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從來不認爲,他的軍事纔能有多高,一直是半桶水。作戰計劃也往往是王彥、王守義、李破軍等人制定,然後他充當修改者,決策者。在每次大戰時,也往往是他們率領士兵衝殺,衝破敵軍大陣,殲滅敵人。而他只是坐在一旁,靜靜的看着,直到戰鬥結束。
外行指揮內行,是軍事上的大忌。
身爲統帥,身爲最高領導人,趙樸需要的是制定大致的作戰方略,制定訓練大綱,嚴肅軍紀,鼓舞士氣,做好後勤工作等等,至於具體的作戰指揮,還是交給專門人吧!
因爲是半桶水,趙樸深知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水平。此時,軍事水平依舊不行,卻遠遠超過了在場的各個軍事文盲。
在趙樸看來,李綱的十議,完全就是軍事和政治上的白癡,誰用他誰倒黴。
“一議國事,專力自守,在要害之地建立藩鎮,在黃河以及長江、淮河之南設置帥府,修固城壁,整治器械,教練水軍,練習戰車,使敵人進無抄掠的收穫,退有被攔截打擊的憂患。這樣敵人雖然有時出沒,但一定不敢因此而深入內地。三數年間,軍政更加修明,甲士戰車全都具備,然後大舉討伐金國。”
這是文人論軍事,白癡無比。從東到西,構建千里防線,損耗費的錢糧有多少,國庫能否支撐尚且不說,單單是兵力就不夠,從東到西,至少需要三十萬精兵,還有數之不盡的鄉兵作爲輔助才能守住。
可是兵從哪裡來?將從哪裡來?
都統統沒有考慮,在不考慮現實的條件下,提出這個看似宏偉的防禦計劃。
實際的情況是,兩次與金軍交戰,禁軍盡數覆沒,留下的只是土雞瓦狗;西軍盡數覆沒,只留下殘兵敗將。
此時,宋朝正規軍全軍覆沒,新的軍隊還未練成。
沒有兵,沒有將,沒有財力,如何構建?
這個防禦體系只能是空想,只能是在腦海裡意淫一下,沒有一絲實踐的可能性。
即便是運氣爆表,真的組建下這個防禦體系,可是能防得住金軍嗎?
集中優勢兵力,才能消滅敵人,若是將兵力分散在千里防線上,只會被金軍一口一口吃掉。
處處防禦,必然是處處失守。
李綱設想的是,三年時間北伐,也太小看金軍了。金軍不是土雞瓦狗,金軍比契丹,比党項更爲兇殘,三年時間就北伐,太急躁了,有些空想。
趙樸看來,北伐金國,必然是慎之又慎,盲目北伐往往是“元嘉草草,倉惶北顧”。
歷史上,蒙古滅西夏十六年時間,滅了金國二十四年時間,滅了南宋四十五年時間。滅國,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滅半農半牧的政權,更爲艱難。
趙樸看來,能用二十年時間滅了金國,就是運氣爆表了;花上一輩子時間,能滅了金國,就是走大運了。
他可不覺得他比成吉思汗,忽必烈更牛逼,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三年後北伐,趙樸無語了……真是天才的想法。
“二議巡幸,天下的形勢,關中爲上等,襄陽、鄧州次之,建康則又次之。今天應該以長安爲西都,以襄陽爲南都,以建康爲東都,分別任命守臣,修築城池,整治宮室,積聚乾糧,以備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後,有三項好處:第一項可以借巡幸的名義,督促各方使國勢不至於失之太弱;第二項不設置固定的都城,使敵人無所窺伺我虛實;第三項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無所覬覦。至於汴梁是宗廟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麼可以不見一下宗廟,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頒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寢爲名,選擇日期巡幸汴梁。”
趙樸看來,又是文人夢幻般的軍事觀點。
“天下的形勢,關中爲上等,襄陽、鄧州次之,建康則又次之。”這句話再次顯示出了李綱軍事上的無知。
