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甕中捉鱉

蘇天成接到消息,已經是午時了。

他身邊將士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五百人,依靠着這些將士,生擒張獻忠,不存在什麼問題,唯一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張獻忠是不是在那個山洞裡面,若是張獻忠還有其他的藏身之處,此舉很有可能打草驚蛇。

戰機稍縱即逝,不管是什麼情況,蘇天成都不能夠耽誤時間。

隊伍很快出發了。

路途中間,再次遇見了前來報信的斥候。

得知山洞裡面出來了五個張獻忠的親兵,跟隨村裡的兩人,蘇天成大喜過望。這已經能夠肯定,張獻忠一定就在山洞裡面,至於說派出去的親兵,肯定是去偵查什麼情況了。

遲則生變,蘇天成要求所有將士,加快行進的速度,必須在天黑以前,到達目的地。

要做到這一點,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大山裡面行軍,速度不可能很快,有些地方,簡直就沒有路,依靠着披荊斬棘,才能夠開闢出來一條道路,好在江寧營的將士,都是訓練有素的,經過多年野外生存訓練,能夠應付目前的局面了。

蘇天成自己倒成爲了最爲耽誤時間的對象了。

劉鐵漢有些焦急了。

山洞的四周,陸續出來了一些人,不斷觀察周圍的情形,這些人的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劉鐵漢的感覺很是不好,剛剛出去了五人,跟蹤村裡的兩人,這纔多長的時間,爲什麼有這麼多的人離開山洞,四處觀察。難道說張獻忠準備離開山洞了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情況,那就有些麻煩了。

江寧營的兄弟,趕到這裡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山路難行。速度不可能很快。

此刻的劉鐵漢,只能夠乞求老天保佑,不要出現什麼偏差了。

山洞裡面,張獻忠變得越來越焦躁了。

這樣的情況,以往從來沒有出現。

張獻忠的脾氣暴躁,這在義軍中間。是比較出名的,一般人都不敢和他當面頂撞,就是以前的義軍首領紫金樑,也很是照顧他的情緒,但在面臨事情的時候,張獻忠還是很冷靜的。絕不會暴躁,能夠做出來準確的判斷。

中都之戰和驛馬關之戰,就是最還的說明。

中都之戰,眼見着不能夠挽救前方進攻的精銳部隊,張獻忠果斷的開口了,建議大軍撤離鳳陽,不要繼續停留下去。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正是因爲他的建議,高迎祥下定了決心,帶着爲數不多的軍士迅速撤離了戰場,回到陝西去了。

驛馬關之戰,更是他精心佈局的結果,以十萬之衆,對付朝廷兩萬五千軍士,就連高迎祥都認爲,是不是投入太大了一些。可張獻忠堅持這樣做,最終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勝利來臨之際,就連高迎祥、羅汝才和李自成等人,都感覺到吃驚了。

也正是因爲這些功績。張獻忠在義軍中間的地位,慢慢變得不同了,僅次於高迎祥,而且在某些時候,說話做事情的威望,不低於高迎祥。

可能是因爲這樣的原因,高迎祥的態度有些改變了,着力推薦自己的裨將、闖將李自成。

張獻忠對李自成的印象還是可以的,李自成有着很清醒的頭腦,排兵佈陣方面,義軍之中,幾乎沒有誰能夠超越,越是困難的時候,李自成越是能夠冷靜對待,最低谷也不氣餒,能夠慢慢一步步的繼續發展。

可惜高迎祥左右搖擺的態度,令張獻忠和李自成之間,出現了裂痕。

張獻忠不會容忍李自成騎在自己的頭上,他認爲李自成不管如何的英勇善戰,在資歷方面,和自己是無法比較的,跟不可能平起平坐。

時間慢慢過去,張獻忠發現問題越來越多,高迎祥在商議衆多事情的時候,總是首先聽取李自成的意見,而且沒有多少的避諱,義軍各營,基本上都清楚了,李自成是高迎祥最爲器重的將領,反觀自己,在重大問題上面,沒有多少發言權了。

討論義軍將來發展出路的時候,張獻忠和李自成終於出現了衝突。

李自成認爲,義軍已經恢復了以往的實力,可以開始考慮向河南、山西甚至是山東一帶發展了,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窮苦,對義軍是擁護的,義軍到了這些地方,能夠得到支持,能夠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張獻忠的看法是相反的,認爲義軍還是要紮根在陝西,還要慢慢的凝聚實力。

偏偏這個時候,朝廷剿滅流寇的消息傳來了。

高迎祥支持了李自成的意見。

一氣之下,張獻忠主動承擔了前往山西發展壯大的任務。

接受這個任務之後,他後悔了,自己離開了陝西,在義軍中的影響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可已經接受了軍令狀,沒有後退的餘地了。

所以說,張獻忠下定了決心,要在山西做出來驚天動地的事情來,能夠再一次的攻打下來遼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了。

可惜,殘酷的現實,令張獻忠猝不及防,還沒有來得及展開攻擊,甚至沒有直接和朝廷軍隊展開大戰,手下的五萬軍士,損失殆盡了。

這個時候,他的內心,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了,是不是自己註定要走下坡路了,如同當年的關雲長一樣,開始敗走麥城了。

