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張睦(上)

安燾事件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大多數大臣只是認爲安燾耍了一個小性子,不算嚴重的錯誤。

中書的處理也幾乎等於是平級調任,同樣不算嚴重的處罰。

但大家都知道,這纔是一個開始。

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對,還有的人準備搬來小板凳看熱鬧……

王巨卻當什麼沒發生一樣。

有商賈將絲料運到京城了,還有一些人加入到新機械聯盟公司。

這個古怪的名字就是王巨起的,也不能說不妥,它們確實是新機械,確實是一個超級聯盟,朝廷佔了一半,各個私人佔了一半。

並且王巨讓彼岸做示範的人還詳細地講明瞭它的利害關係。

不用擔心朝廷侵佔這些錢帛,它有很多投入的,比如進一步的研發,還有各個作坊的建設與改造,這個改造動作可不小,它幾乎將原來所有的冶煉與鑄造工藝全部推翻,必須建設若干新的大型作坊,也就是工廠了,以及後面材料費用,推廣費用,運作資本等等。

所以先前得要一千多萬貫成本的準備。

不過有一條,一旦它們的工藝進一步成熟,朝廷會採用這些新技術,用於器甲製造或者其他方面,但不會另外開設作坊,製造這些新機械投入到市場上,爭搶這個“公司”的利潤。

另外這些技術,朝廷同樣有義務保密。

同時也講明瞭,它開始時,因爲價格高昂,技術還不完善等因素,利潤有限,真正的利潤是在未來。

關於這一條,露布上也刻意寫明瞭。

所以雖然一些人感到神奇,被這些示範的人幾句話嚇跑回去。

但還有不少人動了興趣。

大家都不是傻子,做了示範,豈能不瞭解它的未來。

不僅是灌溉排澇。還有紡織呢,實際這兩年,有人利用祖陽那個新織機,已經織出棉布了。即便彼岸未找到那種適合北方種植。質量更好的細絨棉,棉花也在一步步向北方普及,如今已經普及到幾乎整個福建路,與江南西路、荊湖南路的中南部。

民以衣食爲天,佔到一個布。前景會有多大?

況且它還有其他用途呢,比如運輸、印刷等等。

而且它加入的門坎也比較低。

因此陸續開始有人蔘加,事實也證明朝廷並沒有想通過它,變相地從諸商賈身上謀利,前面得到這些投入的錢帛,後面朝廷開始於京城郊外汴水與五丈河畔建設諸多作坊。

隨後又請這些商賈與鄉紳派出管事,參與建設與賬目管理。

接着朝廷又下了一道詔書,兩條明確規定,第一條是一兩黃金相當於十兩白銀,一兩白銀相當於兩千文絹交。

這道簡易的詔書就是將金銀兌換比例規範起來。同時將絹交與金銀掛鉤。

關於這方面,宋朝以前幾乎是放任不管的,因此很混亂。

比如金銀的價格,宋初時一兩銀子相當於一千文,一兩金子相當於一萬文,但隨着得到南唐,以及閩國歸順,南方的金銀源源不斷而來,金銀價比隨之下降。但隨着國家經濟的繁榮,民用金銀增加。少量金銀外流,還有對遼夏兩國的歲賜,金銀價比立即節節升高。

可是各地與各地又不一樣,王巨未提出取締金銀進城稅前。廣南一兩銀子只相當於一千文,而一些緊缺金銀的北方地區,一兩銀子能相當於兩千五百文。

就是朝廷取締了金銀進城稅,廣南的銀價一兩不過一千五百文左右,北方局部地區仍在兩千文之上。

當然,那次取締。縮小了各地的差距,爲今天的規範打下了基礎。

這是金銀價格,還有貨幣本身的混亂。

如一貫錢或者叫一千錢,有的地區按照朝廷規定是七百七十餘文,有的地區只有五六百文,但不可能提到八九百文,因爲銅幣越來越緊張了。

同時還有大量重寶與鐵錢在流通着。

但不能怪宋朝不作爲,那來的貨幣哦。或者發行大量的紙交,象南宋那樣,然而發行後呢,沒有金銀與充足銅幣兌現,信用大跌,好了,更亂了……

所以絹交切莫與銅幣掛鉤,那還沒有開始呢,就會亂掉了。況且它本身就是以金銀做本金的才向市場推出來的。

因此自這道規定發佈後,等於金銀與絹交是統一規範的,至於各種原先的貨幣,如正常的銅錢,重寶,鐵錢,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上下有些浮動。

