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

李諒祚看着漫咩衝出大營,喝道:“給朕擂金鼓助威。”

趙明同樣看着敵人,秋風獵獵,滿山遍野的西夏旌旗飄揚,幾千敵騎呈扇狀兇狠地撲來,馬蹄踏在地面上,似乎都能感到地面在顫抖着,但他面色冷靜地說道:“聽我號令,準備放箭。”

敵騎越來越近,不過近千蕃人一動不動,冷冷地看他們迅速撲來,最後連一張張得意囂張的臉孔,也能清晰可見,在這幾千騎兵背後,又揚起了一道道塵埃。

到了眼前!

只隔着一道壕溝,趙明還沒有下令放箭。

“衝。”漫咩大吼一聲,身先士卒拍馬衝入小河中,因爲戰馬的高速奔跑,立即踏起道道浪花。

在他的帶領下,幾千騎兵先後踏入了河中,呈扇狀向趙明他們近千蕃兵包抄撲來。

近了,有的蕃兵艱難地嚥了一下口水。

就在此時,陡變忽生。

漫咩繼續拍打着戰馬,試圖讓戰馬跑得更快一點。

可他跨下的座騎忽然一聲慘叫,前腳揚起,差一點將他掀於馬下。接着其他騎兵跨下的戰馬同樣如此,頓時小河中幾千西夏騎兵亂成一團。

因爲高速奔跑,天氣又幹躁,他們後方有些灰塵,李諒祚還沒有看清楚。只是影影綽綽地看到了一些,於是瞪大眼睛,仔細地盯着河中,試圖想辨認發生了什麼情況。這時趙明終於下令了:“放箭。”

一千蕃兵立即鬆開手中的弓弦,一陣陣箭雨向河中的西夏騎兵飛去。

這河裡有着奧秘,相比於史上突如其來的攻防戰。現在的大順城保衛戰,可是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

所以王巨說了一句:“那有戰爭到來時。能給敵人準備一年多時間?”

華池縣是準備了一年多時間,慶州準備的有七個月。

但就是這個七個月。那也是要命的七個月。

朝廷撥了款項不多,至於那個燒酒,相比於這場戰役的花費,更是少得可憐。不錯,非是多,而是少,很少。但它起到了一些關健作用,一是換來了許多戰馬,蔡挺可以買馬。官府也讓前線官員買馬,然而還有一道詔令呢,必須是三等馬以上,只能撥三十五貫錢。這還是韓絳爭辨後的結果,不然原來更糟糕,只給三十貫錢,還必須是二等馬以上。但就是爭一爭後,這個錢能買到三等以上的戰馬嗎?

爭與不爭一個樣,還是買不到。

如果不是燒酒。蔡挺想買馬,必須出五十貫錢,那會有什麼後果?看看張亢的後果吧。

現在有了燒酒,是“愛國商人”資助的。那怕一百貫錢買來的馬,與朝廷沒有關係,大家便不好彈劾了。

再者。便是訓練時的獎勵,這一招管用哪。想要強大的軍隊,戰士的身體素質與武藝必須跟上去。那麼第一個要伙食好,第二個要高強度的訓練。

現在王巨辦到了,每月都會購買大量生豬肥羊,送到軍營宰殺。甚至導致周邊的豬羊價格一步步地被先後擡高。

然而它起到了效果,這些肉食吃下去,再經過高強度的訓練,一起化成了肌肉,化成了脂肪,在士兵身體裡沉澱下來,因此幾個月下來,士兵身體更加強壯,力氣更大,箭術也更準了,配合也比以前好多了。

效果是有了,但朝廷會不會同意蔡挺用官府的錢帛這麼幹?

