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

bookmark

錢謙益的話彷彿讓商人們吃了定心丸,大家紛紛表示願意參與提價收購糧食的行動,他們認爲錢謙益是官府出來的,他的信息肯定準確。有一種說法叫做“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更何況錢謙益是一位進士老爺,而且做過京官,他的信譽應該是有保障的,誰要是再有疑問,大家一定會把他當傻子。

這個時候張敷有加了一把火,他說道:“自從大明開國以來,我們蘇州、無錫的稅賦最重,我們的錢財都到哪裡去了?還不是被官府拿去補貼北方那些窮鬼了,現在他們好過了,口袋裡也有錢了,我們自然要把屬於我們的那些錢賺回來。大家也不要擔心錢不夠用的問題,我已經聯繫好了江浙銀行的幾位股東,他們答應以最優惠的利息借給大家銀子,希望大家能夠多賺錢,大膽賺錢!”

當牛金星派出商隊去海外購糧,安排好諸般事情,來到蘇州的時候,劉老財向他大訴苦水,目前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嘉興等州府的糧價已經上漲了兩倍,市民們已經怨聲載道,爲什麼我們這裡沒有受災,糧價反倒要比北方的還貴?

牛金星笑道:“彆着急,老財,我估計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糧食價格還得往上漲。這樣吧,我們一邊按照市場價格低一個銅錢收購糧食,一邊以原來價格向外銷售米麪,但是記住一定要限量,在我們所有的糧店裡都要貼出告示,每人限購兩天的米麪,而且還要有四鄰互相擔保,必須是沒有土地的城裡居民纔可以享受這個待遇,這是我們大明皇家商行對支持我們的客戶回饋,希望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友誼。”

劉老財很納悶的看着牛金星,他搞不明白這大掌櫃的到底是在搞什麼鬼,幹嘛要做賠錢的買賣,但是看着牛金星那神鬼莫測的笑容,不敢問原因,下去執行命令就好了,反正又不是賠的他自己的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城裡的普通百姓開始感到日子難過了,白米白麪每天都在漲價,糧油店裡的人開始排隊,在江浙地區範圍內,糧價飛速上漲,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謠言在四處傳播。

加入高價收購糧食的商人們看到糧價不斷上漲,心裡都是美滋滋的,沒有加入進去的商人也不甘心,他們開始派人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去收購糧食,大量的糧食開始向江浙地區流入,而且價格還在不斷上漲,貪婪的商人們開始向銀行貸款。因爲江浙銀行是在錢莊的基礎上聯合成立的,因此各地分行的自主權非常大,他們可以互相拆借,只不過需要付利息。

當人們瘋狂的時候,都會失去理智,尤其是張敷的復社,在這個時候又開始議論國事了,他們首先提出的是科舉考試製度,提出現在的官府不作爲,任由市場物價飛漲,還說是因爲現在由於稅賦過高,因此造成了物價飛漲,如果免除了稅賦,肯定會讓物價降低下來,等等一切因素指向了現行的官吏規則,要求恢復原來的一切制度,號稱復古。

與此相呼應,錢謙益也在東林書院演講,大肆議論現在的各項制度,號召所有的讀書人上書京都,要求皇帝聆聽天下讀書人的意見,恢復科舉制度,要求以讀書人爲本,聲張勞心者治人,並且恢復免去讀書人的各項稅費,一時間江浙地區聲勢浩大的書信飛往京城,就連在京城的江浙籍官員都開始蠢蠢欲動,打算聯合言官勸誡皇上。

就在這些人鬧得雞飛狗跳的時候,蘇州、無錫等地的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的所有店鋪開始平價售糧,在牛金星的安排下,幾乎是一夜之間,所有的和大明皇家貿易商行有聯繫的糧店都開始這樣做。

焦頭爛額的江浙巡撫正在考慮如何安撫城裡的市民時,被這個意外的消息驚動了,他連忙趕往離衙門最近的地方去查看,這事確實是真的,但是店裡的活計們只是幹活,誰也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讓巡撫非常納悶,到底這江浙地區出了什麼鬼。

