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八櫓船

“燕將軍,現在還習慣否?”船綱張果子問。

船綱就是船長,一般民間的船上各色人等會分成綱首、副綱首、直庫、雜事、部領、舵工、火長、碇手、纜工。如果是官船還有各色幹辦官、祭祀官、掌管武器的官兵。

這種情況乃是並船形成的結果。

一艘船好幾個船主,大家得將任務分清楚,不然就會引起混亂。

然而在這些船上卻沒有那麼明確的分工,只有船綱,舵手,這兩項任務太重要了,不能疏忽大意。其他的就是水手,不一定繫纜的纜工就一定只能繫纜,還兼着其他職務,甚至拿上武器,他們就是戰士。

但這一條燕達不大清楚了。

他額了額首。

“北方人初上海船,多是上吐下瀉,平時喝點小米粥,忍一忍就過去了。”

“某手下可都是南方人。”

“他們是山區百姓,未上過船,同樣也不適應。”

燕達默然。

在這個大海的海船上,他沒有說話的餘地,而且他自己表現也不大好。

於是轉了一個話題:“你好象不是廣南人氏吧?”

“燕將軍,小的是江南西路人氏。”

“咦,那你怎麼做了船綱?”

“小的家中貧困,聽聞泉州那邊遷徙百姓,我走投無路,跑到泉州去,被招募做了一名水工,原來的老船綱見小的還算機靈,收了我爲學徒。後來我做了船綱才知道,原來上面有令。凡是各色工匠。根據各行各業情況。必須帶上一到五名學徒,還要保證他們迅速出師。不過帶的學徒出師的越多,上面的獎勵就越多。小的出師後,做了船綱,現在也帶了兩個學徒,就是那個小胖子與那個小猴兒。”他指着不遠處的兩個青年道,又說道:“現在我將家人也接到那邊,上面還分了二頃上等良田。若干物資,小的很是心滿意足。”

張果子說了好幾上面。

燕達知道這個上面多半就是王巨,或者協助王巨的傔客,所發佈的命令。可能這些船主有很多家,不過他們多數會聽從王巨指揮安排,不然海外那攤子會整個亂套的。

正是服從了王巨指揮,然後大家才賺了更多的錢,這才聽從了王巨命令,做了善事,運輸了好幾百萬石糧食給了朝廷。

但這早晚不是一個事。忽然他又想到了從邕州碼頭回來後,王巨與他的細心交談。也不能說王巨說得不對,人口是太稠密了,富的富得怕人,窮的衣不能蔽體,食不能果腹。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實際國家很危險的。因此疏散一部分赤貧百姓,對國家來說,也是有益的事。不過這攤子越來越大,以後怎麼辦?

看着這無邊無際的大海,燕達心中搖頭,朝廷當真能管理到海外去?

然而也不得不佩服王巨的細心,想得長遠,遷徙的多是赤貧百姓,沒有手藝在身,想要定居,除了從內陸購買各色貨物外,安居點也要有自己的出產。

這樣強行各個工匠帶徒弟,就會使海外這些定居點產生更多的工匠。

當然,這也是特殊環境的產物。

在內陸就不行了,想要學一樣手藝,最少做三年學徒,無償地替師傅賺錢,當了三年學徒後,師傅還未必將真正手藝教給你。免得教會了徒學,餓死了師傅。

“某看這一天來,船一直向正南劃。”

“燕將軍,你看這風向,乃是西南風,如果風力小,用側帆即可調節。現在風力還比較強勁,所以必須用大櫓向正南劃。但風向卻將船體向西北刮的。兩相中和,船就會向東南行駛了。”賈亮從船艙裡走出來說。

“這大海茫茫無際,如何甄別方向?”

“那就靠它們了,”張果子指着駕艙裡的幾樣物事說,一個是指南針,一個是六分儀,還有厚厚一疊航海圖。張果子還教了教燕達如何用六分儀。

燕達聽了好半天才聽明白。

“不過還有許多缺點,各地時差不同,陰雨天也不能用了。聽說少保派人正在研究一種很精準的計時儀器,若是它研發出來,配合六分儀,以後在大海上,再也不會迷失方向。”賈亮解釋道。

“大地真是圓的?”燕達古怪地問。

如果手中這玩意管用,那麼大地就是圓的,不然它就不會準確。

“應當是吧……”賈亮喃喃道,畢竟這時候還沒有那一個人環球航海一週,但如果大地是圓的,那個方向是上,那個方向是下,在這時代,這想法太超前了,而且越想越讓人頭暈的。

“如果是東南風怎麼辦?”

