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兵敗身亡的消息傳入泉州,陳泰親率兩萬清軍進駐安溪,清軍在安溪城牆上架起十門重達580斤的大將軍炮,對準碼頭,防備明軍以鐵船運載士兵攻佔碼頭。明軍受降了六百多名俘虜,又趁大勝之威,在鄉下招募了兩千多名輕壯,兵力也不過三千五百人,而安溪城中的清軍卻有兩萬多人,明軍武器雖然先進,張浩卻並不打算攻打安溪這座城池。
明軍背靠藍溪河紮下營寨,每日加緊訓練新兵。新兵佔了絕大多數,沒有三個月的強化訓練,部隊很難形成戰鬥力。兵力不足,只有用火力彌補了,有鑑於此,張浩從主位面帶過來五十門厚壁鋼管制作的飛雷炮。火銃操作起來比較繁瑣,彈弓射程有限,且佔用大量人力,張浩淘汰了彈弓,嘗試用飛雷炮替換彈弓。
飛雷炮從炮膛前面裝填發射藥和炮彈,爲提高裝填速度,發射藥用藥包包裹,每個藥包內裝半斤黑火藥,按照射程遠近決定裝填多少藥包。炮彈爲內部裝填銀色火藥和鋼珠的鐵皮桶,重十斤。炮擊時,先將飛雷炮的炮架牢牢地固定在地面,隨後依次裝填藥包和炮彈。用鋼針自炮膛後部的小孔刺破藥包,插入藥捻,引燃藥捻,由於飛雷炮的發射藥在炮膛內燃燒會產生很大後坐力,炮架比較原始,沒有制退裝置,炮彈出膛的瞬間,飛雷炮就會向後猛撞,並且跳起來,儘管炮架被固定在了地面,但僅能消解一部分後坐力,還是無法制服飛雷炮的暴躁脾氣,這個時候就要求炮兵迅速躲避。
飛雷炮的厚壁鋼管極爲堅實,這就避免了炸膛的危險,飛雷炮最遠可將炮彈拋射到五六百米的地方,不過按照最遠射程裝藥,飛雷炮會掙脫鐵鏈的束縛,傾翻並翻滾出很遠,有砸傷炮兵的危險,所以張浩嚴禁炮兵毫無顧忌地裝填藥包,他將三百米這個距離定爲飛雷炮的上限。
張浩以五十門飛雷炮組建了炮兵營,從南昌明軍中抽調部分老兵擔任炮兵營軍官,最底層的炮兵皆爲安溪鄉下招募的新兵。
飛雷炮準確性較差,無法進行點打擊,不過五十門飛雷炮實施覆蓋性炮擊,殺傷效果十分驚人。清軍作戰時,人馬結成密集隊形,如果遭受飛雷炮轟擊,估計幾次炮擊就能使數萬部隊當場崩潰。
飛雷炮訓練起來很容易,不斷練習裝填、發射步驟,牢記藥包、射角與距離的關係,就能熟練使用,飛雷炮炮架上安裝了齒輪和刻度,可按照刻度和齒輪調節多少角度,新兵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不停滴訓練炮術,等到清軍進駐安溪城,新兵們已經掌握了飛雷炮的操作技能。
這天陳泰率領兩萬清軍沿着藍溪河嚮明軍大營開過來,明軍大營北面靠近藍溪河,河面有五艘蒸汽船守衛,東西兩側開挖了三米寬,兩米深的壕溝,溝內引入河水,南面埋設了地雷。清軍若想攻下營寨,只能從南面下手。爲防止清軍抓捕百姓趟雷,早於數日前,明軍就將周圍數百里內的百姓全部帶入茂密的山林裡躲避,實行堅壁清野,糧食埋起來,牲畜也全部帶走,讓清軍得不到任何人口和食物。
清軍從三面圍住明軍營寨,陳泰見明軍營寨兩側均有水溝,水溝距離寨牆不到百米,若渡過水溝,將受到寨牆上火銃射殺,必然傷亡慘重,而乘船從河面進攻營寨北面,五艘鐵船將會輕而易舉將帆船撞沉。現在擺在他面前的路只有兩條,第一圍困,第二從南面進攻。圍困好像也不可取,人家有水路,可用船隻從外界調運糧食、物資,那就只有從南面進攻了。
數百清軍進入雷區,踏響了地雷,地雷一連串地爆炸,雷區裡煙塵沖天,清軍的殘肢斷臂漫天飛舞。煙塵散去,膽戰心驚的清軍趴在地上不敢動彈,第一次遇到這種武器,還以爲觸怒了土地爺,受到了土地爺的懲罰。
營寨大門開啓,兩百多明軍跑出來,明軍沿着通道跑到雷區附近,端着火銃、弩、弓向陷入雷區中的清軍射擊。首先遭到打擊的是裝備了弓箭的清軍射手,隨後是外形彪悍的八旗兵。這些明軍個個身穿胸甲、帶面罩的鐵盔,清軍射出的箭很難傷其性命。
張浩故意派出這些明軍,將雷區間的通道暴露給清軍,目的是引誘清軍從狹窄通道攻打營寨。清軍果然上當,陳泰立即派出兩千清軍從通道殺過來。清軍進攻的人數有點少,飛雷炮暫時不能用,火銃兵和弩兵就能對付兩個千人隊的清軍。
