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史無前例

進入京城之後,需要面對的事情很多,但第一件事情,就是診治黑死病,這需要消耗大量的銀子,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大量跟隨進入到京城的郎中,早就熟悉瞭如何面對黑死病,故而能夠駕輕就熟,立即鋪開場子,開始設立隔離區等等,這些事情,不需要蘇天成具體過問了,一同跟隨而來的李覺斯,可以具體負責。

至於說維護京城的穩定,渠清澤是非常熟悉的,他帶領江寧營的將士,以最快的速度接收了五城兵馬司,以江寧營將士爲主,五城兵馬司兵士爲輔,開始在京城巡邏,防止有人趁着這個時候劫掠店鋪。

蘇天成以前在京城的府邸,早就被大明朝廷查封了,因爲蘇天成的身份特殊了,沒有人敢於住進這個府邸裡面,就連留在府邸裡面的下人,朝廷也沒有動,當然這裡面有周延儒的功勞,也包括董昌,他們都清楚蘇天成遲早會成爲皇帝的,若是在這個時候動了蘇天成府邸裡面的下人,將來恐怕是不好過日子的。

進入京城之後,蘇天成進入了原來的府邸裡面。

府邸裡面還有幾十名下人,看見蘇天成回來之後,都是痛哭流涕,跪在了蘇天成的面前,這些年以來,儘管說朝廷沒有動他們,可他們不敢出門,不敢到大街上面去,就連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也敢於隨意的欺負他們,現在他們終於出頭了。

蘇天成安撫了這些下人,他也知道。這些下人是不簡單的,這些年一直都在京城裡面。無法離開,擔驚受怕,現在總算是出頭了,而且永遠的告別了那種生不如死的日子,當然蘇天成也清楚,府邸裡面的下人之所以還能夠活到現在,離不開周延儒等人的暗中保護。

當初朱由檢可是下了聖旨的,錦衣衛專門到山西去找尋他的家人。要不是渠清澤等人早就想到了這一步,安排蘇天成的家人在這之前就搬遷到了登州,恐怕整個的家族,都會在他開始造反的時候,死於非命了。

進入京城之後,蘇天成想到的事情很多,大晉王朝同樣以北平作爲京城。穿越的蘇天成,腦子裡面也形成了這種固定的認識,不會搬遷京城的,畢竟他比起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有着更加不一般的感受。

既然將北平作爲京城,那麼蘇天成肯定是需要進入到紫禁城去的。那裡是皇宮,所有人也都認爲皇上應該是在皇宮裡面,這種成爲了固定模式的東西,蘇天成不好格外的反對,儘管他不是很願意進入到那個後來成爲故宮的皇宮裡面去。

歷史有着驚人的相似。也是在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垮塌了。只不過歷史出現了很大的改變,這一次大明王朝是從根子上面垮塌了,整個的中原大地,以及南方都是很穩定的,不會有什麼遺留的所謂明王朝的繼續出現,蘇天成承載的也是全新的任務,要讓這個王國,延續漢唐時期的繁榮富強,屹立在世界的巔峰。

回到了府邸之後,蘇天成迅速要求劉鐵漢派人去守住紫禁城,同時要求劉鐵漢傳達給皇宮裡面信息,他準備親自去見朱由檢,蘇天成不準備攻打皇城,也不想在未來最高的中樞之地動刀動槍,從現實意義上面來說,大明朝廷已經不存在了,也沒有什麼反抗的力量了,無非是皇宮裡面還有一個崇禎皇帝,還有皇后娘娘、懿安皇后,諸多的嬪妃,皇太子、王爺和公主等等,這都不是什麼威脅了。

蘇天成認識不同的另外一點,就是他絕不會視朱由檢等人爲障礙,不會想着滅掉朱家的子孫,那樣做完全沒有必要,維護一個王朝,讓這個王朝興旺起來,重點還是在於實際的作爲,看推行什麼樣的政策,認爲前朝的皇帝是最大的威脅,這只是因爲自身存在不足,或者是害怕被顛覆,才產生的想法。

蘇天成想着親自見一見朱由檢,和朱由檢探討一番,或者說是爭論一番,接下來還是遵從朱由檢的意思,或者是繼續在京城居住,或者是離開京城,總之保證不會傷害朱由檢的性命,也不會允許朝着的文武大臣傷害朱由檢等人的性命。

這恐怕是史無前例的舉措,也就是蘇天成這種穿越的人,纔會有如此大度的想法。

午門打開了,金水橋前方的太和門、貞度門、昭德門打開了。

蘇天成在兩千親兵的護衛之下,從午門進入了紫禁城,走過金水橋之後,從正中間的太和門進入到了皇宮裡面,要知道中間的太和門,只有皇帝才允許從這裡走的,文武大臣都必須從兩邊的貞度門和昭德門進入到皇宮。

