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我是第三

韓縝石化了:“他真用兵大理啊?”

爲什麼有這個表情,那就是國土面積,現在大理不僅包括了後來的九成五的雲南地區,一小部分川貴地區,還包括了一小部分越南、泰國地區,老撾與緬甸北部的大片地區,甚至一小部分東印度地區。如果論面積,它幾乎是以前交趾國的八倍以上!

當然,表面上看起來,交趾打敗了大理。

然而這並不能真正代表國力,就象西夏論國力能及宋朝嗎?

甚至真正論國力,遼國也不及宋朝。

國家越大就越難從外部強行滅掉,中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如果不是司馬家那幾個傢伙不爭氣,將西晉打得一團糟,五胡能亂華嗎?如果不是金國佔據了北方,元朝能殲滅宋朝嗎?甚至可以大膽地說一句,如果忽必烈不發起神奇蹟的萬里長征,奇襲大理,對四川形成南北夾擊,導致宋朝最終失去四川,恐怕還是不能滅掉南宋!

如果不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這兩個王八羔子將中國弄得烏七八糟,清人能南下嗎?

或者倭國,不要說美帝幫助,如果不是前期美帝提供倭國石油與橡膠,倭國還不知道打成什麼樣子。即便有了這個前提,後來美帝與蘇俄不插手,倭國也許能佔領雲貴四川陝西,但還是不能滅掉中國。且看華東的新四軍,華北的八路軍,以及各支活動在敵後的國民黨軍隊,中國太大,倭國兵力分攤不過來了。相反的佔的地盤越大。力量越是薄弱。也就是說早晚還會被中國攆出去!當然。那樣勝利會來得更晚。也許是十年後,也許是二十年後。

這個道理就是大理與交趾的區別。

無論交趾或者占城,它們面積太小了,又臨近海濱,因此幾次席捲,再加上王巨派出部分軍隊夾在難民裡,交趾滅國了。然後再用流民將佔城軍隊吸引到裡州,後方兵力空虛。王巨用船載着大軍,一下子就將佔城國拿下。

但這種戰法能適用於大理麼?

不要說大理,就是真臘,這個流民戰術也不管用,無他,真臘面積也大!

呂公著說道:“陛下,如果王巨真的想滅大量,以臣之見,最好不要準之,否則必會勞民傷財。”

趙頊很不悅地問:“呂卿。哪裡勞民傷財了?”

當年王韶經營熙河,文彥博也說過類似的話。就象修房子,開始時工匠要的工錢很少,但修到一半時要房主增加工錢,修還是不修?

趙頊反問一句,你家房子壞掉後難道不修?

兩者意思差不多,不過呂公著不會象文彥博那樣不要臉。

趙頊僅是一句,就問得呂公著無言以對。

勞民了嗎?是勞民了,勞了大洋對面的許多土著人,可這個勞得怎麼算啦?

傷財了嗎?是傷財了,一千萬掏出去了,但一千萬多嗎?一千萬滅兩國,那麼滅一國只花五百萬,王巨,朕給你五千萬,你替朕滅十國吧!

當然,朝廷掏出來的也不止一千萬,有許多隱形的支出,比如支持了許多器甲,那麼多器甲並不完全是在海外打造的,朝廷也支援了不少。兩广部分收入也讓王巨透支了,雖然不多,那也得有好幾百萬。

如果同意,八千士兵進入巴蜀,再南下大理,那就要提供許多後勤供給,還要動用民夫,雖然不象郭逵南下十萬大軍,二十萬民夫那樣用度,也要花費一些錢帛。

但在軍事上的朝廷用費,也就是這麼多了。多嗎,不要滅大理,就是已經滅掉兩國,也不算多了!

