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三個富翁

這纔是懂軍事的人,看看,如今那麼多大臣都知道了這件事,然而誰想到了董氈?

王巨心裡面想到。

倒是章楶無所謂,他早就高看了王巨,難道這副好牌,王巨想不到嗎?

“不知子安可寫信給了董氈否?”

“還沒有,我正準備到洛陽與你會合後,再共同商議,用什麼語氣才能打動他。”

“那就好,依我之意,子安最好不要寫信給他。他來,就是不寫信他也會來,畢竟吐蕃那邊同樣也貧困,這麼大的便宜,難道董氈不撿?他不來,即便子安與我共同寫信給他,以你我的資歷威望,也未必打動他,相反的,說不定還起了反作用。萬一王韶以後大兵西向,也因爲子安這封信,我朝上下都領了董氈的情,到時候王韶便佔不住大義了。”

不但佔不住大義,可能國內還有人用此做文章,來阻止王韶開邊。

“質夫兄言之有理,”王巨悚然一驚。

也不是王巨想不到,時間太急了,這三四天時間裡,除了趕路外,便是在安排物資,根本就沒有時間細想這件事。

就是這段對話傳出去,說不定還會有許多人想不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不過對於兩人足矣,章楶沒有再說,又問道:“子安,此去是打算但求無過,還是想建立奇功?”

“但求無過怎麼說,建立奇功怎麼說?”

“但求無過很簡單,死死守住大順城與安疆堡,敵人兵力越多。消耗越大。以西夏之財力。肯定不能準備幾十萬大軍的數月消耗之糧草,一旦西夏糧草耗盡,會自己撤回去。不過這樣做依然有風險。”

“說說看風險何在?”

“西夏既然出兵大順城,也必料到我朝會這麼做,因此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強攻,但不會強攻安疆堡,那邊的道路更加崎嶇。即便攻破安疆堡,幾十萬大軍與大量的糧草物資也不會迅速通過,所以必然是強攻大順城。雖說大順城堅固,不過西夏若是鐵了心強攻,又有這麼多兵馬,未必就不能攻破。大順城一破,幾十萬大軍暢通無阻涌入慶州境內,慶州危矣。還有一種可能,那便是兵分兩路,一路強攻環州前方諸堡。以如此龐大的兵力,即便兵分兩路。力量也不弱。若是那樣,變數更多,我軍兵力少的弱點會被無限放大,到時候更危險……而且倚據兩城堅守,西夏大軍拒之橫山,也不能最大發揮鄜延路與涇原路的兵力。”

“那麼如何建立奇功?”

“放!”

“放?”

“重新毀掉安疆堡。”

如果聽的人不是王巨,一準認爲章楶是瘋掉了。

但是王巨卻在認真地細想,半天后說道:“妙。”

章楶又說道:“只是那樣,花的錢帛會更多,消耗的糧草也更多。”

運輸糧食的花費與數量非是正比例的,而是一種遞增比例。

時間越緊張,調運的糧草越多,那麼損耗的比例也越大。如平時時間不急,從鄭白渠調運一千石粟去慶州,來回不過二十來天時間。動用的輜重車兩百輛,所需廂兵頂多五百人,消耗的粟米兩百石足矣。打算從鄭白渠發出的粟價一石一百文,一千石乃是十萬文,加上輜車的損耗,牲畜的死傷,“鹹菜錢”等各種補貼,頂多十五六萬文。再除以八百石,一石成本不過二百文。但是在短時間內調運一萬石糧食到慶州,一石成本可能漲到三百文,四百文。如果調運五萬石,能漲到五百文六百文。

這是指動用免費的廂軍與民夫的,如果交給商人,全部僱人,還要加上人力成本,那個費用無法想像。

所以慶曆戰爭時,平均一斗粟從後方調到前線能達到四百文的高價,那麼一石能達到近四千文!

況且前面羅兀城之戰的物資調運已經將陝西百姓坑苦了。

“這個都沒有關係,可以將百姓調到後方就食。”

“就食雖是一個辦法,只是天氣冷啊。”

“天氣冷,我方困難重重,敵人困難更重。”

兩人正說着話,野龍咩勝進來稟報:“明公,蘇子由帶着一個老先生要見你。”

“讓他進來吧,”不過王巨想了想,還是迎到驛站的門口。

小蘇的身後是站着一個長相清瘦的布衣老者。

“請進,請進,這位是……”

“他是安樂先生邵康節。”

“邵雍?”

“正是老朽,見過子安。”邵雍拱手一禮,姿態還是不錯的。

王巨心說,正好,但嘴上道:“請進吧。”

將他們二人引進驛站內,讓他們坐下。

王巨問:“不知子由兄帶着邵先生來造訪,有何貴幹?”