內心不能夠平靜下來,判斷必然出現失誤。

幾天時間,張獻忠反覆思考戰敗的歷程,他認爲,肯定是軍士中間,出現了告密者,否則大軍不會遭遇到這樣的慘敗。

村裡的人來催促之後,張獻忠的疑心更重了。

他有些等不及了,命令一些親兵,走出山洞,四面偵查。一方面注意周圍,是不是有什麼異動,另外一個方面,也熟悉四周的地形,撤離這裡的時候。有條不紊。

天色慢慢黑下來了,派到村裡去的幾名親兵,陸續回到了山洞,帶來的消息,令張獻忠斬殺送了一口氣,村裡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一切都很安靜,朝廷大軍搜索的方向,已經轉移了,這一代很是安全。

張獻忠下下達了命令,今夜所有人好好休息,明日午時準備出發。離開這裡,臨行之前,大家儘量多的攜帶糧食,這一次一定要離開齊嶽山,直接返回陝西。

距離山洞兩裡地的一處山坳。

蘇天成帶領將士,終於趕到了。

天已經黑了,劉鐵漢稟報了所有情況。山洞四周,沒有什麼異常,白天到村裡去的流寇,返回來了,沒有人離開山洞。

劉鐵漢的意思,趁着天黑,包圍山洞,天亮的時候,發起攻擊。

蘇天成同意了這個意見。

天矇矇亮的時候,山洞方向。出來了十餘人,開始觀察周圍的動靜。

這些人穿着整齊,看樣子做好了離開山洞的準備了。

隨着蘇天成一聲下令,燧發槍響了,出來的十餘人。猝不及防,很快倒在了血泊之中。

劉鐵漢對着山洞喊話了。

“張獻忠,你們被江寧營包圍了,馬上出來投降。。。”

“馬上出來投降。。。”

所有將士都跟着怒吼了,山谷裡面,四處都傳來了迴音。

山洞裡面沉默了,沒有人繼續衝出來,也沒有人說話。

半個時辰過去,天漸漸亮了。

劉鐵漢看着神定氣閒的蘇天成,很是佩服,看蘇天成的樣子,已經是穩操勝券了,沒有要求將士馬上進攻,而是牢牢的圍住了山洞。

“蘇天成,叫兄弟們對着山洞裡面發射,暫時不要衝進去。”

一輪鞭炮聲響過,山洞裡面,傳出來短促的慘叫聲,很快安靜下來了。

蘇天成終於開口了。

“張獻忠,我是江寧營指揮使蘇天成,我的耐心有限,你們被江寧營團團包圍,插翅難逃了,我不想傷及太多人,前些日子的征戰,死傷的人太多,有違天和,我給你機會,已經過去半個時辰了,再給你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半個時辰之後,我會用大火來對付你們,到時候,山洞裡面,不要想着有一個活着的人。”

這一次,沒有用到半個時辰的時間。

小半個時辰過去了,山洞裡面,走出來一人。

這人長得五大三粗,一臉橫肉,看上去桀驁不馴。

他看見了站在對面的蘇天成。

“這位是蘇指揮使吧,我是張獻忠。”

“呵呵,本官就是蘇天成,久違了。”

“成王敗寇,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敗在了江寧營的手裡,這就是我的宿命吧,當年大帥就說過這樣的話,義軍會倒在江寧營的旗下,看來這話說的很是準確啊。”

這邪,蘇天成沒有什麼興趣,看見張獻忠臉上無所謂的表情,他知道,張獻忠肯定還抱着幻想,以爲自己投降了,能夠收到優待的。

“劉鐵漢,帶人上去,綁起來。”

繩索上身的時候,張獻忠的臉色有些變化了。

“蘇大人,你是朝廷大人,怎麼能夠如此對待投誠的對手,這樣的事情傳出去了,誰還會相信朝廷啊。”

“張獻忠,你錯了,本官從來不相信那一套,對手若是知趣投降,損失小一些,對手若是強硬到底,江寧營就毫不留情的剿滅他。”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說出來張獻忠最害怕聽到的話語。

“詐降在我這裡沒有作用,對江寧營也沒有作用,不過我可以保證,你身邊的親兵,絕大部分是能夠保住性命的。”

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56章 下狠手(1)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321章 聖旨下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157章 遇匪第509章 刺激(1)第202章 商議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653章 預判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280章 變化(1)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53章 吳三桂第884章 對決(6)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20章 雪中送炭第54章 遇險第279章 借銀子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885章 對決(7)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9章 回家之後第318章 大比武(3)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190章 稱帝(2)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68章 血戰(2)第995章 整合(3)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1014章 誤判?(3)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791章 偶遇(2)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239章 故人來(1)第494章 宿命論(3)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29章 忠告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3章 痛下殺手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19章 秦淮河(3)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17章 窮則思變第374章 順理成章
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56章 下狠手(1)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321章 聖旨下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157章 遇匪第509章 刺激(1)第202章 商議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653章 預判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280章 變化(1)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53章 吳三桂第884章 對決(6)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20章 雪中送炭第54章 遇險第279章 借銀子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885章 對決(7)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9章 回家之後第318章 大比武(3)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190章 稱帝(2)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68章 血戰(2)第995章 整合(3)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1014章 誤判?(3)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791章 偶遇(2)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239章 故人來(1)第494章 宿命論(3)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29章 忠告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3章 痛下殺手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19章 秦淮河(3)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17章 窮則思變第374章 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