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

第四更,求月票——張韓兩個太監終於返回京城,將事情原原本本稟報,然後將葛少華記錄,王巨整理出來的張韓與王巨的問對,遞給趙曙。

趙曙立即將兩府宰執喊來。

東府,韓琦、曾公亮、歐陽修、趙概,西府,文彥博、胡宿、陳旭、呂公弼。

不問這幾人一生功過對錯,只看他們的軍事能力如何。

首先韓琦,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不過王巨一直納悶這一句話從何而來的,西夏聞之心骨肯定不會寒,或者說好水川那些宋朝英魂纔是西夏心骨?

曾公亮最牛逼的是治鄭州,盜賊不敢停留,紛紛逃到其他地方,一度讓整個鄭州百姓夜不閉戶。一次一個路人丟失了財物,他說我所治境內不會有一個盜賊,怕是同行的藏了起來吧。一搜查,果然如此。不過他有沒有經歷過任何戰事?不錯,是著了一本書《武經總要》,但這本書不是他一人寫的,而是他領手主編的一本書,也就是多人執筆,由他來整理,進行最終的潤色文字。那麼曾公亮懂不懂軍事?

歐陽修就不用說了,那上中下三策,差一點讓王巨目瞪口呆。

趙概德行高尚,可德行與軍事有什麼關係?

文彥博也有過軍旅生涯,李元昊入侵府麟,他擔任河東轉運副使,及時地將糧草送到府麟路,不過那算戰鬥嗎?後來知秦州,但慶曆戰爭有沒有打到秦州?還有平定王則。平定一個邪教組織算什麼本事?

胡宿是大儒。不過也只是大儒。不要說軍事了,在吏治上也就那麼一回事。

陳旭知過定州,太原府,但有沒有打過仗?

呂公弼,知過延州,成都府,在成都府殺掉了兩個不聽話的老兵,然而有沒有打過仗?

包括趙曙在內。都是一羣對軍事不懂,或者半罈子醋的人。但就是懂,也得能說上話,比如狄青往這裡一坐,他說話能說算話嗎?

趙曙先沒有說西夏人會不會攻打慶州,能不能用蔡挺,而是說道:“兩位中使下去盤查,司馬光彈劾孫沔的那些基本屬實。”

“陛下,老臣有誤。”歐陽修說道。

實際他在心中大罵孫沔。

很簡單,王巨都打成那樣了。幹嘛還不出兵?

即便出兵引起西夏的瘋狂報復,也不是你開的頭。到時候儘管將責任往王巨身上推就是了。可是西夏不報復,豈不是一場大大捷?

都做了一輩子大臣,爲什麼想不到?不敢出兵,那就不要貪功吧。現在好了。

想得輕巧,人人事後諸葛亮,關健在局中,能不能想到?

歐陽修又說道:“不過孫沔七十高齡,遠赴塞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既然他要求致仕,那就準他致仕吧。”

趙曙額首。

都致仕了,也就不用追究了,再說自己也將詔書與嘉獎頒發天下,現在重新將真相翻開,朝廷也沒有臉面。

於是他換了話題:“諸卿,橫山羌酋輕泥懷側欲投奔我朝,你們可否清楚?”

當時文彥博、呂公弼、陳旭不在京城,但其他幾人都知道這件事。韓琦答道:“是有此事,程勘上書後,因遭到臺諫言臣的反對,先帝沒有同意收留。”

“朕卻聽聞有人卻將這條消息泄露給了西夏人,西夏那個小國主立即招撫輕泥懷側,導致西夏那次危機被他們從容化解。”

“竟有此事?”

