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賀蘭硯

----“王知縣,我聽說慶州李家讓孫公整慘了。”朱清說道。

王巨點頭。

在孫沔怒喝下,慶州大小官員一起開動,清查李家以往犯下的罪行。這樣查下去,十家豪強最少有七家豪強都會悲催,特別在邊區,還沾上一個私商,比例會更高。

結果李家悲催了,滿門上下,包括奴僕在內,十一人流放沙門島,還有二十四人也刺配到了各個牢城,餘下幾十名家人僕役被杖打得死去活來,這才釋放出去。

沒有一個人判決棄市,非是孫沔寬恕,這次處罰本來就是太狠了,若是判決棄市,那必須到秋後才能執行,孫沔能熬到秋後麼?人在慶州監牢裡關着,說不定下任知州來了,反而帶來一些新的變故。判決棄市不叫狠,不判棄市才叫狠。

朱清又問道:“王知縣,李家財產如何處理的?”

“朱管事,難道東翁對他家家產感了興趣。”

“不是,我是指孫公有沒有……”

“朱管事,這個問題你就不要問了。”

“王知縣,你還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擔心孫公這次可能被罷官,這是他最後的瘋狂。”

“你說私商。”

“就是。”

孫沔反正寫了辭呈,知道自己不久就要告老還鄉了,而且他歲數也大了,恐怕不會再有起用的機會,於是撈錢撈紅了眼。所以朱清這才害怕,怕孫沔將主意打到私商身上,說不定將王巨也拖下水。

“要麼索性將私商停下。”

“朱管事,不要怕,他不會的。”王巨道。至少自己沒有表面上得罪孫沔,再說,自己是官,是爲國家辦事,孫沔想伸手,不能不考慮後果,況且就他就是下了,還有後人。

“那就好,王知縣,這是我從山那邊得到的一塊賀蘭硯。”

朱清拿出一塊硯臺,一塊做工很美觀的賀蘭硯臺。

上次朱清也得到了一塊很美觀的賀蘭硯,不過讓王巨送給了孫沔。

後人說中國四大名硯,一端二徽三洮四澄,但在宋朝應當是五大名硯,還有山東紅絲硯。

這些名硯都很貴的,一般讀書人罕有人能用得起。但除了這五大名硯外,還有一些名硯,思州石硯、瀘州石硯、燕畿烏金硯、樂石硯,以及這個賀蘭硯,在宋朝名氣都不小。

不過對這個王巨真的很馬虎,因此把玩了一下,便放在桌子上。

忽然他又將硯臺拿起來重新把玩。

不要小看了賀蘭硯,因爲產自西夏,精品賀蘭硯產量又很低,因此價格在宋朝同樣昂貴無比。所以王巨刻意將朱清送的那塊賀蘭硯當成禮物,送給孫沔。

但這個價格真的不好說。

按照商品經濟理論,價格主要是供求關係造成的高低。

如牛,雖然宋朝牛價畸形,主要是朝廷控制的結果,但也受着供求關係的影響,首先因爲朝廷將牛納入財產計戶等,往往養一頭牛多耕地的效益還不及提高一個戶等帶來的損失,再加上朝廷禁止百姓殺牛。

就是民間有人殺牛,那與百姓關係不大,多是商人與里正耆長勾結,將活牛冒充死牛殺掉謀利的,所以百姓寧肯一年花一貫錢去租朝廷的官牛,都不願意自己養一頭牛耕種。

正是這種畸形的制度,造成了牛的求方需求量不大,因此牛價不高。

另外各方勢力的推動,比如災害時,朝廷願望是打壓糧食增漲,商人是囤積居奇,拼命地提高糧價謀利。如果朝廷鬥智鬥法贏了,即便災年,糧價波動也不會大。如果商人鬥智鬥法贏了,那麼災民就下火海了。

但那是糧食,是必需品,不吃飯豈不得活活餓死。不過有的商品百姓離開它,照樣得活。因此它的價格主要是供求關係與大家的認同。

比如書畫,比如牲畜。不吃肉我可以吃魚吃蔬菜,不過大家認同了一百文錢一斤牛肉,那麼這個牛肉就可以賣一百文錢一斤。

然而這個價格有的好判斷,比如西夏那邊出產的牲畜、皮毛、藥材,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標準。但有的不好判斷,比如西夏那邊出產的夏國劍,轉銷過來的西域玉石香料,以及這個賀蘭石。說它值一千貫,只要大家認同,它就值一千貫。說它只值一貫錢,大家不認同,那麼兩貫錢就賣不出去。但如何得到大家認可,供求關係,各方的炒手與出手!