“安樂先生乃是奇人,我替他向你引進。”

人才哪,朝廷當重用之,不過小蘇說話不算話,至少沒有王巨說話管用。所以帶着邵雍來,介紹他與王巨認識了。

“替邵雍引進,我腦子壞掉不成,”王巨心裡又想,道:“子由兄,我已離開京城了,如何替邵先生引進?”

“子安,不妨讓邵先生與你一道去慶州。”

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只要邵雍隨王巨到了慶州,王巨在慶州又沒有犯下大錯,那麼有了這份履歷,衆人再推薦,邵雍就能進入趙頊視野。這個“奇人”將會爲國家重用了。

王巨很是地無語。

宋朝慶曆年間儒學上有三先生,胡瑗、孫復、石介,但那已是過去式了。

現在有五先生,張載、周敦熙、邵雍與二程兄弟。在王巨心中張載地位最高的,其次是周敦熙。儘管王巨並不贊成周敦熙的學說。但對邵雍與二程皆反感。

他對邵雍反感與邵雍誣衊王安石父子無關。而是反感邵雍在洛陽天天拿着一本易經,往大富大貴之家跑,裝神弄鬼,騙吃騙喝。你倒底是儒學大師哉,還是神棍哉?

王巨笑了笑道:“邵先生,我聽到一件事,治平年間你帶着幾個客人去洛陽天津橋上散步,聽到空中有鳥鳴之聲。忽然臉色慘然。客人不解。你長嘆道,這是杜鵑的鳴聲哪,洛陽從前皆沒有過,現在它們卻從南方飛來,想來國家從此有變,不幸從此開始。客人還是不明白,你又說,萬物皆有聯繫,以易經爲論,世間興衰都有它的跡象。杜鵑鳥飛至洛陽,也是一個徵兆。這表明不出三五年。皇上一定起用南方人做宰相,那時候南方人結黨亂政,天下將大亂矣。客人?大驚。你又解釋道,國將大治,地氣會從北向南。國將大亂,地氣從南向北,這是千古不易之理。現在南方地氣都到達了洛陽,離開封還遠嗎?”

小蘇心說,要糟。

王巨最恨的就是這個南北之爭。

就象在坐的四個人,自己是不南不北,然而章楶卻是地道的南方人。

但邵雍不知道哪。

首先王巨是北方人,其次王巨雖不是保守派,但看上去也不是變法派,否則也不會與小蘇交好了。因此根本就沒有注意小蘇的臉色,便說道:“是啊,此誠爲可惜哉。”

王巨沒有反駁,而是說:“邵先生有如此才能,可否通過一些萬物的徵兆,替我卜一下此行之勝負?”

“這個……”

“拜託。”

“那麼老朽就爲難一回,子安此去慶州,兇中有安,安中有兇。”

“何謂兇中有安,安中有兇?”

“以靜制動爲安,以動制靜爲兇。”

“我還是不大明白,能否再說清楚一點。”

“大地儲藏之季用兵,主靜不主動。”

“似乎有些道理,不過何爲靜,何爲動?”

“守爲靜,攻爲動。”

如果這句話放在朝堂上,真能將許多人迷惑住了,八萬對三十萬,兵力懸差如此之大,可是八萬的一方有諸堡砦堅守,難道還會主動出擊嗎?

王巨忽然笑得前抑後合,笑完說:“邵先生,你想錯了,此行我與你所說的恰恰相反,非是以靜制動,而是以動制靜。難道我此行會大凶嗎?”

大凶嗎,敢不敢說大凶?要知道眼前可是第一次大順城大捷的二號主,是一個真正懂軍事的人。

邵雍臉色一下子變得難堪。

“還有,邵先生,我依然不解,如果按照邵先生的說法,地氣從北向南,國家就會大治,但如果這個地氣從契丹而來呢?”

那不是大治,而是真正的大亂了。

這下子立即將邵雍難住,但王巨未等他想出說辭,便扭頭看着小蘇說道:“子由兄,介甫公變法前,曾與司馬公有過一番對話,介甫公說民不加賦而國自用。司馬公反駁道,天地財物只有那麼多,不在官便在民,你所說的不加賦而國自用,無非就是暗地裡做手腳而奪民財,那比加賦更惡劣,至少加賦還有根據與一個具體的數字。桑弘羊就是這樣迷惑漢武帝的,誰不知道?”

