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門到處跑,就看你會找不會找,江浙銀行、潮汕銀行、廣州商人銀行他們臨江臨海,到大海上尋找機會是肯定的,在離開京城回到家裡不久,就開始將探險付諸行動。
江浙銀行以寧波爲核心,在寧波的鬧市區錢莊林立,到朱有孝成立大明國家銀行以後,這些錢莊就根據新形勢的需要組建了江浙銀行,他們的股東比較分散,沒有太大的股東,因此他們的競爭力不是太強,再者就是錢莊的習慣是以錢生錢的方式運作,所以除了在寧波、蘇州有一些規模較大的手工作坊以外,其他的都是靠吃利息。但是組建成銀行以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因爲都是股東,就沒有辦法互相拆借了,資金是統一管理的,向外發展就是他們的唯一出路,但是分散的股東有時候就是決議的最大障礙,所以他們的發展相對緩慢。
這次皇莊的會議讓他們打開了新思路,當參加會議的行長和一些較大的股東們回來後,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是不是因爲自己的自私行爲影響了財團的發展,尤其是看到騰龍銀行的股東們的先進思維方式,他們就以地方和經營方式爲依據,重組股權,參加會議的股東就變少了,扯皮自然就少了。
他們現在決定組建一支商隊探險,爲了保險起見,他們選擇的貿易對象是倭國四島,那裡在牛金星的引誘下正在進行混戰,需要大批的武器和糧食。江浙財團自然不敢把糧食運過去,這是朱有孝命令禁止的,武器就成了他沒唯一的選擇,但是沒有糧食倭國四島也沒有辦法繼續打下去,他們就從安南國購買糧食,從本地購買武器,然後把這些東西販賣到日本。
這時候日本的戰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江浙財團的加入更是火上添柴,而且在哪裡發現了更多的銀礦,隨着先進的冶煉技術成熟,大批大批的銀子就以更快的速度流向江浙,爲江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福建一帶土地貧瘠,自古就有闖蕩天下的傳統,出海經商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在大明實行海禁的時候,他們都在偷偷地出海經商,現在進入了航海時代,他們更是如魚得水,他們不用組建太大的商隊去冒險,一支支小商船隊伍早就向呂宋、爪哇一帶進發了,因爲出海都在泉州城備案,泉州銀行的總部就設在泉州,在泉州銀行的協調下,他們統一分配市場,避免了惡性競爭。而銀行總部爲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則是組建了更大的探險商船隊伍,他們的目的是更遠的非洲沿岸和新的未發現的地方。
廣州商人銀行的總部在廣州,他們是憑藉海外貿易起的家,海外貿易是他們的傳統貿易,無論是葡萄牙還是荷蘭都是最先和他們發生的貿易,現在除了按照原來的習慣把商品販運到麻六甲以外,還組建了遠赴美洲的商隊,和大明皇家貿易商行進行合作。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作爲大明的最有實力的商行,自然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領頭羊,對於其他各方的小弟們也是非常照顧,只要願意跟着一起跑的,全部帶着,如此大的世界市場,一個再大的商行也是做不完所有生意的。
隨着越來越多的探險船隊的出海,需要的人越來越多,僅僅是沿海一代的人就不夠用了,探險隊就開始從內地找人,或者是出海,或者是在工廠、作坊幹活,人口開始不斷向海外擴散,像應天王國、大名王國、新長安、新洛陽等這些地方的大明人口也在增多,不過這個過程都比較緩慢,要想出現大量的人口,還需要很長時間。
一個偶然的機會,江浙銀行的一個探險隊被海上的大風給刮的失去了航向,本來是想到倭國三島的,結果跑到了太平洋的茫茫大海里面去了,整個船隊頓時陷入了困境,隨風飄蕩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竟然航行到了一個大島上,遇到了一些聽不懂語言的土著人,結果就打了起來,雖然船隊的人少,但是擊發槍的威力可不是這些土著人能夠抵抗的,再加上船隊上的火炮轟炸,很快的這些土著人就投降了,然後他們就拿出了貢品,請求講和,船隊也得到了補給。
看看土著居民送來的貢品,裡面的食物有不少是從來沒有見過的,這倒是不稀奇,各地都有自己特有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里面卻沒有什麼稀奇的,金銀之類的也有,但是不是太多,船員們有些喪氣,覺得這是一個比較窮的地方,就算和他們進行一些交易,估計這些人也不會有多少好東西,就準備開船走人,圍繞這個島嶼轉一圈,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部落有值得交換的東西,一個月的漂泊,怎麼着也得有些收穫吧,要不會讓人笑話的。
一個船員忽然間看到部落的一個土著人屁股底下坐着的石塊有些發着金光,就跑過去把他踢了起來,把石塊抱回來讓隨隊的探礦專家看看,這是不是金塊。探礦專家用放大鏡仔細的觀看了一遍,這不是金塊,而是一塊精銅礦石,並且是一塊天然的富銅礦石。隨即就把這個部落的酋長叫過來,用手勢比劃着讓他們明白了要找這種礦石,於是這支船隊便得到了一個極大的富銅礦山。整個船隊大喜過望,就像土著部落提出購買這座礦山,土著人不懂這些人爲什麼會對這座山感興趣,就要了一些鐵製的砍刀作爲交換,把這一帶交給了他們。
就憑這一支船隊是無法開採這座礦山的,他們還必須要找到足夠的礦工來幹活。直到後來他們圍繞着這座島嶼轉了一圈,發現這是一座相當大的島嶼,就決定想法回到大明去招收礦工。在船上的導航員費勁千辛萬苦的情況下,對比出海時得到的海圖,終於確定了這座島嶼的位置,於是就留下一半人繼續在這裡探測,其他的人就沿着向棉蘭老島的方向往回走,回到大明,向銀行總部彙報。
在江浙銀行探險隊得到銅礦的時候,泉州銀行的探險隊也在不停地向遠方探索,過了爪哇以後,他們繼續向南航行,終於到達了一片大陸,發現了大量的土著居民,他們沒有發生衝突,而是進行了有好的交談,語言不通不要緊,還有手勢比劃,交換了一些東西以後,就繞着這個大陸做了一個環遊,結果發現這片大陸面積太大了,上面的許多動物都和國內的有非常大的區別,他們就判斷這是一片從未開發過的新大陸。當他們沿着北海岸航向的時候以外的遇到了正在這裡探險的江浙銀行的探險隊,他們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的海圖,就大約判斷出了這裡的海域圖型。
這是一件大事,他們認爲這個事情需要彙報給大明的內閣沒讓他們決定如何管理這一代的地方,現在“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點還深深的印刻在他們的腦海裡,報官就是他們的唯一想法。到後來朱有孝知道後,就明白他們到達了後世的澳大利亞一帶,一方面同意開發江浙銀行發現的銅礦,一方面同意泉州銀行向這片新大陸移民開發的請求,並派出朝廷的大員管理這片廣闊的土地。
至於這兩片土地的名字,就以發現這裡的探險隊命名,於是在大明的國土上又增加了泉州省和江浙省的新名字,福建一帶的居民開始大量的向泉州省遷徙,幾乎在兩年之內就過去了三百多萬人,後來就成了這裡的多數人口。江浙銀行主要是開發銅礦,僅僅組織了幾萬人,後來人手不足,還從倭國購買了一些礦奴,讓這些礦奴去挖礦石,悲慘的生活使得這些人十不存一,後來迫於輿論,情況纔好了一些,結果是在這裡留下了一些倭國人和土著人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