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梅與張楓本來就是名人,兩人合作的第二篇文章一出,登時呼聲如潮,輿論雙方爭辯得更加激烈了,九月底,人民日報轉載了於梅與張楓的這篇文章,在編者按裡面對兩人的觀點進行了褒揚,盛讚兩人對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理解的尤爲透徹明晰。
шшш● ttκд n● ¢○
國慶節,首長開始南巡,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針對時下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中國實際出發,站在時代的高度之上,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教訓,在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向前大大的推進了一步。
談話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沒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就要不畏艱險,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要大膽的試,大膽的闖。
要提倡科學,靠科學纔有希望,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週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首長在談話中還多次提到於梅和張楓,評價兩人對馬列主義活學活用,是基層善於思考又注意總結經驗教訓的黨員典範,正是有他們這樣的基層黨員,纔是我們黨的希望所在。
南巡講話,終止了黨內波濤洶涌的激烈思想碰撞,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十月下旬,國家計委進行了部分職能調整,兼併了一些職能部門,正式更名爲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提前十年出現,隨即各省市直轄區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於梅所在的省計委也改爲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青幹班原定三個月的培訓也因爲臨時增加了內容而延長至四個多月,十月底還沒有結束。
中央工作組進駐北原省兩個多月後才陸續撤走,隨後就傳來對省委班子的調整,省委書記趙博輝因爲身體原因徹底退了下來,省委宣傳部的陶部長也調任省政協擔任副主席,省委副書記李慶元被免職,隨後不久便傳來被雙規的消息。
新的省委書記姓楊,楊柏康,原任寧東省委副書記,原省委組織部長孫延增加了一個副書記的頭銜,成爲省委副書記兼任組織部長,省委宣傳部從中宣部空降了一名部長,一下子去掉了三個省委常委,算是對省委班子動了大手術了。
這些消息張楓都是在於梅家裡的時候聽說的,比外面公佈的顯然要早得多,於梅再次鄭重的徵詢張楓的意見,問他願不願意到省裡來工作,此時於梅也已經被任命爲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從正處直接到正廳,算是一次大跨越。
原本是要讓於梅去中央部委的,擔任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政研室的主任,不過袁紅兵暫時還不可能調動,倆人自不能因爲這個兩地分居,所以最後就成了省發改委的主任。
青幹班即將結束,學員們馬上就面臨分配的問題,原則上是回原來的市縣重新調整分配,但也只是一個大致的方向,具體的工作分派,省委組織部卻是要專門跟蹤留檔的,換個話也就是說,這批青幹班的三十一名學員,實際上是省管幹部了。
這些學員都是要作爲梯隊幹部進行重點培養的,所以省委組織部門的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於梅既然能問張楓這個問題,顯然是有能力影響分配的,按照她的心思,是想將張楓直接分到省發改委,不過袁紅兵卻被袁紅兵攔阻了,一方面是想聽聽張楓是如何選擇的,另一方面袁紅兵更傾向於讓張楓在基層多磨礪幾年,這對於張楓以後的仕途大有裨益。
張楓這段時間也是反覆琢磨了許久,最終還是覺得走基層這條路更適合他,於梅這條線是他精心經營出來的,但那是留在以後大用的,不是爲了起步的時候便捷,他覺得,經過兩篇文章的洗禮之後,已經有了足夠的名望,缺少的,反而是踏踏實實的成績。
所以,當於梅再次問起這個問題時,便毫不猶豫的道:“於老師,我還是想去基層幹上一段時間,也算是理論聯繫實際,多做一些實踐性的工作,這對於我今後的成長,應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是艱苦的地方越好,那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
於梅沒想到還真讓袁紅兵說着了,不禁笑道:“這樣也好,不過,老師用的藥你可別給斷了,在省城,就是有方子也弄不出來。”
立冬這天,分配方案終於定了下來,張楓還是回到周安縣,不過職務變成了東河鎮的黨委書記,級別雖然還是正科,但與縣局的公安局長比起來,還真不好說那個權勢更大一些。
東河鎮是周安縣最大的一個鎮,同時也是最貧困的一個鎮,位於周安縣的最東側,與常山縣接壤,向東越過常山縣就是省城新陽市,往北是北河鄉,西側是羅村鎮,就是張楓家裡所在的村鎮,東河鎮基本上就分佈在東玉河兩岸,往南有一多半的轄區都是大山。
張楓的大舅也是東河鎮的人,還是孔家橋村的支部書記,對於東河鎮,他自然瞭解的極多,能成爲東河鎮的黨委書記,雖然有些出乎所料,卻也比較符合他的心思,而且對於如何發展東河鎮,根本就不用他費腦子,東河鎮最適合幹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
週六從省城回到縣裡,張楓直接先去縣委組織部報到。
周安縣的縣委縣政府大院,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四個多月的時間,縣委縣政府雖然有變化,卻也不是很大,班子領導換了幾個,但新增加的只有政法委書記賀益與紀委書記李樹林,縣委書記是原來的副書記趙廣寧遞補上來的,而副書記的職位卻依舊懸空。
縣委組織部的部長姓劉,叫劉洛泉,因爲長了一副羅圈腿,所以背後被人稱作“劉羅圈”。
張楓敲開劉部長的辦公室門時,迎面卻撞上了一個絕對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