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兵不如實邊

蔣介石一貫善於“以退爲進”的策略。蔣、桂、馮、閻四派打下北京、天津後,即於六月九日宣佈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及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他的辭職通電稱:“作戰目的完成之時,即總司令職權當然解除之日。中正本年二月(按:實是一月九日)復職之電亦經剴切陳明,一俟北伐完成,即當正式辭職,以謝去年棄職引過之罪。息壤在彼,尤蒙殷鑑。”蔣介石想師當年趙匡胤杯酒息兵權的故智,要馮、閻、李學他模樣,一律功成身退。故不惜登高一呼,自爲首倡。

蔣氏的辭職自然引起一片挽留之聲:首先是閻錫山、白崇禧從北京發出挽留的通電;其次是李宗仁從武漢籲請蔣介石留職;再次是何應欽從南京向廣州發電報,請李濟深出面挽留蔣介石,李濟深立刻響應。在一片挽留聲中,蔣介石卒於六月十七日聲言打消辭意,表示仍將對軍事負責到底。

蔣介石次一步驟,就是玩祭靈的把戲,其目的是要在孫中山靈前舉行裁兵會議。楊永泰(1880—1936,國民黨高級官員,蔣介石首席智囊,政學系巨擘。1912年任中華民國臨時衆議院議員並加入國民黨。1931年任軍委會秘書長。1936年10月25日在漢口碼頭被CC派暗殺。蔣介石稱其爲“當代臥龍”。)之能夠認識蔣介石,是蔣氏的把兄弟黃郛介紹的。楊永泰在蔣介石前阿諛逢迎,唯恐不至,而推測蔣氏的意圖,深透入微。楊永泰引用唐順宗時王叔文、柳宗元主張“削藩”的典故,對蔣介石提出了一項重要建議——《削藩策》,其要點是“軍事上化整爲零”、“財經上則化零爲整”。蔣介石看後十分欣賞,部隊“化整爲零”,這多麼好啊!以後蔣氏主張裁撤總司令、總指揮,部隊以師爲單位,就是以楊永泰“化整爲零”的觀點爲依據的。

計劃既定,蔣介石就授意國民黨中央常會於六月十四日作出決議,派蔣介石赴北京祭告並視察一切。六月十九日,蔣氏又示意國民政府決議,加推馮玉祥、閻錫山會同蔣介石前往北京孫中山靈前省視。四個集團軍總司令,而今唯李宗仁不與焉,蔣氏鄙薄李宗仁的心情,馮玉祥看得一清二楚了。因此,馮玉祥決定開蔣介石一次玩笑,於是在六月二十五日打電報給李宗仁,邀其一同前往北京參加祭靈儀式。這一來就使蔣介石變得十分被動了。

蔣介石怎麼辦呢?他爲了表示對李宗仁更加親熱,特於六月二十六日帶着吳稚暉、陳布雷、邵力子、陳立夫、程天放(1899—1967,五四運動知名領導人,後擔任國民政府的官員。1949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曾經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1950年,前往臺灣。1950—1954年爲國民黨逃臺後首任“教育部部長”。)、周佛海(1897—1948,中國早期領導人,爲建黨的一大代表之一,後成爲國民黨政府要員,再後淪爲汪精衛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人之一,成爲漢奸。1948年2月28日因心臟病死於南京老虎橋獄中。)、吳思豫(1884—1958,早年加入同盟會員,1928年任南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辦公廳中將主任、國民黨參軍處參軍兼總務局局長,並暫代參軍長。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任軍委會銓敘廳中將廳長。1947年末,目睹蔣介石一意孤行發動內戰,遂產生脫離蔣氏政權的決心。1952年7月在天津定居,後加入民革。)等人,從南京乘軍艦逆流而上,邀李宗仁同赴北京。與此同時,政學系要員張羣、楊永泰則乘火車沿津浦線北上前往部署一切。七月一日,蔣介石、李宗仁抵鄭州,馮玉祥自新鄉來晤,蔣氏邀他一同北上,馮玉祥卻推託有事,稍遲前往。七月三日,蔣介石、李宗仁到達北京。蔣介石偕宋美齡住香山碧雲寺,李宗仁則住在集靈囿。七月六日,馮玉祥也到了北京。

