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

蘇天成給朱由檢上課,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因爲符合了朱由檢的心思,每次都能夠說服朱由檢,也正是因爲這一次次的說服,他的規劃慢慢開始實現,在目前的條件之下,他必須要依靠朱由檢,否則很難有所成就。

養心殿。

朱由檢正在認真聽着蘇天成的話語,溫體仁、孫承宗等內閣大臣,都在這裡,孫承宗的年紀大了,特許坐下,其餘人都站着。

蘇天成足足說了小半個時辰,他所思考的計劃,全部都說出來了,包括對草原的控制,以及變相的控制草原,讓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攻打其他的部落,劫掠財富,大明朝通過互市的辦法,得到這些財富。

江寧營深入到河套地區,一舉擊敗了蒙古最大的兩個部落,在朝廷裡面,引發了很大的震動,那些蠢蠢欲動的大臣,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都暫時閉嘴了,在江寧營取得了重大勝利的時候,繼續來攻擊蘇天成,那是自找無趣,說不定還會被降罪,皇上的性格也有所不同了,對於大臣沒有那麼仁慈了。

蘇天成和洪承疇帶着錫伯營部落以及達烏爾族部落的繼承人,來到京城的時候,孫承宗親自到城門迎接,草原部落送人質到京城來,這是好多年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了,出現這樣的事情,應該還是在百年之前了。

這也預示着,大明慢慢開始緩過氣了,今後,不僅僅是草原部落,其他地方,也要按照以前的老規矩,朝拜大明。臣服大明。

蘇天成稟報的過程中,朱由檢滿面紅光,誰都是有虛榮心的,草原上最爲強悍的兩個部落,被江寧營大敗了,送來了部落繼承人。作爲人質,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至於蘇天成提出來的其他要求,內閣研究之後,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來決定。

互市的事情,沒有引發多大的爭議,大凡涉及到銀子的事情了,都是很容易通過的,至少不會遭遇到很多的反對意見。當家這麼多年了,溫體仁早就知道銀子的重要了,若是能夠在寧夏衛、榆林衛駐地開展互市,得到大量的銀子、戰馬,當然是好事情,沒有反對的理由,這種互市,本來就不平等。大明佔了很大的便宜。

對於如何管理互市的事情,出現了一些小的爭論。戶部和兵部都要求派出大臣,到邊關去,主持互市的事情,這樣的互市,一旦開始了,就等於是滾滾的銀子流水般的進來了。能夠控制互市,有着巨大的利益,誰不想沾指頭啊。

還是朱由檢拍板了,互市還是由陝西的巡撫衙門直接負責,當然。戶部和兵部都要派出大臣,參與到互市的工作中間,所獲得的銀兩,直接上繳府庫。

蘇天成鬆了一口氣,只要互市的主動權在自己的手裡,一切都好說,自己還是要控制大頭的,朝廷也需要得到一些銀子,否則這樣的事情,很難長久的,按照這樣的安排做了,朝廷裡面的大臣,就無法提出來意見了。

說到寧夏衛、榆林衛的事情,終於引發了巨大的爭論。

蘇天成的意見,很是明確,大量裁撤寧夏衛、榆林衛的軍士,保留精銳,扼守幾個主要的關口,就可以了,既然開始互市了,草原部落,對邊關不會有太大的威脅了,裁撤了大量的軍士,可以空餘出來耕地,可以節約軍餉,可以遷徙一些百姓,或者是安置被蒙古部落劫掠去的大明朝農民,在這些地方耕種,寧夏衛和榆林衛改名爲寧夏府、榆林府,按照地方上的規矩,進行管理。

如果這次的裁撤成功了,下一步就開始對陝西的衛所進行大規模的合併裁撤,重點是加強府州縣巡檢司的力量,裁撤的軍士,一部分安排到巡檢司,一些分給耕地,安心種地,至於說陝西的安全護衛,重點是江寧營負責。

若是這種辦法成立了,江寧營將分爲五個部分,分別駐紮在西安府、漢中府、延安府、榆林府、寧夏府,控制好各個關口,如此最多兩年時間,陝西各地就可以徹底平靜下來。

蘇天成提出來這個意見的時候,不僅僅是溫體仁、孫承宗等人目瞪口呆,就是朱由檢,也差點以爲自己聽錯了。

很快,溫體仁和兵部都凱說反對了,特別是邊軍的設置,以及邊鎮的設置,那是必須的,草原部落,雖然現在安寧了,但誰也不知道今後的情況如何,若是邊關發生了戰事,兵力不足,可能會出大事的,再說了,邊軍制度,是朝廷的基本制度,若是陝西裁撤了邊軍,山西、北直隸一帶怎麼辦,難道也跟着學嗎。

至於說陝西境內的衛所,也不能夠輕易的裁撤。

溫體仁甚至說出來了,江寧營在陝西境內的時間,不一定很長,陝西的流寇,還沒有徹底剿滅,如今不過是流竄到四川去了,什麼時候回到陝西,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時候,更需要加強衛所的力量,陝西、山西以及北直隸,必須要加強衛所的力量,若是裁撤了,豈不是南轅北轍了。

