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大十字計劃(下)

1908遠東狂人sodu

爾漢鐵路和汴洛鐵路現在由比利時財團掌握,如果比利兒州…不肯出售鐵路,那麼,這個雄心勃勃的鐵路發展井哉就會擱淺。

但是美國人並不擔心比利時財團不肯出售鐵路。

“公使先生,您在中國已經呆了幾年,相信不用我提醒,您也依然記得前幾年那場聲勢浩大的“收回路權,運動,正是在那場運動中,美國公司失去了粵漢鐵路的修築權,爲什麼呢?因爲中國人覺得那個美國公司並不打算真的修建鐵路。現在這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共和,國民更急切的希望發展鐵路事業,我想。比利時財團應該不會冒着激怒中國人的風險而拒絕這個公平合理的收購方案,更何況,比利時財團只完成了汴洛線,如果收購鐵路的話,也只需要收購這一段鐵路就可以了,至於那條假想的隴海線,很遺憾,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合作的話,比利時財團連徵用土地的權利都沒有。

退一步講,即使比利時財團不肯出售京漢線和汴洛線,我們也是有應對的辦法的,這個辦法很簡單。我們將修建兩條平行線,如果比利時財團拒絕出售京漢線,我們就修建一條從北京到武漢的新鐵路,如果比利時財團拒絕出售汴洛線,我們就修建一條新的汴洛線。公使先生,京漢線和汴洛線是純粹的商業鐵路方案,與東三省的鐵路很不同,沒有禁止修建平行線的條約,所以,我認爲,比利時財團肯定會出售鐵路。而不是眼睜睜看着他們的鐵路變成廢鐵,而且還要冒着巨大的外交風險。”

司戴德的話非常的咄咄逼人。這讓比利時公使頓時啞口無言,英國公使也吃了一驚,如果這話是中國人或德國人來講,朱爾典肯定認爲對方是虛張聲勢,但是這話卻由一位美國外交官的嘴裡說出來,這恐怕就不是虛張聲勢了,論財大氣粗,美國財團若自認第二,那麼就沒人敢自認第一。

更重要的是,司戴德的話表明,爲了那行,“世界鐵路計劃”美國的某些金融家可能已經打算赤膊上陣了。

“司戴德先生,總統先生,請恕我直言,在我看來,這個國家目前最需要的不是鐵路,而是穩定,雖然現在南北之間已經實現了和平,可是維持這種和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財政問題,這個國家太窮了,就連軍費都無法保證。怎麼可能有充足的資金修建這麼多的鐵路呢?”

英國公使朱爾典提醒了一下,但是他真正的用意卻是試探,他想看看美國人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資金將由美國、德國組成的聯合銀行提供,這是低息貸款,非常適合這個國家。”

德國公使雷克斯終於打破沉默,這話讓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比利時人都非卓震驚。

個“大個字計戈”一個“國際銀行貨款計戈”難道美國人、德國人已經決定毫無顧忌的支持聯合陣線、支持趙北了?

英國公使朱爾典最擔心的就是中國與德國的靠攏,這個國家太窮,也太弱,本身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可是一旦與德國站在一起。那麼對於英國政府的均勢戰略就是一個挑戰,那樣一來的話,英國政府必須對外交政策和軍事戰略做出一系列的調整,更爲重要的是,爲了防止國際局勢走向不利於英國的一邊,英國政府或許不得不加快擴軍備戰的步伐,而這,將使英國政府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

前幾年那場席捲歐洲、北美的世界性經濟蕭條剛網過去沒多久。現在這個時候,英國確實沒有足夠的財力擴軍備戰,德國也是一樣,但是問題在於,德國控制在一個瘋狂的皇帝手裡,不能按照常理去理解那位皇帝的做事方法,雖然英國和德國都在備戰,可是英國是爲了避免戰爭而備戰,而德國卻好象是爲了迎接戰爭而備戰。

去年爆發的巴爾幹危機表明。協約國成員沙皇俄國是虛弱的,即使面對着奧匈帝國那個同樣虛弱的對手,俄國依然不能正面對抗,日俄戰爭的失敗使俄國實力削弱,或許德國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決定再一次對英國和協約國集團進行挑釁。而這一次,他們選擇的方向是亞洲,中國。

德國與美國聯合組成國際銀行團。向趙北的民國政府提供低息貸款。用以修築鐵路,這似乎表明。德國的這一次冒險還拉上了美國。

面對如此局勢,作爲英國公使。朱爾典怎能不擔心呢?