七月六日,各集團軍總司令、總指揮在香山碧雲寺孫中山先生靈前舉行祭告大典,由蔣介石主祭,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與祭,白崇禧、吳稚暉等陪祭。天津《大公報》故意突出白崇禧,在是日該報發表的社評《今日碧雲寺的祭告大典》中,以崇敬孫中山的辭藻來頌揚“蔣、馮、閻、李、白諸公”。白崇禧看了,心中更爲得意。回顧三年前廣西統一時,白崇禧不過是李宗仁的參謀長,隨而升任蔣介石的參謀長,而今在新聞界心目中,他已能與馮玉祥、閻錫山平起平坐了。躥起之速,世所罕見者。

七月六日下午,北平臨時政治分會宣告成立(是時北京已改稱北平)。該會成員是六月二十五日由中央政治會議臨時會議決定的,以李石曾、馮玉祥、閻錫山、張繼、鹿鍾麟(1884—1966,1922年任馮部第八混成旅旅長,後升任師長兼北京衛戍總司令。1924年參加北京政變,指揮驅逐清廢帝出宮。1926年五原誓師時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之後奉命赴蘇考察。抗日戰爭期間,曾任國民黨政府兵役部部長、河北省政府主席等職務。)、趙戴文(1866—1943,同盟會員,國民黨員,堅定的愛國者。閻錫山的軍師、宰相。官至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內政部長、監察院長。民國以後的山西軍政兩屆出身的人物無不是他的學生。趙戴文一生著述頗豐。)、蔣作賓(1884—1941,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蔣作賓滿懷憂慮,兩袖清風,是公認的“清官”。他無一不良嗜好,不抽菸,不喝酒(宴會時喝少量啤酒),不打牌,不進戲院看戲(政府及集團活動除外),只喜歡散步,故曾有“散步大使”的綽號。1941年病逝於重慶,1943年追贈爲一級陸軍上將軍銜,國民政府明令褒揚。198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曾修葺其墓。)、白崇禧、馬福祥(1876—1936,回族。1928年春,國民黨二中全會上被選爲中央執行候補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後歷任國民政府青島市市長,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等職。)爲委員。今日委員閻錫山、白崇禧、馬福祥、鹿鍾麟、蔣作賓宣誓就職,馮玉祥辭之不就,表明蔣、馮之間的關係很不愉快。

七月六日晚,蔣介石在碧雲寺旁李石曾宅開座談會,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吳稚暉等參加。會上各人面前發了蔣介石七月五日給各總司令、總指揮發的通電,電文有云:“今日非裁兵無以救國,非厲行軍政、財政之統一無以裁兵。我同志必當以真正之覺悟與全國人民切實合作,以完成此重大的職責。中正尤當竭其綿薄,與我同志共勉之。”

此外,會上還散發了蔣介石提出的《軍事善後案》,它主要是說,軍政告終,訓政開始,養兵太多,開支太大,有礙經濟建設。現在全國有三百個師,準備裁汰二百五十個師,留下五十個師,每師一萬五千人,全國共留八十萬人。保留的五十個,準備每集團軍留八師至十師,中央另建憲兵十師。總而言之,這是強幹弱枝的裁兵方案。按照這一方案,蔣介石至少可以控制二十個師。他的動機如何,已經明若觀火。