朱由檢也沒有表態,這個問題,顯然不是小問題。

蘇天成預料到了這樣的情形,他早就有準備了。

“皇上,臣的意思,眼光要放長遠,皇上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就是想着大明朝能夠興旺起來,四方都來朝拜,臣所做的一切,所思慮的一切,都是從這一點出發的。”

“臣不剿滅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甚至想着利用他們,讓他們攻擊和掠奪蒙古的其他部落,就是想着讓他們爲我大明朝集聚財富,我大明朝這些年來,遭遇了諸多的災禍,內有流寇作亂,外有後金騷擾,國庫更是捉襟見肘,賑濟災民、剿滅流寇、抗擊韃子,這都是需要銀子的,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沒有銀子,一切的事情都是辦不好的。”

“臣懇請整合陝西境內的衛所,包括寧夏衛和榆林衛,目的是一樣,臣以爲,朝廷至今都是缺乏銀子的,絕非是富裕了,軍餉成爲了最大的開支,不說其他的,僅僅是抗擊韃子和剿滅流寇,已經是天文開支了,還要維持各地衛所軍士,根本就是力不從心了,從這個方面來說,臣以爲,衛所制度需要大幅度的改革。”

“我大明朝的屯軍制度,爲軍隊的發展,做出來了巨大的貢獻,臣是承認這一點的,可如今是什麼情況,臣需要實話實說,各地的衛所,重點依靠軍屯維持,軍戶耕種一畝耕地,上繳的糧食,佔到了總產量的7成左右了,也就是說,一畝產糧食一石,需要上繳七鬥,這樣的負擔,遠遠超過農民了,試想一下,這樣的負擔,誰能夠承受,更不用說遭遇了災害,臣看過不少的衛所,我大明朝的軍士,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就是實際情況。”

“這麼多年以來,我大明朝譁變的軍士,還少了嗎,這裡面是什麼原因,無非是軍餉不能夠及時到位,軍戶的負擔太重了,臣不客氣的說,我大明朝很多的衛所,名存實亡,根本沒有多少的軍士了,如此的維持下去,還有多少的意義。”

“臣一直都想着改革,江寧營一直沒有實行軍戶制度,一律都採用招募制度,臣以爲效果很好,當然,臣不敢保證這樣的招募沒有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但比軍戶制度要強很多。”

“臣以爲,原來的制度,不符合實際情況了,就要做出來改變,臣舉個例子,居住的房子,若是出現危險了,採取的辦法有兩種,一是修修補補,勉強維持,但不能夠保證,房屋是不是會垮塌,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推倒重來,建一所新的房子,採取修修補補的辦法,可能影響很好,覺得總還是有房子住,但沒有解決存在的危險,推倒重建,可能會遭受一段時間的煎熬,但杜絕了危險。”

“臣斗膽,猜測皇上的想法,是想着我大明朝繁榮昌盛,子民豐衣足食,軍隊驍勇善戰,甚至是馬踏天下,若是想着做到這些,臣覺得,以前很多的規矩,需要改一改了。”

朱由檢站起來了,蘇天成說的話,是他內心的想法,登基之初,他想着改變,想着推倒重來,可缺乏那樣的勇氣,也不敢開始,大明朝太虛弱了,積弱積貧,就是修修補補,都難以維持了,想想自己賣掉宮裡的人蔘,那種悽苦的心情,難以言表。

如今,蘇天成提出來了,準備在陝西實施改革,這是好事情,特別是大明朝有了江寧營這樣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打的流寇抱頭鼠竄,打的韃子老實了,不敢輕易入關了,打到了河套地區,征服了草原上兩支最彪悍的部落,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所以說,在陝西實施改革,看看效果如何,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朕以爲,蘇愛卿說的很有道理,裁撤衛所的事情,可以提出來商議,但僅僅是在陝西一地推行,兵部尚書楊嗣昌和陝西巡撫蘇天成,負責提出來方案,內閣審議之後,立刻報給朕,朕想着,是要做出來一些改變了。”(未完待續。。)

第51章 遊歷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268章 敵情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493章 宿命論(2)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623章 行刺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13章 離去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421章 佈置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817章 爭執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646章 夜襲(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8章 交易第646章 夜襲(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504章 平衡術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101章 帝心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079章 明志第1013章 誤判?(2)第240章 故人來(2)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37章 安排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794章 邀請函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106章 自作孽(2)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735章 青州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59章 收穫季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316章 大比武(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55章 真相第71章 鹿鳴宴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1015章 誤判?(4)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031章 面授機宜
第51章 遊歷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268章 敵情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493章 宿命論(2)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623章 行刺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13章 離去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421章 佈置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817章 爭執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646章 夜襲(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8章 交易第646章 夜襲(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504章 平衡術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101章 帝心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079章 明志第1013章 誤判?(2)第240章 故人來(2)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37章 安排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794章 邀請函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106章 自作孽(2)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735章 青州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59章 收穫季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316章 大比武(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55章 真相第71章 鹿鳴宴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1015章 誤判?(4)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031章 面授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