雖然面無表情,可是這心中卻極爲惱火。

“我敬你是安徽都督,這才說些好話你倒是登鼻子上臉了!你這毅軍是什麼玩意,別人不清楚,可我卻清楚的很!雖說披着新軍的皮,可這骨子裡卻還是那滿清防營的老一套把戲,別人說北洋軍是“淮軍餘孽”可要我來說,你這毅軍纔是真正的“準軍餘孽,!軍隊之中磕頭迎送,還真把自己當成是別人的幹老子了!什麼玩意!”

這心裡的想法在嘴裡繞了一圈之後,徐樹錚還是把這些話嚥了回去。他也知道,現在的安徽,這薑桂題還是土皇帝,雖說安徽南部還有些北洋部隊,可那點人確實不足以讓薑桂題俯首稱臣,現在,對這姜老鍋還是應以拉攏爲上。

所以,略微遲疑了一下,徐樹錚還走向薑桂題打了個千,雖然沒有磕頭,不過這個千到是打得像模像樣。那薑桂題的臉色也就稍微好看了些。

不過或許還是因爲沒有磕頭的緣故,這姜老鍋終究沒有吩咐手下襬座。徐樹錚只能站着回話。

“光景,光景。你當真是“四省督軍使,?”薑桂題言歸正傳。

“如假包換的四省督軍使

徐樹錚眼都不擡的說道,現在他也回過味了,感情這“光景光景”就是這位姜老鍋的口頭禪,難怪那同樣口音的戈什哈也學得像模像樣。

“這“四省督軍使,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啊?”

“這是袁大總統新設的一個官職。專管此次南下軍事作戰,雖無調兵遣將之權,然則卻有協調各部、監督進軍之責。”

“光景,光景。如此說來。這不就是前明時候的??“監軍。麼?當年前明昏君派太監到前線監軍,結果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構陷忠良,貪墨軍資,好好一個明朝就叫這幫監軍玩兒得國不像國、軍不像軍,結果叫大清揀了便宜,入了關,若非如此,這天下又怎會輪到旗人去坐?”

聽了薑桂題的話,徐樹錚心中更怒。壓抑住心頭的火氣,冷冷說道:“姜帥誤會袁大總統的意思了,徐某來鳳陽,並不是來監姜帥的軍。只是充當軍事聯絡,這“督軍使。聽上去好聽,可是實際也就是一個高級軍事參謀的角色,徐某絕不敢過問姜帥指揮。”

“哦?原來如此。那好,來人啊,請徐參謀下去用餐歇息,等明日再請他過來說話。”薑桂題一聽。頓時眉開眼笑,點着頭叫來戈什哈。吩咐備下酒宴,爲徐樹錚等人接風洗塵。

徐樹錚見薑桂題絲毫不將他放在眼裡,這心頭的怒氣到底是有些收不住,質問道:“敢問姜帥,昨日聽說你正將西邊的馬隊撤回鳳陽,此事有些奇怪,難道姜帥不打算奉命西進攻擊南方叛軍了麼?”

薑桂題倒是沒有生氣,捋着短鬚說道:“本帥行軍事宜實乃軍中機密。現在不便告之與徐參謀。

既然徐參謀一路奔波,咱們毅軍也不能怠慢了貴客。來人啊,找幾個能喝酒的軍官,再找幾個清綰人。陪着徐參謀樂呵樂呵。”

說完,將手一揮,幾個戈什哈不由分說,上來就將徐樹錚架了下去。

等徐樹錚走後,那幾個躲在屏風後的幕僚們走到薑桂題身邊,其中一人說道:“軍門,這個徐樹錚辛辛苦苦跑過來,軍門爲何不向他先亮亮底?前幾天過來的那個共和軍信使可是許了一堆好處,現在袁世凱也派人過來,若沒交代過好處的話,又憑什麼叫咱們毅軍給北洋賣命?”

另一個幕僚也說道:“是啊,現在南北對峙,已經打起來了,偏偏看上去兩邊旗鼓相當,軍門夾在南北之間,哪一邊得軍門之助,哪一邊的贏面就更大,如此一來,軍門正可趁此良機撈足好處。”

姜狂題微笑不語,接過一名侍婢端上來的清茶品了幾口,這才慢吞吞的將他的主意說了出來。

“光景,光景。諸位啊,這買東西還貨比二家呢。若是賣東西的面對面站着,想把東西輿那就得看看誰的價錢公道,現在一個北洋,一個聯合陣線,都想向老夫賣他們的東西,偏偏老夫不急着買。老夫想讓他們見個面,叫他們明白。他們手裡的東西是一樣的,老夫到底會買誰的東西,就看誰的價錢公道了。這個徐參謀不是去吃接風宴了麼?那好啊,把那位共和軍的信使也請過去,叫他們在宴會上見個面,說說話,如此,還怕他們給不出公道的價錢麼?”