另外還有一個用費,那便是流民的安置,王巨在南方,這些流民懵懵懂懂的,卸下了船,再裝上了船,然而一旦到了內陸,不派官員衙役官兵將他們疏散,這麼多多流民一旦逃跑流竄起來,整個東南就亂套了。所以朝廷看到王巨奏章後,立即下詔,讓東南所有州府立即警戒起來,不僅讓他們立即組織衙役廂軍準備配合王巨派來的各個管事,將百姓疏散到各個主戶人家,同時爲防萬一,已經調撥了三萬禁兵南下,前去各州警備。

這也是集權制度的好處,就象當年唐太宗安置十萬胡人,全國靜悄悄一片,一下子就安置下去了。

現在雖然人數更多,馬上所有武器收繳,又沒有一個組織,問題也不大。

不過這也會產生巨大的花費。

但這個花費如何計算?流民安置過來了,貧困戶百姓南下了,幾年後交趾成爲魚米之鄉,又有了海路,那麼宋朝多了一個糧倉在手,會對宋朝產生什麼影響?

民以食爲天,可是人口越來越稠密,豐年都有百姓吃不飽呢,況且是荒年,如果有一個糧倉在,雖然就是海路,那也會產生積極的意義!實際史上元朝將北方百姓弄死光了後,於是從南方調糧,走的就是海路,高者一年從海路運三百多萬石糧食到北方,爲此至元十一年到至元二十九年之間打造了九千艘海船。

但官員們害怕出問題,不敢打造大型海船,而是更靈活機動的遮洋船與鑽風船,兩者皆不足一百噸。但沒有海路,元朝前期的統治,就會出現重大問題。實際在元朝就已經能真正製造出載重達到一千五百噸的特大型海船了。然而歷史彷彿開了一個玩笑,到了明朝時,鄭和下西洋,花的錢帛太多了,再加上海上風濤之險,倭寇之害,於是更先進的文明反而禁海了……

所以王巨爲什麼想北宋立國時間更長一點?

雖然有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但相比於其他朝代,在內治上北宋至少算是開明的王朝。

因此從這個角度分析,也不算是什麼花費。頂多說是朝廷的一個重大投資。

吳充說道:“陛下。大理太大。臣就擔心一旦開戰,勝負不得而知,即便大勝,將大理滅國,以後如何得治,所以太祖時用玉斧畫大渡河,自西朕不欲圖之。請陛下三思。”

馮京也說道:“陛下,王巨南下。滅掉兩國,大功圓滿,沒必要畫蛇添足了。”

這兩人絕對沒有什麼歹意,說的也是他們想法。不管怎麼說,郭逵南下,朝廷動用了那麼多錢帛與軍民,只換來一場慘勝,他們同樣也不甘心。打到這份上,交趾成了一塊若大的死寂之地,占城的國王都馬上被送到京城。足夠了,足夠了……

王珪說道:“若論戰力。我朝王巨當爲第一。”

呂公著說道:“若無流民牽制,王巨如何輕鬆拿下占城?”

別說什麼戰力,這種做法依然很慘忍!

這個理兒……只要是滅國之戰,哪裡可能會做到和平的仁愛的滅人家的國度?

不過呂公著也不是糾葛王巨做法殘不殘忍,如果激怒了這小子,他再弄一個一百萬流民到南方,然後再安置,弄到最後如何安置?相信,以這小子的心狠手辣,六成會做得出來的。因此他的意思是說若無這些流民,王巨是不可能輕鬆勝利。那麼到了大理,就沒有流民了,也就無法輕鬆勝利了。所以不能對大理用兵。

蔡確聽他們爭了大半天,在邊上說道:“王巨並沒有說一定要滅大理,可以下詔,問一下,另外再詔令,讓他三思而後行,切莫衝動。”

趙頊說道:“就這樣吧。”

實際他早就猜測出來,不過究竟行不行哪,他還真不大清楚。而且王巨送到京城的各個地圖,同樣包括了大理的地圖,確實大理面積很大很大。

但是他看着王巨繪製的大地圖上的各國版圖,又看着大理,心動不心動?不心動……那纔怪!

