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天意

申時行等人進宮來的時候,穩定下來的萬曆剛好醒轉過來,以目環視衆人;申時行、王錫爵等人早在太醫口中知道這是皇上的返照之相,一時間俱感心頭髮酸,見萬曆對着自已一頷首,申時行連忙前行幾步跪下:“陛下,有什麼事吩咐老臣?”

目光在他臉上流連片刻,萬曆聲音微弱幾近不聞:“世事變化無常,當年父皇龍馭殯天之時,老師也是託孤之臣之一,如今匆匆幾十年,輪到朕即將大行,朕眼前卻無孤可託……”

這話說的着實不象,申時行的臉色瞬間變黃,心驚膽顫之下勉強勸道:“陛下春秋正盛,雖有微恙但不可做不祥之語;再說當今太子五德具備,儀表番茄,天下臣民莫不歸心;陛下後繼有人,正是天意屬我大明賜下的中興之君。”

“天意?天意?”萬曆搖頭笑了笑,語氣淡淡中全是惆悵:“老師這句話當年勸朕立國本的時候早就說過,如今再說,聽着卻沒有什麼趣味了。”想起當年舊事,申時行除了感概之外只能默然不語。

忽然聽萬曆緩緩開口:“傳旨,賜永和宮廢妃鄭氏鳩酒,死後不準葬妃陵,於宮外選薄地一塊葬身,毋須立碑,以彰其惡。”知道這是皇帝開始準備後事,申時行等人不敢怠慢,旁邊黃錦早就準備好筆墨,葉向高親自執筆記下。

萬曆默然半晌,聲音平靜而清析,接着說道:“……速召皇三子朱常洵來見朕。”

申時行忽然哆嗦了一下,一陣極其不妙的感覺迅速佔據身心,情不自禁的回頭望向跪在自已身側的王錫爵,發現對方也正一臉驚駭的看着自已,彼此都是久歷宦海的老臣,萬曆此時此刻的異常行止讓他二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一個典故……昔年漢武帝欲立少子,但恐主弱母強,以至朝政顛亂,遂殺母立子,難道當今皇上所行,是在效仿漢武舊事不成?

一旁黃錦伏在地上的身子抖得厲害,與平明麻利精明相比判若兩人。

申時行擡起頭來,眼底驚疑不定,試探着問道:“敢問陛下,可有旨意留給太子殿下?”

太子二字一出口,殿中一片靜寂,內閣六人十二道眼光,或明或暗,或驚或疑,一齊彙集在萬曆的臉上。

萬曆恍若未聞,突然間撕心裂肺的一陣咳嗽,臉色越加的難看,忽然低低嘆了口氣,以目視黃錦:“取筆墨來,朕要親書遺詔。”

黃錦驚了一跳,臉孔灰白一片,低聲勸道:“陛下不可耗費精神,再說您手上力氣不足,您說老奴寫也就是了。”

萬曆散亂的目光盯了他一眼,雖然已是油盡燈枯之境,可是一身的皇者之氣未減分毫,無庸置疑的搖了搖頭:“這一次,朕不想假手任何人。”黃錦無奈,只得上前將萬曆扶了起來,搬過一張矮几,鋪設好筆墨紙硯。

萬曆提起筆來,想了一想提筆就寫:“朕荷天地之洪禧,承祖宗之丕祚,仰尊天地,庶格和平,適星芒之垂象,豈天意之儆予……”只寫了這十幾個字後,執筆的手已經抖的如同風中之燭,而臉上神色更見黯淡,額頭冷汗滾滾,黃錦看着不忍心,剛準備再勸一句,一眼瞥見萬曆嘴角那絲笑容,想要說的話瞬間吞進了肚裡……這位帝王剛愎自用了一生,何曾聽進過任何人的一句話。

臉色越來越暗的萬曆哆嗦着勉強接着寫道:“太子朱常洛,綏靖邊疆,實國家有用之才,奈何專擅威權、好大喜功,不象中興守成之君,今廢其太子之位,改封睿王。”立在他的身後,清清楚楚的見到萬曆寫到這裡的黃錦,已經得駭得魂飛魄散,一張圓白胖臉上全是虛汗。

