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海鶻戰船

bookmark

當時百姓的飲食習慣上很少有人吃豬肉,百姓吃肉一般選擇雞、羊、牛肉,但雞羊的產量小,牛又是農業的必須。而士兵補充每天的體力卻是非吃肉食不可。

而相同時間豬肉的產量遠比別的牲畜來得大,所以百里無忌在推廣番薯種植後,強行擴大百姓對豬的飼養。

同時針對可能出現豬賣不出去的情況,爲了不傷農,規定由各地黑旗軍按飼養成本加一成利進行回收。這樣既保證了百姓養豬的積極性,同時給黑旗軍士兵帶來了肉食的保障。

爲了順利地推進以上改革,百里無忌與徐世銘等人商議之後決定,由楚國國庫爲後盾,向楚國百姓提供小額低利息的借貸。凡楚國百姓都可在各地衙門申領此種借貸,利息爲一成,在收穫時償還,若遇災荒可酌情減免利息甚至本金。

爲了防止各州各縣衙門官員貪墨,百里無忌特設置了賦稅署,由楚王府直轄,向各州各縣的衙門增加相關人員,專門進行徵稅和發放收繳此項借貸。

自此楚國正式形成了軍、政、財三權分離。

此舉讓徐世銘着實心痛,但他永遠都不會想到,也正是如此,百里無忌才能在楚國真正地站穩腳跟。

在黑旗軍強大的軍力震懾下,楚國用近四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清官運動”。

各地出現了大至千餘人,少至幾十人的暴亂。

都是因爲清官運動和賦稅改革損害到自己利益而發生的暴亂。

但在黑旗軍嚴厲的打擊下,土崩瓦解了。

百里無忌聞報時絲毫不感到驚慌,暴亂在他的預料之中,這種利益再分配的模式是強行推進的,沒有暴亂纔可怕,有暴亂鎮壓就是了,將這些毒瘡徹底擠出才能讓日後楚國真正地發展強大。改革總是要付出代價,哪怕是血的代價。

世間沒有一種成功的改革是不流血的。

也可以反過來說,沒有血的代價,表示改革是失敗的。

改革本身就是一種利益再分配。

既得利益者想要保住手中的利益,怎麼可能不拼命?

拼命就會流血,這道理,百里無忌懂。

據統計,這三個月中,所涉被查官員二千三百餘人,被查豪強二千一百餘人,被定有罪者三千一百二十一人。其中被斬立決者一千九百二十人,餘者皆受牢獄之刑。

鎮壓暴亂三十七起。所殺暴亂者人數達到一千七百餘人。

其中在鎮壓過程中,黑旗軍士兵陣亡人數總計一百零七人,傷三百餘人。

真正是血洗了整個楚國上層社會。

而奇怪的是三十七次暴亂中,百姓幾乎無人蔘與。

參與暴亂的大部分是蓄養的家奴和莊丁。

這讓徐世銘及其餘三個參知政事非常不解,向來暴亂髮起者只要稍加利誘,一些百姓就會盲從,但這次雖未根絕,但百姓參與得很少。

最後百里無忌解釋道,其實很簡單,就一個是——利。

對於這次變革,最後的利益所得者就是百姓,整治吏治,爲民申冤,這本來就是生活在中下層的百姓夢寐以求的,現在變革了,就要實現了,你想要利誘百姓自己去反對它?

無疑是做夢。不要認爲百姓是傻子,其實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事實上,效果也非常明顯,從此楚王府的政令在楚國二十五州暢通無阻。

但讓百里無忌沒有想到,或者說沒有注意到的是,暴亂的那些人基本都是些零碎勢力。隱藏在各州各縣真正的舊楚勢力正慢慢地積蓄着力量,等待暴起。

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楚國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過,百姓們正在等待秋收。也許,一系列的改革效果在秋收之後可以得到切實驗證。

八月二十。

楊實第二艘戰船——海鶻戰船,宣告完工了。

海鶻戰船,是大唐水軍裝備最廣的一種船型。船上主戰武器有絞車弩、炮車和拍竿。但在百里無忌的授意下,整艘戰船上只安裝了前後各一,左右各二,共六架輪炮。

這一天,百里無忌帶着盧詩韻主僕,及下屬衆人一起登上了海鶻戰船在長江上遨遊了一番。盧詩韻主僕從來沒有乘過如此大的船,每逢有浪而來,必禁不住驚叫着拉住百里無忌的身子。百里無忌最後只好喚來百里仁照顧翠兒,自己則毫不客氣將盧詩韻摟在了懷裡。

兩個小娘子身居水鄉,居然適應船上的晃盪,也不暈船。

同時,百里無忌還在江面上設置了標靶,觀看了戰船的輪炮打擊力度。按百里無忌心中所想,確實是相當不滿意,單邊五輪輪炮的發射,十顆炮彈只有兩個落入標靶一丈之內,這個命中率……。

演習之後,百里無忌重賞了楊實及船舶院相關人員,極盡勉勵。

百里無忌事後表示,這一天楊實確實有功,大功。

……。

借清官運動掃平了楚國各州的不同聲音後。

徐世銘很有默契地將楚國慢慢轉入軍備狀態。

擴大數倍的軍械坊已經改名成軍械局。

周邊嶽、益、衡等州大量的空閒人口進入軍械局,大量地生產出火器。

潭州至敦州、潭州至柳州的官道徵集大量的各州人員進行拓寬平整。

原情報網正式組建成軍情署,由徐世銘任署令,徐守仁爲署丞。

細作已經開始向南漢滲透。

……。一切只等待秋收。

九月初五。

一個意想不到的使者來到潭州。南漢劉龑的使者李纖。

劉龑繼承兄長劉隱南海王在嶺南的基業,在番禺稱帝,稱興王府,國號大越。第二年,劉龑以漢朝劉氏後裔的身份改國號爲大漢。

劉龑其人是個矛盾綜合體,自大自卑結合一身。由於離北方政權較遠,劉龑和中原政權的關係並不密切,稱帝后和朱樑一直沒有聯繫。等李唐滅掉了朱樑,劉龑聽說其軍隊很強大,擔心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便派人到中原去探聽虛實,書信中自稱“大漢國主”,對李唐則恭敬地稱呼“大唐皇帝”,還說大漢已經派遣了使臣,正在準備大批的貢物,等秋天的時候就能送到了。

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八章第四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三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九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二零八章第二百一十一章第二百零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八十二章第九十三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63章 高保融自殺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七十八章第96章 ,第十三章第二百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92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二章第九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零五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二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38章 水車船第八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七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章第五十五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九十五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二百二十三章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九十二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五十章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六十章第八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章第30章 四巨頭的會議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六十一章第八十九章第1章 逃婚(一)第二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八章第四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三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九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二零八章第二百一十一章第二百零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八十二章第九十三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63章 高保融自殺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七十八章第96章 ,第十三章第二百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92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二章第九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零五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二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38章 水車船第八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七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章第五十五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九十五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二百二十三章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九十二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五十章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六十章第八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章第30章 四巨頭的會議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六十一章第八十九章第1章 逃婚(一)第二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一百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