…………

“少保,摺合了一下,大約在九百七十萬餘貫。”黃驊說道。

這便是這次出兵的收穫。

大部分是在毗闍耶城中替占城鎮壓與“賓童龍反叛分子勾結”的婆羅門、剎帝利所得,餘下的就是鎮壓賓童龍宋軍的一部分收穫。

與訶黎跋摩談判好了,燕達也率領餘部大軍進入毗闍耶城,裡州開始撤退。

這些百姓重新裝上船,運到中原。實際王巨也沒有害這些人,呆在彼岸那個島上,多數人過着原始狀態的生活,即便沿海地區有了一些文明雛形,也不是很先進。

因此人的壽命很短,如果能計算,平均下來,人均壽命不會超過三十歲,爲何這麼短,因爲許多嬰兒活不到幾歲就死掉了,王巨幾乎沒有看到超過七十歲的老人。

如果他們到了中原後,又不生事,若再遇到一個好主戶,生活能比彼岸島上生活好上數倍。並且他們後代就會漸漸融入這個發達的文明體系。當然這個人種也會象當年鮮卑人那樣消失了。

是好是壞,那就看站在什麼角度了,最少比美帝對印第安人的政策強。

但有三夥機靈的交趾百姓察覺不妙,集結無數百姓反抗,然並卵,迅速就被鎮壓下去。只能說這三夥人掀起了三場不愉快的小插曲。

並且時間也等不起了。

如今船隻經過陸續改造後,有許多大型海船變成了五桅九帆,從而達到八面風(八面風,就是帆船時代船隻有許多主帆側帆,因此可以通過調節各個主帆與側帆利用不同的風向,從而使船隻保持一直迅速地航行,鄭和下西洋時曾一度達到九桅十二帆,因此可能這種寶船已達到了木船結構的最大極限,兩千多噸,甚至三千噸,但不可能幾萬噸,那有點扯)。

這也讓王巨一度迷惑,古代不是兩桅船三桅船嗎,他受到加勒比海盜影響了。

因此這個船隻技術在王巨大力推動下,如今幾乎已經達到了元朝的巔峰時代,遙遙領先於北宋的船隻技術。

但不管幾面風,不可能頂風風帆還能推動船隻航行。

那麼在頂風時,只好放下搖櫓,落下所有帆布,幾十人上百人搖動大櫓,繼續逆風航行。但這個距離是休想指望能航行多遠了。

這就要必須搶到季風,實際後面的一些船隻可能已經開始頂風航行了,不過後面的是疏散到福建路的流民,而非是進入長江,問題也不大,但時間肯定耽擱不起。

流民轉移走了,占城人長鬆了一口氣,雖然宋軍已經駐紮在毗闍耶城了,但沒有胡作非爲。而這些流民一旦涌過來,那就不是胡作非爲那麼簡單了,而是徹底的成爲死寂之地。

然後在王巨與訶黎跋摩號召下,兩國組成大軍討伐賓童龍的叛軍。

王巨不是好心,不讓他們統一起來,真臘人過來了,占城只能束手就擒了。

但他有點小視了賓童龍的頑強,好在他行軍向來小心,雖然是一個小地區的反叛,王巨仍出動了數千騎兵,以及一支龐大的水軍,最後燕達看到有些不妙,直接將大軍投入主戰場,這纔將賓童龍叛軍平滅。不過這一來,終於給宋朝帶來四五千傷亡。

而且在賓童龍地區收穫也很少。

兩邊財貨集結,現在沒有準確的貨幣體系,只好估了一下價。

第一種財貨便是金銀,甚至還有來自宋朝的銅幣,這個大家都喜歡。

第二種財貨便是來自宋朝的商品,這個不可能再帶回去了,得在當地交易掉,換成占城的物產。

第三種財貨便是占城的物產,比如象牙、犀角、烏木等珍奇異物,以及一些來自海外其他國家來占城交易的物產,這些商貨要帶回去重新交易。

陸續地將宋朝商貨換成占城或南海的商貨後,王巨讓手下的管事估價,得出了這個數額。

和斌有些不大滿意地說:“就這麼一點?”

