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

“子厚,這種武器只能說它是原來虎踞炮與大霹靂彈的結合體,能增加勝利的機率,但不能說完全能決定勝負的走向。”

王巨又打了一個比喻:“我朝的器甲精良可以說是舉世無雙,對西夏與遼國都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因對方剽悍的騎兵,兩相抵消了。但對大理與交趾、占城,優勢更大,所以只要對地形與氣候有所應對,就能將他們打敗。也就是說,對付這些文明較發達的地區,有優勢,優勢不大。不過再往東去往南去,對付那些未開化的土著,優勢就更大了。但只要他們稍稍開化,形成一定有組織有秩序的國度,那麼又難以對付了。因此我在彼岸讓船隊繼續東航,雖繞過了文明核心區域,仍與許多土著發生了衝突,並且傷亡率達到了四分之一。”

趙念奴在彼岸說,王巨正在研發一種新武器,用以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但現在的火炮,只能相當於明末時的水平,而且成本也比較高。

能發揮到作用,但不能說完全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除非達到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水準,那樣,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就將蕩然無存了。

但想達到那個水平,是各方面的技術都要得以提高,才能實現。也就是得用大量錢帛燒出一個比較完整的工業樹,但燒再多錢,沒有大量相關的科學家,也沒有用。

憑藉王巨那些教課書,就能在短時間內造就各行各業的科學家出現嗎?

反正在王巨這一生中,大約是不大可能了。

“子厚,或者打一個比喻吧,正常來說。宋夏或宋遼之間發生的戰爭,非是一個方面佔據優勢就能勝利的,國家的財政狀況與支持度。兵力多寡,後勤是否充足。主將的謀劃能力與指揮能力,普通將士是否軍紀嚴明,英勇悍戰,以及器甲優劣,還有地形與氣候等級因素,都能決定勝負的走向。就象種諤率軍到達鹽州後遭遇大暴雪,西夏水淹我軍,這就是氣候決定勝負。地形決定勝負,主帥也很關健,如果不是高遵裕率領中軍,換成苗授或劉昌祚,即便不能滅掉西夏,但不會損失那麼慘重。然而某一方面優勢比較突出時,其他方面落後度不大,比如換成李靖韓信等人來做主將,那麼就必然順利將西夏拿下了。如果器甲技術再進一步,威力更大。騎兵的優勢就能抵消了。”

“子安,如此,我朝財政優勢豈不是很突出?”

“所以我朝雖慘敗。但能將西北守住,西夏雖大捷,卻連米脂寨蘭州都沒有辦法收回去。但在這上面,我朝還沒有將這個財政的優勢發揮好。”

如何發揮,且看兩三年後的賀蘭石!

“子安,胸有成竹了?”

“那敢說哦,子厚,說不定某些人此時已經開始在謀劃如何對付我了。”

“子安,莫要擔心。陛下回到宮中後,已經下旨。將安燾外放到了青州。”

“何止他一個人,但不管怎麼說。眼下當務之急,必須將國內安頓後,才能圖謀西夏,一雪前恥,因此我向官家請求,讓我進入中書,給我權利,給我三年時光。”

“子安爲何不授中書令之?”

“當時介甫公爲何讓富公爲首相,他爲次相?位於首相,就等於站在最前面了,看似風光,兇機更大。只是介甫公未想到富公帶頭反對他變法。然而王公與富公則不同,他雖不是變法派,也不是反變法派,對我更有提攜之功,至少在中書不會對我掣肘。而且我一回來,就位於他之上,那麼王公心中未必會喜歡,官家也因爲放權,其他人挑唆之下,說不定產生猜疑之心。所以我向官家提出了三個要求,將它列在第一位。”

總之,章惇是一個很不錯的宰相。

但剛猛有餘,陰鷙不足,所以才吃了曾布的大虧。

不過想一想宮中那個皇后,王巨還是頭痛。

或者將趙頊的那個纔出生不的兒子幹掉?

這不是扯蛋麼。

王巨又問:“國庫還有多少積餘?”

“還有一些,但如果寬賦,雖然國庫不會緊張,可伐夏時,財政必然不足。”

這也能理解。

不是慘敗所帶來的損耗,就是戰後的撫卹,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死了六十萬軍民哪。

一人就打算撫卹三四十貫,這已少得可憐了,那就需要兩千多萬貫的撫卹費用。如果象王巨在南方時一名烈士能撫卹一百餘貫,宋朝財政直接垮臺了。

其實章惇用這句話委婉地勸說,王巨不要將王安石的變法一起廢掉了。

反正變法這麼多年也過來了,大家同樣適應了,再加上以前的歷歷調節,包括王巨廢罷市易,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新法的危害已經沒有開始那麼大了。

其實這些看似零零碎碎的,正是章惇前來的用意。

在這裡好溝通啊,到了朝堂,一個在中書,一個在門下,又當着大夥的面,如何能溝通之?

至於重要的大臣最好不要在私下場合聚會,則見鬼去吧。

王巨已經說了,只要六年,並且京城只有三年,還要避諱嗎?