“有沒有此事也過去了,朕也不想追問,不過下面的一件事未必會發生,但朕不想任何人泄露,否則朕一定追究其責任。”

“陛下,臣等一定會守口如瓶。”

“你們就看看吧。”趙曙將王巨寫的那個問對奏呈先遞給了韓琦。

那天問對時,王巨曾說過一句話,只有兩人能勝任慶州,以一州之力打退西夏人可能到來的入侵。一是韓琦,二是蔡挺。這不是將韓琦拉下水,而是對韓琦能力的認可。不過韓琦看到了這一句,臉色也沒有變好。

韓琦看後,遞給了文彥博,文彥博遞給了曾公亮,曾公亮遞給了歐陽修……

可是不管那一人看了,臉色都有些沉重。

王巨說的危言聳聽倒也罷了,如果讓他說中了,可能就會變成慶曆那樣的鏖戰。

其他的就不說了,只說一件事,一旦象慶曆那樣打起來,不用增兵二十萬,只要增兵十萬,增兵就得增糧。

一個士兵少打算一點,一年吃五十幾鬥糧食,實際想讓士兵吃飽,一年一個士兵不是五十幾鬥,而是七十鬥!一斗糧食從後方運到西北,那怕是粟,都變成了五百文。增兵十萬,僅是糧食一項一年就會增加兩千多萬貫的支出。

它只是開支的一部分。

人要吃,馬也要吃。帳蓬、士兵過冬的衣服,鎧甲武器,菜蔬葷腥,以及其他物資與供給,並且再加上浪費,那個開支將無法計算。

更不要說士兵作戰時的各種損耗,以及獎勵與撫卹。

實際也不要打了,只要僵持一年下來,以現在宋朝的財政底子,整個宋朝經濟將徹底崩潰。

可能後人看來,不會那麼嚴重。

但韓琦他們也同樣身在局中,參照的不是宋朝後面的一連患勝負,而是隻能參照慶曆年間的戰事與結果。

這時候歐陽修也不說他那個上中下三策了。

趙曙問道:“諸卿,你們以爲西夏會不會在秋後入侵慶州?”

然而所有人都不說話。

可能大家想法有些不大一樣,但怎麼好說呢?說不會,萬一入侵又怎麼辦?說會。萬一不入侵。舉國上下興師動衆。這個後果自己能不能擔負得起?

…………

“王知縣,爲什麼這些佛經賣得那麼便宜?”朱清問。

杭州那些佛經印好了,也運到了慶州,不過王巨將價格定得很低。這讓朱清十分不解,雖然竹紙出現,讓書籍成本下降,可從杭州到慶州有着不菲的運費,還好。這是佛經,一路上很少有場務徵收商稅,否則成本會進一步提高。但王巨訂的這個價格,基本無利可圖了。

“朱管事,這個你就不懂了,我朝眼下頭號大敵就是西夏,西夏那邊信仰佛教,但佛法宏揚得還不夠。”

“我懂了,佛教大興,它是教導百姓向善的。若是西夏有更多百姓信佛,就不會有百姓入侵宋朝了。”

“那倒未必。”王巨說這話時眼睛飛向東方,東方是一片海,一片海那邊有幾個島,那島上的百姓就信佛,但那島上的百姓卻是這世界上生性最殘忍的民族。

“不要說百姓信佛就會向善,就是真正向善的大尚也未必有幾個。用意不在此,朱管事,你看到有幾個大尚耕種的?”

“有,很少。”

“就是,這些和尚之所以得活,乃是靠百姓的香火錢,以及國家免稅的耕地,然後用來徵租子,和尚越多,國家負擔越重。實際佛教在我朝也漸漸成了一個弊病,況且山那邊那麼貧困的國家。”

“這倒是有道理。”

“還有呢,張元吳昊勸李元昊立國,實際立不立國,山那邊早就獨立了。不過了有國號,各部族就有了凝聚力,而且李元昊又創造党項文字。還好,漢字仍是西夏主流。一旦那種党項文字成爲主流,那就等於有了靈魂。一旦山那邊有了凝聚力,有了民族的靈魂,那就真難辦了。所以我故意將這些佛經價格訂得很低,這個價格會有很多人買得起。但它是漢字,爲了看懂佛經,就會有更多的人學習漢字,而非是西夏文字,這將對西夏文字進行變相的打壓。若是利益不大,那麼就要賺錢。如果利益足夠大,這個錢不賺也罷。”