關中爲上等,那是唐朝中期以前;在唐朝以後,則是上等變成了下等。在唐中期以前,經濟重心在北方,北方佔據着主要的人口,財富;南方只是配角。這時掌控了關中,等於是掌控了天下。
那時,關中的水土流水不太嚴重,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關中有着險要的地勢,人口密集。背靠着隴右,可以從中獲取良馬;又北邊依靠着河東,可以獲取北攻草原的主動權;南面的四川,又提供大量糧草,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最佳的定都之地。
可是在唐朝以後,尤其是在北宋末年,關中則是成爲一處死地。
因爲關中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大減;而北方的隴右一代,又被西夏割據,失去了良馬之地,河東之地又被金軍佔據,此時定都關中,面臨着三面受敵,必死無疑。
定都關中,只會是落得三面受敵,既不能自保,也丟失了東南之地。
定都關中,只是下下策。
而定都建康,這相當於將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等大片土地,拱手讓於金軍。而最可怕的是,建康位於江南,是一代繁華之地,在奢靡的環境下,強兵會變成弱兵,雄才大略,會變成廢渣。
定都健康,這也是下下策。定都健康,意味着北伐成空影。
而定都襄樊一代,纔是上上策,不僅可以鏈接江南,四川等地,更可以威脅河南,讓河南變成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趙樸看來,天下的形勢,襄陽、鄧州爲上等,建康次之,關中則又次之。
…………
三議赦令,則是不赦免宋欽宗時代的臣子,有些打擊報復。這顯示出李綱心胸太差,氣度太差。
四議僭逆,要將張邦昌砍了,陳屍於市朝,以警戒亂臣賊子。這是打擊報復,赤裸裸的挑釁不殺士大夫的準則。總之,李綱前面是砍倒了六賊,如今又是要砍張邦昌,又要開內鬥置人於死地的先例,也客觀上,爲秦檜陷害岳飛,做了榜樣作用。況且,張邦昌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失去了他,金軍會在扶植一個,想要做到殺人誅心,幾乎不可能。
五議僞命,要嚴懲在僞周任職的士大夫,或是投降金軍,失去氣節的讀書人。
看到這一條,趙樸只有一種感覺,李綱真是政治白癡,無可救要的白癡。如今金軍退去了,可誰知道什麼時候再度南下,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清算,而是穩定人心,緩和緊張的局勢,穩定壓倒一切。等局勢穩定了,再清算也不遲。
可這貨,竟然這時間搞清清算,時間不對,地點不對,場合不對。一旦搞起清算,打擊面太廣了,至少意味着上萬的士大夫受到牽連。若是加上篡改事實,攜私報復,人數會更多。這不僅使穩定的局勢更加混亂,還造成朝廷不穩,一個不好,他這個皇帝也得垮臺。
六議戰,軍政荒廢已久,應該制訂一套新的紀綱,使賞罰分明。七議守,沿黃河及長江、淮河,安排抗擊力量以扼住敵人的要衝。
這兩條倒是說得很好,只是太簡略了,不詳細。
八議本政,政出多門,宦官、恩幸、女寵,都得以干預朝廷大政,要重用賢臣。九議責成,靖康年間提拔和貶退大臣太快,功效沒有明顯,應該選擇人才而長久任用他,以要求他成功。
這兩條,客觀上有得罪了許多人。
十議修德,陛下剛接受天命,應該有美好的孝悌恭儉之德,以與天下的期望相稱。這不是說我無德嗎?
總之,李綱的十議,或是空想難以現實,或是對軍事上的無知,或是得罪人,或是打擊報復,或是擾亂朝局。總之有用的一條也沒有,若是實踐下去,負面作用太大了。
這就是後世的那個被世人稱讚的李綱嗎?
趙樸很是失望。
這個名臣尚且如此,而許多大臣還不如他,普及軍事常識很是重要。
PS:翻看歷史上李綱的《十議》,就會發覺李綱是多麼的政治白癡。李綱尚且如此,許多人還不如他,豬腳的路還很是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