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有過

十艘大海從船塢緩緩拉到大海里。

海水腐蝕性很大的,即便木船航行兩三年三四年後,也要做一次保養,對船艙進行一些加固,重新漆上桐油,然後才能再度下水。

古代讓船上船臺保養也有古代人的辦法,下墊滾木,藉助潮水,然後一步步將船拉上岸。爲此,王巨還讓學生們研究了一些省力的機械。

船多了,就會產生許多經濟價值,僅是保養這一項,無形中就拉動了當地大量的gdp。

四年多辰光過去了,在王巨推動下,泉州之富裕外人都難以想像,嚴格說,如今泉州能接近了南宋中葉水平。

當然,它不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前期純粹是王巨利用金手指所帶來的暴利收入拉動的。但往後去,不能枯澤而漁,這個勢頭就會迅速緩慢下去。不過那時候王巨也早不在泉州了。

但幾個人並沒有想泉州的變化,而是在觀注着百姓。

隨着十艘船隻下水,一批批百姓在船上的水手與管事指揮下,陸續登上各艘船隻,一部分水手在揚帆,然後迅速離開泉州港。

“泉州境內還有十幾萬百姓未帶走啊。”黃驊說道。

“醇之,明年吧。”

“明年子安……”

“放心,到時候我會推薦一個人過來。”

“介甫公變法真害苦了百姓。”

“也不能這麼說,主要原因還是大災,然後是人口的稠密。最後纔是介甫公斂財。沒有做好安撫事宜。導致許多百姓蜂擁而來,到了明年,涌過來的百姓就會少了。”

“若朝廷不忌憚,不知道一年會遷徙多少百姓?”

“如果朝廷不忌憚,全部遷徙,一年最少能遷徙一百多萬以上的百姓,頂多十年,海外人口就能基本滿足。但這是一個僞命題。如果朝廷不忌憚,人口數量迅速增加,朝廷必派官員去管理,一旦官員過去管理,各種斂財,與中原又有何異?到時候還會對中原百姓產生吸引力?”

其實在這幾年內,王巨並沒有直接從移民身上斂財,所有支出仍是各種暴利收入,甚至對移民進行了種種貼補,再加上他的指導。所以海外各定居地纔在穩定地擴大着。若不是這樣,百姓初離家園。甚至說離開中原,那麼人心必亂,連管理都不大可能了,更不要說迅速壯大發展。

而且爲了儘量多遷徙百姓,開支龐大,以至王巨手中也沒有多少現錢,相反的,還欠了三司九十餘萬石稻米。涌來的百姓太多了,得供應他們吃喝,所以籌集的糧食不足了。

“但這次動靜不小啊。”

“我正想進京。”

王巨這句話說了沒幾天,趙頊便下了詔令,讓他進京述職。

不過與這個移民關係不大。

王巨接到詔令,立即對妃兒瓊娘說道:“我們一道回京城吧,順便將三弟的親事辦了。”

“我擔心三弟他……”

“三弟怎麼啦?”

“上次小妹成親,君將母親從保安軍接來,三弟對母親卻一直很冷淡,這次大婚,君若是將母親接來,三弟必不願。若不接,以後弄不好就成了李定。”

“妃兒,你想多了,三弟兩殿省試都沒有得中,我又看過他的學業,估計這一輩子想中進士很難了。”

“還不怨你,如果不是你提議,名額那來的這麼少。”

“妃兒,這話兒可不要亂說,傳出去,那些落榜的士子恐怕全恨上我了。實際也無所謂,即便中了進士,以三弟的課業,多是四五甲進士,難以授得高官。還不如隨我做做事,多少落得一個自由。”

妃兒想到大海彼岸那麼廣大的地盤,也不作聲了,不過這些地盤最後怎麼處理,妃兒想想也茫然了。

王巨再次進京。

他剛到京城,便被趙頊召進宮。

趙頊讓他坐下,說:“交趾……”

“陛下,臣就來說說這個交趾,不過請陛下派人記錄,以示朝堂諸臣。”

“好,那你就說說。”趙頊一邊說,一邊衝邊上的宦官努了努嘴。

邕州慘案發生後,朝堂諸說紛雲,那麼且看王巨是怎麼分析的。

“陛下,我朝重心一直在北方,南方罕設城防,因此儂智高叛變之初勢如破竹。不僅儂智高,交趾人看到我朝南方兵力空虛,雖不象儂智高那樣夜郎自大,但多有不法之舉,比如屢屢小規模的入侵抄掠,還有他們在擴張中,急需人口丁壯,因此與廣南一些不法蠻漢商賈勾結,誘拐綁架我朝百姓,販賣到交趾做奴隸。只是南方我朝一直不大關注,否則又是一幕幕讓人齒寒的罪惡史。”

趙頊咬了咬牙。

“臣再說沈起與劉彝,雖然他們是有圖交趾之意,那也是交趾的一些做法越來越肆無忌憚,不過他們做了什麼?點集土丁,閒時訓練。教習水戰。禁止貿易,雖這一點略有爭議,也是因爲交趾歷年來多次派斥候入境探查我朝虛實,所以沈劉二人才禁止了商貿。爲何交趾大軍入侵時,對我朝瞭如指掌,難道不是這些斥候打探的嗎?”