所以私商與燒酒再度發揮作用。

這也是“愛國商人”資助的。

變化了不僅是許多營將士,還有武器鎧甲,這個沒有事,儘管用朝廷的錢帛來打造。

因此這段時間兩個作坊無數匠人學徒,甚至打下雜的官兵與廂兵,打造了許多武器鎧甲。當然,因爲時間短,錢帛又緊張,不能做到人人換裝,不過許多官兵一起換裝了。包括眼前趙明的這一千蕃兵。

手上的鎧甲一半是新式鎧甲,它們輕了二十餘斤,這個重量也意味着他們累贅整少了一半。

他們手中的弓全部是真正的複合弓黑漆弓,即便不合格的劣制弓也一起淘汰下去。

箭支也比以前的箭支更精良。

特別是箭頭,那全是高碳鋼打造的箭頭,更鋒利。

爲了追求速度,李諒祚帶了鐵鷂子,不過沒有派鐵鷂子參戰,因此派出的全是輕騎兵。速度有了,可是鎧甲質量很差,並且一半人連鎧甲也沒有,只穿着獸皮當皮甲在用。

要命的離得如此之近,只有幾十步,完全在弓箭射程之內。

一支又一支箭飛向了河中,飛到了西夏騎兵的身上,拼命地鑽進了西夏士兵的身體裡。

“發生了什麼?”漫咩一邊撥打着不停習來的箭,一邊看着河中。

河中有古怪。

是不錯,小河現在很淺很清澈,就象一個美麗動人的少女,臥在大順城腳底下緩緩流淌。然而在西夏大軍抵達之前,種診讓士兵於夜裡潛出城外,來到小河裡,將許多鐵蒺藜布在河下面的淤泥裡,淤泥不深,但隱飾這些鐵蒺藜足矣。況且是從河中心開始布的,一直到河這邊,河那邊則一個也沒有。

這才使西夏騎兵中了招。

當然,還有與精心的準備有關,因爲時間比較充足,甚至連如何防禦反擊的計劃都商議得差不多了,因此這些鐵蒺藜更大,更鋒利。西夏人的戰馬也有蹄鐵,然而它只能包裹着馬腳下面,不能包裹馬腿,況且因爲缺鐵少錢,有的戰馬連蹄鐵都沒有準備呢。這麼一下子撲到戰壕中,那一匹馬沒有中招?

也與精心準備有關,如果是遭遇性的攻防戰,蔡挺只好命官兵將鐵蒺藜撒在河中阻一阻。不會派出趙明於河邊反擊的。現在因爲精心準備謀劃,種診事先派趙明於河邊迎敵。誘惑李諒祚派出大量騎兵反撲。

因此這道小河成了第一場血戰,死傷的不是戰馬了。也有許多人,西夏的人。

漫咩繼續在想,河水趟渾了,看不清下面,但知道有了埋伏,於是他大叫道:“撤,撤。”

能衝過去,可那樣死傷會很慘重的,甚至能勉強重創眼前這支宋朝蕃軍。他們則會全軍覆沒。

塵埃也撒開,李諒祚同樣看到河中的慘象,同樣下了命令:“撤,撤,吹號角,讓前線撤兵。”

趙明喊道:“繼續放箭。”

許多西夏士兵也及時將戰馬撥回頭,開始逃命,然而他們身後一支支箭繼續向他們射去,雖在逃命。仍有許多士兵不停地倒下戰馬,至於河中掙扎的西夏士兵更慘。

李諒祚急切地吼道:“大軍撲上,放箭掩護。”

兩股西夏軍隊左右撲過去,前面士兵提着盾牌。後面士兵放箭,趙明看到西夏軍隊快到了射程之內,這才說道:“撤。”

近千人撤回大順城。

種診道:“擂得勝鼓。”

戰爭纔剛剛開始。但這一戰打得揚眉吐氣,輕鬆地幹掉了近一千名西夏精銳騎兵。受傷的騎兵與戰馬數量更多。這對激勵士氣大有幫助的。

只是他略略有些可惜,西夏軍隊太多了。所以不能打掃戰場與戰利品。

漫咩掛着彩返回大營,李諒祚將葉悖麻喊來,憤怒地責問:“爲何你沒有打聽到?”