王巨卻搖了搖頭。

該廢的還要廢,該調整的還要調整。

不狠心,又只有三年時間,如何能讓國家迅速昇平?

他又說道:“看來,還是要與官家商議一番。”

商議什麼?

想辦法弄出更多金銀。

實際發行絹交,國家某種意義上也是在“賺錢”,王巨估算了一下,如果發行一億貫絹交,放在彼岸則能盈餘三千餘萬貫,放在宋朝,浪費可能多一點。但最少能盈餘兩千五百萬貫以上。

但有一個首要的前提,這些絹交能得到百姓認可。

所以王巨用如此複雜的手段與材料做爲新交,而且面額是如此之小。就是讓大家認可,讓一些不法宵小不易僞造。

可想得到大家認可。光憑這手段還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幾乎相待的金銀做本金,那麼兩個手段合在一起,所有人都認可了。

眼下彼岸的,與趙頊攢下來的金銀合在一起是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

王巨又承諾,以後六年每年會從彼岸帶來一些金銀,湊成三百萬兩金子。兩千萬兩銀子,如果加上朝廷的這批金銀,則是三百六十多萬兩金,兩千四百多萬兩銀,以此爲本金,能發行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的絹交了。

看似龐大,但還是滿足不了宋朝貨幣流通的需要。

王巨也等不到六年後了。

然而又不能拼命地擠壓彼岸,難道彼岸就不要發展了?

所以還只有從宋朝內部着手。

但這個有點難。

因爲經濟繁榮,貨幣不足,所以貨幣越來越緊張。銅幣緊張,金銀更緊張。

這纔出現史上宋末時,一兩銀價值四千文以上。一兩金能價值三萬到四萬文。

還有一個懸案,有人用明朝銀子與宋朝銀子相比,說是明朝經濟更繁榮,或者說宋朝物價更高。這說法大錯特錯了,明朝銀子能與宋朝相比嗎。性價比平均起來相差了五倍以上,最高峰能達到十二倍!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從百姓手中弄出一些金銀,就要用一些手段了。

“可是百姓也需要金銀哪?”

“子厚兄,是如此。不過我聽說,已經有人開始用祖陽的那種織機改造成新式紡機。紡織棉布了。”

“是有此事,那個祖陽也仁厚。今年春天將專利所得的四萬多貫錢,全部捐給慶州官府,讓他們撫卹烈士家屬。不過這些織機看樣子,還遠不如子安所推出來的織機。”

那能一樣嗎?

不過王巨也很感謝祖陽,實際祖陽的新式織機,能織毛線與毛料布匹,奧秘就是在他發明了一種原始的飛梭,王巨派人花三萬貫錢買了其專利,但派去的人沒有透露是王巨買的。也就是祖陽捐出去的四萬多貫錢,一大半以上是來自王巨的。

至於王巨所說的專利保護,這兩年許多人就當成笑話了。

但王巨指的不是這個,他繼續說道:“子厚兄,有此織機,並且今年我臨回來前,又派了一支船隊去了彼岸的彼岸,開始擴大幾個定居點的建設開墾。還囑咐了他們,到明年藉助這幾個定居點,派兩支敢死隊,進一步深入,一支去南方那片大陸的深處,尋找一種神獸。”

“神獸?”

“很萌很有價值的神獸(指羊駱,又名爲草泥馬神獸,呵呵),它比羊大,比駱駝小,但與毛羊一樣,長着厚厚的絨毛,其毛質比毛羊更佳。另一支則是進入到北大陸的深處,尋找一種新的木棉,它雖仍不及大食棉,但比我朝的木棉棉絨更纖細。”

更纖細就意味着更容易紡成棉線,更容易織成布。

“彼岸爲了研發上乘的琉璃(玻璃),已經花費了許多錢帛,一旦成功,大食那邊還有什麼貨物向我朝暢銷?玉石香料嗎,那能帶來多少貿易?”

“金銀迴流?”

“正是。”

其實自從王巨大規模向那邊暢銷先進的冷兵器後,大食金銀已經迴流了,不過不是向宋朝迴流,而是向彼岸迴流。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

前世的天朝,每年都會產生巨大的貿易差,有人叫冤,是有貿易差,可這中間得有多少是外資企業啊。

這說法是錯誤的,是有不少是外資企業產生的,但這些商品是在天朝生產的,那麼就會爲天朝百姓帶來許多就業機會,帶來許多稅收。況且這些商品會讓多少下游企業得以生存?這樣連帶下去,所帶出的產業與隱形收入是驚人的。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做爲一個國家,應當鼓勵百姓敢於對外大量貿易。當然,將稀土當成大白菜賣掉,那就不能算了。

彼岸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過去的百姓幾乎是一無所有,爲何短短時間內,迅速變得繁榮起來,也是這個原因。特別象是豐市與溫市,即便放在宋朝,也是一箇中等規模的城市了,然不同的是,這兩個城市開始出現了粗步的工業……

“不僅是金銀迴流,雖然六年後,彼岸不用再向朝廷捐助了,直到三十幾年後才重新捐助,然而彼岸人口終是很少的,需要那麼多金銀嗎?那麼必然用金銀來購買大量商物,帶回彼岸。那麼彼岸的金銀,包括從倭國那邊得到的銀子,也會流向我朝。子厚兄,還擔心民用金銀不足嗎?”