白崇禧看了《軍事善後案》,覺得蔣介石急於求成,必致嚴重後果。他自恃做過蔣介石的參謀長,應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之義,勇於發表所見,以備參考。於是白崇禧即席發言說:“第一,我不反對裁兵。但自古以來,‘裁兵不難裁將難’,如果處置不當,糾紛立起。歷史教訓,值得重視。第二,我們國家幅員遼闊,邊疆資源尚待開發。當前與其倡議裁兵,何如實施總理之兵工政策,使之實邊。第三,如果在我國邊疆成立若干軍區,讓各部隊去從事開發工作,不但可減輕國家財政的負擔,且可安置北伐有功的將領,使他們負起國家建設的重任。”最後,白崇禧說,他是一個回族後裔,對西北地區有地利人和的方便條件。如果中央有實邊這樣一個宏偉計劃,他自願帶廣西子弟三五萬人前往新疆,爲開發邊區作出貢獻。白崇禧的話,蔣介石根本聽不進去,因而未能起任何作用。

到七月十一日,又開始兩天的湯山會議。七月十三日,李濟深、戴季陶到達北平,蔣介石更進一步地提出了他精心炮製的《軍事整理案》,該案歸納起來有下面基本內容:一、取消各集團軍總司令部,成立全軍編遣委員會,作爲最高機關;二、選各集團軍精銳編成五十至六十師;三、全隊統一編制,打破原建制,輪換訓練。蔣介石說,本案吸收了在座各位的一些意見,實際上是指混編、輪訓的辦法,是馮玉祥提出來的。而馮氏所提保留總司令、總指揮的名義以資安置有功的將領,因爲不合蔣介石的胃口,蔣氏就不予理睬了。

後來蔣介石推說先返南京籌備召集五中全會,就留李濟深代行總司令職權,繼續與各總司令就裁兵問題繼續進行磋商。七月二十八日,李濟深離北平南下到南京參加五中全會。白崇禧還寫一封信託李濟深交給蔣介石,重申裁兵不如實邊更能適合國家實際情況的意見。他在函中建議劃分全國爲中央、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中六大軍區,各軍區之編制、人事任免、政治訓練及軍事教育方針,一概受命於中央,如此先建立各軍區間之互信,然後樹立共信,則軍隊一定可以國家化,蓋可斷言。此函去後,如石沉大海。李濟深是否轉給蔣介石,迄未可知,因白崇禧自“武漢事變”後,即匆匆離平南下,以後見過李濟深,因時過境遷,也沒有提起此事。

八月三十日,蔣介石從南京電白崇禧,要他出兵冀東,徹底解決踞灤河的張宗昌直魯軍殘部。此時瀋陽與南京之間,正信使往還,洽商東北易幟問題。而張宗昌發出通電,聲言引兵出關,阻止統一大業。白崇禧以解決張宗昌部,亟須與東北軍通力合作,特先後派何千里、葉琪赴沈晤張學良,商合力解決張宗昌殘部問題,結果得到張學良的首肯,派兵入關協助,九月下旬灤河一戰,直魯殘部全被解決,張宗昌倉皇出走,僅以身免。後白崇禧電告李宗仁,請建議中央確定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爲北伐完成紀念日。但此議卒爲蔣介石所否決。

蔣介石在八月八日至十五日召開的五中全會中,悍然通過了取消各集團軍的決議,並極力堅持取消政治分會。馮玉祥、李濟深據理力爭,以爲四中全會曾經做出決定,地方政治分會應保存到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時。現在取消,正違反了四中全會決議。蔣介石自知理屈,只好同意保留到“三全大會”召開之時,但是他提出:政治分會權力要加以限制,規定政治分會無權任免境內地方官員。這是蔣介石積極推行其“削藩策”的體現。