一千名火銃兵,五百弩兵、五百炮兵站在寨牆後,清軍距離寨牆五十米時,火銃兵的三個隊列依次向清軍射出彈丸。三列火銃兵打光了子彈,弩兵跑到前面,射出三輪弩箭,這些弩可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主位面打造的軍用現代弩,是用彈簧鋼片打造的,射程爲一百多米,張浩增加弩兵這個兵種主要是爲了彌補火銃的火力空隙。當然現代弩也面臨上弦比較慢的毛病,也需要三段式射擊。
此時清軍有四五百人倒在血泊之中,通道比較狹窄,清軍完全被火銃和弩箭的火力阻擋在三十至五十米這個距離內不能靠近寨牆。有數十支箭射進寨牆內,由於明軍普及了盔甲,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弩兵完成三段式射擊,火銃兵只有數十人完成了裝填,這些都是從南昌帶來的老兵,經過了長期訓練,歷經多次戰鬥,心理素質和裝填彈藥的熟練程度都比較好,反觀那些在安溪俘虜的士兵,由於缺少訓練和戰鬥磨礪,很多人還在手忙腳亂地進行裝填。
沒有時間了,清軍已經衝上來了。所幸張浩在戰前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給他們準備了土造手榴彈和砍刀,裝填完火銃的士兵跑到寨牆後,射出彈丸,隨後那些拿着手榴彈的火銃兵上前,點燃手榴彈的火捻,將手榴彈扔出寨牆。數百枚礦泉水瓶手榴彈在寨牆外爆炸,無數鋼珠飛射,掀起一片腥風血雨。
寨門打開,一百名火銃兵涌出去,揮舞砍刀斬殺寨牆外的清軍。清軍的刀砍在明軍士兵的胸甲上立即滑開,扎槍捅在上面也只是將明軍士兵推一個跟頭,只要不招呼在胳膊腿上,明軍士兵不會有任何損傷,但清軍捱了砍刀就會見血甚至完蛋。有胸甲、頭盔的防護,明軍士兵根本不畏懼拼殺,個個奮勇爭先與清軍近身肉搏。
陳泰派遣這些清軍過來不過是爲了試探營寨內的火力,沒有讓珍貴的八旗兵參戰,降清明軍經過多次打擊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錯了,要不是通道狹窄,導致衆人擁擠在一起,前面的人無法轉身逃竄,若在開闊地帶,這些人早就潰逃了。
營寨內傳來退兵的命令,出寨與敵近戰的火銃兵轉身跑進營寨,儘管有胸甲、頭盔護衛,但激烈的戰鬥中還是損失了十三個人。清軍追殺進營寨,面對的是火銃兵的三段射擊。一支支火銃幾乎抵着清軍的身體射出彈丸,隨後是一排排弩箭飛過來,僥倖生還的清軍跑出營寨。弩兵對着清軍的背影射出兩輪弩箭,倉皇奔逃中,一些清軍誤入雷區,踏響了地雷,屍體被巨大的爆炸力拋向空中。
兩千個清軍士兵,逃回去的不足四百人,陳泰親眼目睹了明軍的戰鬥力。他一生都在跟明軍戰鬥,自他率領明軍南下以來,經歷過的激烈戰鬥越來越少,許多明軍見到八旗兵的影子就會逃竄,即便有戰鬥力的明軍也不會採用這種打法,那些明軍的火銃質量低劣,很容易炸膛,而且也打不遠。清軍與明軍的戰鬥基本上都是拿着弓箭互射,揮舞大刀、長矛肉搏。這支明軍跟所有的明軍都不一樣,他們很少肉搏,不是火銃就是弩箭,中間還扔一通炸彈。還有那些埋在地下的火器更是犀利,一次爆炸就能把人拋上半空,落下來的時候,人已經變成了碎渣。
對付明軍的火器有一個很管用的辦法,那就是打造盾車。陳泰派出清軍在附近的幾個村子摘下一些門板,抱了一些棉被,弄來一些原木,打造了一百多個盾車,盾車由原木打造,下面有兩個截斷的原木做的輪子。這次又派了兩千人,兩千清軍推着盾車,推盾車的清軍身上披蓋着浸了水的棉被,還有一些清軍舉着半面門板,走進了通道。
土坦克過來了,如果依然採用剛纔的戰法,火銃和弩箭的殺傷力會大打折扣。張浩命令飛雷炮做好射擊準備。清軍的盾車距離營寨不足兩百米了,張浩命令炮兵營做好射擊準備,炮兵軍官報出了藥包數量和炮管仰角。炮兵們調整火炮,裝填彈藥。張浩揮下紅色的三角旗,炮兵們點燃了藥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