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來臨時,既是毀滅性災難,也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機會。朱有孝認爲,歷史上大明朝的滅亡天災就佔據了很大的原因,再加上朝廷上東林黨作怪,致使救災不力,流民遍地,大明朝不滅亡纔是奇蹟。
現在朱有孝不幸遇到了這個歷史時期,他就得利用好這個機會,既要把自然災害應對過去,還得藉此機會徹底清除東林黨對於朝廷的影響,從此開始恢復到正常的清明政治模式。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原因是開始階段或者說它的領導者、創始人都會以公心爲主,目標就是獲得強大的團體、組織,但是當它強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就會發生質的變化,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也是一個很難改變的規則。
比方說“貞觀盛世”,這是一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著名歷史時期,開創了大唐近三百年的歷史基礎,但是僅僅到了他的孫子時代就開始走下坡路,失去了廣袤的西部地區,原因是李世民自己到了生命晚期就已經失去了進去的決心,進入了休閒生活,尤其是後宮的混亂,留下了隱患。
再比方說東林書院,它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是當時爲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弟子、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到了明朝萬曆三十二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並在此聚衆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東林書院成爲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
本來倡導的精神是“讀書、講學、愛國”,門前的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爲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
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啊!但是僅僅過了二十年,它的本質就改變了,爲什麼呢?因爲它要生存下去就得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依顧憲成先生自己的本意,是爲了培養具有愛國精神的讀書人,但是因爲其中包含了議論國事的意思,就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而入,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具有野心的子弟,通過物資、金錢資助,再加上一些詩詞之類的東西,慢慢的逐漸掌握了書院的話語權,書院就變成了爲他們謀求利益的工具,甚至可以對抗國家的政策。
當東林書院變成商人們謀取利益的工具的時候,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學術研究團體了,它的性質就變成了一個政治集團,這個政治集團的核心目的就是爲商人服務,國家興亡不再是它的目的,因此更多的文人爲了追求利益紛紛加入這個團體,逐漸就被宦官們成爲“東林黨”。
宦官們不一定都是好人,也不一定都是壞人,但是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忠心於皇帝,他們和皇帝的關係是皮和毛的關係,他們的權利是建立在皇帝信任的基礎上。他們這個羣體是非常愛財,他們沒有完整的人格,但是因爲他們的忠心,讓皇帝使用起來非常放心。因此,歷史上許多宦官權勢極大,甚至可以干涉朝政,但是往往下場並不好,每當新皇登基的時候,往往就是宦官們最緊張的時候。
歷朝歷代都有宦官和大臣們爭鬥,到了歷史上明朝末年的時候,更是達到了極點,宦官們不但要和臣工鬥心,還得和東林黨鬥智,但是由於東林書院的存在,在南方地區他們掌握了話語權,而且有更多的官員得到了東林書院的資助,使得他們的政治傾向更偏向於維護世家商人的利益。因此宦官們不得不依靠皇權進行強力鎮壓,這也讓書寫歷史的文人們對他們更加痛恨,讓後世人都覺得宦官們都是非常不堪的。
朱有孝的意外出現,讓歷史在天啓元年發生了轉折,尤其是朱有孝舉辦的新式大明官吏學院的培養官員方法,讓學子們想通過科舉、拜師,然後成爲官員的方式徹底顛覆,這樣一來想通過東林書院的培養,然後再通過層層關係升官,最後達到爲世家、商人等謀求政治利益的道路不通了,東林書院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對於學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弱。
那些企圖通過東林書院培養利益代理人的財東們自然不甘心自己的道路被堵,必須要重新選擇新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樣一來,就在東林書院的基礎上,他們通過銀行的關係,建立了利益更加密切的利益集團,這就是商會集團,企圖利用龐大的財產控制市場,攫取超額利益。
在什麼情況下才是商人們賺錢的機會呢?危機、災難到來的時候,並不是說只有在這些極端情況下才能掙錢,而是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纔可以控制市場,製造輿論,攫取不合理的高額利潤,而且從法律意義上來看,他們做的並不違法,但是從道德意義上來看,他們的行爲確實不齒,損害了更多的貧困人羣的利益,讓更多的人處於困苦。
國家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保護多數人的利益,是位大多數人服務的。爲了保證維護國家權力機關的正常運轉,稅收是唯一的收入來源,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大家需要繳納保護費。正常的秩序來說,有能力的人就應該做出更多的貢獻,普通人只需要做出自己的本分事情就可以了,但是事情往往是相反的,有錢人企圖擁有更多的財產,普通人也期望成爲有錢人,稅收就成了國家和個體之間的博弈,究竟誰應該獲得更多的部分,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
朱有孝仔細研究過後世各國的稅收政策,有的國家採取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利用國家權利進行財產的第二次分配,有的國家採取低稅收、低福利,藏富於民,更多的國家則是採取預算赤字的方式,通過超量發行貨幣,隱蔽的攫取民間利益,這是一種非常規的手段,但是卻被用來成爲常規方式,結果造成的是市場物價橫飛,尤其是提倡的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造成了物價飛漲,損害了國家的信譽。
朱有孝認爲在當代太祖時代的國家收支平衡政策最好,這種政策保證了市場的長期穩定,雖然表面上看來經濟發展速度不快,但是勝在社會穩定,民心穩定,不會發生大起大落,可以保持國家持續發展,讓大多數人們處於幸福感狀態,這纔是一個國家正常發展的模式,比單單追求表面的數字好多了。
憑藉國家權力干預市場是一種非常規手段,但是如果憑藉國民教育和龐大的國家調控收場手段達到這個目的,這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高境界。朱有孝的目標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商業手段,讓大明的世家、商人們懂得,只有合情合理、合法守法、崇尚社會道德的經營者才能獲得合理的利益。
明朝的歷代帝王都沒有強大的財源做這些事,就算是最會攢錢的萬曆皇帝,進行援朝戰爭時也只能動用內帑來支付費用,結果很悲劇,自己的錢花光了,等到後來努爾哈赤帶兵打過來時沒有錢打仗了。
朱有孝現在就有屬於皇家的貿易商行,還有騰龍銀行作爲堅強的後盾,根本不怕這些,而且朱有孝就是打算把大明皇家貿易商行和騰龍銀行建成遵紀守法的道德楷模,最守法納稅的企業,讓大明所有的企業以他們爲標準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