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囚籠(中)

七月半,鬼門開。

圖窮匕盡了。

遼軍開始進攻鹽州城,有沒有這個豪強呢,還真有,他對西夏忠不忠心呢?確實很忠心,在當地名氣也很大,不過聽聞遼軍到來,他暗中準備策反一些百姓,被王巨的師兄遊師雄察覺,立即處死了。

至於這封信是誰寫的,天知道了。

再說民心,相對於夏州那邊,鹽州這邊的民心根本就不是斡特剌所想的那樣,慶州那一役雖殺死了許多西夏人,但後來王巨做得不錯,使許多平民百姓受益。至於那些死忠的人,宋軍三進鹽州,早清洗得差不多了。

還有一部分百姓被宋朝遷移到了慶州,又有一部分百姓自己兒暗中逃到了慶州,在那邊生活雖不能說是小康吧,但總能維持一個溫飽,且看西夏這邊百姓生活有多慘。

因此有百姓反對的,也有支持的,支持的數量相反比反對的人更多。

其實就包括夏州那邊,雖恨宋朝,但也有一部分人卻希望宋朝早點將西夏拿下,讓我們有一個安定的生活吧。

斡特剌哪裡知道這些,所以說,在一個陌生的戰場,除了那些天才,一般人很難取得出色戰功。

攻城了,城中的宋軍兵力也如他打聽來的那樣,不是很多。

但問題是與夏州不同,宋朝雖三奪鹽州,可沒有破壞城牆。至於城中的內應,更是連鬼影子也沒有看到一個。

就在這時候,連續兩個惡噩傳來了。

想要水淹興州城,也沒有那麼容易的。

青銅峽水位是很高,爲什麼在秋後冬初水位最低的時刻,西夏堀開七級渠,還能水淹宋軍,正是因爲七級渠正是從高水位的青銅峽引水而來,即便在冬初,渠裡的水位仍比較高。

高遵裕又不派人勘查,於是中標。實際完全可以避免這個慘劇發生,想一想靈州城外那麼大的區域,哪裡不能紮營?

不過這個例子不能用在水淹興州城上,一個是在低窪處,想就着水源紮營圖方便,一個是高大的城池,那怕一在冬初一在夏季,性質也會截然不同。

而且青銅峽離興州城太遠了,即便宋軍拉開兩渠陡門,洪水滾滾而下,確實會淹沒很多地方,但還沒有到興州,恐怕洪水早就在低窪處重新流回黃河了。頂多河西許多莊稼被淹沒了,但現在國都快亡了,還顧得上這些莊稼?

但王巨自有辦法,興州城外在修工程,王巨又親自來到南面,順着兩渠觀察。

然後於靜州的側翼選擇了一處地點,就着兩渠兩邊的幾片土山,強迫戰俘與百姓圍堤,它終不是正規水庫,只是臨時囤一下水罷了,不需要太堅固,因此築起來速度很快。

用意也很簡單,其實就是在這裡修建一個臨時水庫,然後完全拉開兩渠渠首陡門,利用水位懸差,迅速囤積大量河水。

因爲興州那邊重新整修了一些水渠,這些水渠正好對着興州城,到時候只要將興州那兩渠堵上,再炸開這道簡易的堤壩,那麼洪水就迅速向興州城衝去。

青銅峽離興州城很遠,但是這裡離興州城只有三四十里地,興州城牆多處又被宋軍催毀,即便西夏人將這些豁口堵上,整個城牆已經不是一片整體,非是一片整體便沒有什麼抗力,而且屹立的城牆雖在,可也有許多城牆被爆炸動搖了牆基。那麼巨大的洪水咆哮而去,則會將大片大片的興州城牆沖垮。但還沒有完,因爲宋軍已經在周邊圍上了土堤,這些洪水無處可去,只會繼續衝向城中。

那麼會有大片的房舍、軍民,被洪水捲走,洪水退下後,宋軍從容進城,也沒有人反抗了。

如果第一次還衝不垮大片城牆,還有一個辦法,因爲周邊都有土堤,洪水必然會在興州城周圍囤積,它的高度不可能超過城頭,但那也沒有關係,因爲大段的城牆已經泡在洪水中了。宋軍再次讓上面這段豁口堵上,引水過來。

