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暫不稱帝

時間進入到四月份了,蘇天成更加的忙碌。

佔領了福建和浙江之後,蘇天成得知了朝廷的安排,準備調集武昌的左良玉、廬州的黃得功以及南直隸的孫泰,集結三十萬大軍,來進攻他了。得知這個消息,蘇天成反而不着急了,他很清楚,與朝廷的決戰,就要爆發了,若是能夠剿滅這三十萬大軍,朱由檢將失去絕大部分的依靠,自己統一中原的目的,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實現了。

蘇天成沒有急着進攻南直隸,包括湖廣、江西和廣西等地,因爲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浙江和福建必須穩定下來,這就需要大量的官吏,總是從山東抽調官吏,是不現實的,隨着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多,總是從山東抽調,會後繼乏人。

張溥到了福建,楊嗣昌也來到了浙江,鹿善繼也在山東濟南上任了,要說這樣的安排,蘇天成也不是特別的滿意,但沒有辦法,好在這只是臨時的安排。

在登州建起來的學堂,成爲了蘇天成關注的重點,他要求朱審烜親自負責學堂的所有事宜,不管有多忙,都必須要辦好這個學堂,而且蘇天成還專門要求早已經賦閒的蘇平陽,進入到學堂裡面去,將自身擔任知府的時候,是如何的做事情的,統統的講出來,而且蘇平陽的重點公關對象,就是徐爾一。

好在蘇平陽的確是有本事,通過諸多的事實,說服了徐爾一,讓徐爾一接受了很多的觀念,開始對學堂裡面的學生傳授了。

蘇天成注重這個學堂,是因爲學堂裡面的學員不一般。

浙江和福建的不少官吏。在老百姓中間口碑還不錯的,悉數都到這個學堂去學習了,一般都是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是不是學到了東西,是不是轉變了某些認識,學堂還有最後的考試。凡是考試合格的人員,一律都會安排到府州縣衙門做官的。

人才是最重要的,能夠很好的用人更加的關鍵,蘇天成的任何想法,包括任何的觀點,都需要通過地方官吏執行,若是地方官吏不能夠轉變思想,依然按照以前的思路來做官,那蘇天成就是統一了中原。也難以讓這個王朝有着根本的改變。

包括楊嗣昌、張溥和鹿善繼等人,都在學堂裡面去學習了一個月的時間。

其次是商賈的事情。

蘇天成重視發展經濟,但他也很清楚,發展經濟是必要的,控制商賈的無限制壯大,是更有必要的,否則商賈在發展壯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開始想到控制官府了。讓官吏成爲自己的代言人,有錢能使鬼推磨。

蘇天成的想法。要支持商賈,但支持是有限度的,商賈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官府就要開始課以重稅了,限制商賈的無限制發展,至於說牽涉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必須由官府直接控制,譬如說防止土地兼併,控制糧食價格等等,這些事情,牽涉到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牽涉到了王朝的穩定。

世界在發展,沒有什麼完美的發展模式,蘇天成很清楚這一點,他所要求的就是做到最好,至少他是從幾百年之後穿越過來的,腦子裡面有着不少先進的發展模式。

封建王朝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沒落的東西,幾年前積澱下來的智慧,都是前人探索的結果,時代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蘇天成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直都是很謹慎的,也是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的。

令蘇天成有些猝不及防的是,朱審烜等人寫來了信函,信函裡面的內容非常的明確,要求蘇天成登基稱帝。

雖說蘇天成已經自稱爲德王了,但王爺和皇帝之間,是有着巨大差距的,在這個時代,只有皇帝纔是真正掌握權力的,也纔是成功的標誌。

可蘇天成暫時不想稱帝,但對待這件事情,他需要謹慎。

朱審烜寫來這封信,一定是經過了仔細思索的,不客氣的說,蘇天成稱帝之後,能夠得到好處的絕不是他一人,跟着有太多人能夠得到好處了。人家辛辛苦苦跟着你拼搏,還不是要謀個一官半職,還不是要光宗耀祖的,這是正常人的心理。

還有關鍵的地方,楊嗣昌、範景文等人,以前的身份不同了,楊嗣昌是大明內閣的前首輔,範景文是大明內閣現在的大學士,都是頂尖的人物了,跟着你蘇天成混,要是沒有明確的身份,顯得不倫不類的,時間長了,人家沒有想法纔怪了。

不僅僅是楊嗣昌和範景文等人,還有盧象升、鹿善繼、張溥等人,就更不用說朱審烜了。

按說蘇天成稱帝,是不會引發什麼巨大反響的,相反這樣做了,能夠讓他的征伐顯得順理成章了,人家後金的皇太極都稱帝了,佔領了那麼小的一塊貧瘠之地,和他蘇天成是不能夠比較的。

