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條件(下)

“果如子安所料啊。”葛少華歎服道。

這個預料對王巨來說,並不難。主要是王安石、文彥博與司馬光這些猛人如今都不在朝堂上。無論馮京,還是吳充,性子都比較軟。就不要說王珪一直對王巨不錯,儘管這個不錯,和王巨對沈括一樣。

至於元絳,比資歷政績,都不及王巨了。

不過王巨也沒有想到會下去這麼多人,王安石、韓絳、呂惠卿、陳昇之、蔡挺、王韶,就連曾孝寬回到泉州守孝了。並且時常來王巨家串門子,把酒言歡。

別人不好說,但曾孝寬卻是知道的。

以前泉州是什麼樣子,現在泉州又是什麼樣子。

就是王巨也疏忽了今年又有了旱災,因此繼續一波波災民,從北面各州縣涌向泉州,這是王巨巴不得的,不過災民多了,儘管王巨派人救濟,然給當地治安帶來了不便。

但這個不便,也是王巨所希望的,大家一起巴不得這些災民早點離開,遷徙時便不會有爭議了。只是這樣一來,在政績上稍稍遜色些。

而且王巨也有意利用航海之利,照顧了一下曾家,還有浦城的章象。

也不是爲了巴結,兩家都是當地的望門,他們能配合,那麼接下來做事也就順利了。所以從公王巨做得是不錯,從私王巨也算是賣了一個大大的人情。

王巨本人有出身,有政績,有戰功。現在也能說有資歷了。曾孝寬如何不與王巨結交?

王巨就沒有解釋了。也不好解釋,並且在屬下面前,也要適度地保持一點神秘色彩。

他笑了笑說:“子深兄,我在泉州,不怕有麻煩。”

王巨看上去,與王韶差不多,屬於那種不拉黨,不結派。孤助無援的官員,王巨也在刻意塑造這一形象。

實際不然。

王韶的命運不僅是因爲戰功,其實戰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有戰功也未必那麼會悲催。

但王韶命運悲催,還有兩個原因,一是上去太快了,定性就成了武臣,武臣了,大家就不會當成一回事了。而且迅速上位。眼紅的人多。

二就是真正的不拉黨不結派,孤立無援。

那麼孤臣不應當重用嗎?如果趙頊真能做到這一點。這些年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了,甚至可以說北宋都未必會滅亡。

且看漢武帝的一生,做了那麼多大事,好的壞的,也有爭議,可會不會象趙頊這樣?況且漢武帝一直是有目標地做事,爲了目標在做正確的事。

如果搬抄漢武帝,那麼爲了變法,就不要搞什麼異論相攪,不要殺死韓琦、文彥博與富弼,但最少徹底地將他們打趴下。變法會不會暢通?

爲了強軍,那麼就應當重用名個名將,而且打了這麼多戰役,名將也涌現出來了。但後來的五路伐夏,各個名將如何用的,各個主帥又是什麼人?

王韶都不用,國家想強軍強國,那麼得用什麼人?難道真穿越時空,將李靖、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拽到宋朝來?

然而王巨不同,首先他來到泉州“洗白”,俺是一個文臣,並且替章楶洗白。

其次他在軍器監呆了一段時間,就在地方上漂着了,又有意派人暗中營造一種悲情的命運,這便會贏得許多人的同情與支持。

最後便是有目的去做事,包括對付政敵,他得罪了一些人,可認真數起來,不過司馬光、陳襄、文彥博、楊繪、孫固。但認真地分析,陳襄與楊繪、孫固那是逼上門的,至於司馬光與文彥博,即便沒有種種恩怨,以後王巨還會因爲政治理念的不同,與他們產生嚴重衝突。

然而其他人呢,包括馮京與吳充,王巨與他們有過嚴重衝突嗎?

而且也不是不拉派,如章惇、章楶、沈括、小蘇,這幾個人一人當抵百人。況且在武將中,王巨是何等的地位?