幾天後,洪水必然會從這個不完善的土圍退走,但第二次洪峰到來了,本來就不牢固的城牆,再加上牆基經過了洪水浸泡酥軟,第二次洪峰必然會將更多的牆段沖垮。

還是那樣,大片房舍與軍民被洪水捲走,宋軍從容進城。

這就是王巨的計劃。

眼看這個水庫就要合攏了,宋軍也開始大踏步地退出城外,居於高亢之處。

雖然宋軍讓出許多缺口,可巡邏森嚴,特別是營地上空始終飄蕩着幾個熱氣球,然後士兵呆在吊藍裡用望遠鏡觀察着城中的一舉一動,缺口讓開了,但城中休想逃出來一個人。

不過這時候發生了意外,有人腦洞開得特別大,還有人沒有腦洞。

對於王巨莫明其妙的停下進攻,搞這些工程,一些宋將不能理解,於是詢問王巨,王巨也沒有隱瞞,便做了解釋。

但不知那個大嘴巴,居然將王巨這個用意傳了出去,傳到了這些戰俘與百姓耳朵中。許多人已經麻木了,但有一些人,他們有家人、親戚就在興州城中。

想一想王巨這個計劃得逞,會溺死多少人?

便有膽子大的人組織起來,夜晚後向興州潛逃,宋軍嚴內不嚴外,居然讓不少戰俘成功逃到了興州城下,讓城頭上的夏軍接到城中。

樑乙逋這一回聽了,再也不認爲王巨是腦洞大開,畢竟王巨就是搞水利出身的,那個鄭白渠已經成了王巨政績,與宋朝水利工程的重大標誌。

現在他有些忽信忽疑了。

主要是現在宋軍將興州圍得水泄不通,又於靈州修造了大大小小的船隻,大船是用來裝載貨物的,小船則是用來巡邏黃河的,河東河西音訊皆無。他們無法得知遼國是否出了兵,不過瘋狂的小梁氏仍然堅持反抗。樑乙逋無輒,便派出幾撥斥候,向城外潛去,然而沒有一個成功的。

可是這批逃回來的戰俘數量不少,足足有一百多人,消息便散發出去了。

接着他們又發現一件事,興州城離漢源渠還有一段距離,但離唐來渠很近,就挨着唐來渠,包括護城河也是從唐來渠引過來的。但現在唐來渠水位線慢慢地降了下去。

即便上游圍堤完全合攏,也不可能截斷所有水流,有地下水源,還有各小支流的水源,加上與下游的水位懸差不大,水流緩慢等因素,因此水位線下降比較慢。然而這就代表着一個信號。

同時他們又看到宋軍大營繼續有官兵在用筏木編制一些小木筏,於是終於引起了更多的軍民產生恐慌。

而且宋軍用火力催毀了許多民舍,當時正打着,一個個眼紅了,不要命了,可是宋軍卻停止了進攻,整整三十多天,就在搞這些古怪的工程,這口氣也就鬆了下去。

然後他們就感到了生活的“艱辛”,缺衣少食,生活在一片瓦礫中,如果能守住城還好一點,可問題未必能守得住,指望遼國,可是遼軍這麼久了,也未看到一個影子過來,許多人氣沮了。

再加上這種恐慌,若是能僥倖守住城池,那就繼續守吧。關健是不久城池註定失守,不僅失守,洪水還會衝進城來。

先是許多百姓帶着行李向高處避難,但高處就那麼多,於是陸續發生了衝突。衝突越來越大,不知是誰先引起的,導致大批夏兵譁變,要求打開城門,主動投降,至少不會被水淹死吧。

樑乙逋派兵鎮壓,興州到現在還能守住,是上下一心,這纔在一個月前,宋軍那天那麼猛烈攻城中,依然守住城池不失。可現在自己人殺自己人了,大部分低級將領帶着手下,抵抗樑乙逋的鎮壓。

僅是半天時間不到,從城裡到城頭上,兩方都開始了激烈戰鬥。

王巨看到了,機會難得啊,也別淹了,下令三軍立即攻城。這成了壓死駱駝的稻草,沒辦法守城了,宋軍順利地登上城頭,擊斃了一些還在反抗的夏軍將士,打開城門,三軍殺進城中。