實際未來銀行司一旦順利搭建起來,絹交普遍的向民間發行後,各種鐵錢與重寶都會一一取締,只留下正常的銅幣,而且還要置一個安全的兌現率,那就是與絹交兌現率在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一百二十之間浮動。

但這一條,現在不能說的,一是貨幣仍然嚴重不足,二是民間有太多的鐵錢,重寶問題不大,這個鐵錢纔是最頭痛的。

所以第二條規定則是從今以後,一貫錢必須相當於一千文錢,不再是以前的七百幾十文了,並且這個一千文只是指正常的銅錢,與鐵錢無關。

也就是將現有的貨幣規範起來。

實際銀行司還有一個巨大的利潤空間,那就是風投。

比如一項有前景的行業,其主人又有經營之術,那麼銀行就可以主動投資進去,以後等着分紅,這比所謂的貸款利息收益會高得多。

還有這種混亂的貨幣市場,作爲朝廷會比任何商賈都更清楚,那麼就可以抽出資金進行炒作,同樣會換回更大的收益。

然而王巨卻一直沒有說。

主要大家都不大懂,這種糊里糊塗的風投,弄得好是能帶來大量收益,但弄不好,也會引起更大的混亂。

況且還會有許多士大夫用此做文章。

所以王巨說都沒有說,只是呆板地將其規範。

不過開始還會有動盪的,比如牛。

前段時間下詔,大牲畜不計戶等了,朝廷也不強行限定耕牛價格,牛價應聲而漲。

而且連朝堂都知道下面牛價漲了起來。有大臣十分擔心。

王巨只說了一件事,牛肉價格一斤達到一百文,這是指平均的,實際京城牛肉價格達到一百五十文!

一頭牛能取多少牛肉。況且還有牛筋牛皮同樣可以謀利呢。

所以不要在宋朝了,就是彼岸,商賈給牧民的牛價一頭還達到了四五貫錢,然後醃製起來,販運到宋朝謀利。因此一方面是百姓不願意養牛。一方面許多人養了牛,剛剛養肥,就莫明其妙死掉了,然後進入百姓的餐桌。

於是這麼多年來,宋朝一直缺少耕牛。

然而人口越來越多,精耕細作是謂必然,沒有耕牛,如何能精耕細作。

所以想要百姓大規模養牛又不會莫明其妙死掉,只有象現在這樣,一是不將大牲畜計入戶等。二是讓市場決定牛價,三是等彼岸百姓數量更多時,彼岸能帶來更多的肉食,雖是醃製品,但也是對宋朝肉食市場的一個補充。

至於原先一頭牛隻有四五貫錢,那是違背市場的,以至王巨在地方爲官時,直接違反這條命令,公開以更高價格收購耕牛,交給

百姓。

諸人無語。這是簡單的賬,大家都能算出來的,牛肉,牛皮。牛筋,怎麼着,一頭牛也能賣出十幾貫錢。

然而一頭活牛隻有四五貫錢,這能不讓不法商人勾結里正耆長偷偷殺牛謀利嗎?

應聲而漲的,還有木材、磚瓦、石灰價格。

對這個,王巨反而表示歡迎。

磚瓦石灰等建築材料價格漲上去。但銀行司正式成立後,大量磚窯就會成立了,價格也能打壓回去。

至於木材,那更是巴不得了,漲得越高越好,逼得百姓建設磚瓦結構的房屋,而非是木質結構的房屋,同時木材價格上漲,海上貿易盈利也會提高,王巨將彼岸那麼多金銀帶回來,當真對彼岸沒有影響?