再者,許多人輕視王珪稱他爲三旨宰相。

當真如此,這些人爭得那麼厲害,可波及到了王珪?王珪向他示好,這是認爲王巨有前程,也許是當成未來的幫手,也許是替他後人着想,然而王巨就果斷地接來了這根橄欖枝,不是向王珪獻媚,王珪也沒指望過王巨會對他卑躬屈膝,只是略略尊重,在政事上互相聲援罷了。但也足夠了。

正是因爲有王珪在上面和稀泥,這些年王巨也算是太平無事。

但誰去聲援葛少華?況且葛少華只是一個舉子出身。

因此王巨頓了頓說:“但你則不同,可今年又有災害,遷徙的百姓數量還會有很多,對於海外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可對於你來說,就會面臨着巨大的困難。故此,我與曾孝寬結交,還說過這件事,不過他的能力還是有限的……另外我也會寫信給沈括,他在三司,也可以替你說說話,不過他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所以你還要做幾件事。”

兩人官職不低了,然而這麼多百姓,七嘴八舌的人多,就非是兩人能力範圍之內了。

“第一件事,我對各個豪強約束得比較緊,不過你我一走,必然又會原還原,不如在你手上索性放一放,雖然我不喜文公公開吼出與士大夫治天下,而非與是百姓治天下,然而話語權卻是掌控在豪強士大夫與權貴手中的,這無可否認。如果無法妥協,那要記住一句話,拉攏多數人,對付少數人。不過我臨行前,會寫兩封信給章質夫與章子厚,讓他們寫信回去,讓族中的族人配合你。”

其實王巨也在妥協,然而做爲葛少華,就必須做更大的妥協。

不過好在葛少華受王巨影響很重,特別是隨王巨興修鄭白渠那段時光。王巨就是這麼做的。加上這麼多年磨礪。最少這個知州能勝任了。

至於進士與舉人的區別。當真重要嗎?

難的還是遷徙的百姓。

“第二件事是這個,”王巨遞給他一張紙,葛少華看後,並沒有不明白,但問了一句:“聽說朝廷欲要派官員去海外管理?”

王巨不是謀反。

即便幾個門客的有點兒想入非非,但也不是想危害宋朝,相反的,在維護宋朝利益上。幾乎都是一致的。

王巨也是一樣。

一個統一安定的國家對於整個民族的重要性非是公知們所能明白的。

就看前世的歐洲,不要說種族與語言,中國地方大,同樣有很多種族與語言,雖然宋朝官話不是普通話,但各要的方言仍然很多,就象他初來泉州,想要與百姓交流,就必須要帶着一個“翻譯官”,四年多後。才勉強用當地的方言與當地人溝通。

如果有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搶在工業化到來,統一了歐洲。然後工業化開始,殖民開始,那可能會讓這些白人真正統一整個世界!

再看前世的十六國與南北朝史,英雄輩出,爲何教課書裡一筆帶過?實際真的不能往深處寫,那可以說是整個民族最黑暗的時期。

還有現在,如果趙頊不忌憚,放手讓王巨去做,不要等工業時代到來了,只要過五十年,在南海東側還能剩下多少猴子?

這正是背後有一個統一安定的國家,有着無數百姓。

然而王巨忠的不是趙頊,而是這個國家,迫於這種政治局面,以及趙頊的心性,王巨只好單幹了,也因此,君臣是沒辦法真正交心地溝通了。

同樣葛少華也不是想謀反,只是那邊的秘密有點兒多,更怕官員管理,壞了王巨的大計。

並且他心中也不服,不管王巨做了什麼,剛剛有點模樣了,朝廷就來接手,爲什麼不接手韓琦家的那幾千頃的耕地?