王巨於第二天釋放戰俘,宣佈了相關的政策,安定人心。不過對於西夏一些激進的貴族,還有梁氏一家,以及相關的宗室,一個也沒有放過。王巨讓士兵將他們全部押到河西,就在一片沙漠上將他們全部處死,埋在黃沙裡。

西夏終於走向了滅亡,可能這一戰花費許多。

但賬得看怎麼算了,沒有了西夏危害,宋朝不用分心於西北,而是專心防禦北方,又能得到大量戰馬,組織大批騎兵,僅是這個軍事意義就非同小可。

還有相關的經濟賬,不說以後節約的軍費,就是一個青鹽之利,一年最少也爲朝廷帶來兩百多萬貫的收益,原先這個收益也沒有完全進入西夏國庫,一部分爲當地貴族所得,一部分爲兩國私鹽商人所得,一部分還爲一些胥吏收賄所得,現在這些收入能大多數借鹽務之手爲朝廷得到了。

以及商貿之利,與阻卜那邊無關,主要是西域的商道重新打開,這條商道在唐朝時唐朝受益不多,但在宋朝不同,宋朝已經制訂了完整的商稅制度,那麼商貿之利,一年也可以爲朝廷得到百萬貫以上的利潤。

當然,宋朝還不能稱爲將西夏全部收復下來,古長城那邊還控制在遼軍手中呢。

但後來朝廷聽到戰鬥經過,趙頊很不放心地寫了一份詔書詢問王巨,如果興州城中不內亂,王巨的水攻能否成功?

原來是西夏人的,怎麼折騰都行。但現在屬於宋朝了,趙頊擔心了。

王巨看到後哈哈一樂,然後回信,寫了詳細經過。

其實它是一場心理戰術,從一開始王巨就未想到過用水攻破興州。不過興州城中西夏軍民憋着一口氣,只要這口氣在,那怕沒有城牆,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戰鬥。

因此王巨想出這條計策,先讓西夏軍民鬆懈,宋軍不攻城了,生活又是如此的困難,讓城中的西夏軍民生活在煎熬中,再加上謠傳,人心必會從誓死一戰轉爲恐慌。再刻意將那個水攻計劃傳給戰俘聽,戰俘逃進興州城。如果不是有意這樣的安排,不要說一百多名戰俘了,一個戰俘也逃不到城中。就象遼軍,也派了大批斥候潛到這邊打探,但一個斥候都沒有成功潛入到黃河河西。

至於能不能淹到興州城,也許能淹到吧,但想沖垮興州的牆基是很困難的,於其擔心興州,還不如擔心京師,那段黃河纔是真正的地上懸河。

而且那個簡易的堤岸能不能囤積巨大的洪水還是一個問號呢,之所以河水變淺了,乃是上游所有陡門關閉之故罷了。

但它是一個信號,那就是未來朝廷不僅要注意詩賦經義,也要重視這些雜學小道,如果不是火藥,如何能動搖興州城牆,那麼以當時興州城中的士氣,說不定得要數月之久才能將它拿下,而且會付出無數將士的生命。到時候三軍疲憊,又如何對付遼軍?

現在僅是黑火藥,一些粗陋的火炮,如果將來有更先進的利器呢?

…………

一支糧草隊伍陸續渡過黃河,然後進入金肅軍城,斡特剌雖然帶着大軍進入夏境,但因爲用兵有點急,糧草攜帶得不多,因此後方還在山後數州繼續籌備糧草,況且斡特剌又向後方請求支援更多的糧草過來,不一定要運到前線,但先行擱在金肅城內,以防戰事時間拖長與惡化。

因此這段時間各州源源不斷地將糧草運過黃河,金肅城中的遼軍也沒有太注意,就在這時候,忽生變故……

河東路有一塊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府麟路,麟州、府州與豐州,真正屬於朝廷管轄的只有麟州,府州歸折家管,豐州歸王家管。下面則是屬於西夏的綏州。

所以有人說這片地區孤懸於海外,特別是豐州,頂在了最上角,真正孤懸於海外,由是被李元昊攻陷,導致宋朝一度想廢棄這三州。僥倖宋仁宗沒有同意,才使得宋朝沒有放棄這一重要門戶。