“這……”

“陛下,蘇緘犧牲得很壯烈,但陛下且看蘇緘的露布,交趾的露布,再看蘇緘罷保甲土丁城防,交趾入侵時邕州有多少土兵防禦?對了,臣似乎聽到契丹派使協議邊境事宜時,韓琦曾上書,蘇緘的做法,便如韓琦上書的做法。”

交趾入侵,大肆屠殺,但他們還理直氣壯地發佈了一個露布:其一是,“所部之民,亡叛入中國者,官吏容受庇匿。我遣使訴於桂筅。不報;又遣使泛海訴於廣州,亦不報。故我帥兵追捕亡叛者”;其二是。“桂筅點閱峒丁。明言欲見討伐”;其三是,“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今我出兵,欲相拯濟”。

第二條第三條有許多地方與蘇緘怦擊劉彝、沈起與王巨的露布重疊,也就是蘇緘討伐劉彝、沈起、王巨的露布,正好成了交趾人的“證據”。

可這三條理由能不能成立?

且看第一條,就算宋朝是收留了一些來投的交趾百姓。然而交趾明裡暗裡做得還少嗎?爲什麼他們做沒有事,輪到宋朝做就成了大罪了。但也沒有關係,美帝公佈收留中國的輪子、貪官,然而中國卻不敢收留一個斯諾登。但交趾是美帝麼?

第二條,桂筅(指廣西安撫經略使)點閱土兵,管交趾屁事。就是章楶在河北集訓土兵,遼國也不過發了一下牢騷,繼續在邊境上與宋朝扯皮,有沒有出兵?

反過來說遼國、西夏與交趾在邊境集訓軍隊,宋朝會不會出兵?

況且宋朝就算有圖謀交趾之意。正逢遼國過來敲詐,全國大旱。這時候會出兵交趾?而且作爲宋朝名義上的屬國,最少也要派使問一聲,且聽宋朝一個解釋吧。

第三條,宋朝變法,管交趾屁事,因爲宋朝變法,他們交趾就能出兵干預了。這他媽的,比美帝還牛逼哪。

“卿也知道這道露布?”

“邕州慘案過後,臣曾派人去暗查了一下。”

但本來交趾這場入侵沒有那麼順利的,然而蘇緘要以和爲貴了,發露布控訴沈起、劉彝與王巨。

爲什麼沾到王巨,正是王巨提議,嶺南必須有備,以防交趾入侵。那麼如何有備,一置邊軍,練邊軍,而非是什麼土兵與保甲了,是正式的置邊軍。二鞏固修繕城防邊寨。三是增派器甲。

劉彝也確實這麼做了,然而這觸犯了蘇緘,他要以和爲貴,不得擾民。確實無論置邊軍,編保甲,或者訓練土兵,會給百姓或多或少帶來一些負擔。

然而蘇大先生,你的對面是什麼所在,一個國家!就算兩國和平吧,也要預防萬一,保留四五千土兵麼。可是蘇緘卻相反着做,就連劉彝讓他派人去領朝廷調來的器甲,他都不屑之。

交趾入侵了,蘇緘這才慌忙地向劉彝求救。

劉彝冷笑,我讓你固城防,你卻廢城防。我讓你增設邊軍,訓練土兵,你卻一兵不增一兵不練,反而將大量保甲土兵解散,主動不設防備。自己兒解決吧。

蘇緘只好自己解決,這回不提寬民了,急忙徵兵,可那來得及,直到交趾大軍兵臨城下時,才徵集了四千餘土兵。還好,他的前任留下大量神臂弓,據說射殺了一萬多名交趾入侵士兵。不過他手中的兵力讓他解散後變得很少了,只有四千餘人,其中近兩千人還是臨時徵集的民兵,不習戰鬥,於是邕州城防禦漸漸吃力。

這時候漢奸出來了,一個當地的漢人獻策,交趾人用囊袋裝泥。墊墊泥袋就能攻破城池,若放在慘烈的柔遠寨攻防戰,那簡直是一個笑話。可現在就不是一個笑話,蘇緘因爲手中的兵力少,無法阻止,幾萬個泥袋子堆積起來,漸與城頭持平。交趾大軍從這個泥袋土山上攻入城中。城破之日,蘇緘叫他的家屬三十六人自殺,他本人也縱火自盡。然而交趾人爲了泄怒,將邕州城中五萬多名軍民,全部屠殺。

這只是邕州城一處,其他各處,殺害的軍民幾乎達到十萬人,甚至連和尚道士都沒有放過。

然而交趾明顯比儂智高要聰明一點,儘管桂州等人也開始有了木棉司的種棉基地,但交趾就沒有再北上了,然後將欽、廉與邕三州的百姓以及擄來海量的財富,一起押着,撤軍回去。

“原來蘇緘也有過……”

“陛下,蘇緘慷慨就義,赴國難而死,即便有過錯,也不能計較了,不過蘇緘雖有張巡許遠之志,才能遠見卻遠不及之。”