“子深,勿用擔心,實際上以前一直是粗獷式的管理,隨着百姓數量增加,那是不行了,就由官府去管理吧,說不定壞事反成了好事,我另外有安排。再說,它們都在海外,相互來往,必須要船隻,船隊在我手中,就不用害怕一些官員會壞了海外的大計。”

當然,王巨打算走了,還有許多事得安排的。

不過他的奏章也立即到了京城。

王巨不知道元絳已經說了出來,他奏章裡第一件事便是元絳所說的,不過王巨說的比元絳嚴重多了。

首先王巨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因爲合了,百姓能安居樂業了,人口數量會激增,那麼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如兼併,如貧富嚴重不均,最後導致國家走向敗亡。然而國家一旦分裂,戰火不休,人口也銳減,那麼便會渴望統一。這時若有一個雄才大略人物出現,便給一統寰宇,如太祖太宗。

但有一種情況則不同,那便是離開中原之地,如高麗的北部地區,以前一直屬於中國管轄的,但現在有多少人認爲他們是中國人的後代?原因很簡單,因爲種族不同,許多人融合了各個種族,但不再以漢族爲主體了。再比如西夏,也是如此,那怕是漢人,他們也不認爲自己是中國人了。

交趾情況更嚴重,雖然有不少是中原人遷徙過去的,但他們在迅速與當地的蠻人融合着,一旦脫離久了,對中原王朝認可度也漸漸下降了。加上朝廷重心不在南方,這纔是熙寧八年入侵的真正原因。

雖然郭逵打敗了他們,然而只要恢復過來,對宋朝抱有的敵意會更大。這不算可怕的,如果交趾向南擴張,佔領占城真臘,甚至侵佔大理南部地區,那麼就能迅速出現一個比兩廣路面積更大的國家,人口更多,國力更強,熱帶雨林又是他們最好的掩護,最佳的長城。中國必然增加一個強敵。

王巨沒有撒謊哪,只要歷史繼續發展下去,不拿下交趾,這個國家多數時候是中原王朝的麻煩。

能不能拿下,現在是唯一的機會了。

過了現在,交趾漸漸擴張,人口越來越多,文明越來越發達,百姓對這個新國家認可度越來越高,即便元蒙大軍到來了,也難以佔領了。

王巨又寫了,臣不想碰兵事了,敗了會貶職,但勝了,會被無數人潑污水,不如象現在這樣,呆在泉州,安靜地做一點事。

然而爲了國家未來,所以才主動上書。

這得說清楚了,否則弄不好,還沒有動手呢,朝廷下調命詔令了。

寫完了這一段,王巨才說正事。

他會就着兩廣路的力量,平滅交趾。不過也不能說不要朝廷支援,真到動手的時候,還望朝廷支持五千到一萬名騎兵過來。同時還要支持充足的器甲。

其實不用寫,這些也要支持的。

然而這也很關健,就象王韶看到王巨下場後,終於沒有吼出,俺開邊熙河可沒有花朝廷一文錢一斗糧。

可今年犯邪了,說不費朝廷就可以得到熙河。

那麼開邊熙河功勞是誰的?王韶的……那就錯了,功勞應當是趙頊的,王安石的。在陛下英明指導下,在諸位相公指揮下,俺才僥倖取得勝利,這纔是正確的說法!

