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舅家

“父皇只是嘆息先帝心太軟了,沒有挾借承平時光,整頓軍紀。”趙頊道。

這個說法算是比較公平吧。

戰爭到來時,比如眼下李諒祚屢屢大肆入侵,整頓軍紀,弄不好會引起更加不好的後果。

所以整頓軍紀最好是在和平時光,那怕軍中出現騷動,也能及時鎮壓下去,其實只要在和平時光,沒有外部壓力,軍中也不敢有騷動。

若是軍紀嚴明,就不會發生這麼多故事了。

“殿下,其實國家最好的模式是八個字。”

“那八個字?”

“文武兼備,精兵簡政。簡化政務,政令便會暢達,提高效率,節約不必要的浮費。殿下可記得龐公在延州執軍法乎?”

“知道一點。”

龐籍執軍法那才叫兇狠,若軍中有人犯法,或斷肢,或剖腹,或分裂肢體,或活活打死。幾十起懲罰下來,軍紀肅然。誰敢犯法哪?就是那個宋吉到了龐籍的軍中,同樣也不敢出餿主意。

“龐公一走,軍紀又漸漸渙散。爲何?”

“後任官員軟了。”

“這僅是表面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待遇太薄了,實際也不是太薄了,而是他們家人生活在大城市,成本太高,所以一旦長官柔軟,故態復燃。殿下,可記得文公與龐公裁兵一事?”

“這個本王也知道,將八萬將佐兵士裁爲平民或者減了一半薪酬。”

“還是太少了,真宗時應付遼國南侵與李繼遷崛起,搜刮強壯百姓爲禁兵,禁兵數量不過五十來萬人,真宗末年又陸續裁成四十餘萬,但現在臣聽聞國家禁兵好象有七十萬吧。”

“大約六十九萬。”

“那還有多少廂兵?”

趙頊臉色發苦,還有近五十萬廂兵呢。

“冗兵瞭如何精兵?”

“是啊,這是一個大問題。”

“精兵只是一方面,沒有良將,兵再精也無用。就象陳慶之手下的那羣北上的兵士開始時當真個個是虎賁之士嗎?但有了名將還不行,且看冉天王的下場。”

宋朝沒有名將嗎?

只要一打名將就出來了,宋仁宗時的張亢狄青,隨後的王韶章楶,隨後的岳飛。但有沒有用好?特別是北宋滅亡,南宋那麼危險,還將岳飛冤殺了。

歸根到底,還是制度問題。

只要這個制度扭轉了,名將會紛紛涌現出來。

但這個制度不變,王安石就是一年能斂出五千萬積餘,就是沒有司馬光,宋朝還會滅亡。隨着未來天氣轉冷,女真人會想南下,元蒙也會想南下,能抗過幾波攻擊?

王安石變法最終目的就是強軍強國吧,可這個制度不改變,最終結果呢,熙寧伐夏大敗,將這個小趙頊活活氣死。

道理與王巨所講的馬政一樣,養馬是幹嘛的,乃是爲了騎兵準備的,不練騎兵,只知道養馬,在馬身上變來變去,有個屁用啦。

這還不及漢武帝呢,雖然他斂財,也確實將百姓坑苦了,可是將匈奴人也打敗了,換來了北方太平,以致整個民族用漢爲族名!

趙頊臉色更苦。

雖然他還年青,可知道這不是說的那麼簡單,一動會引起天大的麻煩,況且他只是一個皇子。

“王巨,你不要嚇唬潁王哪。”趙念奴溫婉地說。

實際她心中有些小得意,王巨未來的時候,她再三說王巨很了不起,自己這個侄子忽信忽疑。

但就是自己還是低估了王巨,在那山道上一戰了不起,現在卻更不了起。

其實兩人略有些陰錯陽差,年齡不是關健,至少比衛青要好。主要一在陝西,一在京城,時機錯過了就錯過了。不然趙念奴這個身份對王巨有幫助作用的。

第一個就是她這個公主,宋朝的駙馬有點悲催,不是駙馬就不能做高官,王貽永娶了宋太宗第五女,做了N年樞密使,不過卻是一個啞巴樞密使。

主要血緣太近了,加上趙禎一直無子,王貽永能參與到這個皇嗣龍爭虎鬥中,所以要避諱。

然而趙曙沒有關係,好幾個兒子,雖然他是趙禎的義子,血脈上卻隔了幾代。若是有人娶了趙念奴,還是駙馬都尉,不過只能說是外戚了。

爲什麼宋朝後期用高遵裕,用李憲,用童貫,文人打不好仗,又不敢用武將統兵,不用太監與外戚用什麼?這還是一種平衡,對文臣的平衡。可惜高遵裕自己兒不爭氣。

王巨若深想,能想出這層利害關係。但他也有他的做人底限,並且他還沒有想好呢。

往後去的那些人能不讓人發怵嗎?

