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開業

汴水南岸銀行司共分爲兩個部分,一是銀行司的衙門,二是制鈔作坊,也就是印鈔工廠。

銀行司衙門又分成兩個部分,一是真正的衙門,處理公務與糾紛的地方,二是龐大無比的營業廳,營業廳後面就是更龐大的倉儲。

在衙門後面纔是印鈔作坊,把守森嚴,就連來做工的工人與織女每天上下值,都要派專門的男吏女官搜查身體後才能放行。

王珪帶着王巨、張璪、蔡確、章惇、蒲宗孟與範純仁走了進去。

張商英立即迎了出來,說道:“參見王公,太保,張公,蔡公,章公,蒲公,範公。”

“天覺啊,就不必多禮了,如今印了多少絹交?”老王問道。

“最先來的是朔絲與膠絲,其次就是浙絲,因此一百文與八十文的絹交各自印製了近四百萬貫,二十文的絹交印製了近七十萬貫,至於五十文與十文的絹交,纔剛剛印製。”

“纔開始工匠織女們有些不熟悉,加上絲料一直不足,有點慢,不過現在各個工匠織女開始熟悉,絲料漸漸充足,年底前能完成朝廷的任務。”

朝廷什麼任務呢,那就是今年必須發行五千萬貫交子。

五種交子,各自一千萬貫。

非是金銀數量不足,之前就準備了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僅是這個數量就相當於六千四百萬貫,後面朝廷還能湊集一些金銀,另外今年可能還會從私人手中得到不少金銀。

關健原因就是王巨到京城時,快到了六月。

對於絲料來說,時季已經很晚了。

並且讓商賈下去湊集絲料,已經帶來帛價的變動。

不要小看了它的影響,因爲印染技術的拘限,這種絹交厚實厚密,密度幾乎相當於後世美元的近三倍,而且面積更大。一張十文錢的絹交質量幾乎超過了三點克,至於一百文的絹交因爲有金絲銀絲,幾乎達到了六點五克。

當然,這也是王巨有意而爲之。

成本越高。越是厚實厚密,纔不易讓一些不法商人僞造,纔會讓百姓認可。

雖然比較重,但相比於銅錢呢?

這裡首先說一下宋朝銅的作用,都知道的有銅佛像。銅鏡,但實際銅在宋朝用途很多,比如各種大件用具,最多的就是盆。

這時代肯定沒有塑料臉盆,也沒有鋁製品,至於燒製陶瓷大件,依然很困難的,或者有人說我小時候用過瓷臉盆,那是陶瓷嗎,不是。是搪瓷,現在哪裡有搪瓷,就連琺琅技術還沒有完善呢。但錫偏軟,鉛偏脆,鐵容易上鏽,木材太笨拙,所以各種銅盆佔據了近半市場。另外還有各種掛件與其他器皿,再者就是鍍金,有錢人家會鍍上真正的金粉,沒有錢的。就用鍍銅代替鍍金了。

但相比於上古時代,宋朝對銅的應用範圍又不及之,比如上古的各種大型青銅器,以及兵器。這些現在都被鐵所代替。

然而爲什麼銅的價格相當於鐵的十倍?

無他。銅多數用來鑄幣了,物以稀爲貴,因此是鐵的十倍以上的價格。

再說銅幣的構成,實際銅幣不完全是銅鑄造的,那樣虧得連褲子都沒得穿了。纔開始宋朝還好一點,一個銅幣裡面能有兩克多銅。但後來隨着銅價上漲,銅越來越少,只有一克多,餘下的就是鉛錫了。

因此宋朝銅幣越往後質量越差,但一塊銅幣肯定不止一克多的,就象熙寧元寶,正常在四克以上。

現在將貫統一起來,一貫錢就是真正的一千文錢,一貫錢質量會達到四千克,八市斤重!