所以這些混亂,是良性的。

不過它也只是一個開始……

…………

原先王巨讓趙度與內庫管理着蔗糖作坊,張銓之等人管理着船隊的經營,以及彼岸。

蔗糖作坊還好一點,但隨着規模的擴大,船隊經營與彼岸都開始出現了混亂,因此陸續於密州、杭州、泉州與廣州置設了一個類似辦事處的機構,打聽各地物價,負責與內陸各商賈談判相關的業務。

然而還是很混亂,並且朝廷因爲好奇,時常派人過來旁敲側擊地打聽着,於是王巨在廣南對彼岸改制時,也將海上貿易重組,將這些“辦事處”一一取締,由專人負責經營與查看賬目,具體的貿易則由各支船隊領首之人負責。

實際這等於是如今朝廷的三省制度,中門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

其實管理方式,都差不多吧,頂多細節不同,名稱不同。

至於這邊,則僱募一些包打聽,打探市場價格,然而這僅是僱募關係,不是上下級關係,不僅在宋朝這四個港口,在其他的一些國家,如倭國、高麗、天竺諸國與大食諸國,同樣也僱募了一些包打聽。

實際上隨着趙度離開蔗糖作坊,在內陸也只剩下所謂的旅行社了,一旦旅行社交給朝廷,王巨與內陸的聯繫只有幾個港口的貿易。

不過這是一步步來的,不僅僅是幾個包打聽,這麼多年經營下來,因爲交易,彼岸也與各港口所在城市的商賈熟悉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辦事處作用不大,因此也能取締了。

張睦殺人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他是此次來杭州港船隊的幾個負責人之一。

既然是負責人,也都是王巨手下得力大將,雖然還沒有拿出大量契股進行分配,不過對於這些得力大將,王巨給予了不菲的薪酬,特別是各艘船隊貿易之時,必須有大量應酬,所以在薪酬之外,同時又調撥給他們不菲的錢帛以便對付這些應酬與額外的支出。

至於夠不夠呢,那得看如何花銷了。

如果大手大腳,一年十萬貫也能花下去。

如果艱苦樸素。一年幾十貫也足夠了。

那麼最大的花銷於何處?一是購買大量奢侈品,二就是在各城市中置辦超級豪宅,養諸多美妹與僕役。

然而這兩條對於這些管事們,卻不會存在的。如奢侈品,特別是來自各個遙遠國度的奢侈品,但因爲海上船隊在自己手中掌控着,實際價格並不高,而且王巨每年會撥出一批來以“內部價格”售給各個負責人。權當是福利了。

至於在各城市置辦豪宅,養着大量美妹,誰敢哪。

不過王巨鼓勵着他們在許可範圍內,儘量花銷一些,比如美食,狎妓。

你們對內是各個管事,但對外可是收入頗豐的海客唉。

只要不那麼過份,那怕花銷得有些多,王巨也准許着。

其實不僅是各負責人,因爲在大海上飄蕩。所以這些船長舵手水手,薪酬也不低。

可是船隊來了,不會馬上就要離開港口的,還要交易,要等季風,如今還要負責安置遷徙的百姓。

因此船隊來了,各艘船上的舵手水手或負責人,也會時常進城,大手大腳的消費,包括張睦。

吳楠將周潯暴打了一頓。那是氣憤,也是周潯做得太過份了。

實際平時這些海客卻是安份守己的。

再說,張睦能不能將文彥博暴打一頓,這兩人身份能好比嗎?況且杭州包括水軍在內。整整三營禁兵,還有數營廂兵,非是密州可以相比的。

所以這次船隊到了杭州市舶司停泊下來,張睦一再囑咐手下,勿要惹事生非。

我們不惹事,可你老文若是主動找上門。我們也不怕。

總之這一次杭州船上的人很老實很低調。

不過張睦在城中某個青樓裡有一個相好的,不是**,只是相好。

這個相好叫秀秀,是城中一個頗有名氣的行首。

張睦去了秀秀的小院子。

秀秀看了張睦來到,也十分歡喜,兩人剛剛準備說話,外面又有狎客來了。

這是很正常,行首是好聽的說法,實際就是花魁,妓子。

不可能只有張睦一個客人。

秀秀就讓**通知外面的人,奴身這兒有客人了。

wωω◆тt kΛn◆℃ O

然而外面的客人非要見秀秀,**勸也勸不住,反而勸了幾句後,那客人大聲謾罵起來。

人與人相處,先是一個熟悉的過程,熟悉後,就開始注入情感了,或好感或惡感。如果是惡感,兩人很有可能越來越陌生,如果是好感,兩人交往有可能越來越深入。

不過隨着交往深入,往往因爲志趣想法不同,又會產生新的糾紛,不理智的做法就是分手,理智的做法就是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學會尊重對方的想法,通俗一點的說法,叫磨合。

因此無論是夫妻或是朋友,相處的時間越長,感情會越好,所以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至於七年之癢的啥,純粹是爲出軌找理由的,如果七年相處下來,必會厭倦對方,那麼你有沒有真正考慮或尊重過對方的意見?