這是指慘案發生後,朝廷要追究責任人了,就是沈起與劉彝兩人挑起來的邊禍。於是將沈起安置郢州,劉彝安置隨州。然而拜蘇緘之子蘇子元爲西頭供奉官,趙頊親自對他說:“昔日唐朝張巡許遠守雎陽,蔽捍江淮,他們與你父親相比,未爲遠過也。”

劉彝肯定犯下嚴重錯誤了。

不過連王巨也差一點波連進去,許多大臣上書,彈劾王巨,還有王巨的移民。

但王巨談論交趾可能會入侵時,那是當着許多重臣面說的話,雖然呂惠卿、韓絳、蔡挺與章惇都不在京城了,其他人還在京城裡。

因此趙頊說出真相。

然而還有人彈劾王巨遷移百姓。

不過這些奏章上去後,皆留中不發。看到事態擴大,王安石連貶三四個中級京官,這纔將反對聲壓制下去。

泉州,是王安石禁誨的話題。

雖然遷民讓許多人隱隱很排斥,可確實有很多好處,畢竟遷的都是赤貧戶,正是因爲遷民,才讓這些海商們捐贈了六百餘萬石糧食,特別是熙寧七年那三百多萬石糧食,如果沒有這三百多萬石糧食,朝廷會更困難。

況且因爲海上貿易擴大,給國庫與內庫也增加了大量收入,這也是王安石看重的。

因此他將王巨擱在泉州冷處理了,但也不想泉州出現變故。

趙頊想了一會,問:“如果蘇緘聽從劉彝命令呢?”

“廣南西路還會有劫難,交趾連年擴張征戰,舉國來犯,嶺南兵力空虛,無法全面防守。但至少不會失守邕州城,不過其他地區的百姓,還會遭受嚴重傷害。”

“若是滅掉交趾呢?”

“若是滅掉交趾,以占城之勢,只要我朝不對其抱有敵意,多半不敢入侵我朝。不過還須置邊軍,不僅是敵國,還有蠻人的治理。若有邊軍駐紮於各州,蠻人忌憚,就不會發生屢屢叛亂下山抄掠的事。而且我朝制度,官員多數年一遷,軍政層層分割,邊軍數量不多,就不會有安史之亂髮生。如果什麼都要顧慮重重,只會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爲何你寫了這道奏疏?”趙頊抽出一份奏章,問。

這就是不久前,王巨寫給朝廷的奏摺,只說了一句,明年朝廷若是需要,請讓臣主持兩廣事宜,並且許臣便宜行事之權。

它的背景是在郭逵大軍南下之時,王巨沒頭沒腦地上了這道奏章,大家一起產生恐慌了,更要命的是章楶也上了一道奏章……

第738章 哭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816章 響第860章 堯舜(上)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740章 裂車(中)第276章 威名(下)第471章 迷宮(上)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51章 想法第639章 八櫓船第446章 二王(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617章 呵呵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90章 好兆頭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195章 **(上)第421章 新世紀第375章 交待第294章 倚仗第50章 滿意第304章 獻舞(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162章 立威(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648章 海盜(上)第486章 買安第605章 冒泡(上)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850章 磨古斯第463章 喜相逢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264章 朱序(上)第450章 門客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860章 堯舜(上)第640章 前世第578章 和平第197章 大捷第500章 大殺器第458章 胃口好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823章 值第375章 交待第235章 秋碩第197章 大捷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27章 擔心第400章 二王(下)第124章 觀燈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343章 贖人第450章 門客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399章 二王(上)第862章 崩第423章 畫花第672章 南帝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90章 五天第133章 春回第38章 垂涎第71章 天塌了第53章 賀禮第235章 孩子氣第718章 拯救第744章 擔擾第690章 正統第606章 冒泡(中)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366章 誣奏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127章 先帝第214章 故人第160章 錢哪(下)第774章 腥氣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17章 請求第292章 首相第309章 帶頭
第738章 哭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816章 響第860章 堯舜(上)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740章 裂車(中)第276章 威名(下)第471章 迷宮(上)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51章 想法第639章 八櫓船第446章 二王(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617章 呵呵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90章 好兆頭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195章 **(上)第421章 新世紀第375章 交待第294章 倚仗第50章 滿意第304章 獻舞(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162章 立威(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648章 海盜(上)第486章 買安第605章 冒泡(上)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850章 磨古斯第463章 喜相逢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264章 朱序(上)第450章 門客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860章 堯舜(上)第640章 前世第578章 和平第197章 大捷第500章 大殺器第458章 胃口好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823章 值第375章 交待第235章 秋碩第197章 大捷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27章 擔心第400章 二王(下)第124章 觀燈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343章 贖人第450章 門客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399章 二王(上)第862章 崩第423章 畫花第672章 南帝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90章 五天第133章 春回第38章 垂涎第71章 天塌了第53章 賀禮第235章 孩子氣第718章 拯救第744章 擔擾第690章 正統第606章 冒泡(中)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366章 誣奏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127章 先帝第214章 故人第160章 錢哪(下)第774章 腥氣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17章 請求第292章 首相第309章 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