下邊跪着的申時行等人雖然不知道皇帝寫了什麼,可是看黃錦的臉色,一種極其不祥的感受使申時行的一顆心如墮冰窖之中。

在寫到將朱常洛廢爲睿王時,萬曆明顯猶豫了那麼一刻,眼底神色全是糾結,以至於手中的筆都長久沒能落了下去,一刻後卻終究寫了下去:“皇三子朱常洵,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其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似乎將凝聚起來精氣神隨着這封遺詔的完成已全部用盡,遺詔最後幾行字跡潦草,筆致虛弱。

虛弱已極的萬曆往下就倒,黃錦手疾,一把扶住,觸手覺得皇上骨頭如刺般咯得手生痛,心下一陣難過,低着聲勸道:“陛下,您這是何苦?可還記得當初殿下對您說過的一句話麼?”

口中呼呼喘着粗氣,無神的眼睛閃過一絲亮光,萬曆有些茫然道:“……他說過什麼?”

“爲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老奴還記得陛下回宮來後,皇上您還將殿下這句話抄了下來,一連瞅了好幾天呢。”

朦朧中似乎又現出那一張倔強之極的臉,梗着脖子向自已歷歷質問……緊接着念頭一轉,慈慶宮中除夕之夜,自已將手放到他的頭上時,明明他是醒的,卻僵着故着裝睡……萬曆心中一陣黯然,目光移到自已親手寫的遺旨上,手中握着的筆瞬間重有千鈞,再也拿不住重重的跌到地上,喉頭一甜,一口血狂噴而出。

申時行等人與黃錦一齊大驚,一齊了圍了上來,黃錦急得大叫:“太醫,快傳太醫。”

而此時的萬曆卻重重的瞪大眼睛,用不可思議的眼神死死盯着自已親手寫就的遺詔……忽然伸手指天,詭異之極的笑了幾聲:“天意……真的是天意。”笑聲戛然而止,指天的手軟軟的垂了下去,惟有一雙眼睜着大大的,全是茫然空洞無助。

守在宮門外的一衆醫官蜂涌了上來,一陣忙亂後卻發現萬曆呼吸已斷。吳院首大着膽子試過脈,又翻起眼皮看了一看,直挺挺的跪了下來,長嚎一聲:“陛下……駕崩了。”

是夜,紫禁城天降大雪,闔宮縞素,哭聲震天。

得到消息後的慈寧宮李太后一直是處在昏厥中,幸萬有坤寧宮王皇后強忍悲痛,悉心照料。

萬曆皇帝的身後事,自有禮部按制操辦;依帝制以六槨三棺收殮,停梓宮於乾清宮。

舉朝上下一片震山倒海的哭聲中,文淵閣中一片陰雲密佈。

皇帝駕崩於內閣五人面前,並且留有遺旨,當時五人中誰也沒有看到過遺旨中的內容是什麼,而此刻五人正對着這道遺旨面面相覷,看過之後全都是一臉的茫然。

遺旨上寫得很明白:“朕荷天地之洪禧,承祖宗之丕祚,仰尊成憲,庶格和平,適星芒之垂象,豈天意之儆予。宜規一視之仁,誕布更替之政,太子朱常洛,綏靖邊疆,實國家有用之才,奈何專擅威權、好大喜功、不象中興守成之君,今廢其太子之位,改封睿王。皇三子朱常洵,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其繼位登基,即皇帝位。”這是黃錦在一旁看得真切之極的原文,可是此刻在五位內閣大臣眼裡的遺旨,中間有一處鮮血淋漓,正是萬曆崩前噴出的那一口鮮血。

時間已久,血跡由當初的鮮紅變得棕褐暗黑,卻不改分毫的觸目驚心。

五臣大眼瞪小眼,因爲有了這灘血,原本完整的遺旨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朕荷天地之洪禧,承祖宗之丕祚,仰尊成憲,庶格和平,適星芒之垂象,豈天意之儆予。宜規一視之仁,誕布更替之政,太子朱常洛,綏靖邊疆,實國家有用之才……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其繼……”