“司馬公乃是國之賢臣也。”邵雍立即說道。

小蘇暗暗叫苦不迭,王巨與司馬光的關係,那就象水火一般,你倒好,當面誇獎司馬光乃是國家賢臣。他這才發現,自己將邵雍帶過來推薦,根本就是一個錯誤。

王巨未理邵雍,這就是一個神棍罷了,他擔心的是小蘇。

範純仁乃是范仲淹的兒子,人家乃是天山上的雪蓮花,不可能屑自己這個俗人。

呂惠卿雄心勃勃,未來也未必會是好朋友。

自己得防火防盜防曾布。

自己寫了信給沈括,沈括很客氣地回了一封信,討教了許多學問,自己不久前又寫了第二封信給沈括,但未來也未必會成爲好朋友。

張商英那邊還找不到藉口相互聯繫。

所以自己現在真正的朋友只有章惇、章楶與小蘇。

他可不想小蘇將來被這羣人洗腦了。

因此王巨繼續說道:“實際介甫公說得沒錯,木棉司加賦了嗎?它不但沒有向百姓加賦,反而一年替國家帶來幾百萬貫的收入,又使許多極端貧困的百姓得以生機。這個財富是可以做大的,財富做大了,國家自然而然收入就增加了。那麼理論上就可以做到不加賦而國自用。然而司馬公同樣說得沒有錯,有不加賦而國自用的法子,然而介甫公卻沒有找出多少。他的許多變法,實際是在重新攤派財富。不過司馬光這裡刻意疏略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什麼問題?”

“介甫公的變法是重新攤派民財,不過這個民財也得要分的,權貴豪強之民財,二等戶的普通大戶民財,三四等戶的中小主戶之民財,五等以下貧困戶的民財。治平末年,國家窮困,欠下天文數字般的積欠。但國窮如此,不代表着普通百姓都變得富裕了,二等戶還好一點,三等戶就面臨着極大的生存壓力,四等以下戶是越來越窮,否則全國不會有那麼多盜賊禍害百姓。也就是兩頭小,中間大。”

“而這纔是最危險的,國家窮,遇到特發問題時就沒有充足的財力去解決。治平四年大旱,就因爲這個窮,讓災民自己兒想辦法。如果旱情持續呢?或者今年繼續向治平四年那樣,三十萬敵寇來入侵,國家如何應對?”

“至於普通底層百姓窮,那個危機更嚴重,他們是國家人數最多的羣體,如果一個個活不下去,會不會產生第二個張角黃巢?”

“韓公家的佃農多達幾千戶,幾乎與一個小州軍總戶數相當,所以韓公才花費巨資在相州修建晝錦堂。你們都在洛陽,當知道富公的家產,不下數百萬貫。文公家產也不少,就是那樣,家人還在放高利貸謀利。他們都是天下人寄望的名臣重臣哪。這正常嗎?”

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446章 二王(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608章 下馬第7章 路窄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750章 張睦(下)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43章 大哥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120章 上眼藥第252章 地獄(下)第806章 三國第571章 貴人第598章 白衣(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731章 假像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323章 吃柿子第537章 會戰(二)第767章 控訴第251章 地獄(上)第731章 假像第76章 世仇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508章 逆轉(中)第171章 貴人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71章 貴人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50章 門客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729章 考驗第41章 聯親第93章 第一躍(三)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33章 默契第808章 好消息第702章 大事(上)第829章 機會?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401章 十條罪第630章 條件(下)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520章 天上(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44章 二王(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133章 春回第294章 倚仗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35章 蠱母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205章 禁馬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843章 朔正第38章 垂涎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396章 井田第33章 愚者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322章 小痛痛第89章 高家第690章 正統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762章 咬死第113章 侍讀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661章 自曝第175 新私商(上)第129章 吹三秦第838章 願望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89章 不能言第197章 大捷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718章 拯救第718章 拯救第175 新私商(上)第635章 抽解第53章 賀禮第342章 羣龍無首
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446章 二王(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608章 下馬第7章 路窄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750章 張睦(下)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43章 大哥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120章 上眼藥第252章 地獄(下)第806章 三國第571章 貴人第598章 白衣(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731章 假像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323章 吃柿子第537章 會戰(二)第767章 控訴第251章 地獄(上)第731章 假像第76章 世仇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508章 逆轉(中)第171章 貴人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71章 貴人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50章 門客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729章 考驗第41章 聯親第93章 第一躍(三)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33章 默契第808章 好消息第702章 大事(上)第829章 機會?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401章 十條罪第630章 條件(下)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520章 天上(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44章 二王(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133章 春回第294章 倚仗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35章 蠱母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205章 禁馬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843章 朔正第38章 垂涎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396章 井田第33章 愚者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322章 小痛痛第89章 高家第690章 正統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762章 咬死第113章 侍讀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661章 自曝第175 新私商(上)第129章 吹三秦第838章 願望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89章 不能言第197章 大捷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718章 拯救第718章 拯救第175 新私商(上)第635章 抽解第53章 賀禮第342章 羣龍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