可蘇天成有自身的考慮,主要還是在心裡有些過不去。

可以說,造反不是蘇天成的本意,也不是必然的選擇,當初選擇走這條路,是感覺到大明王朝沒有多大的希望,根子已經爛了,表面的改變不能夠有多大的作用,必須從根子上面動手,而且隨着勢力的逐漸壯大,跟隨的人越來越對,必須要給這些心腹出路,否則人家就會失去信心,在多種情況的促使之下,蘇天成終於造反了,而且在造反沒有多久,就自封爲德王了,表示不服從大明朝廷的領導了。

可蘇天成和朱由檢之間的關係,不算是很差,朱由檢這個人,作爲朋友是可以的,但當皇帝的能力顯然是不夠的。

人有些時候很奇怪,被一個念頭佔據了,一時間轉不過來,就算是足夠睿智的蘇天成,也遇見這樣的難題了。

就在蘇天成準備給朱審烜回信的時候,渠清澤也找上門來了。

渠清澤是蘇天成最爲重要的心腹了。

看見渠清澤來了,蘇天成的臉上出現了苦笑,沒有等到渠清澤開口,先開口了。

“老渠,你是不是也來勸我稱帝的啊。”

渠清澤的態度很是恭敬,從這種恭敬的態度之中,蘇天成感受到了這裡面的意思。

“殿下,臣正是來提出建議的,殿下已經佔領了山東、福建和浙江,接下來就要控制整個的南方了,俗話說的好,名正才能言順,朝廷一直都譭譽大人爲反賊,臣等心裡不舒服,盼望着殿下能夠正名,如此臣等也能夠擡起頭來。”

蘇天成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稱帝是避免不了的,但不是現在。

可他不能夠直接拒絕渠清澤提出來的要求,否則會傷了衆人的心,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出來。

“晉王也寫來信函了,要求我稱帝,這個問題,我仔細思考過了,稱帝是遲早的事情,肯定要進行的,可稱帝不是小事情,必須要有隆重的儀式,如此衆人看在眼裡,也能夠激發出來鬥志,可眼前的情勢還不合適啊,難道你沒有認識到嗎。”

看着渠清澤有些疑惑的眼神,蘇天成笑了笑。

“稱帝就意味着定都的事情,我們佔領了山東、浙江和福建,包括臺灣、復州、蓋州和宣州等地,但這些地方定都都是不行的,從中原的地理位置來看,這些地方絕非中心,我理想的都城,是三個地方,一是北京,這是不用說的,二是南京,三是武昌,北京和南京是不用說的,武昌的位置正好在中部,便於上下協調。”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一定要佔領了北京之後,纔會稱帝的,稱帝之後,可以成立臨時的都城,但不管怎麼說,臨時的都城,也要地方合適,我們可不能夠勞民傷財啊。”

“稱帝之後,總是有朝廷吧,有百官吧,總是需要有辦事情的地方吧,這些宮殿是不能少的,重新修建顯得過於浪費了,何況我們的事情還很多,需要花費銀子的地方更是不少的,所以說,我的考慮,拿下南直隸之後,佔領了南京,就可以考慮稱帝的事宜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有了現成的宮殿了。”

這一下輪到渠清澤哭笑不得了,稱帝的確是大事情,可蘇天成因爲考慮宮殿和都城的事情,就暫時不稱帝,也顯得過於謹慎了,稱帝之後,登州完全可以作爲臨時的都城,絕對沒有問題的,至於說宮殿,將督師府暫時改爲皇宮,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過蘇天成說到佔領南直隸之後稱帝,這也無所謂的,按照目前的發展,最多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全佔領南直隸了,那個時候稱帝,也是可以的。

渠清澤感覺到欣慰的一點,是蘇天成對稱帝的事情,是非常重視的,並非是大家擔心的那樣,蘇天成越是重視稱帝的事情,越是會將所有的事情,都考慮的很是細緻。

“好了,老渠,稱帝的事情,暫時不要說了,最近一段時間,你和洪承疇、盧象升等人,好好商議一下,看看如何面對朝廷派來的三十萬大軍,這恐怕是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還有劉澤清手下投降的六萬左右的軍士,甄選的工作要加緊了,不合格的堅決不能夠要,至於淘汰的軍士,就老老實實的做老百姓吧。”(未完待續。。)

第413章 羣英會第195章 問責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54章 遇險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8章 威信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368章 碰撞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15章 在路上(2)第42章 人市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81章 準備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80章 內耗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817章 爭執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676章 分析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236章 擴軍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793章 都不笨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280章 變化(1)第159章 剿匪(1)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75章 小王爺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204章 敵情第1166章 迅雷(1)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728章 江湖第33章 精心策劃第773章 海戰(3)第165章 劉鐵漢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23章 唐海泰第30章 連環計
第413章 羣英會第195章 問責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54章 遇險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8章 威信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368章 碰撞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15章 在路上(2)第42章 人市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81章 準備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80章 內耗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817章 爭執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676章 分析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236章 擴軍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793章 都不笨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280章 變化(1)第159章 剿匪(1)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75章 小王爺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204章 敵情第1166章 迅雷(1)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728章 江湖第33章 精心策劃第773章 海戰(3)第165章 劉鐵漢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23章 唐海泰第30章 連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