“東南風也不怕,將帆全部落下,加派劃大櫓的人手。”

這便是八櫓船、六櫓船等戰船,與大小無關,實際宋初開始時海船噸位同樣很小,即便王巨發海時,多是兩千料以下的海船。這個原因很多,非是技術不發達,而是造船成本高,海上風險性大,多少制約了特大船舶的發展。直到北宋末,船隻才正式越造越大。

王巨等於將這個時間推前了一百年,直接達到南宋中葉水平。不過王巨也有這個底氣,一是對海外清楚的認識,二是現在手中有了望遠鏡、指南針、六分儀,同時還推出了粗糙的皮筏艇與救生圈,獲利後,又高價暗中聘請了大量能工巧匠,以及他所帶來的知識,兩相配合,對船舶進行技術提升。因此下水的多是大型船隻。

只要是貨船,那怕是一千料以下的小型貨船,就必須得等季風。但就是一千料的戰船,就象燕達現在所乘的八櫓船,它照樣能頂風航行。

其實秘密就在於它的設計。非是以載貨爲目標。因此船形比較狹長。用於破浪,同時是帆櫓並用,當然,想要蕩櫓,航舷設置就非常矮小,而非象貨船,吃水比較深。

不過它載貨量有限,如果不與貨船聯手組成船隊。單獨航行,距離有限。這次橫跨就是藉助了一些西南風,航行的是戰船,此行也要好幾天才能到達對岸,也算是最大距離的橫跨了。

孟進帶着船隊入港,沒幾天,又有一批船隊入港,裡面全部裝載的是“役民”,高文秀就當沒看到。這批戰艦就是隨第二次入港船隊到達的。

然後王巨募集了一萬名士兵,讓燕達率領着。帶着蚊帳、帳蓬、器甲、各種藥材,特別是防止瘧疾的藥材。與一萬名兵士先行出發,一是摸清楚情況,二是先行佔據擴大根據地。

但燕達心中多少還是有些牴觸的,並且是王巨答應了他好幾個要求後,才勉強領命……

爲了大宋未來,打吧。

燕達也快要被王巨成功洗腦了。

“其實最怕的就是大型側風,那時,必須調轉船頭,頂浪而行,否則會有船翻人亡之險。可那樣,風暴持續時間長,在海上易會迷失方向。不過現在有了少保發明的這幾樣事物,加上對船隻質量要求嚴格,風險性無限下降。”

但實際還是有風險的,特別是這樣側風強行橫渡,擔心西南風大,可小了,或者頂風,船速會更慢,那意味着在海上耽擱的時間更長,更長風險就更大。

並且第三天,他們這一行就遇到了一次颱風,僥倖這次颱風級別不算大,燕達被風浪顛倒七葷八素,等風停息下來,燕達彷彿做了一個惡夢般地站起身,清點了一下船隊的船隻數量,居然一艘沒有打散。

燕達不由地合什,連連向佛祖求保佑。

幾天後,這一行終於抵達彼岸。

燕達晃晃悠悠地從船上走下去,嘆了一口氣:“願終生只再乘一次船。”

還要回去啊,所以必須還得乘一回船。不過回去時,他乘座的非是這種八櫓船,而是真正的貨船,也會順季風回返,比這次快,也比這次穩。

反正這一行,燕達吃了苦頭。

燕達開始集結軍隊。

賈亮吩咐手下:“立即回廣州,向少保報信。”

回去非是側風了,而是側頂風,航速更慢。不過這可是上萬兵馬,後方擔心安危,難行也要往回行通知後方。

兩艘比較小但靈活的四櫓船,又調頭回行。

十幾天後,消息送到王巨手中,王巨同樣長舒了一口氣。

雖然知道元蒙兩次遠征倭國失敗,是因爲漢人工匠對蒙人不滿,偷工減料造船的結果,而且運了那麼多百姓到了彼岸,那麼多艘船那麼多航次,出事的船隻不過二十幾艘。但這是兵船,戰船,裝兵的,又是側風而行,非正義戰爭,王巨也有點疑神疑鬼了。

接到消息後,王巨說道:“紫川,你立即去泉州,用海商的名義,讓葛知州上書朝廷,請求三司從巴蜀調撥一百萬石糧食賑濟災民,費用由海商來承擔。”

