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艱難決策

明確志向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些時候激動了,不自覺就表露出來了,但真正的要做到,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蘇天成是非常清楚的,既然決定主宰大明王朝,那就意味着他將面臨更多的艱難險阻,需要更多縝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決定,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朝着這個目標奮鬥的,所面臨的困難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想清楚的。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蘇天成穿越之後,從來沒有想過能夠自立爲王,能夠主宰大明王朝的一切,能夠攀上最高峰。

穿越之前,蘇天成是體制內的人,耳聞目睹之間,性格方面是有順從意思的,也是維護正統的,可穿越十多年之後,他也要開始造反了,要自己主宰一切了,這充分印證了一句話,時勢造英雄,很多的事情,是逼迫他做出來的。

朱由檢的聖旨,從遼東轉過來了,聖旨的內容沒有超出蘇天成的想象,無非是對蓋州之戰和遼東之戰提出來讚賞,接下來要求蘇天成帶領大軍,繼續征伐後金韃子,直至徹底的剿滅後金韃子,不要給後金韃子可乘之機。

一天之後,蘇天成收到了另外的一份聖旨,這份聖旨是明發昭告天下的,上面有蘇天成的奏摺,皇上同意了蘇天成的要求,令朱審烜到登州巡查,而且再次要求蘇天成趕赴遼東,剿滅後金韃子。

朱由檢竟然將蘇天成的奏摺昭告大明各地了,這有些出乎蘇天成的預料,這一手寓意深刻,絕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的,這不是朱由檢對他的恩賜,而是對決的開始。

蘇天成曾經給內閣首輔楊嗣昌寫去了密函。談到了後金韃子很有可能求和、要求臣服的舉措,這份密函說清楚了接受求和的危害,寫這份密信的時候,蘇天成還是從大明整體的角度出發的,沒有完全考慮到個人,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必須全面思索了。

督師府廂房。

朱審烜、洪承疇、渠清澤等人,都在這裡,今日要商議的事情很重要,故而廂房外面裡三層外三層守着,任何無關人員都不的靠近。

朱審烜來到了登州之後,不可能閒下來,蘇天成也不可能表現出來那麼多的關心,他需要得力的人員,朱審烜的到來。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按說朱審烜是沒有任何職務的,朝廷沒有明確朱審烜爲督查御史,聖旨意思頗爲含糊,可蘇天成不管那麼多,朱審烜直接負責督師府的日常事宜,也就相當於都督同知的位置,權力是很大的,要知道登州、萊州、青州、復州、宣州、蓋州、福建泉州和臺灣。這些地方完全是依照督師府的敕令行事,朝廷的聖旨和敕書在這些地方是沒有作用的。

朱審烜清楚所有情況。直接承擔了責任,從此他開始正式公開身份了,成爲了蘇天成最爲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是最爲重要的助手之一了。

朱由檢的兩份聖旨,幾個人都看了好幾遍了,有關聖旨內容的分析。也基本明確了,接下來需要商議的事情,就是針對聖旨,應該採取什麼舉措應對。

牽涉到下一步該怎麼做,肯定是需要蘇天成首先拿出來意見。衆人來商議的。

蘇天成看了看衆人,慢慢開口了。

“以前我的考慮,還是要從大局出發,首先剿滅後金韃子,徹底摧毀後金韃子的政權,讓我大明王朝沒有外患了,現在看來,這個目的想要達到,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江寧營、遼東邊軍和大同邊軍,繼續征伐後金韃子,一鼓作氣,取得最終的勝利,不是特別遙遠的事情,後金韃子的實力大損,財力不濟,處於最困難的時候,正是我們的機會,可現在看來,這樣的選擇,恐怕不是最佳的選擇。”

“我已經估計到了,處於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一定會想方設法議和的,向朝廷表示臣服,而且朝廷在這個時候,巴不得能夠讓後金韃子臣服,騰出手來對付我,所以我給楊嗣昌寫去了密信,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皇上的明旨,讓我的這個決定動搖了。”

“我們繼續征伐後金韃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巨大的財源支撐,恐怕從現在開始,朝廷不會拿出來一兩銀子了,朝廷巴不得我的實力消耗殆盡,那樣他們可以坐收漁利,江寧營無法支撐了,他們想要對付我,太容易了。”

“所以我認真考慮了,既然後金韃子有可能俯首稱臣,那就讓朝廷與後金韃子去親密,讓朝廷轉過來對付我,我曾經說過,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能夠團結和穩定,就算是剿滅了後金韃子,也不可能徹底穩固成果的,我看,從現在開始,我們暫停剿滅後金韃子的部署。”