“這也是一個契機……”王巨心中產生了一個好主意。

不過又將這塊硯臺放下。

是好主意,但不是他現在手中財力與勢力玩得起的。

“王知縣,有一件事我一直未對二郎說,大員外今年立春節,感到了風寒,大病了一場。”

“朱管事,放心吧,東翁還不足五十歲,正是壯年之時,只是生了一場病,那個人沒有小病小災?至於二郎,什麼時候他徹底改變了,我什麼時候才放讓回去,否則會一直放在身邊。”王巨說道。

朱清是在打悲情牌。

朱家相對於延州其他大戶人家來說,要單薄一點,全靠朱歡的智慧才興盛起來的。然而朱琦好男風,弄得自己男不男,女不女的,朱儁又有些呆氣,下面還有弟弟,太小了,又是小妾生的,朱歡一出事,朱家前景不妙了。所以朱清刻意將朱歡生病說給自己聽,希望自己將朱儁教好。其實還用得着說嗎?

以前自己在王家寨雖然受了朱家一些小恩惠,但那是平等互助性質的,若說受惠,這次自己來華池縣,朱家才真正幫了大忙。

幾乎朱清就撲在華池縣了。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憑藉着朱家的這份幫助,自己也要將朱儁的呆氣徹底磨掉。

“對了,朱管事,這裡有一些東西,繼續刊印到竹紙上散發。”王巨從書房裡拿出許多紙頭。

依然是二十道數學難題,但《論語》換掉了,換成了《易經》,不但論語易經,以後包括尚書,詩經,孟子,禮記,春秋三傳,王巨都打算全部註上標點符號,於竹紙廣告上刊印,散發天下。甚至有機會,將周禮、儀禮、國語、爾雅等經義也打上標點符號,逐一刊印。

“好來,我回延州後,立即派人送到杭州去。”

朱清帶着這些紙頭走了。

王巨來到縣衙,先讓衙役拿來強人壯馬的戶籍,沒辦法,去年大遷徙,許多村寨都有了變動。村寨變動,強人與壯馬也隨着變動。王巨不得不派人重新編撰強人壯馬的戶籍文書。

然後拿來一張華池縣的大地圖,對照着籍冊,在地圖各村寨標註着強人壯馬的數量。標了一會,王巨對身邊一個衙役說道:“你去西華池砦,將趙指使喊來商議。”

“喏。”

那名衙役下去。

一個多時辰後,李三狗騎着馬,來到縣衙。

王巨看着那張標好各村寨強人壯馬數量的地圖說:“三狗叔,我想將這些強人與壯馬集結強訓一段時間如何?”

“行啊。”李三狗答道。

經過擴軍,新蕃騎兵士數量是九百五十人,保捷軍兵士數量是五百十六人,並且都是騎兵,兩營都嚴重超編。

不過其他七營去年三戰都有輕重不等的減員,所以相比於去年戰前,華池縣的兵力增加得不多,只有兩百餘人。總兵力不過才四千一百餘人。

但大戰來臨,還不能將所有兵馬全部抽調出去,那樣被敵人抄了後路怎麼辦?所以能派出的兵力不過三千餘人。

對付去年抄掠的西夏人足夠了,但應付可能來到的數萬敵人,這點數量會少得可憐,王巨將心思打到強人與壯馬身上,是謂必然。

並且去年因爲遷徙與安置,秋後強人與壯馬並沒有集訓,現在天氣也正好,雖然冰雪未化,但不象深冬那麼冷了,到春耕生產還有漫長的一個多月時間,大家一起閒在家裡,正好將他們調出來練一練。

李三狗正在想怎麼訓練呢,王巨又問了一句:“三狗叔,我想將他們編置成都如何?”