“末將失職,末將失職。”

宋吉隱在諸人的身後,心裡想,這如何能怪葉悖麻呢?西夏人來了,宋軍總會做一些防備吧。不過他心中的不安繼續在擴大,總感到很多方面不對似的。

李諒祚又說道:“立即派人,將那壕溝填起來。”

宋吉終於走出來說:“陛下,不妥,這雖是壕溝,也是兩條小河,它們是活水,上游水位比下游水位高,如果派人壅填,上游水必須得泄,將水位擡高,雖然兩河不深,但比較寬闊,那麼河水漫溢出來,壕溝兩邊多成泥澤,不利於我軍攻擊。如果派人於上游堵塞,必須要建水堰,雖然我軍人多力量大,但面積拘束着人力,即便人多也不能發揮作用,又最少需十幾天才能建成……”

十幾天放在平時不算長的,但放在這時候要命了,得要消耗多少糧食?

щшш _ttκá n _¢ o

宋吉又說道:“所以唯獨之計,讓將士下馬,盾牌弓箭掩護,派人往河裡堵泥袋,河水能得泄,也不會漫溢,而且河水能稍稍變淺,雖說天氣還沒有冷下來,也稍稍冷了,想攻城騎兵作用不大的,只有馬下用攻城梯攻城,河水淺,士兵淌過去,不會下半身全部溼透,更不會因爲寒冷影響作戰。”

“你是誰?”

“臣就是投奔陛下的宋人宋蔑。”

“你就是那個宋蔑,好名字。”

“臣不敢當,不過宋朝闇弱,當主大夏興國。”

“這條計策不錯,朕採納了。”

章楶與種診等將領繼續看着西夏人的動靜。

這就是大順城的好處,它從山腳下始建,一直連綿到西山頂上,能夠將前方敵人一目瞭然。當然了,現在宋軍全部退到城中防禦,城外全部交給西夏人,包括節義峰等置高點,西夏同樣也能做到一目瞭然。

一名將領狐疑地問:“他們想堵河?”

章楶道:“他們還沒有笨到那種地步,大約會利用人多的優勢,準備大量泥包,將河底略略填上,使人馬得過。”

“好多馬,傷了好多的馬。”一將說道。

西夏軍隊多啊,所以趙明殺傷了一部分西夏士兵後,不得不退回來,眼睜睜地看着西夏人拉回受傷的戰馬,打掃戰場,清理屍體,扶着傷兵退回。

有的士兵也從馬腿上撥下鐵蒺藜,那些戰馬痛苦地嘶鳴着。他看得心痛了,想當初爲了蒐集慶州所有騎兵營的戰馬,費了多大的心血啊?

種診笑罵:“無論傷不傷,反正我軍也得不到。”

這也是現實,這一戰大家要的效果仍是擊退,而非是擊敗。擊退,敵人就能從容退軍,什麼戰馬物資的,也休想得到了。

章楶說道:“但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種診點頭。

同樣與史上不同,史上蔡挺接到情報,西夏軍隊很近了,只好匆匆佈置,包括堅壁清野,但已沒有多少時間合理安排兵力,更不敢斷定西夏人不從環州側面攻擊,因此大順城的兵力並不多。

然而現在大順城兵多將廣,武器充足,那麼在西夏人堵河的過程裡,又再次有了戰機。

氣怒了一夜,第二天西夏三軍開始填河。

不過戰鬥力更強的騎兵派不上用場了,即便是騎兵,也下了戰馬,在盾牌兵弓箭兵保護下,與後方的士兵一起扛着泥袋,向壕溝走來。

“出擊。”種診命令道。

這次與趙明和蕃兵無關,出城迎戰的是真正的官兵以及部分強人,不過同樣在前方配置了更強大的盾牌軍。

兩軍開始對射。

暫時對宋軍很有利,那就射吧,反正大順城中準備了許多箭支。但這樣拖下去對西夏人無利的,拖一天,這麼多人得吃多少糧食?人不要緊,關健西夏馬多,人加馬,一天下來得要多少消耗?並且弓駑質量射程對西夏人也不利,雖然西夏有一些良弓利弩,甚至到宋朝能賣近百貫錢。但那終是少數。無論弓弩鎧甲,普遍的質量卻遠不及宋軍。因此宋軍的弓弩射程更遠,僵持下去,西夏人傷亡只會繼續放大着。