想一想到樊樓吃一頓飯,起步價就得好幾百貫,得用好幾輛車子裝錢,才能吃上一頓飯。

當然,不會有人真的那麼做,去樊樓吃飯的,多是用金銀舊交鹽鈔茶引等準貨幣,而不是用銅錢,但這樣,必然還是很麻煩的。

現在因爲絹交的出現,這些問題會全部得到解決,如果用十文錢的絹交,一貫錢質量只有三百克,用一百文的絹交,只有六十五克。

至於大型交易,比如說五萬貫以上的交易,幾十萬幾百萬張絹交,體積大,重量大,還是不易攜帶,那也容易,通過各銀行司的行務轉匯就是了,手續費不過百分之一點五。

這樣銀行司賺了少許手續費,當然也不算是少,對於個人來說很少,但對於銀行司來說,那是聚沙成塔。但個人也方便了,從杭州運來一批商貨,售得十萬貫錢,然後揣着一張匯票,騎着馬返回杭州,就能將錢支取出來,這樣一來,商業會變得何等的便利?而且匯票只能本人或其家屬領取,如果棄失了可以於杭州掛失,憑藉掛失憑條,還能到京城憑藉銀行司的存根重新補辦匯票,那麼安全也得到了絕對性的保障。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雖然這樣會讓百姓認可度增加,然而需要的絲料數量同樣嚇人。

就象今年發行的五千萬貫絹交,因爲錯過了收購絲料的最佳時季,許多百姓都將絲料變成了布帛,因此最少將百姓手中餘下的三分之一絲料收購上來,才能滿足五千萬貫絹交的需求。

特別象浙絲與廣絲,因爲它們針對的是十文錢與二十文錢的絹交,絲料需求更加龐大,說不定最後連印製一千萬貫絹交的絲料都不足。

這麼龐大的絲料收購,立即讓絹價產生了波動。

去年起,宋朝陸續地出現了一些棉花作坊,影響最大的就是葛與麻,葛布與麻布每匹幾乎下降了二十到五十文錢,各種絹布也下降了五十到一百文錢。

然而隨着商人下去瘋狂地收購絲料,絹布價格立即漲了回來。到了明年,朝廷打算還會發行一億貫絹交,那麼價格還會進一步的上漲。

絹帛是現在宋朝的最大貨幣,這一上漲,對西夏與遼國的物價都產生了影響。

不過這個不要緊,也只有明年一年,後面可能還會發行一億貫絹交,但看情況纔會決定最後的發行數量。並且分成三到四年的時間。

而且從長遠角度去分析,如果彼岸將那種細絨棉帶到中原來,馬上就適宜北方種植了,並且產量更好。棉纖維質量也遠勝於粗絨棉,那麼麻與葛的價格會受到更大的衝擊,不是說它們會消失在歷史,葛還有葛的作用,比如葛紙。一些器皿,麻同樣做麻繩,也可以做麻紙。不過葛布與麻布可能會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至於蠶桑業同樣會受到衝擊,不過做爲一種高檔布料,還會有,但不會象現在這麼普及,多半變成明清時那個樣子。

因此對絹價的變動,朝廷用不着去幹涉的。

總之,如果沒有王巨掌舵,即便發行了絹交。可能會因爲它帶來的種種變化,朝廷會感到惶恐不安。

這些王巨也詳細地解說了,諸人也沒有再問。

一行人來到後面的作坊。

好幾百名工人與織女正在各個作坊裡印製絹交。

所以分成好幾個作坊,一是流水線生產,節約成本,二是利於技術的保密。

老王拿起一張絹交觀看着。

以硃色爲主色,但也不完全是硃色,還有其他的一些顏色,這同樣是爲了防僞的。

非是離了新機械,宋朝就不能彩印了。實際在唐朝就出現了彩印技術,到了宋朝彩印技術更加發達,有時候彩印畫卷,幾乎能做到與原畫一模一樣。

但就是成本極其的高昂。

其圖案也非是象後世人民幣那樣精細。例如開封鐵塔,用線條構繪出一個寫意式的鐵塔與幾株樹,遠處再用皴紋構繪出兩座山,開封鐵塔的繪畫就出來了。

也只能這樣,再精細,技術跟不上去。成本也跟不上去。

但就是這樣,如果沒有這些新機械,以及作坊流水線的生產,還有大規模印製攤薄了成本,憑藉私人想要僞造,就這個彩印成本,很可能就超過了絹交的價值。

也不要僞造大交,越是大交,圖案顏料越複雜。況且顏料也不那麼簡單的,有的顏料來自海外,並且爲了防止脫色,用了特殊的顏料與工藝。

雖不能放在水裡直接洗,至少沾一些雨水,不會變色吧。

就是這個技術,也會將許多不法商人難倒。

章惇說道:“憑藉這張絹交本身價值,也不止絹交的價值哪。”

