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兩國正在談判,百里義用了兩天的時間,十餘萬明國大軍兵臨上京城南二十里處停下腳步,遼國上京一片恐慌,空有八萬皮室軍,三萬宮衛軍和十餘萬部族軍,卻無一人肯爲帥出征對抗明軍。
其實遼國除了耶律璟的勢力之外,朝野都已經沒有將戰爭繼續下去的想法,他們誰都不相信明國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正談判的時候大舉進攻遼國上京。
對於遼國朝臣來說,明國只要求佔領潢河以南,沒有要求賠款,遼國已經可以接受,說起來大定府以南本就是漢人的地方,遼國所割的地也就是被契丹族稱之爲母親河的潢河以南百里之地,對於疆土遼闊和遼國來說,這算不了什麼,誰讓幾場戰爭都打輸了呢。
可耶律璟卻依然堅持,他不願意讓自己背上割地辱沒國的罪名,雖然他的心裡也沒有把握。
百里義沒有好耐心,他僅等了一天一夜,依舊沒有得到遼國令自己滿意答覆的百里義,終於下令數千門火炮向上京城方向齊射。
同時令武行文部、百里康部繼續從西、東兩側向上京進逼。
其實百里義也沒有大膽到違抗百里無忌的旨意,真的下令進攻上京。明軍最大口徑的火炮最遠的射程也就七八里地,還不是有效射程。二十里外齊射也就是嚇唬嚇唬上京城裡的肉食者們,讓他們早些從了。
果然,百里義的這一折騰。在數千門火炮、二十多萬大軍三面包圍所形成的巨大震懾力之下,半天時間,遼國朝廷的使者出上京南下。往大定府送去了耶律璟最新的旨意——按明國要求的國界線,儘快簽訂和約。
光復八年,七月初八。
明、遼兩國簽訂第二次和約,明遼第二次戰爭結束。
和約中規定了國界線,自西向東以潢河爲界,劃分了明、遼兩國新的國界線;俘虜處置方式,戰爭中明、周、遼三方的俘虜進行一對一交換。剩餘的俘虜可以與所屬國贖回,若不贖回則歸所俘國處置……。
當初百里無忌從种放處得知了他的越權,但沒有追究此事。在百里無忌看來,种放的這種做法只是逢場作戲、隨機應變。
但由於耶律敵裡率領的叛軍和靺鞨族的渤海軍已經到了戰場上,百里無忌不得不對兩方進行安撫。
但百里無忌不想此時讓耶律敵裡取代耶律璟,因爲如此一來。很可能再次令契丹族聚成一團壯大。不符合自己的構想。
而靺鞨族在此時如果獨立,並歸入明國成爲明國藩國,很可能不被遼國接受,影響到和談的達成。
更甚至激起遼國上下同仇敵愾之心,雖然明國現在佔據着戰略主動,但在燕雲以北,真正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十餘萬人,就算攻佔上京。也只能是陷入遼國各部族無休止的反抗之中,這不符合百里無忌的構想。
百里無忌在當天夜裡召見了种放。徵求了种放的意見之後,百里無忌決定對耶律敵裡和渤海軍採取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
次日凌晨,天還未亮,百里無忌迅速調集了新軍對耶律敵裡部的營地進行了包圍。之後,傳出消息,耶律敵裡突然病故……。
之後,百里無忌召見渤海軍統領,安撫並賞賜了大量從遼軍手裡繳獲的彎刀、鎧甲。當天夜裡,百里無忌召來种放面授機宜,授种放欽差身份,令他隨渤海軍返回率賓府,攜帶自己的密信出使靺鞨七部。
百里無忌的密信中對靺鞨七部進行了安撫,將眼下的利害關係進行說明,並承諾遼國分崩離析之日,就是冊封渤海國之時。
當和約簽訂之後,百里無忌請斡朗改、轄戛斯兩部統領來金陵受封,冊封二人爲斡朗改可汗、轄戛斯可汗,令二人率大軍北上經臚朐河返回家園,並約定兩年後,兩部各率五萬騎兵在貝加而湖最南端匯合,然後南渡薛靈哥河,順烏魯古河與明軍合擊阻卜大王府。
百里無忌開始依功對此戰中所有將士慷慨地進行封賞。
加授百里義爲從二品奉國將軍;授雲揚爲從二品定國將軍;授馬驥云爲從二品鎮國將軍;授丁思覲爲正三品昭武將軍;授百里康爲正三品昭毅將軍;授徐守仁爲正三品昭勇將軍;授陳延正爲從三品安遠將軍;授李建勳爲從三品定遠將軍;授蔣延嗣、朱貴超爲從三品懷遠將軍;……。其餘將士各升一級。
追授陣亡的朱匡業爲正三品昭勇將軍;朱貴霖爲從三品安遠將軍;……。
之後,百里無忌開始爲北伐阻卜做準備,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軍隊重組。
戰後,新軍折損近四成,急需補充兵員,百里無忌便將陳延正的四萬多駐燕雲軍全軍整合進了新軍,令百里義率新軍駐守潢河南岸,開始整訓。
令陳延正接替百里康駐高麗軍都督的職位即日率駐高麗軍經鴨綠江返回開京,任百里康爲新軍副帥回金陵述職。
令李建勳率駐東瀛軍返回東瀛,並讓他帶去一封親筆密信交給孫仕旭。
令駐紮在江陵的四萬明軍編入了特戰軍,由丁思覲接替徐守仁的特戰軍都指揮使之職。特戰軍駐紮雲州轉入整訓。命令徐守仁回金陵述職。
令太原府楊業率部西進至河西,暫代雲揚河西鎮撫使的職務,鎮守甘州。令雲揚率第一軍北上至豐州駐紮。百里無忌原意是想讓雲揚一面休整,一面對耶律休哥麾下投降的二十多萬遼軍俘虜進行監管。
但這道旨意還未發出,雲揚從靈州的戰報就傳來了。百里無忌得知靈州的戰況和柴榮負傷,經過仔細思考,便改變了這道旨意。
百里無忌令第一軍北上豐州,雲揚則立即回金陵述職。百里無忌原本以爲一向超編的第一軍有五萬左右的兵員,那麼看守二十多萬遼軍俘虜自然輕鬆,但如今第一軍兵員驟減,以三萬多看守二十多萬俘虜,就有些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