就在陝西***節節慘敗之時,府麟路保衛戰卻煥發了截然不同的光彩,無論是折家軍,還是苗州知州苗繼宣,以及後來調撥過來的高繼宣,王凱,張岊,王吉等將,皆表現出色,數次擊敗兵力雄厚的夏軍,將李元昊打得抱頭鼠竄,慘敗而回。

朝廷這才漸漸恢復豐州編制。

不過因爲忽裡堆之敗,豐州段的屈野河,濁輪川,麟州段的屈野河西岸,皆陸續被西夏侵佔。這種情況直到種諤開邊後,才得以改善,並且府麟路的官員也多次擊敗西夏人,順着黃河南下,開拓了數個堡砦,但還沒有真正與延州溝通,依然是一塊飛地。

直到幾年前,王巨回來後,開始經營西北,朝廷陸續收復了整個綏州,府麟路才與鄜延路聯成一個整體。然後朝廷兩路聯手拿下銀州,朝廷採納了王巨建議,以東橫山爲界,銀州等地一起交於府麟路管轄。

主要未來府麟路依然頂在了最前線,得有足夠的百姓耕種,這樣纔有充足的糧草調動,不然靠朝廷從後方調動糧食過來,成本太高了。其次想開戰,除非是大規模的作戰,否則一般都是各路自己處理,府麟路就必須有充足的兵力。面積小了,屯兵也少了,以後與遼國交惡之時,則沒有足夠的兵力保障勝利與全路平安。現在不但府麟路多了銀州,同時宋朝也藉機將屈野河西岸,豐州西側的屈野川與濁輪川收復回去,陸續地修建了許多堡砦,又撥給邊兵大量耕地,讓他們耕種,同時全境修了許多重要的道路。

現在的麟州知州,也就是府麟路首號長官叫訾虎,武將出身,此人可能在後世名不顯,實際上在這時候的宋朝,頗有威名,乃是河東十二將第一將,英勇善戰,多次擊敗西夏人。

正是這種情況,王巨與章楶纔想出一條不可思議的戰術。

遼軍西下,進攻夏州城,同時許多宋軍從延州進入到綏州,再從綏州潛入到麟州,府州,豐州!

但在綏州做了一次休整,主要是讓大夥休息幾天,保障體力,另外就是三軍匯齊。同時王巨又勒令三軍主將必須聽從章楶指揮,實際上未來這一戰,王巨完全交給章楶了,他只在西邊配合呼應。自己離開了,宋朝得找到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但朝廷某些人仍對章楶不大信任,接下來的會戰便是章楶真正的正名之戰。

看到各方面的兵力調動得差不多了,許多物資也轉到了麟州前線,王巨又拿下了興州,主要就是最後面的一條,不拿下興州,兵力就無法徹底釋放。章楶下令總攻開始。

劉昌祚、种師道、訾虎都沒有上前線,他們得要負責一路安全,以防遼軍狗急跳牆,到處亂竄。

不過宋軍出動的兵力不少,兵分二路,西路主力軍主將乃是老將張守約,監軍乃是從河西走廊調回來的李憲。

這兩人都是“老傢伙”了,但他們因爲上了歲數,所以行軍會很穩。穩還是接下來一戰的關健。副將乃是林廣,苗履。

前行乃是郭成,王恩等將。

東路軍主將乃是姚雄,副將乃是府州知州折可行,前行乃是劉法、賈巖等諸將。

西路軍兵指金肅城,東路軍兵指寧邊城。

宋遼承平時久了,而且宋朝對遼國表現一直很懦弱,就包括王巨,雖然多次強硬地針對遼國使者,但或多或少有着一份色厲內荏,可確實是如此,即便是宋朝最強的西北軍,也或多或少地患上了恐遼症。如果不是連番大捷,主戰場又放在西北,即便西北軍對遼軍現在都不佔什麼心理優勢。

雖然斡特剌臨行前再三囑咐,大家要小心,不過就是包括斡特剌,再加上遼軍多以爲宋朝主力軍都在興州那邊,都有些麻痹大意。

前面訾虎做得很好,就包括大批物資調到麟州,都沒有讓遼軍察覺。

宋朝現在前線離兩城太近,寧邊城勉強還有一百來裡,金肅城連一百里都不到。

宋朝兩路大軍忽然出兵,遼國那邊都有些猝不及防,其實遼國在這二軍一州也設置了一些堡砦,包括宋遼邊境同樣有好幾個堡砦,不過人家最強,只有打人的份,不會被別人打,所以這些堡砦修得不堅固高大,說是堡砦,還不如說是哨所,留守的兵力也不多。雖然多扼守在關健的位置上,但宋軍猛地撲過來,猝不及防,迅速被宋軍拿下。

到了這時候,作戰計劃已經完全改變。

本來王巨也不想與遼國過份交惡的,就包括這二軍一州,雖是根刺兒,王巨都沒有打算收回來。

然而遼國公然出兵了,出的不是阻卜兵,而是遼國真正的軍隊,伐夏也結束了,那還猶豫什麼!