白崇禧此時唯望蔣介石能接納他的忠言,把裁兵改爲實邊政策。他認爲邊疆實大有可爲,當他在保定軍校三期學習時,側重閱讀邊疆問題的書刊,與同學交換意見,亦以邊疆問題爲中心問題。人以“邊疆問題專家”呼之,不以爲謔。白崇禧常說,一九二八年打下北京、天津以後,爲國民黨盛衰存亡的關鍵時刻,如果蔣介石聽他的話,此時不談裁兵問題,而且注重開發建設邊疆,則一九二九年以後的連年內戰無從發生,既沒有一九三〇年的中原大戰,而“九一八”事變亦可以倖免,是知內憂外患,相繼而來,完全是裁兵有以致之,語云:“禍福無門,唯人自招。”看到蔣介石自招其禍,足資借鑑。

武漢瓦解,白崇禧流亡海外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參加北伐學生軍財政無着,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兩廣局勢的變化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擊潰林彪部隊,乘勝欲搗佳木斯赴粵療傷改別字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被委任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後 記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柳州會議宣佈白崇禧被降級我軍一潰千里,桂林難逃厄運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李宗仁赴美就醫,白崇禧應邀到渝解釋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赴粵療傷改別字赴粵療傷改別字揮兵入浙江,勢如破竹“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下野文告出了問題“第二次北伐”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白崇禧反對蔣介石的整編計劃兵不血刃,進軍上海汪、蔣聯手,反對李、白赴渝調處蔣介石和李宗仁的關係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前方將士奮戰,白家壽宴鋪張出衆的穆斯林後裔白崇禧蒞港,拉汪精衛赴穗組府蔣介石決定將白崇禧外放,華中“剿總”成立,白崇禧建議不受重視財政無着,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擊潰林彪部隊,乘勝欲搗佳木斯武漢瓦解,白崇禧流亡海外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兩廣在胡漢民掩護下仍與南京對立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倡辦遊擊幹部訓練班白崇禧不主張堅守南京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參加北伐學生軍倡辦遊擊幹部訓練班蔣介石施計,李濟深到湯山“休養”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在陸榮廷部隊見習財政無着,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汪、蔣聯手,反對李、白白崇禧不主張堅守南京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白崇禧的死因是一個謎與劉鄧大軍形成對峙局面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魏德邁來華調查國民黨失敗原因促李宗仁赴粵主持中樞與劉鄧大軍形成對峙局面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老年喪妻,晚景慘烈被委任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蔣介石施計,李濟深到湯山“休養”
武漢瓦解,白崇禧流亡海外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參加北伐學生軍財政無着,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兩廣局勢的變化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擊潰林彪部隊,乘勝欲搗佳木斯赴粵療傷改別字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被委任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後 記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柳州會議宣佈白崇禧被降級我軍一潰千里,桂林難逃厄運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李宗仁赴美就醫,白崇禧應邀到渝解釋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赴粵療傷改別字赴粵療傷改別字揮兵入浙江,勢如破竹“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下野文告出了問題“第二次北伐”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白崇禧反對蔣介石的整編計劃兵不血刃,進軍上海汪、蔣聯手,反對李、白赴渝調處蔣介石和李宗仁的關係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前方將士奮戰,白家壽宴鋪張出衆的穆斯林後裔白崇禧蒞港,拉汪精衛赴穗組府蔣介石決定將白崇禧外放,華中“剿總”成立,白崇禧建議不受重視財政無着,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擊潰林彪部隊,乘勝欲搗佳木斯武漢瓦解,白崇禧流亡海外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兩廣在胡漢民掩護下仍與南京對立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倡辦遊擊幹部訓練班白崇禧不主張堅守南京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參加北伐學生軍倡辦遊擊幹部訓練班蔣介石施計,李濟深到湯山“休養”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在陸榮廷部隊見習財政無着,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汪、蔣聯手,反對李、白白崇禧不主張堅守南京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白崇禧的死因是一個謎與劉鄧大軍形成對峙局面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魏德邁來華調查國民黨失敗原因促李宗仁赴粵主持中樞與劉鄧大軍形成對峙局面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老年喪妻,晚景慘烈被委任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蔣介石施計,李濟深到湯山“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