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孝一直擔心的小冰川時代終於到來,自從天啓八年的春天開始,老天爺就一直沒有下雨,嚴重的乾旱災害發生了,而且旱災的範圍要比歷史上更爲廣泛,整個長江以北地區都處在旱災的範圍。
雖然朱有孝早就讓各地做好預防災害的準備,但是已經過了好幾年溫飽日子的官員和老百姓還是內有把這事放在心上。按照朱有孝的計劃,每一家最起碼要準備有一年的餘糧,這一點各地官府倒是做了,但是普通老百姓卻沒有準備,他們雖然知道儲存糧食,但是歷年來都有大量的糧食收穫,日子過得很舒坦,逐漸就忘記了缺吃少穿的生活,畢竟從天啓二年開始的新作物種植讓老百姓有了餘糧,而且一年比一年的糧食更多,大家都已經開始習慣了。
天啓八年的春天雖然沒有下雨,但是通過這幾年的興修水利工程,再加上官府號召大家齊心協力抗旱,挖出大量水井,水車也普遍開始推廣,還是有大部分的收成保住了,尤其是冬小麥的收成還是不錯。這就讓老百姓再次產生錯覺,認爲就算是一年不下雨也可以通過澆灌田地獲得不錯的收成。
但是老天爺好像是要給老百姓較勁,春天沒有下雨,到了六月份的雨季,應該下雨了吧,可惜老天爺還是沒有下雨,火辣辣的太陽讓整個北方地區進入了漫長的酷暑天氣,各地的氣溫高的嚇人,真真的是萬里無雲,每天只能看見灼熱的太陽。
嚴重的乾旱開始讓老百姓有些驚慌失措,通過抗旱救災,人擡牛拉,車載手提,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秋季作物幾乎全部旱死。在平原地區情況還稍好一點,最起碼還可以通過挖出水井取水,河水就不用考慮了,幾乎所有的小河都幹了,但是處於山西、陝西、甘肅以及其他山區的老百姓可就苦了,他們連飲水都發生了困難,大量的地方嚴重缺水,甚至爲爭奪水源問題發生村民械鬥,旱災恐慌開始遍佈整個北方地區。
最早發生恐慌的是陝西的種植和養殖大戶,他們的莊稼絕收,大量的牛羊缺乏飲水,不得不宰殺,造成了極大損失。這裡本來就是人口密集地區,人口衆多,但是這裡也是整個大明曆年曆代發生旱災最嚴重的地區。雖然朱有孝採取了遷民措施,讓這裡的人口減少了很多,但是富足的生活讓人口增加的還是非常快,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種事情在全國各地都是常態,因此這裡的旱災情況尤爲突出,讓官府都開始頭疼,他們遇到了嚴重危機。
北京城裡的朱有孝也開始坐不住了,現在的老百姓雖然不至於因爲缺水而造反,這不是官府和皇帝的事情,這是天災。但是官府就是替老百姓辦事的,官府就應該負責老百姓的生死啊!於是朱有孝就讓大明內閣做出救災方案,想法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
內閣裡這些官員那裡能想出好辦法,就算是徐光啓、孫承宗這些實幹的官員也沒有經過這種事情啊,你要說是老百姓沒有飯吃,那可以從全國各地調集糧食,但是用水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總不能從全國各地都擔着水送吧,尤其是在大山裡面,人擔的水說不定還不夠自己喝呢,更別說讓別人喝水了,這確實也難爲這些官員了,還得朱有孝自己出主意。
朱有孝根據自己的歷史經驗,果斷的採取了措施,這些措施有的是強制性的,有的是根據老百姓自己的醫院決定的,最重要的是官府要有作爲,要有能力爲老百姓做出實際的行動。
第一條是讓養殖大戶放棄自己的牛羊,官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償,讓他們自己統計損失,由官府複覈,即可以現在獲得官府的補償,也可以等旱災過後重新養殖牛羊時獲得官府銀行的免息貸款,避免牲畜和人口爭奪水源,最起碼要優先保證人口的飲用水,其他的事情都要靠後。
第二條第二條是暫時遷移居住地,生活在嚴重缺水,而且道路條件不好的地方,要讓他們暫時遷移到河邊、平原等道路條件比較好的地方,以方便官府的救助,官府負責他們的生活費用,最起碼要保證一日三餐和飲用水,是否遷移由他們自己決定,不進行強制遷移。
第三條是打井,讓大明科學院的地質、地理專家們有一個實地參考、實踐的機會,同時考察當地的資源。現在的地下水資源還是比較充足,限於人們對大自然的認知,或者說是隻是面不足,然們挖掘的都是比較淺的土井。朱有孝則是命令科學院的工程人員到實地考察,根據地形地貌,找到合適的水源,利用機械的動力,打出比較深的井,然後再用機械的方式抽出來,徹底解決偏僻地方的飲水問題。
應該說朱有孝的這幾條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各地的局勢開始有所好轉,官府和老百姓齊心合力抗旱,讓老百姓們看到了希望,老百姓都很知足,包括那些養殖大戶,他們很配合官府的行動,在瞭解到官府的政策以後,他們積極行動,大多數人家都簽訂了以後獲得優惠貸款的協議,甚至還有的拒絕了官府的優惠,天災面前誰都有困難,既然官府採取了救援措施,那麼自己也應該爲國家考慮。應該說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非常淳樸,他們通過這幾年的好日子,感受到了官府就是爲他們服務的,能夠互相理解體諒,尤其是免費的義務教育,讓老百姓的覺悟有了極大的提高,懂得共渡難關,互相體諒。
遷移道路不便地方的百姓問題也進行的非常順利,朱有孝的大明官吏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現在遍佈各地官府衙門,他們無論是在學識上還是在道德上都是老百姓的楷模,通過幾年的工作,再加上嚴格的考覈制度,他們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官僚習氣,個人能力都非常不錯,這也讓朱有孝的遷民措施,實施的非常順利,避免了發生的動盪。
官府提供了簡易的住房,還有一些軍用帳篷,最起碼在冬天到來之前不會發生其他變化,至於冬天來臨的時候,估計打井隊的工程師們已經就把問題解決的差不多了,至於個別的地方,可以讓老百姓留居,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留。
官府的行動很迅速,大明科學院的工程師們行動也很迅速,數千人的工程師帶着大批的工人進入山區,利用他們所學過得知識,再加上一些老科學家們的提點,根據地形地貌的情況,在適合打井的地方利用蒸汽機作爲動力,打出了不少深井。比方說找到了原來的泉眼位置,或者是找到溼潤水草茂盛的地方等。還有一個額外的收穫,那就是在考察、打井的過程中,工程師們發現了許多他們沒有見過的礦石,通過對比、化驗、試驗,他們長了不少見識,在冬季到來之前,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抗旱救災的初步工作做完,民心開始慢慢穩定下來,就在大家剛要鬆口氣的時候,朱有孝則下達了另一個任務,利用現在旱災正重,農事無法進行的時候,迅速組織各地老百姓進行興修水利工程的工作,在山區開挖蓄水池,在平原地區開挖溝渠,目的是建成可以防旱、防洪的農田水利工程。
多數人不理解朱有孝的行動,包括官員們也是這樣,但是朱有孝可知道這小冰川氣候就像是發癲癇的病人,不但會發生旱災,還會發生水災,而且每次造成的災害都會持續很長時間,造成的危害非常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