宋朝兩路大軍繼續挺進,又迅速地推到兩個城池下面。

張守約的主力軍再次分兵,郭成帶着前行撲向了河清軍,張守約開始攻城。

這三個城池最關健的就是金肅城,因爲關係到遼軍的後勤,所以斡特剌於此還留守了數千兵馬。

攻城開始。

兩軍慘戰了一天,互相休息。夜晚降臨,忽然城中大亂,一撥來歷不明的人到處殺人放火,隨後又殺向城頭。

這就是章楶的安排。

宋遼兩國邊境都有着許多私商,也就是走私商人。

章楶找到了河東兩名走私商人,他們對遼國那邊比較熟悉,至少對邊境那邊比較熟悉,然後允諾了一些好處,讓他們帶着一夥趕死隊潛入到遼境。潛入到遼國後,用一些手段獲得了相關的消息與口令,然後用高價收購了一些車輛牲畜與糧食,僞裝成各地支援前線的民夫與小吏,渡過黃河,進入金肅城中,留了下來,爲的就是今天。

張守約立即下令夜攻金肅城,裡應外合之下,迅速奪下此城。

要的就是速度,雖然斡特剌的大軍是來不及返回了,但還有許多佈置要安排呢。

遼國河西這二軍一州迅速被宋朝拿下。

宋軍開始編織囚籠了……(。)

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587章 燕歸來第381章 五分心第571章 貴人第3章 伏擊(上)第403章 私軍(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209章 真相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67章 鐵門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44章 二王(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35章 關學第395章 富!第175 新私商(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22章 都在變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96章 放榜(上)第764章 進京第335章 高利貸第275章 威名(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659章 海戰(下)第206章 重諾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640章 前世第421章 新世紀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447章 一頃第617章 呵呵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607章 冒泡(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18章 舅家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603章 幾振(上)第506章 飛天(下)第265章 朱序(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235章 秋碩第263章 斬龍(下)第196章 破\處(下)第610章 小道第102章 蛋痛了第338章 小人第662章 破城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94章 倚仗第666章 入彀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237章 三百斤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660章 漁翁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800章 點將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830章 反轉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682章 嚇一嚇第306章 愛護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197章 大捷第35章 關學第14章 小翅膀第380章 桑弘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63章 老朋友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266章 龍手(上)第586章 值得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859章 落幕第507章 逆轉(上)第755章 你不懂第178章 子安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822章 是他第273章 撈好處第67章 逆天西夏第687章 飛錢司第729章 考驗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467章 兵臨
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587章 燕歸來第381章 五分心第571章 貴人第3章 伏擊(上)第403章 私軍(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209章 真相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67章 鐵門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44章 二王(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35章 關學第395章 富!第175 新私商(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22章 都在變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96章 放榜(上)第764章 進京第335章 高利貸第275章 威名(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659章 海戰(下)第206章 重諾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640章 前世第421章 新世紀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447章 一頃第617章 呵呵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607章 冒泡(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18章 舅家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603章 幾振(上)第506章 飛天(下)第265章 朱序(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235章 秋碩第263章 斬龍(下)第196章 破\處(下)第610章 小道第102章 蛋痛了第338章 小人第662章 破城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94章 倚仗第666章 入彀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237章 三百斤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660章 漁翁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800章 點將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830章 反轉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682章 嚇一嚇第306章 愛護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197章 大捷第35章 關學第14章 小翅膀第380章 桑弘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63章 老朋友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266章 龍手(上)第586章 值得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859章 落幕第507章 逆轉(上)第755章 你不懂第178章 子安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822章 是他第273章 撈好處第67章 逆天西夏第687章 飛錢司第729章 考驗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467章 兵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