這個主意看上去不錯,當下人人諛詞如涌,雖也有人覺得不妥,但姜老帥積威之下,又有誰敢攪了衆人雅興?

於是,共和軍派到鳳陽的密使胡模也被邀請到了鳳陽一間豪華酒樓。與袁世凱派到鳳陽的全權代表徐樹錚坐到了一張酒桌上,在陪酒的軍官、幕客們的引見下,兩人相談甚歡。當然,至於他們心裡轉着什麼主意,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了。

就在共和軍的密使與袁世凱的全權代表把酒言歡的同一時發,在安徽鄰省江蘇,一個高級軍官也正在做着艱難的抉擇,他必須在南北之間擺正自己的位置,稍微走錯一步,那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個高級軍官就是湯鄉銘,民國政府海軍部代理總長,江防艦隊

令。

自從奉命進駐浦口以來,湯鄉銘就一直在浦口坐鎮,本來打得主意是以不變應萬變,但是隨着一位老僕人的到來,他的心境立刻變得激盪起來。

那位老僕人是湯家的老管家。湯化龍、湯鄉銘兄弟都是他看着長大的。知根知底,同時也是忠心耿耿,湯氏兄弟可以信不過別人,但是對於這個老僕卻是很信任的,所以。湯鄉銘也毫不懷疑由管家帶來的這封湯化龍的信的真實性。

何況,這封信確實是湯化龍的親筆信,湯氏兄弟朝夕相處了那麼多年,在同一盞燈下寒窗苦讀了那麼多年,這對方的筆跡倒也是認得的。

在信上,湯化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來說去,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幕說湯鄉銘歸順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武裝反袁。

閱過信後,湯鄉銘迅速將那封信燒成了灰燼,然後就揹着手,在“通濟”號軍艦的前甲板上來回的踱着步。

“通濟”號並不是一艘真正的戰艦。它只是一艘練船,是海軍用來練水兵、軍官的,所以它在使用蒸汽機的同時也保留了全套風帆索具。在所有的艦隻中顯得有些落伍,不過它確實是福州船政局製造的最後一艘大型鋼殼軍艦,建成於甲午戰爭之後,到了現在已服役十多今年頭。雖說不上老態龍鍾,但確實已有些跟不上軍事革命的腳步了。

不過這樣一艘舊船仍是現在中國海軍的主力之一,由於“海探”號巡洋艦仍舊扣在共和軍手裡,湯鄉銘現在能夠指揮的大型軍艦確實就這麼幾艘,現在因爲南北戰爭的爆發。所有能夠派進長江的江防艦隊軍艦基本上都來了。

軍艦的甲板和桅杆上仍在進行水兵操練,口令聲此起彼伏,不過這並沒有影響湯鄉銘的思路,他仍在思考湯化龍的建議。

是投奔聯合陣線,還是繼續薦北洋效力?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湯鄉銘確實很難下定決心。

對於湯化龍的心思,湯鄉銘倒是能夠猜出幾分,那位湖南都督現在一心想做實權都督,而且還想在聯合陣線裡發揮更大作用,把自己的親信安插進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裡,如此一來,他肯定會選擇站在聯合陣線一邊,雖然他的這斤小“湖南都督”的位子確實是袁世凱給他的。

人,總是現實的,湯化龍也不例外。現在他在湖南,那是聯合陣線勢力最強的省份之一,經過前不久的湘鄂之戰,湖南的君憲勢力幾乎被掃蕩殆盡,那裡成了共和軍的勢力範圍。在那裡做都督,不想聽命於趙北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湯化龍明白。湯鄉銘也同樣體諒得。

當初被袁世凱任命爲江蘇都督的時候,湯化龍也曾感激涕淋,江蘇都督可是肥缺,人人眼紅湯化龍的際遇。可是沒等湯都督把椅子坐熱,就被改任爲了湖南都督,如此一來。也難怪湯化龍對袁世凱有意見了,選擇聯合陣線一方,未必不是湯都督“禮尚往來”的反擊。

但更是賭博,這一次,湯化龍將賭注全押在了聯合陣線一邊,而且。他還想進一步加大賭注,將湯鄉銘也拉到賭桌上,兄弟齊心,進行一次政治大賭博。

但是對於湯鄉銘來說,這個賭注似乎有些太大了,在他看來,倒不如兄弟倆一人押一邊,無論那一方獲勝,湯氏一族都可從中取利,至嚴也能保證不賺不虧。

不過聯合陣線許下的好處也是很讓人動心的,湯化龍可以就任江蘇都督,湯鄉銘可以就任民國海軍部正式的總長,而不必擔心北洋坐穩江山後將他一腳踢開。

這個決心不好下啊,湯鄉銘只能在前甲板上跳踊。

沒等湯鄉銘拿定主意,一名副官匆匆奔了過來,呈上一張電報。

“稟司令,浦口電報局轉發的電報。劉副司令已率領巡洋艦隊離開大沽,護送一支運輸船隊南下。此次巡洋艦隊南下,“海籌海容海折。三大艦全體出動。爲防萬一,海軍部命我江防艦隊派艦在崇明接應。”