張睦與秀秀也交往好幾年了,豈能沒有感情?

甚至張睦打算將秀秀贖出來納爲小妾……

這也說明了兩人的感情,因此這個客人在謾罵,張睦便帶着兩名手下走了出來,然後看到一個公子哥帶着幾名家奴,正在哪裡撒潑。

張睦便指責了幾句,誰知那個公子哥下令他手下的家奴,讓他們過來揍張睦。

兩相就打了起來,談不上誰吃了誰的虧,不過那個公子哥是無理的一方,看到圍觀的人多了,帶着手下家奴也就走了。

秀秀連忙喊大夫過來,給張睦三人療傷,然後說出那公子哥的來歷,是城中李員外家的次子。

姓李的人很多,張睦問那個李員外,秀秀說叫李赫。

張睦皺了皺眉頭,這個李赫乃是杭州城中一名奸商,開始雙方還有些合作的,因爲此人不老實,後來雙方就斷絕合作了。但張睦也沒有多想,真不行就將秀秀贖出來吧。

不算是太大的衝突,然而過了幾天後,杭州府突然派衙役前來抓捕張睦,說是那天毆打之下,可能張睦三人將那張二郎手下的家奴脾臟打破了,扶回家中,當場倒下,嘴中噴血,到了第二天,就死掉了。(。)

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25章 侵利第560章 請功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191章 初戰(上)第98章 祭父第508章 逆轉(中)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24章 夜聲第659章 海戰(下)第12章 殿下(上)第71章 天塌了第708章 聖儒(上)第33章 愚者第323章 吃柿子第525章 心機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130章 吻合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49章 非急第724章 孤臣?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815章 溫馨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535章 號角第51章 想法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456章 拿捏(上)第609章 兇狠第86章 鬧大吧(五)第287章 實話第423章 畫花第212章 行歌第570章 戲耍(下)第60章 拒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192章 初戰(下)第309章 帶頭第370章 楊家將第78章 不合格第54章 插釵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555章 和平派第449章 非急第797章 獻書第395章 富!第486章 買安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208章 權威第532章 南來風第351章 共妾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168章 坦白第73章 自作孽第814章 狗不如第779章 土豆宴第401章 十條罪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419章 剋星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806章 三國第416章 潑(下)第348章 又坑了第384章 《感事》詩第2章 黑蜂盜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446章 二王(下)第504章 放棄第238章 不能比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837章 三明第219章 賀蘭硯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163章 蕃騎(上)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290章 驚豔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639章 八櫓船第399章 二王(上)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33章 默契第355章 驕傲(下)第425章 侵利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63章 親戚
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25章 侵利第560章 請功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191章 初戰(上)第98章 祭父第508章 逆轉(中)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24章 夜聲第659章 海戰(下)第12章 殿下(上)第71章 天塌了第708章 聖儒(上)第33章 愚者第323章 吃柿子第525章 心機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130章 吻合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49章 非急第724章 孤臣?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815章 溫馨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535章 號角第51章 想法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456章 拿捏(上)第609章 兇狠第86章 鬧大吧(五)第287章 實話第423章 畫花第212章 行歌第570章 戲耍(下)第60章 拒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192章 初戰(下)第309章 帶頭第370章 楊家將第78章 不合格第54章 插釵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555章 和平派第449章 非急第797章 獻書第395章 富!第486章 買安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208章 權威第532章 南來風第351章 共妾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168章 坦白第73章 自作孽第814章 狗不如第779章 土豆宴第401章 十條罪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419章 剋星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806章 三國第416章 潑(下)第348章 又坑了第384章 《感事》詩第2章 黑蜂盜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446章 二王(下)第504章 放棄第238章 不能比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837章 三明第219章 賀蘭硯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163章 蕃騎(上)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290章 驚豔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639章 八櫓船第399章 二王(上)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33章 默契第355章 驕傲(下)第425章 侵利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63章 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