趙頊呷了一口茶問:“對了,你那個竹紙呢?”

這玩意兒也讓人啼笑皆非,鬧出那麼大風波,可市面上看不到一張竹紙。

“那個要到明年夏天了,甚至秋天。”

“那麼晚?”

“竹子取材廣泛,成本低,可得有一個漫長的漚曬過程。”

“你真讓那些商人一年捐一萬貫紙出來啊?”

“那能開玩笑?”

“那些商人怎麼會同意?”趙頊覺得不可思議,在他心中商人是黑心的,爲了謀財,不擇手段。

“疏導吧,”王巨又將他那套家與國的理論搬了出來:“我說了,他們也就明白了。”

“就這樣。”

“也不是這樣,主要延州商人沒有勢力,若是獲利了,不能保障。不僅如此,我還讓他們拉攏了一個契股,承諾以後給他四分之一的利潤。”

“這麼多?”趙頊驚訝地問。王巨沒有說具體的,可也能想出來,這個人一下子拿走了四分之一,餘下的只有四分之三了,得十幾個商人來分,四分之一豈能不多?

“不然不能保住,殿下,你猜猜這個人是來自那一家?”

“這個猜不出來。”

“就是蒙城高家的一個子弟。”

趙念奴彎下腰竊笑了。

“這個,這個……”趙頊不能作聲了,拉的乃是他的舅家子弟!

看着他吃憋的樣子,趙念奴終於笑出聲。

“殿下,其實商業同樣重要,再請殿下記住臣的一句話,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107章 盜版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21章 松溪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94章 一天第501章 好牌第259章 屹立(中)第727章 鬧劇第181章 神文字第476章 鼓聲(下)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79章 人選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98章 白衣(上)第80章 磨練第709章 聖儒(下)第605章 冒泡(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86章 謠傳第160章 錢哪(下)第363章 霸道第641章 文臣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373章 增兵第679章 黃雀(上)第832章 慘第181章 神文字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853章 囚籠(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535章 號角第715章 犧牲品第503章 大轉移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92章 首相第622章 都在變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30章 都想第108章 姐第322章 小痛痛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568章 隱患第837章 三明第354章 驕傲(上)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569章 戲耍(上)第404章 私軍(下)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40章 裂車(中)第39章 勞動吧第603章 幾振(上)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521章 蔣幹第603章 幾振(上)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530章 跑吧第602章 南方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8章 垂涎第60章 拒第12章 殿下(上)第216章 報復第146章 相約第378章 新語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463章 喜相逢第41章 聯親第303章 改良第178章 子安第90章 好兆頭第172章 贈馬第65章 拜節第586章 值得第662章 破城第375章 交待第815章 溫馨第202章 不明白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800章 點將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555章 和平派第327章 錦囊第212章 行歌第172章 贈馬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275章 威名(上)第403章 私軍(上)第663章 老朋友第66章 長大啦
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107章 盜版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21章 松溪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94章 一天第501章 好牌第259章 屹立(中)第727章 鬧劇第181章 神文字第476章 鼓聲(下)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79章 人選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98章 白衣(上)第80章 磨練第709章 聖儒(下)第605章 冒泡(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86章 謠傳第160章 錢哪(下)第363章 霸道第641章 文臣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373章 增兵第679章 黃雀(上)第832章 慘第181章 神文字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853章 囚籠(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535章 號角第715章 犧牲品第503章 大轉移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92章 首相第622章 都在變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30章 都想第108章 姐第322章 小痛痛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568章 隱患第837章 三明第354章 驕傲(上)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569章 戲耍(上)第404章 私軍(下)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40章 裂車(中)第39章 勞動吧第603章 幾振(上)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521章 蔣幹第603章 幾振(上)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530章 跑吧第602章 南方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8章 垂涎第60章 拒第12章 殿下(上)第216章 報復第146章 相約第378章 新語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463章 喜相逢第41章 聯親第303章 改良第178章 子安第90章 好兆頭第172章 贈馬第65章 拜節第586章 值得第662章 破城第375章 交待第815章 溫馨第202章 不明白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800章 點將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555章 和平派第327章 錦囊第212章 行歌第172章 贈馬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275章 威名(上)第403章 私軍(上)第663章 老朋友第66章 長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