天意如此,夫復何言,這是唯一知道真相的黃錦看到密旨後第一個想法。此刻的他的心裡嘴裡說不出苦澀……他終於明白了皇帝到死時那一句天意是什麼意思,這位任性一輩子的皇帝,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老天爺還是沒有讓他按照自已的心意辦回一件事。

申時行、王錫爵對視一眼,二人心中俱是大喜,二話不說,撩袍跪倒:“臣等必定一心一德,戮心盡力,不負先皇所託,扶保新皇繼位,使大明國祚昌盛,江山永固。”

他二人這樣一帶頭,葉向高自然第一個響應。五人中只有于慎行的一雙眼盯着那張遺詔,臉上神色變換古怪,一幅若有所思的樣子,就在他還在猶豫不決時,就見身邊李廷機愣了幾瞬,忽然跪在地上,于慎行忍不住驚訝道:“李大人,遺詔被血浸染,事情尚有蹊蹺,你怎麼……”

你怎麼還沒說完,就聽申時行冷冰冰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於大人身爲內閣輔臣,怎麼不見皇上生前是何等的信任寵愛太子?如今遺詔雖然被血染,但是字字句句都是遺命太子繼位,你可是還有什麼別的想法不成?”

申時行扣下的帽子實在太重,壓力山大的于慎行臉紅過耳,心裡發虛,伸手指着遺詔,強辯道:“雖然如此……可是這血跡之下的字,卻是還要仔細推敲。”

黃錦踏上一步,沉聲道:“陛下書寫遺詔之時,老奴在一旁親眼所見!陛下之意,確實如同遺詔之意一般無二,於大人若是不信,只能親赴泉下向先皇詢問一二了。”人證物證俱全,至此于慎行縱然心有懷疑也沒有別的話好講,只得恨恨的退到一邊以沉默表示不憤。

申時行與黃錦默默對了個眼光各自別開了心,但眼底都是一片慶幸之色。

翌日內閣將萬曆遺旨昭告天下,太子朱常洛雖然尚沒回京,已經是衆望所歸的不二儲君人選。禮部已經開始擬撰年號,只等太子回宮就位之後擇選使用。

至於莫名其妙被放出宮來的皇三子朱常洵,這幾年來在永和宮內的折磨早已讓他失去了往日囂張氣焰,就連見人都是唯唯唯諾諾不敢擡頭。已經成了名副其實後宮之主的王皇后沒有難爲他,吩咐人將他安置在儲秀宮,只等新君繼位後再做安排。衆人無不讚嘆皇后賢德,可是明白人都知道,已是廢子的朱常洵,早就失去了一爭短長的資格,他的出現就象一片落葉,在大明朝廷這灘深不見底的水上連連幾絲漣漪都蕩不上,一個小小浪頭後就沉底消失不見。

朱常洛一行人在離京三十里的地方,就見到了朝中在此等候的特使。對於他帶來的消息,朱常洛第一反應不是悲傷,而是心裡空空如也的空蕩發虛……那感覺好象心底的某個地方忽然少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這個東西在的時候沒覺得怎麼樣,可一旦沒有了,居然空落落的出乎意料難受的要命。

跪在地上的那個特使低着頭,看不清面容:“申閣老等大人說,明日會親自來這此迎接殿下回宮。”

朱常洛從頭到尾沒有說一句話,見他神色不對,烏雅關心的上前一步,將手放在他在肩上。來自對方手上的溫暖使朱常洛轉過頭,怔怔的道:“……皇上崩了?”

一旁的宋一指見慣生死,有驚卻不亂,長聲嘆息一聲:“雖然出乎老夫意料,但是也不算太過驚奇。他身子底子早就全毀,對於酒色財氣又不肯絲毫加以節制,如今這樣也不算意外,你也不必太難過了。佛家視死如登彼岸,早死晚死的,也沒什麼了不起。”

他的話沒有說完,卻見朱常洛振衣而起,轉身進了房門,哐啷一聲閉死,再也沒有任何的動靜。

宋一指大爲愕然,一臉無辜望向烏雅:“……這是什麼態度,老夫那裡有說錯什麼?”