因此宋軍不急不慢地放着箭,並且種診在城頭上吼着:“命令三軍瞄準後再放箭。”

李諒祚急了,他在後面大聲命令:“擂金鼓,勒令三軍前進。”

西夏人開始緩慢前進,終於大家都分別站在了射程之內,雙方傷亡立即增加。

種診在城頭上下令道:“退後二十步。”

這一退,宋朝弓箭射程的優勢再次發揮作用了。

主要這種地形對宋朝有利,而非是對西夏人利。雖然兩條小河前地勢也算是開闊,但就那麼大的面積,現在雙方几乎投放了一萬餘人,幾乎到達了河谷面積的極限,西夏人數再多,也不能從天上飛來作戰。

雖然西夏三軍繼續逼近壕溝,傷亡卻在一點一滴地擴大着。

開始有西夏士兵冒着箭雨,將泥袋投入小河裡。種診回過頭來對趙明說道:“準備集結騎兵。”

第806章 三國第150章 葬花第111章 挑戰第313章 後臺第10章 檢查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647章 蘇茂蠻第118章 舅家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662章 破城第143章 柺子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50章 海盜(下)第308章 心術第613章 虯髯客第417章 請求第175 新私商(上)第640章 前世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859章 落幕第578章 和平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78章 不合格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12章 屠刀(下)第398章 困惑第580章 遙思第455章 存在第336章 安靜第273章 撈好處第82章 鬧大吧(一)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778章 瘋了第262章 斬龍(上)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3章 殿下(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468章 旅(上)第297章 胡鬧(下)第330章 餿主意第694章 一天第530章 跑吧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1章 背騾子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610章 小道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55章 和平派第97章 放榜(下)第666章 入彀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340章 悟空第373章 增兵第308章 心術第382章 掏心窩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377章 平戎策第37章 魅影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443章 市易第316章 直臣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19章 雙鵰第580章 遙思第25章 寶藏(下)第356章 世襲第205章 禁馬第691章 不滿第429章 道第183章 賽跑第165章 推官(上)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630章 條件(下)第146章 相約第682章 嚇一嚇第401章 十條罪第676章 藉口第423章 畫花第255章 分裂第339章 國賊第738章 哭第15章 夏國劍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13章 殿下(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301章 等機會第849章 冷處理第604章 幾振(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
第806章 三國第150章 葬花第111章 挑戰第313章 後臺第10章 檢查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647章 蘇茂蠻第118章 舅家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662章 破城第143章 柺子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50章 海盜(下)第308章 心術第613章 虯髯客第417章 請求第175 新私商(上)第640章 前世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859章 落幕第578章 和平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78章 不合格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12章 屠刀(下)第398章 困惑第580章 遙思第455章 存在第336章 安靜第273章 撈好處第82章 鬧大吧(一)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778章 瘋了第262章 斬龍(上)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3章 殿下(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468章 旅(上)第297章 胡鬧(下)第330章 餿主意第694章 一天第530章 跑吧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1章 背騾子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610章 小道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55章 和平派第97章 放榜(下)第666章 入彀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340章 悟空第373章 增兵第308章 心術第382章 掏心窩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377章 平戎策第37章 魅影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443章 市易第316章 直臣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19章 雙鵰第580章 遙思第25章 寶藏(下)第356章 世襲第205章 禁馬第691章 不滿第429章 道第183章 賽跑第165章 推官(上)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630章 條件(下)第146章 相約第682章 嚇一嚇第401章 十條罪第676章 藉口第423章 畫花第255章 分裂第339章 國賊第738章 哭第15章 夏國劍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13章 殿下(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301章 等機會第849章 冷處理第604章 幾振(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