黃驊在邊上說道:“子安,錢帛不足啊。”

“與前面一樣,承諾後年償還。至於名義,讓子深想一個名義吧。”

黃驊沒有弄清楚王巨的心思,還以爲王巨是發善心呢,於是沒有作聲。

“醇之,再草一道牒令,讓下面各個管理,請略略善待一下那些擄來的百姓,並且對這些人申明,只要老實地工作到明年,官府會想辦法,將他們於富庶之地安置。”

“這個……”

“也是我對燕達的承諾。”王巨自嘲地一笑說,儒家書籍可能也將自己頭腦洗了洗,不然自己怎麼對這些猴子也心軟了。

“這麼多人想要安置,很難的。”

“無妨,到時候我會請陶弼上書彈劾我。”

“咦。”

“官家喜歡異論相攪……明年就要用兵,到時候官家說不定產生一些想法,朝堂更動不休,熱愛和平的大臣又多。陶弼上書彈劾我,說不定朝堂對我反而更放心,畢竟有重臣掣肘我了。”

黃驊聽到王巨這個歪理,有些苦笑。

然而它雖是歪理,卻是事實!

“也就會有人用此做文章,我就勢安置這些人……並且遷徙的百姓多了,許多主戶豪強沒有佃農可用,他們對我也會產生排斥。換一換吧。至於血脈,放在內陸,可以將他們洗淡的。”

黃驊現在對這個血脈,還是有些不大明白,王巨對遷徙百姓比較寬鬆,但有幾個強行的命令,那就是與異族通婚或生子女者,杖一百,罰薪兩百貫!言稱自己非是中國人者,殺無赦!

至於理由,就是擔心出現無數個交趾。

王巨這想法黃驊也不大排斥,不過黃驊認爲王巨想得太理想化,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況且是海外。不過對海外那攤子以後何去何從,黃驊就更想不明白了。

先得過且過吧,至少有了海外的財源,王巨可以做很多事。

王紫川騎馬去泉州。

王巨繼續主持政務,交趾使者便來了。

第43章 大哥第627章 動心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章 伏擊(下)第336章 安靜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41章 裂車(下)第33章 愚者第802章 有了第446章 二王(下)第848章 誘餌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499章 清洗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854章 囚籠(中)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20章 威名(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90章 亮劍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150章 葬花第311章 屠刀(上)第237章 三百斤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382章 掏心窩第405章 頂替第534章 小孩子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457章 拿捏(下)第771章 軟第116章 四告(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9章 泄密者第418章 神臂弓第772章 不殺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93章 夜襲(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367章 變化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11章 未來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87章 飛錢司第378章 新語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43章 虎踞炮第759章 張睦(上)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98章 困惑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215章 希望第418章 神臂弓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90章 五天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607章 冒泡(下)第297章 胡鬧(下)第112章 省錢第93章 第一躍(三)第88章 提前第64章 買馬社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51章 聖斷第414章 粗人第157章 請權(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688章 歪理第417章 請求第427章 擔心第366章 誣奏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505章 飛天(上)第168章 坦白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321章 松溪第446章 下江南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474章 鼓聲(上)第471章 迷宮(上)第800章 點將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30章 條件(下)
第43章 大哥第627章 動心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章 伏擊(下)第336章 安靜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41章 裂車(下)第33章 愚者第802章 有了第446章 二王(下)第848章 誘餌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499章 清洗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854章 囚籠(中)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20章 威名(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90章 亮劍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150章 葬花第311章 屠刀(上)第237章 三百斤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382章 掏心窩第405章 頂替第534章 小孩子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457章 拿捏(下)第771章 軟第116章 四告(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9章 泄密者第418章 神臂弓第772章 不殺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93章 夜襲(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367章 變化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11章 未來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87章 飛錢司第378章 新語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43章 虎踞炮第759章 張睦(上)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98章 困惑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215章 希望第418章 神臂弓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90章 五天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607章 冒泡(下)第297章 胡鬧(下)第112章 省錢第93章 第一躍(三)第88章 提前第64章 買馬社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51章 聖斷第414章 粗人第157章 請權(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688章 歪理第417章 請求第427章 擔心第366章 誣奏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505章 飛天(上)第168章 坦白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321章 松溪第446章 下江南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474章 鼓聲(上)第471章 迷宮(上)第800章 點將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30章 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