“啊,這不大好吧。”李三狗失神地說。

義勇與禁兵一樣,是以指使做單位,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一營。標準一營,騎兵四百人,步兵五百人,一營又分成幾都,一都就是一個大隊,標準一都是一百人。一都又分成十個小隊,一小標準是十人,小隊長是十將,大隊長是都頭。唐朝也有類似的編制,但不叫指揮與營,而叫一府,一府標準也是五百人,但最小編制人數更少,那就是一火,也叫一夥,五人一夥,長官叫火長,薛仁貴最初進入軍中,便是擔任着一個小火長。

不過強人與壯馬並沒有設營與都,只有各個小隊。

一是蕃人雖戰鬥力強大,可紀律性差,加上桀驁不馴,不易組織。二有許多蕃族相互有仇,想要編都編營,必須就近編置,越近蕃族有仇的比例就越多。

所以李三狗聽到王巨打算編都,感到很驚詫。

這個原因王巨當然也知道,但他又說道:“三狗叔,不編都,就不易形成戰力,最少嚴重地削弱了戰力。”

“大郎,這個不大好編啊。”

“我想試一試!”R1152

第603章 幾振(上)第51章 想法第278章 述職第624章 縮影第399章 二王(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59章 聰明人第130章 吻合第37章 魅影第122章 賭第226章 底氣第182章 子午山第796章 露底第362章 竊賊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301章 等機會第710章 山匪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718章 拯救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129章 吹三秦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264章 朱序(上)第727章 鬧劇第157章 請權(上)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244章 蕃奸第860章 堯舜(上)第563章 羞侮第447章 一頃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91章 一扇窗第635章 抽解第50章 滿意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705章 殺母(下)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58章 屹立(上)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9章 震盪第434章 羞侮第625章 有過第478 鼓聲(續下)第195章 **(上)第398章 困惑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666章 入彀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468章 旅(上)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555章 和平派第124章 觀燈第771章 軟第478 鼓聲(續下)第623章 自保第769章 反轉(下)第574章 維穩第90章 好兆頭第315章 青澀第276章 威名(下)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20章 上眼藥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61章 堯舜(下)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76章 鼓聲(下)第538章 會戰(三)第300章 一箭第426章 楚懷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82章 鬧大吧(一)第835章 同意第767章 控訴第436章 小人物第769章 反轉(下)第427章 擔心第260章 屹立(下)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823章 值第556章 生疑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450章 門客第470章 動援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06章 來巧了
第603章 幾振(上)第51章 想法第278章 述職第624章 縮影第399章 二王(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59章 聰明人第130章 吻合第37章 魅影第122章 賭第226章 底氣第182章 子午山第796章 露底第362章 竊賊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301章 等機會第710章 山匪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718章 拯救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129章 吹三秦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264章 朱序(上)第727章 鬧劇第157章 請權(上)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244章 蕃奸第860章 堯舜(上)第563章 羞侮第447章 一頃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91章 一扇窗第635章 抽解第50章 滿意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705章 殺母(下)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58章 屹立(上)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9章 震盪第434章 羞侮第625章 有過第478 鼓聲(續下)第195章 **(上)第398章 困惑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666章 入彀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468章 旅(上)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555章 和平派第124章 觀燈第771章 軟第478 鼓聲(續下)第623章 自保第769章 反轉(下)第574章 維穩第90章 好兆頭第315章 青澀第276章 威名(下)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20章 上眼藥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61章 堯舜(下)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76章 鼓聲(下)第538章 會戰(三)第300章 一箭第426章 楚懷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82章 鬧大吧(一)第835章 同意第767章 控訴第436章 小人物第769章 反轉(下)第427章 擔心第260章 屹立(下)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823章 值第556章 生疑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450章 門客第470章 動援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06章 來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