一臉擔心望着緊閉的房門,耳邊聽到宋一指全是委屈的羅嗦,烏雅不由得恨恨跺了下腳:“你老人家真是羅嗦。”說完轉身快步離開,全然不顧身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即將火山噴發的宋一指。

深夜之後,對着一盞孤燈,朱常洛並沒有休息,忽然耳邊傳來叩門聲,朱常洛心煩意亂之下隨口道:“是誰?”

第172章 廷議第71章 指證第304章 舊人第197章 指點第138章 宿命第301章 天意第28章 會面第99章 鐵血第233章 人才第209章 驚心第23章 葉赫第244章 折服第246章 反目第35章 遇險第7章 問罪第237章 宏第274章 隱瞞第201章 喜信第83章 攝心第223章 改變第67章 搜宮第73章 預立第194章 風波第278章 桀驁第37章 鏖戰第92章 虎賁第143章 夜襲第25章 盟約第155章 論忍第148章 解決第261章 關鍵第109章 請戰第22章 臘八第98章 拉攏第202章 同心第187章 生光第85章 交底第68章 詔獄第89章 脅迫第286章 引誘第211章 明白第297章 何去第152章 榮歸第124章 突變第212章 賜死第198章 苦衷第63章 梨花第284章 救星第243章 剖析第152章 榮歸第123章 佈局第74章 變卦第167章 決心第249章 忽悠第30章 三諾第36章 驚心第6章 靠山第273章 凶信第63章 梨花第137章 挑戰第66章 四季第130章 錐心第286章 引誘第145章 火拚第208章 俱焚第264章 賭局第137章 挑戰第307章 真相第165章 審婢第46章 綢繆第20章 紅丸第63章 梨花第65章 三禮第77章 逆鱗第246章 反目第307章 真相第270章 鬩牆第187章 生光第96章 大志第20章 紅丸第158章 議儲第54章 斷案第194章 風波第54章 斷案第79章 將行第19章 問罪第120章 高調第218章 同隱第257章 大事第244章 折服第188章 審皦第15章 國本第281章 酒樓第298章 變天第240章 試槍第9章 萬曆第271章 提醒第206章 魏朝第247章 危境第56章 謁仙
第172章 廷議第71章 指證第304章 舊人第197章 指點第138章 宿命第301章 天意第28章 會面第99章 鐵血第233章 人才第209章 驚心第23章 葉赫第244章 折服第246章 反目第35章 遇險第7章 問罪第237章 宏第274章 隱瞞第201章 喜信第83章 攝心第223章 改變第67章 搜宮第73章 預立第194章 風波第278章 桀驁第37章 鏖戰第92章 虎賁第143章 夜襲第25章 盟約第155章 論忍第148章 解決第261章 關鍵第109章 請戰第22章 臘八第98章 拉攏第202章 同心第187章 生光第85章 交底第68章 詔獄第89章 脅迫第286章 引誘第211章 明白第297章 何去第152章 榮歸第124章 突變第212章 賜死第198章 苦衷第63章 梨花第284章 救星第243章 剖析第152章 榮歸第123章 佈局第74章 變卦第167章 決心第249章 忽悠第30章 三諾第36章 驚心第6章 靠山第273章 凶信第63章 梨花第137章 挑戰第66章 四季第130章 錐心第286章 引誘第145章 火拚第208章 俱焚第264章 賭局第137章 挑戰第307章 真相第165章 審婢第46章 綢繆第20章 紅丸第63章 梨花第65章 三禮第77章 逆鱗第246章 反目第307章 真相第270章 鬩牆第187章 生光第96章 大志第20章 紅丸第158章 議儲第54章 斷案第194章 風波第54章 斷案第79章 將行第19章 問罪第120章 高調第218章 同隱第257章 大事第244章 折服第188章 審皦第15章 國本第281章 酒樓第298章 變天第240章 試槍第9章 萬曆第271章 提醒第206章 魏朝第247章 危境第56章 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