“是這樣啊。”

“豈止是這樣,這些低價的佛經會進一步造成那邊佛教昌隆,信佛的人越多,佛教影響就越大,這些僧侶就會建造更多的寺院,佔有更多的良田。這又進一步拖垮了西夏的力量。”

“這佛……”

“佛是好的,刀也是好的,關健是拿刀的人。”

朱清瞠目結舌。

“妃兒,二妹,三弟,你們也隨朱管事回延州。”

三人隨着朱清回延州。

葛少華說道:“子安,算算時間,那兩個中使回到京城了吧。”

“差不多了。”

“我想朝堂上幾個宰相一定頭痛了。”

“哈哈哈,”王巨大笑。

“不過蔡公若是不來,我朝豈不是很危險?”

“錯也,即便蔡公不來,我朝也不會危險。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這種笨拙的堡砦戰術,無時無刻地不在吸附着大宋百姓的民脂民膏,無時無刻地不在削弱着大宋的財力,讓大宋進一步地積貧積弱。但它們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澶淵之戰時,如果不是王超將十幾萬精兵壓在定州不動,而是南下包抄,蕭燕燕恐怕連遼國都休想回去了。現在西北形勢依然如此。如果李諒祚率領十萬大軍,盲目地攻向慶州城,但在慶州城下受阻,前線諸堡砦再出動大軍將他後路堵住,西夏十萬大軍危矣。”

“所以他必須先攻大順城。”

“不錯,拿下大順城,可進可退。我朝若是派大軍而來,他只要派軍隊守住大順城就行了。然而我朝大軍一退,他控制着慶州兩大門戶,又可以發起進攻。如果我朝不派大軍而來,他控制着兩大門戶,不怕後路被切斷,就可以從容地攻打慶州。拿下慶州後,生生將緣邊四路一切兩半,並且劍指長安。”

“好厲害的一步棋。”

“子深兄,你也錯也,是好臭的一步棋。看看李元昊四戰,府麟路沒有成功,也是李元昊唯一想佔領的地方,爲何,多是党項人,隔着一道黃河便是河東,府麟路水草豐美,相對於我朝,又是孤懸於海外。然而他最想拿下的地方,卻遭到了重創。然後餘下三路呢?三川口,擊敗劉平,攻延州遭遇大雪退軍,但本身他對延州慾望不強烈,真正那一戰的用意還是李士彬金明三十六寨。好水川,韓公想打,那就陪着韓公打。定川砦,那是張元勸李元昊進攻長安的,可是李元昊並沒有完全採納,進攻長安的慾望更不強烈,他的真實企圖還是葛懷敏的主力軍隊。這樣剖析,子深兄大約明白了吧。以佔地爲輔,以殲滅我朝有生軍隊爲主。實際李元昊也沒有佔領我朝多少土地,但他目標達到了,我朝不得不承認他立國,我朝不得不一年給二十幾萬歲賜!”

“我還是不明白。”

“西夏是四戰之地,可是國力較弱。如果真地將我朝延州、慶州拿下,我朝必然與他拼命了。打到最後,那怕我朝百戰百敗,李元昊百戰百勝,但憑消耗,也能讓西夏亡國。”

“是啊,我聽說最後好象西夏很慘……”

“豈止是很慘,定川砦李元昊取得大捷後,百姓卻在到處挖老鼠,啃樹皮充飢。我說的只是其一。其二與慶曆相比,駐兵更多,並且朝廷又陸續地在陝西置了許多本地軍隊,義勇的什麼就不能當真的,保捷與蕃落卻有一定戰鬥力的。李諒祚不動兵則己,一動兵首先一個大順城他就得要攻很多天。等他攻下大順城,不用朝廷派出援兵,周邊各處兵力也集結到了慶州城下。他興師動衆而來,頂多就是一個大順城罷了,會讓慶州以後頭痛,但不會動搖到整個大宋的根基。”

“韓公他們能不能看出來?”

