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即決定開始整編全隊。這是出自軍政部長陳誠的建議,白崇禧期期以爲不可,他對蔣介石說:回憶一九二八年七月在北平小湯山舉行的裁兵善後會議,他曾堅決反對裁兵,並提出了以殖邊替代裁兵的辦法。如果當時統帥部考慮他的意見,則一九二九年以後的連年內戰可以避免,以後也不致引起日寇侵略,一爲之甚,其可再乎?!
白崇禧指出:“現在國共進行談判,但全面和平未可預期。我們總不能一面打仗,一面裁兵。蓋編余官兵若無妥當安置,即將釀成後患。此不能不予以注意。”但蔣介石那時深受陳誠所左右,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在重慶召開“復員整軍會議”,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六日,又在南京召集第二次會議,決定第一期“復員”軍官十五萬人,士兵一百萬人。並將五十八個軍整編爲師。這一切與國共之間整編方案毫無關係,完全是國民黨方面的單行道。
編余軍官怎樣處理呢?在全國各地一共設置了二十九個軍官總隊,另外還有三個分隊。這些軍官總隊一至二十歸中央訓練團負責,其餘的由所在省訓團負責。軍官總隊收容的軍官認爲他們在抗戰八年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麼可以一旦抗戰勝利,即使他們投閒置散?!想念及此,憤激填膺,因而索性離隊走單幫,砸戲院,有的甚至到孫中山陵墓哭訴,弄得舉國騷然,影響社會秩序。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派美軍參謀總長馬歇爾爲特使,來中國調處國共關係。當時,由馬歇爾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代表周恩來組成最高軍事三人小組會議,到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五日,簽訂了《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部隊爲之基本方案》。依據這個方案,國共軍隊的比率,定爲五比一,即在六十個師中十一個師應由領導。後因國共戰爭範圍擴大,統編方案卒未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