王巨用兵奢侈,獎勵撫卹豐厚,也承諾了拿出一半當成獎勵與撫卹,也就是這一戰,都未必能保住軍費開支。

“這些小國家還是太窮了。”燕達說。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大肆抄掠,全城清洗,再清洗賓童龍地區,那麼可能會收穫兩三千萬財富,但那樣做,顯然不符合王巨的宗旨。

王巨也笑笑無語。

難怪後世有人說宋朝佔據了世界的六成gdp,看來也不算虛言,交趾雖然因爲窮兵黜武,打得國庫空空如此,但席捲時,在民間也沒有獲得多少財富。都說毗闍耶城富裕,也不過如此。想一想史上金人攻入開封城,得到了多少財富吧。

“有比沒有強,諸位,不要多想了,我們辦正事吧。”王巨說道。

說着,帶着大夥走出這個宅子,是占城國一個頂級貴族的宅子,至於那個皇宮,王巨沒有入住,得給訶黎跋摩面子,否則他以後不好統治這個國家。

一行人來到皇宮,皇宮裡諸位大臣早就集結了,訶黎跋摩則苦瓜着臉。

王巨拍了拍他肩膀說道:“訶黎,勿用擔心。你們占城以前也有國王去中國覲見中國天子,隨後就回來了。之所以中國平滅交趾,原因你們大夥都知道。如果不是交趾攻入我朝邕州大?屠?殺,中國豈會發兵南下?難道中國會對你們這些小國家產生興趣嗎?”

▪ttκā n ▪C〇

其中一個大臣聽華錄翻譯後,不服氣地張了張嘴巴。

“你叫耶龍訶吧?”

“嗯。”

“是不是以爲我說的是大話?不錯,郭逵南下,是沒有滅掉交趾。這非是我大宋用人失誤,乃是三個有軍事才能的人皆有重任在身。”

耶龍訶嘰裡呱啦地說了一通,華錄翻譯道:“他問少保,你算不算其中一人。”

王巨傲然答道:“我肯定算一個,但是其中最弱的一個。”

第6章 上岸第378章 新語第450章 門客第480 勸說第263章 斬龍(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98章 白衣(上)第37章 魅影第14章 小翅膀第610章 小道第762章 咬死第563章 羞侮第51章 想法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200章 動手第380章 桑弘羊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106章 捉他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625章 有過第305章 獻舞(下)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519章 天上(上)第419章 剋星第22章 禍福第272章 來了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283章 應戰(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356章 世襲第41章 聯親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816章 響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225章 礦奴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662章 破城第459章 空談嗎?第26章 送禮第365章 鞭屍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743章 逼第693章 完了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848章 誘餌第265章 朱序(下)第458章 胃口好第206章 重諾第321章 松溪第772章 不殺第167章 鐵門第321章 松溪第23章 香玉第159章 錢哪(上)第144章 巧遇第42章 爲難第384章 《感事》詩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92章 合資第857章 割土(下)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571章 貴人第424章 軍監司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71章 軟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182章 子午山第336章 安靜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86章 山林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466章 笑話第563章 羞侮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441章 火拼第367章 變化第586章 值得第388章 交好他
第6章 上岸第378章 新語第450章 門客第480 勸說第263章 斬龍(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98章 白衣(上)第37章 魅影第14章 小翅膀第610章 小道第762章 咬死第563章 羞侮第51章 想法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200章 動手第380章 桑弘羊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106章 捉他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625章 有過第305章 獻舞(下)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519章 天上(上)第419章 剋星第22章 禍福第272章 來了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283章 應戰(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356章 世襲第41章 聯親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816章 響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225章 礦奴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662章 破城第459章 空談嗎?第26章 送禮第365章 鞭屍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743章 逼第693章 完了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848章 誘餌第265章 朱序(下)第458章 胃口好第206章 重諾第321章 松溪第772章 不殺第167章 鐵門第321章 松溪第23章 香玉第159章 錢哪(上)第144章 巧遇第42章 爲難第384章 《感事》詩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92章 合資第857章 割土(下)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571章 貴人第424章 軍監司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71章 軟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182章 子午山第336章 安靜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86章 山林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466章 笑話第563章 羞侮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441章 火拼第367章 變化第586章 值得第388章 交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