但不是他說的算,王巨道:“天覺,明天開業吧。”

“好。”張商英說。

不過這時候就開業,大家都懂的,正好利用上次那次大慶殿辨議的影響,反對聲音變弱的時機,所以才立即開業的。

這個開業不是指面對全國發行,那個還早着呢。

先是兩步,第一步將絹交運向全國各行務,根據各種情況進行數量的分配,西北與北部城市數量要少一點,東南會多一點,特別是江寧、蘇州、揚州與杭州這四個城市。

第二步是立即出東水門,讓各商賈帶着各色布帛,包括棉布,銅幣,金銀,或者鹽鈔茶引,前來銀行司兌換絹交。

如果這一步能得到這些商賈的認可,那麼就可以進入下一步,朝廷用絹交採購朝廷需要的商貨,支付各商賈運來的絲料。那麼絹交就漸漸流傳於全國各地。

如果這一步繼續順利,那麼接下來就會用絹交發行官員將士的薪酬,到了明年,則可以推出借貸服務了。

爲何要到明年,原因也簡單,今年的絹交數量仍然不足。而且明年推出第二批絹交時,正趕上百姓青黃不接之時。

每一步都很重要,但關健的就是第一步,百姓的認可。

百姓的認可第一步便是商賈的認可。

如今汴水漕運之發達,後人難以想像,僅是去年,南方十二路發運司,蔣之奇就調來近九百萬石糧食。這只是官糧,還有私商的糧食,以及各種商貨,比如石炭,隨着石炭的推廣,京城一年冬天下來就得消耗一百多萬石石炭。

僅是京城的汴水漕運。一年南來北往的各色商貨數量可能就接近了兩千萬石,大大小小的船隻來往幾達十萬次數,現在正是貨運最繁忙的時候,此時東水門外各個碼頭上停泊的船舶數量。能達上好幾千艘。

因此缺少充足的貨幣,貿易極是不便,然而這麼多年大家就這麼過來了,所以認可不認可,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二天傍晚。張商英騎馬來到中書,然後說道:“諸公,今天兌換了五十多萬絹交,而且有三名商賈直接兌換了匯票。”

這纔是第一天,這個數字還是比較樂觀的。

並且這個兌換本身就可以盈利,略略高於市價,但高得不太明顯,否則又會影響絹價,不過雖然不高,四十多萬絹交的兌現。最少也可以爲朝廷帶來五千貫的毛利潤。

可能其他人都沒有太注意,實際這一步真的很重要。

不過也與王巨的佈置有着極大的關係,如果不是利用安燾做了鄭俠,隨後將安燾貶到海外麗市,富弼等人灰溜溜地回到洛陽,而且下詔拆散耆老會成員,同時各個商賈還關押在開封府大牢,讓大家看到朝廷的決心,那麼就不會產生這麼多兌換。

老王等幾個中書重臣臉色平靜,不過王巨緊繃的臉色卻變得舒緩起來。

張商英又說道:“不過有兩件事讓我有些擔心。首先就是許多商賈用舊交對衝。”

“無妨,如果商賈用舊交到交子鋪兌現,朝廷不兌嗎。新交的出現,舊交必然進入歷史。即便大額交易,未來也會被匯票所替代。”

“還有一件事,諸商賈多用布帛、鹽鈔茶引,或者舊交兌現,使用銅幣與金銀兌換的卻很少。”

“銅幣不用擔心,即便五千萬貫新交全部印製出來。貨幣仍然不足,貨幣不足,銅幣就會繼續吃緊。況且還有找零,即便新交普及,仍離不開銅幣。”

王巨所說的是是指文爲單位,絹交不可能縮小到五文、一文,那樣真的連成本都不夠了。

但許多小件商貨,仍是一文錢兩文錢的價格,因此舊交會漸漸消失,可銅幣不會消失。

王巨話音一轉,說道:“但金銀價格的波動,一定要注意。”

“喏,太保,什麼時候下達齊商稅的具體詔令?”張商英又問道。

齊商稅的詔令前年春天就下達了,就是王巨提出的那個模糊的詔令,然而這道詔令雖下達了,可從沒有人去認真執行過。

想要執行,必須還要推出具體的獎勵處罰制度,才能漸漸執行。

然而王巨回到京城後,忙於銀行司以及那個新機械公司的種種安排,就再也沒有提過齊商稅了。

王巨答道:“莫急,我在等,等一樣物事出來,那時纔是推出真正齊商稅的時機!”