或許,德國人的如意算盤是將英國政府的注意力從歐州引到亞浙?這種可能性很低,德國皇帝雖然是個瘋子,可是他不是笨蛋,他肯定也清楚,英國政府無論如何也不會將主要注意力轉向亞州,除非是印度殖民地受到了威脅,可是以目前中國這虛弱的國力怎麼可能威脅到印度呢?

或葬,德國皇帝的真正用意是以此激怒英國政府,從而迫使英國政薦改變在遠東地區的“均勢戰略”衛雙英國政府贊成瓜分中國,就像當年瓜分非洲樣。那樣舊杜…盾。中國這塊蛋糕將在瞬間被列強分吃一空。這是德國人的如意算盤麼?中國被列強瓜分,只能便宜了日本和俄國,英國卻不可能從中分到多少好處,因爲英國的注意力仍在歐洲,而另一方面,一旦俄國加入到這場瓜分盛宴中去,那麼,俄國的注意力肯定會重新轉回亞州,那樣的話,誰也不能保證那位沙皇陛下不會與德國皇帝簽訂和平條約,如此一來,德的就能騰出手來解決法國,然後是英國,然後是歐洲

想到這裡,朱爾典不敢再進行戰略推演了,無論德國人的如意算盤到底是什麼,他現在必須阻止中國倒向德國,在近東的土耳其,英國已在與德國的競爭中落在下風,在遠東的中國,英國不能再失去優勢了。

“總統先生,請恕我冒昧,我想問一下,爲什麼您不向英國財團進行國際貸款呢?要知道,就在貴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先生去世之前。英國就向貴國中樞政府提供了好幾筆貸款。”

朱爾典向趙北望了過去。

趙北淡淡說道:“那幾筆貸款都是高利,而且附加了條件,要用鹽稅抵押。但是美國和德國財團的貸款是不需要抵押的,而且是低息貸款。”

“沒有抵押?這不可能!”

法國公使有些失態,這也不能怪他,畢竟,借給這斤小國家的國際貸款基本上都是要抵押的,而且通常都會附加上一些政治性的條款,這要“感謝”那個已經滅亡的滿清王朝,當年的那句“寧贈友邦,不與家奴”已解釋了一切,不用再贅述了。

“不僅不需要抵押,而且,作爲鞏固中德友誼的重要措施,我國政府已經正式授權給我,就“庚子賠款。問題與中國政府進行友好協商,參照美國政府的建議,退還部分庚子賠款,用以扶持中國的教育事業。”

德國公使雷克斯頗爲自得的看了英國公使一眼,這說的話也讓對方非常吃驚。

庚子賠款總共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其中德國所佔比例爲百分之二十。僅次於俄國的百分之二十八。在列強中排名第二,德國所獲庚子賠款爲九千餘萬兩白銀,這比滿清朝廷一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還多,對於中國來講,這是一大筆錢,對於德國來講,也不是個小數目。

至於美國,按照《辛丑條約》的規定,美國將從中國獲得庚子賠款三千二百萬兩白銀,佔賠款總額的百分之七,在列強中排名第六,僅次於日本,而就在去年,美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美國將把這筆庚款的近一半賠款返還中國,以這筆錢建立一個教育基金,作爲留學美國的中再留學生教育經費使用。

美國政府爲什麼會退還部分庚款呢?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說法,這是因爲賠款數額超出了美國商人和政府在“廬子拳亂”中所遭受的實際損失,所以應該退還給中國,但是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是因爲美國的那個排華法案影響了美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美國政府這麼做。是在挽回美國的形象。

不論是哪種原因,事實就是,美國宣佈退還部分原款,這使其它“文明國家”頓時在道義上變得渺小起來。

現在,德國居然也跟着美國宣佈退還部分庚款,這個決定太過突然。也太讓人意外,英國公使和俄國公使都下意識的揉了揉耳朵,叫來翻釋,確認剛纔沒有翻澤錯。

確實沒有翻澤錯,德國政府已經授權駐華公使,就此問題與中國政府磋商,而且參照美國政府的辦法,從庚款中抽出近一半的錢,設立出個專用基金,用於中國留學生的教育事業,當然,這些留學生必須去德國接受教育,以增進兩國之間的“友誼”

其實,所謂“退還”的說法根本就是文字遊戲,美國和德國已經吞下去的庚款是不可能再吐出來的,兩國的意思就是,從現在起,中國不必再通過美國花旗銀行的那個“銀行委員會”向美國、德國支付賠款本息了,換句話說,這筆“退還唐款”本來就在中國政府手裡,只不過以後不必再交給外國人了。

