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銘心中是快慰的,看着他從一個少年到現在君臨天下,爲臣子的,最寬慰的莫過於此。
哎,只希望,這次暴風驟雨中血能流得少一些,人,可以少死些……。
徐世銘琢磨着開口輕喟道:“還望皇上體恤,無論新舊官員,皆是皇上臂膀,皆是明國子民,別傷了國家元氣。”
百里無忌很清楚徐世銘所指何意,他深吸一口氣道:“血已經在流了,朕本想不流,但現在看來,不能不流,既然如此,那就流個徹底。徐相勿須擔心,暴風驟雨之後的天空會變得乾淨,乾淨得如同天地初開。”
徐世銘心中一震,他知道,流血已經無法避免,而且,金陵府中將血流成河。
徐世銘心中掠過一絲不甘,他輕聲爭辯道:“馮相無謀反之意,認段氏爲義女,最多不過是想另闢捷徑,雖然方法錯了,但罪不致死。”
百里無忌聞言微微冷笑:“馮道認義女,當無謀反之意,其罪可赦,但其煽動門下官員,包圍中書省,意圖脅迫朕妥協而釀成中書省血腥暴亂,其罪當誅。”
徐世銘不同意,再次爲馮道辯解:“皇上,臣可擔保,馮相絕非有心釀成此次暴亂,陛下不教而誅,謂之虐也。”
“啪……”,一隻玉杯摔碎在御書房的地板上。
百里無忌怒了。
“朕暴虐麼?一個歷經五朝十一君的老臣。竟想到不到煽動門下官員包圍中書省會引起騷亂麼?他不是不知道,而是老糊塗了……。”
百里無忌在徐世銘面前毫無顧忌地發泄着心中的憤怒。
站立的徐世銘聽到百里無忌暴怒,反倒在心中鬆了一口氣。
人。就是這樣,遭遇這種事如果太過平靜,反而其中兇險,一旦發泄出來,那麼馮道或許生命就無虞了。
徐世銘低垂着頭,任憑百里無忌在那毫無保留地怒罵。
半柱香的時間,百里無忌開始調整心態。臉上開始平靜下來,彷彿。他就一直如此平靜,只是地上的碎杯,正倔強地指認着百里無忌曾經的暴怒。
“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朕不想在京城再看到馮道。”百里無忌平淡地說出這決定馮道生死的一句話。
徐世銘心中鬆了一口氣,只要人不死,一切都無妨。
年紀大了,最見不得周圍熟悉的人死去,特別是死於非命,最想看到的是君臣有始有終。
徐世銘知道,百里無忌其實並不是對馮道有意見,反而很欣賞其閱歷豐厚、政見老練,百里無忌無法容忍的是馮道所代表的那一個官員組成的團體。
因爲那個團體阻礙了百里無忌尋求改革的路。不得不清除。
政治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政治沒有友誼,只有合作。
合則聚。不合則分。
聚則爲友,分則爲敵。
政治就是如此簡單,但又如此殘酷。
百里無忌與徐世銘在御書房對此次事件的善後商議了許久。
借勢而爲,剷除異己;新舊交替,重整朝綱。
這十六字,成爲了這次事件後的明國執政方針。
新舊交替無論是對家還是對國。都是一種痛、陣痛。
挺過去了,那就是一個新的時代。挺不過去,那就等於失去了再次振興的希望。
這與感情、道德無關。
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也許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來說,是無恥的。
但對於一個家、一個勢力、一個國家來說,這就是新陳代謝,不可或缺。
中書省的形勢相當嚴峻,械鬥場中已經分不清新舊兩派勢力,人擠人的亂局中,根本無法分清誰是誰,誰代表着誰。
亂戰到後來,見人就打成了唯一保護自己的方法。
你不打人,就被人打。
而京城軍械的流出,使得這場亂鬥增加了更不安定因素。
幸好百里無忌對火器的控制非常嚴格,京城軍隊實行槍彈分離,軍火庫的開啓更是需要數道手續。
縱然如此,亂戰中已經有無數的人流血、傷亡。
而馮道已經回到家中,他已經無法掌控局勢。
因他而起,他卻無法掌控局勢,這對於馮道來說,所受的打擊遠遠地超過他的承受力。
看着傷亡的人數越來越多,聚攏的人數越來越多,馮道心中有着強烈的罪惡感,他只能選擇回家。
他知道,他錯了,他比不上百里無忌,他不足以領導這樣的運動,他高估了自己的領導力。
馮道自從兼任金陵學府院令之後,數次見百里無忌口若懸河地在學府發表演講,那陣勢、那熱烈的程度,縱然象他這種圓滑之人,也不禁心潮澎湃。
他甚至幻想着有一天,他也能有這樣的一天。
但今天,馮道已經知道,他絕不可能成爲百里無忌,就算是學百里無忌,也是不能。
其實馮道確實不善於組織領導這樣的羣衆運動。
羣衆運動考驗的是組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就與治理國政是兩回事。
羣衆運動一旦起來,就如同一把雙刀劍,能讓你達到目的,也能傷及自身。
馮道回到家後,就閉門不納。
數十個門下官員一再請求見面商談,都被馮道派人攔阻。
馮道知道,事已經不可爲。
他現在除了等待事件的結局,任何動作都只能增添自己的罪惡。
他並不擔心這場暴亂會無休止地進行下去。
因爲馮道相信,只要百里無忌想收拾殘局,以他的威望和能力,眨眼之間就能平定。
更何況,百里無忌手中掌握着兵權。
馮道開始籌備後事,他知道,無論自己是否有謀反之心,在這一刻,所有辯白都是無力的。
那麼多人因此次事件死於非命,而他就是事件有挑起者。
僅憑這一點,他死有餘辜。
馮道心中開始平靜下來,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他平靜下來之後,發現,自己真的是無親近之人。
經歷了五朝十一君的他,號稱“不倒翁”,可在這一刻,他依然是一個孤家寡人。
也就在馮道悲嘆自己這一生無依無靠時,家人來報,段佛音帶着段素素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