張商英知道他所說的時機是什麼,也就沒有再作聲。

隨後幾天都可以說是平穩過渡,每天兌換數量在五十萬到七十萬貫之間,一直持續到十天後,這個數量才逐漸下降,以至銀行司後面的作坊,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印製絹交。

這麼龐大數量的絹交兌現出去了,也開始流通於京城的坊市上。

太祖交(一百文)與太宗交(八十文)價格差不多,但下面的三種交子在坊市上的兌價都出現了增漲,真宗交(五十文)相當於五十五文,特別是仁宗交(二十文)與英宗交(十文)因爲百姓感到很實惠,一張仁宗交達到了二十五文,一張英宗交達到了十四五文,生生漲了一半。

因此導致銀行司的這三種交子前面印製出來,後面就被商賈兌換走了。

王巨也沒有干涉,不怕漲,就怕跌。

而且未來兩種大交未必不受歡迎,特別是用於貿易之時,這種大交更方便攜帶,因此客觀地說,如果絹交真正得到所有百姓認可後,說不定大交在未來比小交反而更受歡迎些。

總的來說,情況很不錯。

但就在這時,富弼死了!。

第336章 安靜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167章 鐵門第832章 慘第39章 勞動吧第394章 開始了第796章 露底第742章 抵消第797章 獻書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89章 水中壩第255章 分裂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332章 水與火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143章 柺子第96章 放榜(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21章 真相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519章 天上(上)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524章 夜聲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89章 待發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367章 變化第561章 扯皮第144章 巧遇第564章 退一步第144章 巧遇第16章 人情第398章 困惑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4章 插釵第116章 四告(下)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5章 拜節第855章 囚籠(下)第701章 場務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77章 平戎策第849章 冷處理第625章 有過第859章 落幕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338章 小人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66章 龍手(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66章 誣奏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30章 以直報怨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62章 斬龍(上)第8章 懷疑第200章 動手第394章 開始了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5章 對子第206章 重諾第664章 預熱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92章 第一躍(二)第453章 三十萬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57章 拿捏(下)第76章 世仇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08章 姐第98章 祭父第86章 鬧大吧(五)第238章 不能比第572章 提醒第287章 實話第120章 上眼藥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35章 關學第729章 考驗第532章 南來風第860章 堯舜(上)第435章 嚇一跳第24章 寶藏(上)第415章 潑(上)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33章 愚者第823章 值第219章 賀蘭硯第191章 初戰(上)第198章 遷徙第456章 拿捏(上)第129章 吹三秦
第336章 安靜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167章 鐵門第832章 慘第39章 勞動吧第394章 開始了第796章 露底第742章 抵消第797章 獻書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89章 水中壩第255章 分裂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332章 水與火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143章 柺子第96章 放榜(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21章 真相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519章 天上(上)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524章 夜聲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89章 待發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367章 變化第561章 扯皮第144章 巧遇第564章 退一步第144章 巧遇第16章 人情第398章 困惑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4章 插釵第116章 四告(下)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5章 拜節第855章 囚籠(下)第701章 場務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77章 平戎策第849章 冷處理第625章 有過第859章 落幕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338章 小人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66章 龍手(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66章 誣奏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30章 以直報怨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62章 斬龍(上)第8章 懷疑第200章 動手第394章 開始了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5章 對子第206章 重諾第664章 預熱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92章 第一躍(二)第453章 三十萬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57章 拿捏(下)第76章 世仇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08章 姐第98章 祭父第86章 鬧大吧(五)第238章 不能比第572章 提醒第287章 實話第120章 上眼藥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35章 關學第729章 考驗第532章 南來風第860章 堯舜(上)第435章 嚇一跳第24章 寶藏(上)第415章 潑(上)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33章 愚者第823章 值第219章 賀蘭硯第191章 初戰(上)第198章 遷徙第456章 拿捏(上)第129章 吹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