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bookmark

趙匡胤心中一驚,瞬間無數個想法從腦海中閃過。

這時開城門確實太過危險,縱然是能來得及關上城門,可接獲求援信使就需要出兵救援,可這樣的場景如何出兵,北面遼騎印入眼睛的就已經不下數萬人,後續還有多少根本看不清。

此時出兵營救百里無忌,那等於讓三萬周軍去白白送死。

這時候,趙匡胤暗自狠下心來,大喝道:“關閉城門,城下的信使是遼國細作。”

主將下令,看守城門的周軍士兵自然遵命,將剛剛打開一條細縫的城門迅速關閉。

而這時,遼軍前鋒離城門距離已經不足五里,離明軍斥候更是不足四里。

周軍臨陣起意,令城下明軍斥候心灰意冷,無奈之下,斥候只能繞過渭州城的北門,向西城門逃逸。

城樓之上的鄭恩犯了嘀咕,這明明就是明國信使,怎麼三哥就改口說是細作。

鄭恩粗人一個,心直口快,想不通就出口相問:“三哥,這是何意,二哥令我等率軍增援大哥,你怎麼可以如此對待明軍信使?”

趙匡胤微嘆道:“你也看到了,遼軍勢大,我等現在開城門,出兵救援,不過是送死。可聖上與明國有約定,接信使傳信就出兵,周國皇帝不能失信於人,我只能將他們說成是細作。”

理由是成立的,做法是正確的,趙匡胤不愧是一代雄才。行事果斷。

但鄭恩是個粗人,雖然他聽懂了趙匡胤的意思,可他見不得如此卑鄙之事。

何況柴榮臨行前再三叮囑。一接到求援信使,就必須出兵相援,以報答百里無忌數次援手之恩,在鄭恩心中,柴榮的話是聖旨,而知恩圖報更是他遵循的鐵律。

此時的他依然尊敬他的三哥趙匡胤,因爲趙匡胤這麼做符合了周國的利益。但對趙匡胤的人品,鄭恩心中有了些許疑惑。

鄭恩開口道:“三哥,縱然如此。我等救不了大哥,總不能讓這十個信使白白送死吧?”

趙匡胤嘆道:“如何救?”

鄭恩一咬牙道:“請三哥坐鎮渭州城,某率親衛出北城去救援他們。”

趙匡胤聞言一驚,連忙道:“四弟不可。這不但救不了他們。連你都要搭進去,某不同意。”

鄭恩正容道:“某知道三哥是爲我好,但有些事不得不做,不做,某晚上睡不着。”

趙匡胤怒道:“你怎麼就如此倔驢脾氣?”

鄭恩突然單膝下跪道:“三哥保重,若今日一別,無有相見之時,就當弟弟與三哥訣別吧。”

這世上總有些人是死腦筋。鄭恩心中,百里無忌的份量遠遠不如趙匡胤重。但爲了義字,鄭恩棄趙匡胤而寧願出城冒險營救明國信使。

這樣的人往往在青史中無法留下姓名,因爲,這種人一般都死得早。

趙匡胤還待再攔,鄭恩卻自顧自地起身走下城樓,召集親衛去了。

趙匡胤無奈,在背後大喊道:“四弟,此去小心,若能成功,不必再回來,可去汴京向聖上報信……。”令親衛調動三百騎兵,護衛鄭恩。

同時,趕緊令親衛向北門守軍傳令,用弓箭掩護鄭恩一行。

趙匡胤知道,憑藉他的三萬人和渭州城原有的三千守軍,恐怕支撐不了多久。

城外的遼軍還在源源不斷地到來,這已經不再是打草谷,很有可能是要大舉入侵了,。

城外的明軍信使繞城而逃,四里外的遼軍隨即派出一個百人隊騎兵追擊,而大軍開始包圍渭州城,並在城外駐紮下來,沒有迅速攻城,彷彿在等待主將的到來。

明軍信使雖然領先遼軍啓動,但他們一路急奔,人累馬乏,四里的距離,剛過西門就被遼軍追近至一里距離。

而當剛逃到南門牆角時,遼軍騎兵已經追至身後。

爲了讓同伴活下來,四個信使隨即調轉對追兵進行阻攔。

斥候阻攔的方式是明軍獨有的,他們知道疲累的身體根本無法阻擋追擊的遼軍。

所以,他們選擇的方式是引爆身上的手榴彈。

一人八顆,同時被引爆,炸翻了衝在前面的十數個遼軍騎兵,由此遼軍的追擊速度慢了下來。

有這一會,明軍信使順利繼續向南衝去,將距離又拉開了數裡地,逃往周國成州方向。

城牆上的守軍無不動容,同樣身爲軍人,也許自己就做不到這一點,而自己做不到的往往令他們感到羨慕和尊重,羨慕明軍有能爲戰友去死的士兵,尊重這四個士兵的勇敢。

而此時,遼軍騎兵整肅了混亂,見折損了十數人之多,於是狂怒地呀呀大叫着向遠處的六個明軍繼續追擊。

而此時,鄭恩率八個親衛和三百騎兵迅速從北門涌出。

遼軍追兵已經衝過南牆,背對着鄭恩一行,正好被鄭恩一行殺了個措手不及,僅五人傷亡,鄭恩就解決了這八十餘人的遼軍。

可這時,遼軍大隊騎兵已經包圍過來,他們倒不是針對鄭恩而來,而是要包圍渭州城。

來路已經堵上,鄭恩其實也不想再回去,他出城的目的就是營救六明軍信使,於是,鄭恩率領着三百騎兵迅速向六名明軍追了過去。

被鄭恩追上的明軍如今對周軍有了提防,雖然一起向南奔逃,但與鄭恩保持着距離,而奔出二十里地之後,明軍信使開始轉向,向西。

鄭恩趕忙阻攔詢問:“你等欲往何處?”

明軍信使答道:“我明國皇帝正向渭州城而來,我等必須前去稟報周國背信之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鄭恩毛臉一紅,這周國背信四字如扇了他的耳光般令鄭恩難受。

鄭恩知道,這確實不得不去告知,不然,百里無忌東來正好落入遼軍之手。

但自己又有向柴榮稟報遼軍南下的任務,略一沉吟,鄭恩令兩個親衛代替自己去汴京報信,率餘部嚮明軍信使靠攏。

鄭恩道:“周國不曾背信,你等也親眼所見,遼軍大舉南下,周軍只能自保,雖然力有不逮,但某率三百餘騎隨汝等增援就是,若有不測,某將命賠給大哥。”

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七十二章第八十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26章 各懷鬼胎第六十三章第八十五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一百零二章第八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九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一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二百六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章第38章 水車船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三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二百三十五章第59章 全殲的代價第九十八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六十四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一百零一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四十四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八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第3章 逃婚(三)第三十四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56章 花蕊夫人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八十八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99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二百零四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三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三十九章第97章 ,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二十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十二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一百三十二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二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五十二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22章 行刺得手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五十八章第八十四章
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七十二章第八十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26章 各懷鬼胎第六十三章第八十五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一百零二章第八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九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一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二百六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章第38章 水車船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三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二百三十五章第59章 全殲的代價第九十八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六十四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一百零一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四十四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八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第3章 逃婚(三)第三十四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56章 花蕊夫人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八十八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99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二百零四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三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三十九章第97章 ,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二十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十二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一百三十二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二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五十二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22章 行刺得手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五十八章第八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