“接下來就是我們該做什麼事情,不可能等候在登州,我們需要擴充實力,需要壯大自身,需要應對來自朝廷的一切攻擊,更需要擴大我們的地盤,我考慮到了兩個方面,在年內的時候,必須要做好。”

“第一個方面,統領山東。”

“這是最爲重要的一步,山東的位置非常的重要,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只要能夠佔領整個的山東,我們的力量將能夠得到有序的壯大,你們看,復州、宣州和蓋州等地,已經被我們牢牢的控制,這些地方的官吏,也是督師府派遣的,朝廷沒有關心這等的事情,同時我們控制了渤海灣,我們掌控的水師,能夠控制大明所有的海域,我們鞏固了在山東的地位,就能夠逐步帶動所有的海域,能夠得到最大的財源,用於我們力量的壯大。”

“第二個方面,以臺灣島爲依靠,控制福建。”

“熊子健和王大治在臺灣和福建做的很是不錯,從王大治的來信之中,臺灣的情況很不錯了,臺灣與福建泉州之間的聯繫也做的很好,目前熊子健和王大治需要做的,就是以臺灣和泉州爲基地,控制整個的福建,若是我們能夠控制福建,諸位可以從地圖上面看,夾在中間的這件和南直隸,就是我們下一步能夠想辦法控制的,我們完全可以採取前後夾擊的方式,可以說,熊子健和王大治能夠控制福建,下一步我們就能夠圖謀控制整個南方。”

“有關這方面的事情,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諸位都知道,朝廷在南方的駐軍是不少的,駐紮浙江的劉澤清,掌控十萬大軍,駐紮廬州的黃得功,掌控五萬大軍,駐紮武昌的左良玉,掌控二十萬大軍,駐紮南直隸的史可法,掌控五萬大軍,駐紮鳳陽的馬士英,掌控三萬大軍,算起來,總兵力達到了四十三萬,就算是他們的戰鬥力不行,這也是必須引發高度重視的力量了。”

“我們掌控山東、福建等地,只不過是開始,我們選擇從南方動手,這也是因爲實際情況的需要,南方是富庶之地,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是朝廷的根本力量所在,一旦我們能夠掌控整個的南方,也就預示着我們的決定,完全正確,完全能夠成功,所以說,這一步是最爲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駐紮在宣州的張鳳翼及其三萬大軍,這是我們年內要解決的問題。”

“諸位不要小看這三萬人,這是駐紮在我們心腹地帶的大軍,我們佔領的心腹地帶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威脅,必須要絕對保證安全,所以說,解決這三萬大軍的問題,必須馬上着手進行,辦法是三個,第一是招納這三萬大軍,爲我們所用,這是最好的結局,第二是讓三萬大軍離開宣州,離開山東,回到北直隸去,這是不好的結局,第三是遣散或者剿滅這三萬大軍,不能夠讓他們爲朝廷所用,這是最壞的結局,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還不能夠自相殘殺,我們還必須保證表面的穩定。”

“第四個方面,輿論的影響,我們必須要注意。”

“不客氣的說,大明各地的官府,包括我們能夠控制的地方,不少官吏還是忠於朝廷和皇上的,這不能夠怪他們,要說前不久我也是忠於朝廷和皇上的,不過現在我們需要造輿論,皇上和朝廷已經在動手了,將我的奏摺昭告天下,就是最好的說明,這豈不是說我想着造反了嗎,所以我們需要回擊,採取什麼辦法回擊,我認爲不需要對着幹,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我們控制地方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做到了這一步,就是最好的回擊,登州、萊州、青州、臺灣、泉州、復州、宣州和蓋州等地,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與其他地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相信老百姓會明白的,諸多的官吏也是會明白的。”

“諸位萬萬不要小看這方面,這關乎到我們的基礎,一味用武力來征服天下,雖然是一種選擇,但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未完待續。。)

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07章 授官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157章 算計第247章 協調會(1)第884章 對決(6)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121章 熱鍋(1)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771章 海戰(1)第2章 破局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17章 秦淮河(1)第496章 內訌(1)第195章 問責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669章 心結第64章 太原府城第65章 現實第1014章 誤判?(3)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480章 內耗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623章 行刺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581章 尊嚴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247章 協調會(1)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258章 花絮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368章 碰撞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014章 誤判?(3)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
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07章 授官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157章 算計第247章 協調會(1)第884章 對決(6)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121章 熱鍋(1)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771章 海戰(1)第2章 破局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17章 秦淮河(1)第496章 內訌(1)第195章 問責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669章 心結第64章 太原府城第65章 現實第1014章 誤判?(3)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480章 內耗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623章 行刺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581章 尊嚴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247章 協調會(1)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258章 花絮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368章 碰撞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014章 誤判?(3)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