走過了太和門,遠遠的就看見了太和殿,這裡是早朝的地方,也是皇上接見文武大臣的地方。

皇宮裡面,沒有任何的改變,守護紫禁城的錦衣衛,早就放下了武器,等候在太和殿前方的廣場,看見蘇天成過來之後,所有的錦衣衛都跪下了,裡面就有董昌。

蘇天成當然記得董昌,他快步走過去,扶起了董昌。

雖然沒有開口說話,但蘇天成的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跪在兩邊的錦衣衛,暗暗都鬆了一口氣,看樣子新皇帝是不會對他們大開殺戒的。

朱由檢就在太和殿裡面等候。

親兵迅速控制了太和殿的四周,武榮等人堅持要陪着蘇天成進入到太和殿,但這一次,蘇天成拒絕了,其實他看見了董昌之後,就已經明白了,朱由檢大概是想通了,覺得抵抗失去了任何的意義,在午門打開的那一刻,紫禁城裡面已經不存在威脅了。

蘇天成進入到太和殿的時候,看見朱由檢坐在御輦上面,王承恩站在旁邊,與平時是一樣的,這是上朝的樣子。

蘇天成的臉上帶着笑容,這是勝利者的笑容,他當然不會給朱由檢下跪了,這和以往一些稱帝的皇上不同,爲了做到名正言順,假意對前朝皇帝尊重,實際上就是想着找尋機會幹掉對手,去掉所有的威脅。

“蘇天成,你贏了。”

朱由檢的臉色蒼白,神態還算是不錯。

蘇天成看了看朱由檢,慢慢的開口了。

“我的確是贏了,要不然也不會站在這裡了,不過我爲什麼能夠贏,大明朝廷爲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灰飛煙滅了,不知道你想過沒有,我曾經在這裡給你下跪,作爲大明朝廷的一名官員,感受着皇權的威嚴,我曾經異常努力的維護皇權的尊嚴,想着讓大明王朝更加的興旺,可惜你我都不能夠避免歷史的覆轍,所以我纔會站在這裡。”

“成王敗寇,歷史歷來都是如此,我本不想多說,但有一點我還是要說的,那就是作爲一名君王,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堅定的維護自身的統治,還是想着爲民謀福祉,讓王朝更加的強大,兩者看似沒有多少的矛盾,但不同的選擇,就會導致不同的後果。”

“大明王朝歷時三百多年了,曾經創造出來了很多的輝煌,我無意貶低這個王朝,但我還是要說,近幾十年以來,這個王朝已經開始走向徹底的沒落了,這是不能夠避免的,我承認,你登基之後,夙興夜寐,想着能夠振興這個王朝,但你成功了嗎,沒有,充斥在朝廷之中的黨爭,官吏的腐敗無能,流民造反,後金韃子侵襲,連年的天災,已經令這個王朝搖搖欲墜,已經令王朝的根基腐敗了。”

“今日在這裡,我還可以非常明確的說,我並不是想着當皇帝,才起兵造反,這是我的真心話,我所要施展的抱負,也只有在這個皇帝位置上面,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否則在大明朝廷的管轄之下,我所做的努力,終究都會和這個王朝一樣灰飛煙滅的,所以從這一點上面來說,我剛剛進入大明朝廷的那一刻,就預示着今日的到來。”

“你我在有一點上面是相似的,那就是我們都想着這個王朝強盛,只不過我們所採用的手段不同,任何一個王朝,想要興旺起來,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民爲貴,君爲輕,社稷次之,真正能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所做的選擇也就是不一樣的,只有真正的將老百姓放在心裡了,讓老百姓能夠富裕起來了,讓老百姓從內心裡面擁護官府了,這個朝廷纔可能真正的走向強盛。”

“好了,多的我也不必說了,我還是那句話,我不會對皇宮裡面的任何人動手,也絕對保證不會危及到你們的生命,大晉朝廷每年都會提供固定的俸祿,供你們使用,至於說是想着留在京城,還是到其他的地方去,可以由你們選擇,太子、定王和永王,要是學識不錯,一樣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一樣可以進入朝廷做官,至於說太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將來出嫁的時候,我還可以親自參加婚禮。”

“我想着大晉朝廷的穩定,想着王朝的富強,內耗是最大的傷害,更是最大的損害,故而我不想繼續進行什麼內鬥了,我希望普天下的人,都能夠想着好好的掙錢,好好的過日子,希望你能夠明白我的意思。”

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885章 對決(7)第1188章 行動(5)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17章 秦淮河(1)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397章 開花彈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22章 青樓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845章 慘敗(3)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69章 發榜(1)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165章 苦嶺關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26章 眼藥水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843章 慘敗(1)第106章 禮儀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81章 幕僚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811章 詫異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448章 誓師第1013章 誤判?(2)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614章 剪不斷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68章 血戰(2)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1155章 識趣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33章 準備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
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885章 對決(7)第1188章 行動(5)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17章 秦淮河(1)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397章 開花彈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22章 青樓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845章 慘敗(3)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69章 發榜(1)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165章 苦嶺關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26章 眼藥水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843章 慘敗(1)第106章 禮儀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81章 幕僚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811章 詫異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448章 誓師第1013章 誤判?(2)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614章 剪不斷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68章 血戰(2)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1155章 識趣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33章 準備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