王巨未答,卻譏笑一聲。然而也不能全怪韓琦,大家所看的都是在看慶曆戰爭,包括李諒祚,若真只能拿下一個大順城,他未必會派出十萬大軍,雖然在慶州這一段,西夏取得有利的局面,可會迎來許多不好的後果,如宋朝再度中斷互市,中斷歲賜,兩國不停地進行拉鋸戰,比拼消耗,那個結果李諒祚想要嗎?

李諒祚之所以出兵大順城,依然與韓琦他們心思一樣,參照着慶曆戰爭,然後垂涎整個慶州。

包括章楶,同樣有着擔心。

王巨之所以能看得更遠,他不僅能往前看,還能往後看……

試問其他人有幾個能往後看,不帶着那根大手指頭能往後的人,那一個不是軍神?

這是兩個國家的大勢,不過蔡挺若不來,王巨會很不利,這也是章楶所想的那個審判。若是新知州無能,王巨又猜中的話,大順城是休想保住。

而西夏又是一個記仇的民族,拿下大順城,再無後顧之憂,李諒祚必然會派出大軍一雪去年的仇恨,宋朝不會滅亡,甚至慶州都不會丟失,然而王巨卻會很悲催。

王巨的第一個審判到了……(……)

第459章 空談嗎?第767章 控訴第435章 嚇一跳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42章 爲難第356章 世襲第38章 垂涎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416章 潑(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24章 寶藏(上)第459章 空談嗎?第613章 虯髯客第14章 小翅膀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212章 行歌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88章 提前第346章 潑污第646章 長城(下)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806章 三國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857章 割土(下)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290章 驚豔第251章 地獄(上)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663章 老朋友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46章 相約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26章 送禮第759章 張睦(上)第619章 拉尼娜第740章 裂車(中)第378章 新語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17章 有點少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73章 開業第175 新私商(上)第9章 震盪第315章 青澀第163章 蕃騎(上)第854章 囚籠(中)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50章 葬花第181章 神文字第124章 觀燈第478 鼓聲(續下)第86章 鬧大吧(五)第378章 新語第315章 青澀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646章 長城(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618章 大錢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41章 文臣第680章 黃雀(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80 勸說第837章 三明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815章 溫馨第251章 地獄(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65章 鞭屍第159章 錢哪(上)第569章 戲耍(上)第657章 海戰(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93章 第一躍(三)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16章 人情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30章 條件(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346章 潑污
第459章 空談嗎?第767章 控訴第435章 嚇一跳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42章 爲難第356章 世襲第38章 垂涎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416章 潑(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24章 寶藏(上)第459章 空談嗎?第613章 虯髯客第14章 小翅膀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212章 行歌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88章 提前第346章 潑污第646章 長城(下)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806章 三國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857章 割土(下)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290章 驚豔第251章 地獄(上)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663章 老朋友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46章 相約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26章 送禮第759章 張睦(上)第619章 拉尼娜第740章 裂車(中)第378章 新語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17章 有點少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73章 開業第175 新私商(上)第9章 震盪第315章 青澀第163章 蕃騎(上)第854章 囚籠(中)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50章 葬花第181章 神文字第124章 觀燈第478 鼓聲(續下)第86章 鬧大吧(五)第378章 新語第315章 青澀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646章 長城(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618章 大錢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41章 文臣第680章 黃雀(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80 勸說第837章 三明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815章 溫馨第251章 地獄(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65章 鞭屍第159章 錢哪(上)第569章 戲耍(上)第657章 海戰(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93章 第一躍(三)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16章 人情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30章 條件(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346章 潑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