劉老財坐鎮,大明皇家貿易商行還在高價收購糧食,他們的價格始終比市場上低一個銅板,這讓那些貪圖利益的人們紛紛前往錢老闆的糧食收購點,把自己的口糧也賣給他們,然後再去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的平價糧店買口糧,這樣多少還可以賺點零花錢。

在大明皇家貿易商行開始平價銷售米麪時,錢老闆還嚇了一跳,但是聽到店裡還放着限售告示時,覺得應該收買人心,像飯店之類的地方還得買高價糧食,看看劉老財他們還在收購糧食,覺得這不過是大明皇家貿易商行使的鬼把戲,企圖壓低糧價,趁機把糧食運走,哼哼,這樣的賠本生意你能做多久,就算是大明皇家貿易商行本錢再多,相對於整個江浙地區來說,也不過是一碟小菜,正好可以藉機將它擠垮。

自以爲看透了大明皇家貿易商行鬼把戲的錢老闆立刻下定決心,將糧食價格再次提高,甚至專門僱傭市民到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的平價糧店套購,企圖將所有的糧食賣盡,然後就可以獲得暴利,但是沒想到正中了朱有孝的計謀。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的平價米麪銷售政策持續一個月以後,牛金星命令將價格提高一點,銷售量再削減一點,讓那些商人們認爲已經頂不住壓力了,讓他們再瘋狂一些,吃進去的糧食再多一些,他甚至讓船隊從海外運回的糧食也悄悄的運到無錫,讓手下的人裝扮成村民,大肆的將糧食賣給那些商人。

高昂的糧食價格已經持續了三個月,眼看着北方的夏糧仍然是顆粒無收,錢老闆他們樂得臉上快開花了,如果老天爺再不下雨,連秋天的莊家也種不上,那麼他們就可以狠狠地賺上一筆了。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的平價糧食幾乎也在這三個月里長了一倍,而市場上糧食的價格已經到了平常年份的五倍至六倍,牛金星已經從海外購買了足夠北方人口半年的口糧了,看看就是要收場了。

到了大明天啓九年五月初,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整個大明的糧食價格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大明中央銀行突然下達了一條緊縮銀根的信函,要求全國的各大銀行全面收緊貨幣,銀行準備金全面上調五個百分點,一時間各個銀行雞飛狗跳,都開始回收貸款。因爲這是央行的第一次行動,各地方銀行都不太明白爲什麼這樣做,於是就有開始互相拆借的,企圖應付過關,渾水摸魚。

央行行長楊漣也不知道皇帝會突然間讓自己禁售銀根,但是還是按照朱有孝的命令做了,只是如何讓各地的商業銀行去執行,他自己心裡也沒有譜,爲此,朱有孝特地向楊漣講述了有關銀根緊縮的原因,市面上的物價太貴了,除了物資無法滿足需求以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貨幣發行量超過了實際需求,從而造成物價上漲,不過這次緊縮銀根的目的卻不是這些,目的是爲了降低市場上糧食價格。

朱有孝自己也講不明白這些金融道理,更別說楊漣了,反正皇帝這樣說了,照着這樣做就可以了,爲了更好的完成朱有孝的任務,楊漣親自前往蘇州,前往江浙銀行總部調查任務落實情況。

從明面上看,增加百分之五的銀行準備金不算太多,但是對於現在的江浙銀行卻是一個災難,原因是它的分行並不完全受它控制,股東相當分散,而且因爲收購糧食,它的許多分行已經開始從別的銀行拆借了,這就導致江浙銀行短時間內也無法籌集到足夠的準備金上交中央銀行。

第二章 登基(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平洋東岸(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十三章 收網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零六章 九代錦衣衛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一章 朱有孝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
第二章 登基(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平洋東岸(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十三章 收網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零六章 九代錦衣衛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一章 朱有孝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