雖然是文字遊戲,不過此舉確實意義重大,尤其是對於現在的民國政府來講,這就是“雪中送炭”能夠極大的緩解財政困難局面。

難怪趙北與德國、美國走得更近了,朱爾典恍然大悟。

作爲外交官,朱爾典很清楚。國與國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友誼”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國際交往準則,現在,爲了向中國人展示德國的“友誼”德國政府不惜放棄一塊已經塞到嘴邊的肥肉,那麼,英國政府又該做何選擇呢?

朱爾典陷入了沉思,相比英國的利益,中國的鐵路問題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第1109章 鏖戰第696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下)第1223章 炮戰第305章 必須贏第219章 奴販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1121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上)第54章 貳臣(下)第137章 毀舊立新第1065章 決不讓步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17章 電臺第781章 跳板第625章 夜鷹(上)第884章 英國方案(下)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492章 1912年(下)第976章 動盪與希望第1017章 掉包計(上)第303章 南國破曉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756章 武裝起來第1227章 “第二戰場”(上)第378章 各施奇謀(下)第77章 茶園第202章 民意第443章 改訂商約第1147章 突破阻擊(上)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1260章 猙獰巨人(下)第1168章 掌握主動(下)第378章 各施奇謀(下)第595章 原則問題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757章 特殊武器第1158章 分歧第630章 第一場戰鬥(下)第655章 拉攏(下)第162章 消炎藥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1247章 開羅來客(上)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184章 空襲第878章 低調回京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第438章 左膀右臂(下)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52章 忠奸難辨(下)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1254章 開羅會議(下)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561章 邂逅第1222章 旋風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58章 戰漢陽(上)第920章 深秋(下)第1040章 謝幕(下)第702章 援軍第1087章 “颱風”登陸(上)第239章 上校營長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19章 革命軍的秘密第938章 代號Q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850章 中國速度第635章 好戲剛剛開場第1214章 敵人的陰影 丹丘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786章 大閒人與大忙人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970章 逐鹿(下)第449章 急轉直下第111章 各有打算第100章 君憲與共和(下)第92章 撤退第446章 洮南第849章 新規範第109章 遠來是客(上)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914章 南洋試驗田(下)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377章 各施奇謀(上)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35章 借題發揮第72章 鐵橋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1201章 亞洲決心(上)第546章 雛鷹展翅第261章 時局紛亂(上)第1157章 顫慄中的世界第511章 四萬萬(上)
第1109章 鏖戰第696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下)第1223章 炮戰第305章 必須贏第219章 奴販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1121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上)第54章 貳臣(下)第137章 毀舊立新第1065章 決不讓步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17章 電臺第781章 跳板第625章 夜鷹(上)第884章 英國方案(下)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492章 1912年(下)第976章 動盪與希望第1017章 掉包計(上)第303章 南國破曉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756章 武裝起來第1227章 “第二戰場”(上)第378章 各施奇謀(下)第77章 茶園第202章 民意第443章 改訂商約第1147章 突破阻擊(上)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1260章 猙獰巨人(下)第1168章 掌握主動(下)第378章 各施奇謀(下)第595章 原則問題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757章 特殊武器第1158章 分歧第630章 第一場戰鬥(下)第655章 拉攏(下)第162章 消炎藥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1247章 開羅來客(上)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184章 空襲第878章 低調回京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第438章 左膀右臂(下)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52章 忠奸難辨(下)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1254章 開羅會議(下)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561章 邂逅第1222章 旋風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58章 戰漢陽(上)第920章 深秋(下)第1040章 謝幕(下)第702章 援軍第1087章 “颱風”登陸(上)第239章 上校營長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19章 革命軍的秘密第938章 代號Q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850章 中國速度第635章 好戲剛剛開場第1214章 敵人的陰影 丹丘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786章 大閒人與大忙人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970章 逐鹿(下)第449章 急轉直下第111章 各有打算第100章 君憲與共和(下)第92章 撤退第446章 洮南第849章 新規範第109章 遠來是客(上)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914章 南洋試驗田(下)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377章 各施奇謀(上)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35章 借題發揮第72章 鐵橋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1201章 亞洲決心(上)第546章 雛鷹展翅第261章 時局紛亂(上)第1157章 顫慄中的世界第511章 四萬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