所以這個必須得寫,就算王巨有妙計,還得要靠朝廷。

然後王巨又說道,其他的臣努力不勞煩朝廷,也儘量就着兩廣的收入用兵。

也就是不必擔心象郭逵這次興師動衆,真正的勞命傷財。

不過不興師動衆,卻又要真正滅掉交趾,朝廷必須給予其他的支持,一是時間,長則四年,短則三年,臣才能從容地佈署以及練兵。

二是給權,臣儘量以最少的代價滅掉交趾,不過那就得給臣兩廣路軍政財方面的大權,各知州知軍,包括提舉司、轉運司、刑獄司、市舶司等等的官員,都要聽從王巨的調動。

不要象韓絳那樣到了陝西,但各個知州自己幹自己的,都無視了韓絳。

三是信任,不管臣做了什麼事,只要不謀反,請朝廷不得干涉,不過也請朝廷放心,臣會善待國內百姓。其他國家軍民,大家就不要管了。

不要又象慶州戰役之後那樣,明明說好的不得釋放戰俘,結果一起逼着釋放戰俘。

四是不得攻訐,南方事了,安定下來,朝廷可以將臣任意調往各州任職,況且升升貶貶,到處遷職,也是祖宗家法,臣不會有怨言,但不要因爲臣一點戰功,就對臣大肆誣衊。

只要能滿足臣這四個要求,幾年後,臣必然替朝廷將南方這個隱患剷除。

要求似乎真的不高,而且也動人心……別的不說,王巨在內治上,雖然大家不想提這個話題了,但罕有大臣能做到的。就是沒有經營交趾之心,隨着兩廣越來越重要,讓王巨南行幾年,對兩廣對朝廷也是有利的。而且對於郭逵這場勝利,以及交趾人的兇殘,確實大多數人很不滿意的。如今王巨說用很小的代價,便能替朝廷解決,也得到了更多的人首肯。

不過還有一些大臣堅決反對。

不能再打了,儘管大夥相信王巨不會有虛言。

然而交趾稱臣了,認錯了,請降了,有這個必要繼續打下麼?

況且遼國相逼,當真不擔心?

又開始爭吵了。

趙頊被吵得頭痛,就在這時,沈括淡淡地說了一句:“陛下,只要召一人進京詢問,即可做出決定。”

“讓王巨進京詳細說明?”

“王巨該說的,也在奏章上說了,非是王巨,而是另外一個人。”

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560章 請功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330章 餿主意第378章 新語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790章 五天第61章 六拜(上)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74章 惡婚(下)第340章 悟空第89章 高家第316章 直臣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377章 平戎策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82章 嚇一嚇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18章 拯救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26章 送禮第520章 天上(下)第33章 愚者第475章 鼓聲(中)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198章 遷徙第658章 海戰(中)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212章 行歌第40章 空前危機第196章 破\處(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163章 蕃騎(上)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59章 離去第820章 屍車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129章 吹三秦第489章 慘戰第317章 坐臥者第466章 笑話第291章 一扇窗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606章 冒泡(中)第258章 屹立(上)第710章 山匪第500章 大殺器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92章 第一躍(二)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381章 五分心第208章 權威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65章 鞭屍第536章 會戰(一)第816章 驚喜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46章 長城(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416章 潑(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794章 讓(上)第84章 鬧大吧(三)第425章 侵利第744章 擔擾第693章 完了第639章 八櫓船第16章 人情第816章 驚喜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822章 是他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313章 後臺第313章 後臺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72章 贈馬第290章 驚豔第574章 維穩第421章 新世紀第173章 攏心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38章 垂涎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450章 門客第258章 屹立(上)第392章 合資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
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560章 請功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330章 餿主意第378章 新語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790章 五天第61章 六拜(上)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74章 惡婚(下)第340章 悟空第89章 高家第316章 直臣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377章 平戎策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82章 嚇一嚇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18章 拯救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26章 送禮第520章 天上(下)第33章 愚者第475章 鼓聲(中)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198章 遷徙第658章 海戰(中)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212章 行歌第40章 空前危機第196章 破\處(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163章 蕃騎(上)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59章 離去第820章 屍車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129章 吹三秦第489章 慘戰第317章 坐臥者第466章 笑話第291章 一扇窗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606章 冒泡(中)第258章 屹立(上)第710章 山匪第500章 大殺器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92章 第一躍(二)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381章 五分心第208章 權威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65章 鞭屍第536章 會戰(一)第816章 驚喜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46章 長城(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416章 潑(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794章 讓(上)第84章 鬧大吧(三)第425章 侵利第744章 擔擾第693章 完了第639章 八櫓船第16章 人情第816章 驚喜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822章 是他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313章 後臺第313章 後臺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72章 贈馬第290章 驚豔第574章 維穩第421章 新世紀第173章 攏心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38章 垂涎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450章 門客第258章 屹立(上)第392章 合資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