“知道了,你拍回電,告訴海軍部,我艦隊急需媒炭、蔬菜,望速撥款項,以便就近購買。”

湯鄉銘看了看電報,面無表情的下達了命令,然後走到船舷邊,望着那滾滾長江,心中嘆息着。

電報上的那位“劉副司令”就是袁世凱的親信劉冠雄,袁世凱本來是打算任命他做海軍部代理總長的,但是最終卻任命了湯鄉銘,雖然知道這是袁世凱的權宜之計,但劉冠雄仍是忿忿不已。

所以,此次劉冠雄親率巡洋艦隊主力南下,只怕不是護送運輸船隊那麼簡單。

顯而易見的一個事實是,對於湯鄉銘這種夾在南北之間的牆頭草,袁世凱也不放心啊,就像他不放心薑桂題、趙倜那樣。!~!

..

第470章 北巡山海關(下)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1103章 迎擊(上)第1008章 收買人心(下)第219章 奴販第870章 舊瓶裝新酒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208章 蟊賊第940章 航空母艦第814章 保護人第278章 何去何從第200章 羣情洶洶第202章 民意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645章 短視的代價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408章 順昌逆亡第559章 南苑會議(上)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685章 博羅堡第498章 特別調查員(下)第62章 破舊立新(下)第139章 歸來第386章 犧牲品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978章 新的時代(下)第338章 戰勝之後(下)第524章 人盡其才第797章 友誼與利益第100章 君憲與共和(下)第135章 灰色勢力第324章 南北之間(下)第446章 洮南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188章 不識好歹(上)第665章 走投無路第226章 協餉第707章 遭遇戰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56章 氣球隊第976章 動盪與希望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685章 博羅堡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1103章 迎擊(上)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866章 虎與狼第530章 強勢人物的反擊第388章 內閣總理(下)第1014章 大佬(下)第1082章 颱風第1158章 分歧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1127章 德國來客第597章 訓政五君子第332章 無堅不摧第835章 秩序第866章 虎與狼第501章 關東軍第160章 愣頭青(上)第567章 遠東困局第611章 戒備森嚴(上)第875章 矛盾心態第999章 信心與希望(上)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88章 宣傳的藝術第1257章 原子能委員會第139章 歸來第257章 黨魁之爭(上)第1044章 塵埃落定(下)第1010章 赴宴西山(下)第907章 財政整理(上)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377章 各施奇謀(上)第93章 軍官速成學堂第16章 戰略轉向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1176章 演戲(下)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896章 海戰(下)第976章 動盪與希望第890章 日本的野望第958章 遊戲規則(下)第1192章 諜對諜第915章 陸軍總動員(上)第1250章 代號“沙暴”(下)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652章 鐵拳部隊(上)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958章 遊戲規則(下)
第470章 北巡山海關(下)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1103章 迎擊(上)第1008章 收買人心(下)第219章 奴販第870章 舊瓶裝新酒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208章 蟊賊第940章 航空母艦第814章 保護人第278章 何去何從第200章 羣情洶洶第202章 民意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645章 短視的代價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408章 順昌逆亡第559章 南苑會議(上)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685章 博羅堡第498章 特別調查員(下)第62章 破舊立新(下)第139章 歸來第386章 犧牲品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978章 新的時代(下)第338章 戰勝之後(下)第524章 人盡其才第797章 友誼與利益第100章 君憲與共和(下)第135章 灰色勢力第324章 南北之間(下)第446章 洮南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188章 不識好歹(上)第665章 走投無路第226章 協餉第707章 遭遇戰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56章 氣球隊第976章 動盪與希望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685章 博羅堡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1103章 迎擊(上)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866章 虎與狼第530章 強勢人物的反擊第388章 內閣總理(下)第1014章 大佬(下)第1082章 颱風第1158章 分歧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1127章 德國來客第597章 訓政五君子第332章 無堅不摧第835章 秩序第866章 虎與狼第501章 關東軍第160章 愣頭青(上)第567章 遠東困局第611章 戒備森嚴(上)第875章 矛盾心態第999章 信心與希望(上)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88章 宣傳的藝術第1257章 原子能委員會第139章 歸來第257章 黨魁之爭(上)第1044章 塵埃落定(下)第1010章 赴宴西山(下)第907章 財政整理(上)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377章 各施奇謀(上)第93章 軍官速成學堂第16章 戰略轉向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1176章 演戲(下)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896章 海戰(下)第976章 動盪與希望第890章 日本的野望第958章 遊戲規則(下)第1192章 諜對諜第915章 陸軍總動員(上)第1250章 代號“沙暴”(下)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652章 鐵拳部隊(上)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958章 遊戲規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