“如果到明年兩方面結合,能湊集到相當於一億貫的金銀,就能發行一億兩千萬貫絹交,可以替我朝無形中謀得三千萬貫利潤。雖然不能這樣算賬,比如這些金銀爲本金,這麼多金銀,一年就會產生一千萬貫的利息,不過它們多是來自彼岸捐助,所以不會有人太在意了。”

“是啊……”章惇也醒悟過來。

不說國家發行絹交是盈利的,這些金銀儲存在哪裡,每年都會產生利息差的。

當然了,比放在國庫內庫沒有任何收益,還派人保管的強。

這個新經濟的什麼,章惇搞不懂。

但他知道一點,如果在這一年半時間內,能多出三千萬貫收入,足夠王巨做很多事了。

“子安,可是讓百姓自發地交出金銀,難度不小啊。”

“是啊,我們共同合計一下吧。”

兩人在合計着,如何從百姓手中弄出更多的金銀,外面已經轟動了。

“少保回來了。”

“那個少保。”

“就是延州的那個少保。”

“是真還是假的?”

“真的,並且似乎替官家帶回來幾樣重禮,官家這才帶着大臣們去了五丈河畔,爲了觀禮,還將周邊的一些百姓驅逐了。”

“那太好了。”

王巨在京城的優勢不大,不過自從他廢除了市易法後,一下子贏得許多京城普通百姓的支持。

況且他以前勝得那麼光榮,他走後,宋朝又敗得那麼慘。

一時間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議論這件事。

有百姓雀躍之,有百姓哭泣之。

爲何哭泣?

死了六十萬軍民,主要是陝西的百姓與各式民兵,不過京城禁兵也死了不少。

如果王巨不被文彥博孫固等人弄走,那來的這兩場慘敗,自家的兒子(丈夫)怎麼會戰死?

因此越想越悽慘,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氣憤,有人就忍不住號淘大哭了。

但大多數人還是很開心的,正好這一天晚上天氣晴朗,月光明媚,居然有許多百姓都認爲今天晚上的月光是如此的燦爛動人。不過好在王巨的新宅子已經位於“貴人區”,否則這時,說不定會有許多百姓圍過來詢問了。(。)

第731章 假像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501章 好牌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73章 撈好處第151章 弟仇(上)第168章 坦白第740章 裂車(中)第330章 餿主意第127章 先帝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759章 張睦(上)第419章 剋星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766章 天機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86章 山林第29章 畫皮第51章 想法第130章 吻合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77章 意境第800章 點將第312章 屠刀(下)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510章 雪祭第730章 兩顆心第167章 鐵門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97章 放榜(下)第708章 聖儒(上)第768章 反轉(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88章 酒語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843章 朔正第208章 權威第367章 變化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27章 鬧劇第198章 遷徙第26章 送禮第619章 拉尼娜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801章 後手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32章 宋燦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762章 咬死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397章 名額第335章 高利貸第438章 求親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848章 誘餌第370章 楊家將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424章 軍監司第503章 大轉移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39章 會戰(四)第816章 響第425章 侵利第797章 獻書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396章 井田第81章 命案第469章 旅(下)第89章 高家第17章 有點少第470章 動援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759章 張睦(上)第205章 禁馬第394章 開始了第391章 鬥將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95章 讓(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19章 天翻地覆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307章 南方第108章 姐第42章 爲難第828章 青丹谷第358章 不可傳
第731章 假像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501章 好牌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73章 撈好處第151章 弟仇(上)第168章 坦白第740章 裂車(中)第330章 餿主意第127章 先帝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759章 張睦(上)第419章 剋星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766章 天機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86章 山林第29章 畫皮第51章 想法第130章 吻合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77章 意境第800章 點將第312章 屠刀(下)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510章 雪祭第730章 兩顆心第167章 鐵門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97章 放榜(下)第708章 聖儒(上)第768章 反轉(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88章 酒語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843章 朔正第208章 權威第367章 變化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27章 鬧劇第198章 遷徙第26章 送禮第619章 拉尼娜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801章 後手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32章 宋燦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762章 咬死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397章 名額第335章 高利貸第438章 求親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848章 誘餌第370章 楊家將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424章 軍監司第503章 大轉移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39章 會戰(四)第816章 響第425章 侵利第797章 獻書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396章 井田第81章 命案第469章 旅(下)第89章 高家第17章 有點少第470章 動援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759章 張睦(上)第205章 禁馬第394章 開始了第391章 鬥將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95章 讓(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19章 天翻地覆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307章 南方第108章 姐第42章 爲難第828章 青丹谷第358章 不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